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 宇宙航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物理ppt《宇宙航行》PPT精讲课件

4
临泉一中
问题: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会落回到地面. 如果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足够大,物体还 会落回地面吗?
英国科学家牛顿最早提出,抛出物体 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成为人造地球卫 星,不再落回到地面.
一、宇宙速度
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速度v, 轨道半径 r.
G Mm m v2
r2
r
v GM r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 v=11.2km/s • 物体挣脱地球的引力,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
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课堂小结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v GM gR R
2.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v=7.9km/s • 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线速度.
r增大,v减小.近地卫星半径最小,速度 最大. • 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 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终落回地面.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2. 同步卫星 相对于地面静止,跟地球自转同步的 人造卫星(主要用于通讯)
• 运行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T同=T自=24h ,ω同=ω自
• 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 • 离地36000km,约为地球半径5.6倍
问题2:地球质量M,轨道半径为r.求卫星的 加速度an、角速度ω和周期 T.
临泉一中
问题: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会落回到地面. 如果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足够大,物体还 会落回地面吗?
英国科学家牛顿最早提出,抛出物体 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成为人造地球卫 星,不再落回到地面.
一、宇宙速度
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速度v, 轨道半径 r.
G Mm m v2
r2
r
v GM r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 v=11.2km/s • 物体挣脱地球的引力,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
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课堂小结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v GM gR R
2.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v=7.9km/s • 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线速度.
r增大,v减小.近地卫星半径最小,速度 最大. • 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 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终落回地面.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物理p pt《宇 宙航行 》PPT 精讲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2. 同步卫星 相对于地面静止,跟地球自转同步的 人造卫星(主要用于通讯)
• 运行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T同=T自=24h ,ω同=ω自
• 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 • 离地36000km,约为地球半径5.6倍
问题2:地球质量M,轨道半径为r.求卫星的 加速度an、角速度ω和周期 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5 宇宙航行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8张PPT

1.世界航天史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 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 载人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 次进入太空。 他的非凡勇气,鼓舞了更多 人为航天事业奋斗。
探究问题7:
看书“梦想成真”这块内容,了解航天史上还 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重大事件?
三、梦想成真
1.世界航天史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在月球上迈出了一小步, 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 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课堂小结:
宇 宙 航 2.宇宙速度 行 3.梦想成真
1.牛顿的设想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1=7.9km/s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3=16.7km/s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进入椭圆轨道b为轨道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6.5 宇宙航行
歌曲:加油,去宇宙
6.5 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牛顿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 宇宙速度。 4.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感受 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GM v r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v=7.9km/s):
(1)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探究问题7:
看书“梦想成真”这块内容,了解航天史上还 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重大事件?
三、梦想成真
1.世界航天史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在月球上迈出了一小步, 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 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课堂小结:
宇 宙 航 2.宇宙速度 行 3.梦想成真
1.牛顿的设想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1=7.9km/s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3=16.7km/s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进入椭圆轨道b为轨道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6.5 宇宙航行
歌曲:加油,去宇宙
6.5 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牛顿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 宇宙速度。 4.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感受 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GM v r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v=7.9km/s):
(1)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优秀PPT

结论:卫星半径r一定,则卫星的加速度也固定了
在地球上,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r、v、w、a可以解出具体数据(唯一的) 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角速度W、周期T与距离关系:
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即T=24 h.
牛顿曾设想, 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次远- - - - -当速度足够大时, 物体就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第四页,共42页。
课
第五页,共42页。
太空中,远眺地球
第六页,共42页。
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第七页,共42页。
浩瀚的宇宙,总是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第八页,共42页。
探究宇宙奥秘,奔向遥远的太空。自古以来就 是人类的梦想。
嫦 娥 奔 月
第九页,共42页。
火箭升空
梦 想 成 真
登录月球
太 空 行 走
思路:
计算:贴着地球表面转动 的那颗卫星,它的速度是 多少?
第十八页,共42页。
设地球的质量为M,
人造卫星质量为m,
卫星贴着地球表面转动,它 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 的速度v,
由: 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卫星转动的向心力
F万 = F向
G
Mm r2
mv 2 r
解得:
v
GM r
第十九页,共42页。
中国是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在某个天体上发射卫星绕天体转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称为“最小发射速度”。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
求: 火星表面附近速度 2、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方的一个确定轨道上 , 伴随着“神舟”号的发射成功,中国已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开始了宇宙探索的新征程.
在地球上,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r、v、w、a可以解出具体数据(唯一的) 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角速度W、周期T与距离关系:
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即T=24 h.
牛顿曾设想, 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次远- - - - -当速度足够大时, 物体就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第四页,共42页。
课
第五页,共42页。
太空中,远眺地球
第六页,共42页。
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第七页,共42页。
浩瀚的宇宙,总是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第八页,共42页。
探究宇宙奥秘,奔向遥远的太空。自古以来就 是人类的梦想。
嫦 娥 奔 月
第九页,共42页。
火箭升空
梦 想 成 真
登录月球
太 空 行 走
思路:
计算:贴着地球表面转动 的那颗卫星,它的速度是 多少?
第十八页,共42页。
设地球的质量为M,
人造卫星质量为m,
卫星贴着地球表面转动,它 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 的速度v,
由: 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卫星转动的向心力
F万 = F向
G
Mm r2
mv 2 r
解得:
v
GM r
第十九页,共42页。
中国是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在某个天体上发射卫星绕天体转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称为“最小发射速度”。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
求: 火星表面附近速度 2、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方的一个确定轨道上 , 伴随着“神舟”号的发射成功,中国已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开始了宇宙探索的新征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共33张PPT)

