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二)确立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竞争秩序由政府负责规范的市场管理体制。

在经济活动中,德国一直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并实行有序的市场竞争,尽可能地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同时,在需要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这个“尽可能+需要时”,可以说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既反对国家操纵主义,也摒弃自由放任主义,力图走出一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供需状况,通过竞争来自由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地在政府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鼓励和规范竞争秩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商标法》、《专利法》、《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还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及其分支机构专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在规范的游戏规则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既经济又民主的高效率的经济制度。

(三)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负责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在机构方面,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它负责同政府、信贷机构、外汇和公开市场有关的业务。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由政府提名,经过中央银行委员会范围内的听证,最后由政府总统委任,任期八年。中央银行委员会所有成员任期均为八年,大大超过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一届任期,其目的是使中央银行不受政府更迭和党派关系的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四)确立三级政府独立管理、分税征治的财政管理体制。

德国的三级政府独立管理体制和分税征治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德国三级政府独立管理体制的具体做法是:中央一级即联邦政府、州一级和地方(市、县)一级的三级政府独立管理运行体制,但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任务不同。联邦政府主要管理国防、外交、交通、社会保障、货币制度,以及全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大型科研项目的投资和组织实施等。州一级政府主要管理教育、司法、卫生、文化等事务。地方政府主要管理供电、供水、供能、垃圾处理、社会救济、劳动就业、建筑审批、户籍登记,以及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公共事业。联邦和州政府设有议会,都有制定相应地方的法律法规权利。

德国三级政府独立运行管理体制的另一特点是分税征治,保障各级政府管理运行的财政经费。联邦政府主要是征收矿物油税、烟草税、关税、烈性酒税、保险税、咖啡税、资本往来税、期票税、食糖税、所得税附加税、公路货运税等;州政府主要征收汽车税、财产税、啤酒税、赌场税、土地转让税等;地方政府主要征收营业税、土地税、饮料税、娱乐税以及狩猎捕鱼税等。此外,工资税、进口销售税、增值税、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由三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分享。

德国政府为了区域的共同发展,经常根据各州、市、县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对三级政府分享税的分配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垂直和水平转移支付。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欧洲一体化、宏观经济理论发生变革和知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德国政府更加重视过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必要调整与创新,使之更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化,以保持德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创造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在德国,无论是社会基础条件还是经济基础条件,主要都是由政府投资创造和维持的。由于经营这些产业和设施往往获利不多,无利可图甚至赔本,私人和他们的企业一般无意问津,但它们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德国政府在能源、电力、交通、通讯、运输、煤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坚持不懈地投入了大量资金,通过60年代至70年代二十多年的建设,在全国城乡构筑了交通网、通讯网、电力网、能源管道输送网等各类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保证了德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二)注重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发展科学事业。

在历史上,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工业化水平几乎比英国落后了100年。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经超过了英国,这就是说,德国人大约用了100年的时间弥补了100年的差距,这主要是靠重视教育和科研事业而得来的。而今,德国的经济与技术仍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首先也得归功于发达的教育和科学事业。

德国的教育事业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重视成年人的知识更新和扩展,国家和社会共同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私人、社会团体组织共同努力、共同出资的结果,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监管则严格地控制在政府手中。

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始终认为,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德国着重培养了适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人才、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才、掌握金融知识和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以及了解各国文化的人才。在职业培训方面,德国政府、雇主协会和工会力求实现每一个愿意并能够参与培训的年轻人都能得到培训。

企业和科学界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德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因此,德国政府视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重中之重,科研开发部门资金增长迅速。1999年度,德国政府用于科研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为150亿马克,比上年度增长6.7%;企业用于研发资金投入为771亿马克;全国用于科研开发资金总投入为920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7%,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

(三)实行稳定的计划、财政、金融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