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经验
经验总结——对框结构的一点认识

本文纯为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利人利己。
限于水平,个人认为对一般民用工程而言,框架是比较难的一种结构形式。
现对个人的理解分成两大部分:上部和基础。
以下就以多层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上部构件1、柱对于框架结构而言,柱子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结构的合理与否。
具体如何布置,结合具体工程。
现只说明需要注意的几点(1)对于短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柱子要全高加密,对于三级和四级框架的角柱可以不全高加密;(2)对于轴压比超过限值的,如果相差不大(<0.1),可以采用12@100的复合井字箍筋或规范规定的其它方法来满足规范要求,而不用去增大柱截面;(3)对于矩形柱截面,不宜小于400mm,但如果有需要,验算也满足,可以做到300mm。
2、梁梁是水平构件,是水平方向的主要受力构件。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按跨度的1/10~1/18确定,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高宽比不宜大于4。
对于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不小于400mm,宽度宜≥250mm(一般不小于柱截面的一半)。
具体布置结合具体工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注意偏心,如果偏心过大,梁需要水平加掖,加掖做法规范有,这里不在赘述;(2)对于一、二、三级框架梁,纵向钢筋直接不应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比如,如果这个地方的柱子是400x400,那么梁的钢筋直径就不能大于20mm;(3)梁截面高度习惯按1/12取值,规范规定了1/10~1/18,是可以适当放大的,比如:5m的跨度,高度可以按400mm取值,只要计算挠度、裂缝满足就可以。
(4)梁上起柱,该梁应定义为转换梁,设计时按转换梁的要求设计;(5)井字梁一般为正方形板块,如果不是,长短边之比应小于1.5,井字梁的梁截面高度可取短跨的1/18,梁间距3米左右;井字梁四周的框架梁,按跨度可按1/12取值,设置抗扭钢筋,箍筋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大,挠度、裂缝严格控制。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体会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 现 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 附加筋( 内墙上 的阳 角) 包括 。现浇挑板 阴角的板下宜加斜 筋。顶层应 建议甲方采J现浇楼板 ,卫生问做法可 为7r 厚 +O m高差 。8 } j 0m a lm m以 下的板均可采 用非预应力板 。现 浇饭的配筋建 议采用P A 软 件 自 MC D 动生成 。自动 生成楼 板配筋 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可 能编出多 个钢 筋号 , 找困难 ,如 要编号 , 号不应 出房 间 查 编 筋计算时 ,可考虑 塑性 内力 重 分布 ,将 板 上筋 乘 以0 ~ . . 09 8 的折 减 系 数 ,板 下筋 乘 以 1—. . 1 的放大系数。按 弹性 计算的双 m饭 铡筋是板 某儿处 的最大值 , 1 2 按此配筋是偏于 保守的,不必再人 为放 大。可在 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 板厚及板 顶标高 ,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 间上 另外标 明。板上开洞 ( 、厕 、电气 及设备) 口尺寸及其附D 旌 。附 加筋不必一定锚 入板 厨 洞 U
支座 ,从洞边锚入L 即可 。 a ( 预制板的布置 。标注预制扳 的块 数和类型 时 ,宜采用水平 2) 线或 垂直线 的方法 ,同类型 的房 直 接标房 间类型 号 。板缝 尽量 为 4m 0 m,应全搂统 一编号 ,从房 间里往外布 ,尽 量采用宽板 . 浇板带 现 留在靠窗处 ,其宽 ≥2 0 m ( 0m 考虑水暖 的立管穿板 )。构造柱处 不得
.
础宜采 用锥型 基础 ,方便施工 。底层 内隔墙一股不用做基础 ,可将地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
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NO1 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 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
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中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框架起到二级防线作用,比剪力墙体系延性好,布置灵活。
因此,框剪结构是一种抗剪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但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弹性极限值相差很远,当结构遭遇强烈地震时,剪力墙在其底部首先越过弹性变形阶段出现裂缝进而屈服,在出铰部位刚度大幅降低,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在塑性铰区发生塑性转动,从而带动上部的墙体发生刚体位移,再加上弯曲变形,顶部侧移激增,给与之相连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
而此刻结构的层间侧移角还远小于框架的弹性变形值,框架尚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水平抗力。
剪力墙和框架之间刚度比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地震作用的重新分配,增加了框架的负担,使得框架的延性降低,无法有效地担当起二道防线的作用。
另外,框剪结构多用于 10~25 层左右的商住楼,根据工程设计实践,这一类层数的房屋自振周期大都在 0.7~1.7s,与某些地区的地震卓越周期较接近。
如1985年墨西哥太平洋岸的 8.1 级地震,共有 164 幢 6~20 层的房屋倒塌,其中倒塌率最高是10~15 层的建筑, 5 层以下和 25 层以上的破坏较轻。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和方法