在低轨道上加速,使其沿椭
圆轨道运行,当行至椭圆轨
·
道的远点处时再次加速,即
可使其沿高轨道运行。
1、卫星在二轨道相切点 2、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
万有引力相同
速度—内小外大(切点看轨迹) 近地点---速度大,动能大 远地点---速度小,动能小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 6 .5宇宙 航行 (共 33张 PPT)
联立解得
M1 M 2 GT 2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 6 .5宇宙 航行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 6 .5宇宙 航行 (共 33张 PPT)
• 例2.在天体运动中,把两颗相距很近的恒星 称为双星,这两颗星必须各自以一定的速 率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 而吸在一起。已知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两恒星距离为L。求:(1)两恒星转动 中心的位置;(2)转动的角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 度)v3 16.7Km / s
一.地球同步卫星
人类在宇宙发射了多种多样的人 造卫星,其中有一种特别的卫星称 为地球同步卫星(常用做通讯卫星)
1.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 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 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2.同步卫星特点(1)在赤道平面内 (2)周期一定T=24h(3)高度一定 所有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 方一个确定轨道上,定高度、定周 期、定速率、定角速度、定轨道
使 卫 星 加 速 到v4, 使
mv 4 2 L
G
Mm L2
v4 v3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 6 .5宇宙 航行 (共 33张 PPT)
卫 星 的 回 收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 6 .5宇宙 航行 (共 33张 PPT)
人教版必修2 6.5宇宙航行 (共21张PPT)

3、第三宇宙速度: V3= 16.7km/s (逃逸速度)
在地面以该速度发射,则卫星将离开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含义:
。
特别提醒: 三种宇宙速度是针对地球来说的,
换成别的星球,数据不一样
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 ( BC ) 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 C、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D、角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大
(1)由
G
Mm r2
=m
v2 r
得:v=
GM r
(2)由
G
M m =mω2r r2
得:ω=
GM
r3
(3)由 G
M
m
=m( 2π
2
)r
r2
T
得:T=
总结:
4π2r3
GM
卫星运动情况(V 、ω 、T )是由 r 惟 一决定,与m无关
记忆:“越近越快,越远越慢,与m无关”
结论:
b 离地球最近,轨道半径r最小,所以: 线速度V最大,角速度W最大,加速度a 最大,,,,而转一圈的时间(周期)T最小,
复习回顾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一般有两条思路:
(1) 地面(或某星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mg
G
mM R2
(2) 环绕天体所需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环绕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
F引 Fn
G
Mm r2
m
2r
m(
2
T
)2
r
6.5 宇宙航行
中 国 人 的 飞 天 梦
外国人的“飞天”梦
1.在地球上,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7.4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共21张PPT)

一、牛顿的设想
牛顿曾设想, 从高山上 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 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 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 次远- - - - -当速度足 够大时, 物体就围绕地 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 卫星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7.4 宇宙航行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课前回顾
万有引力: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
速度。
在地球上,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1 7.9km / s (小于该速度则发射不成功)
轨道:贴着地球表面(附近)转动的速度
被称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7. 4宇宙 航行-人 教版( 2019) 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共21张P PT)
计算:贴着地球表面转 动的那颗卫星,它的速 度是多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PPT课件

r
(2)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2.速度计算
M
设地球的质量为M,人造卫星质量为m,
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的速度v。
卫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所以
mv2 r
G
Mm r2
解得: v GM
r
对于近地卫星,r=R=6.4×106m,
v
6.6710-11 5.981024
6.4 106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6.5宇宙航行(30张PPT)
六、地球同步卫星 1、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 它位于地球赤道正上方,跟地球同步做匀速圆周运动, 它的周期:T=24h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6.5宇宙航行(30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6.5宇宙航行(30张PPT)
1. 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航天器搭载在火箭中 随火箭一起上升过程结束后与火箭 分离时的速度。
2. 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进入轨道后绕地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3.说明:
(1)三个宇宙速度均是指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 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 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6.5宇宙航行(30张PPT)
m/s
7.9103m / s
7.9km/ s
三、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v1 7.9km / s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
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v2 11.2km / 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 它就会克服地球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我们把11.2km/s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优秀PPT