1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一、编制结构技术条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确定总体技术问题。
二、初步设想、结构布置和试算,满足各项指标要求,有一定富余,提供给建筑,让其插入建筑图。
三、绘制各层模板图,主要确定柱截面、梁高、板厚等,需要考虑建筑立面、开洞等具体因素,一般不得影响建筑功能。
可参考模板十大错误。
四、按确定后的构件尺寸修改模型计算,填入正确的周期参数等。
五、进行构件配筋并检查配筋率等参数,必要时调整构件截面,并做好标记。
可参考构件配筋十大错误。
六、画楼梯,并插入平面,可参考楼梯十大错误。
七、画大样,并统计部分大样导致的线荷载,大样完成后需在平面上反映线条。
八、上部一切OK 后,重新计算,得到柱底内力,用于基础设计,此时可参考独立基础十大错误。
九、重新核对建筑图。
十、打印时注意线条,填充尽量灰度显示,图面干净,整洁。
最后,出图后,在点燃一根香烟并微笑的同时,如果老庄结构院的这一套办法能够使您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减少麻烦,请给老庄结构院的讲师们发个邮件,相互鼓励。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经验的框架结构包括流程步骤和核心要素

经验的框架结构通常包括流程步骤和核心要素,用于系统化地记录和传递特定领域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成功方法。
这种结构有助于确保经验能够被有效地应用和传承。
下面是经验的框架结构的一般示意:1. 流程步骤:流程步骤是经验的执行路径,它按照特定的顺序指导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实施的全过程。
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了,确保在实践中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
通常包括以下部分:问题识别:确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挑战或需求。
信息搜集:收集相关信息、数据、案例等,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分析和筛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适用的部分。
解决方案设计:基于分析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方法。
实施和执行:将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执行具体的操作。
监测和评估:对实施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判断方案的有效性。
反馈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是经验的关键因素,是确保经验成功应用的基础。
每个核心要素都代表了影响经验成败的重要要素。
核心要素可以根据具体领域和实践情境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技能:涉及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沟通和协作:合理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将解决方案落实到实践中。
判断和决策:基于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选择。
创新和适应:在变化环境中创新思维,适应新的情境和挑战。
监测和评估:能够持续监测实施过程,并评估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反思和总结: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未来提供参考。
经验的框架结构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中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流程步骤和核心要素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系统地应用和传递经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共享。
框架结构设计的两点感悟

计算。框架梁( 包括基础拉梁)柱 子的最终配筋取 、
上 述两 次计 算结果 中的较 大者 。此 时拉 梁 与柱 子 均
与小 , 当然也就不能承担雨篷梁 ( ) 板 的荷载。这是
由于砌体 填 充墙 与钢 筋混凝 土 框架 的两种 材料 性质
收 稿 日期 :0 7 3—0 20 —0 5
作者简介 : 徐
维普资讯
水 电站 设 计 第2 卷 第2 4 期
D H P S 2008年 6月
框 架 结构 设 计 的 两点 感 悟
徐 虹
( 中国水 电顾 问集 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四川 成都 607 ) 102
摘
要: 对框架结构设 计中的柱下设 置基础拉梁 的重要性和不 同雨篷位置的框架设 计时需 考虑的因素进行 了论述 。
底层 柱 的计算 长度 和底 层位 移量 必然 较大 。如 为 了
减小 底层 柱子 的计 算 长 度 和底 层 位 移 量 , 室外 地 在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技巧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技巧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注意许多技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和美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技巧,包括结构构件的选择、设计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结构构件的选择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包括柱、梁、楼板等。
这些构件的尺寸、形式、布置方式等都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1.柱的选择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是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构件,其尺寸大小、布置方式、截面形式等都会影响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整体性能。
一般情况下,柱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柱的截面形式应为矩形或正方形,以便于施工和构造;(2)柱的高宽比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大于12:1;(3)柱的布置应合理,应避免柱间距过大或过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4)柱的尺寸应满足荷载要求,并考虑到构造和施工的方便性。
2.梁的选择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是连接柱子的主要构件,其尺寸大小、布置方式、截面形式等都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整体性能。
一般情况下,梁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梁的截面形式应为矩形或T形,以便于施工和构造;(2)梁的高宽比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大于12:1;(3)梁的布置应合理,应避免梁间距过大或过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4)梁的尺寸应满足荷载要求,并考虑到构造和施工的方便性。
3.楼板的选择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板是承受地震荷载和使用荷载的主要构件,其尺寸大小、布置方式、截面形式等都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整体性能。
一般情况下,楼板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楼板的截面形式应为矩形或板式,以便于施工和构造;(2)楼板的厚度应满足荷载要求,并考虑到施工和使用的方便性;(3)楼板的布置应合理,应避免跨度过大或过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技巧

建 筑 框 架 结 构 结 构 设 计 是 主 要 设 计 依 据 , 抗 震 等 级 , 人 防 等 折 梁 阴 角 时 纵 筋 应 断 开 , 锚 入 受 压 区 内 L 还 应 加 附 加 箍 筋 。 ( ) 并 a, 5. 级 , 基 情 况 及 承 载 力 , 潮 抗 渗 做 法 , 荷 载 值 , 料 等 级 。 工 中 原 则 上 梁 纵 筋 宜 小 直 径 小 间 距 , 利 于 抗 裂 , 应 注 意 钢 筋 间 距 要 地 防 活 材 施 有 但 的 注 意 事 项 , 用 详 图 , 用 详 图 或 节 点 . 及 伍 施 工 图 中未 画 , 通 满 足 要 求 , 与 梁 的 断 面 相 应 。 筋 按 规 定 在 梁 端 头 加 密 。 筋 时 应 选 通 以 而 并 箍 布 过 i 明 来 表 达 的 信 息 。 如 混 凝 土 的 含 碱 量 不 得 超 过 3 g m3等 等 。 将 纵 筋 等 距 , 筋 肢 距 可 不 等 。 小 断 面 的 连 续 梁 或 框 架 梁 , 、 部 兑 k/ 箍 上 下
2 建 筑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的 技 巧
2 1 结 构 布 置 ..
纵 筋 均 应采 用 同 直径 的 , 量 不 在 支座 搭 接 。 尽
2 4 柱 详 图 .
( ) 浇 板 的 配 筋 板 厚 1现
一
() 上 为 圆 柱 时 . 下 部 分 应 改 为 方 柱 . 便 施 工 。圆 柱 纵 筋 根 1地 地 方
1 5米 设 一 道 lm 的 缝 , 筋 不 断 。 Om 钢 不 容 易 满 足 0.5 a的 要 求 . 满 足 时 应 加 横 筋 。 异 型 柱 结 构 , 纵 4L 不 梁 筋 一 排 根 数 不 宜 过 多 , 端 部 纵 筋 不 宜 过 密 , 则 节 点 混 凝 土 浇 筑 柱 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
(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
6、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
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7、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
(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
(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
8、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
(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
(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
(4)框架梁高度一般为600~800mm,宽度一般为250~350mm;次梁截面高度为
500~600mm,宽度一般为200~250mm。
9、楼板合理厚度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
(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
10、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解释: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
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
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
11、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
解释: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
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
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
12、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
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
13、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
解释: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
14、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
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15、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
解释: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16、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
解释:(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
(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
17、梁抗弯超筋怎么办?
解释: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
18、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超如何解决?
解释: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
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
(2)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
19、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
解释: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
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
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