1905年,出生于德国的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对此则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同时还预言光线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会发生偏转,且已被观测证实。
1905年,出生于德国的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对此则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同时还预言光线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会发生偏转,且已被观测证实。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不敢相信图中的横线是平行的,不过它就是平行的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
时间、长度和质量这三者都与参考
系的运动无关。
当另一个重要的常数即"普朗克常量"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第三、强引力作用下出现的问题
(2)时间间隔的绝对性 (2)任何惯性系,光速不变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2)任何惯性系,光速不变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的!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已相当完善,爱因斯坦为什么还要提出相对论?相对论是否全盘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的!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的情况。
力学的出现,才很好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经典力学(牛顿 运动定律)在宏 观世界中成立(
适用),微观世界 不适用。
普朗克创立 量子力学
第十五页,共17页。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的情况。 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时,相对论物理学和经 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当另一个重要的常数即"普朗克常量"可以忽 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1905年,出生于德国的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对此则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同时还预言光线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会发生偏转,且已被观测证实。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不敢相信图中的横线是平行的,不过它就是平行的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
时间、长度和质量这三者都与参考
系的运动无关。
当另一个重要的常数即"普朗克常量"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 第三、强引力作用下出现的问题
(2)时间间隔的绝对性 (2)任何惯性系,光速不变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2)任何惯性系,光速不变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的!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已相当完善,爱因斯坦为什么还要提出相对论?相对论是否全盘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的!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的情况。
力学的出现,才很好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经典力学(牛顿 运动定律)在宏 观世界中成立(
适用),微观世界 不适用。
普朗克创立 量子力学
第十五页,共17页。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的情况。 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时,相对论物理学和经 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当另一个重要的常数即"普朗克常量"可以忽 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
mg0 F引 Fn
FN F引 F引 FN
• 地球表面的物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ω)
• 两极的物体: • 赤道上的物体:
即:
即:
• 近地卫星:
• 人造地球卫星:
14\15
• 例:设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 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 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 地球半径为R,则( ) AD
30π/GT 2
• 2、如果地球自转加快,地球赤道上物体的重 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减小 当自转周期等于多少时可使赤道上的物体 飘起来?
1.4小时
连续物或卫星群的判断问题
• 例:根据观察,在土星外层有一个环带,该环带 有星云等物质构成,为了判断环带是土星的连续 物还是小卫星群。可测出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与该 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从而加以确定。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 A.若v与R成正比,则环带是连续物 B.若v与R成正比,则环带是小卫星群 C.若v与R成反比,则环带是连续物 D.若v与R成反比,则环带是小卫星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航行
内 容
• 一、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 二、宇宙速度 • 三、卫星变轨问题
三、变轨问题
思考:人造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要想让其
在高轨道上运行,应采取什么措施? 在低轨道上加速,使其 沿椭圆轨道运行,当行 至椭圆轨道的远点处时 再次加速,即可使其沿 高轨道运行。………..
发射 ① 近 地 变 轨
②
③
转移轨道
⑤
⑦
⑧ ⑥
④
轨道修正
对接问题: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
• 空间站实际上就是一个载有人的人造卫星, 那么,地球上的人如何登到空间站,空间站 上的人又如何返回地面?这些活动都需要通 过宇宙飞船来完成,这就存在一个宇宙飞船 与空间站对接的问题。
•思考:能否把宇宙飞船先发射到空间站的同 一轨道上,再通过加速去追上空间站实现对 接呢?
·
mv1 Mm 使卫星加速到v1 , 使 G 2 R R
2
1
F引
2
mv Mm G 2 R R
2
v
L
F引
v2
mv2 Mm G 2 L L
2
使 卫 星 进 入 更 高 轨 道 做 圆 周 运 动
v3 v2
mv3 Mm 使卫星加速到v3,使 G 2 L L
2
非 远 地 点 变 轨
v’ v
A.“嫦娥一号”由⑤到⑥需加速、由⑦到⑧需减速 B.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C.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D.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E.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② ③
转移轨道
发射 近 地 变 轨
①
⑤
⑦⑧Biblioteka ⑥④轨道修正
2.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星箭分离,卫星进入 绕 地轨道。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12小时椭圆轨 道①→24小时椭圆轨道②→48小时椭圆轨道③→修正轨道④→ 地月转移轨道⑤。11月5日11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 为h的A点时,再经三次变轨:12小时椭圆轨道⑥→3.5小时椭圆 轨道⑦→最后进入周期为T的极月圆轨道⑧ ,如图所示。 若月球半径为R,试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向 高 轨 卫 星 的 发 射
卫 星 的 回 收
写出A位置与B位置的向心力方程?
v’ F引’ F引 v
B
A
1、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 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 火将其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2、3 相切于Q点。当卫星分别在1、2、3上正常运行时,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 3 • A、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 2 于1上的速率 1 · P • B、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 Q 小于1上的角速度 • C、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 的速率等于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 • D、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 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双星”问题
• “双星”是由两颗绕着共同的中心旋转的 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来说,另一颗就 是其“伴星”。
•双星运动的特点:
• 1.两颗恒星均围绕共同的旋转 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 2.两恒星之间万有引力分别提 供了两恒星的向心力,即两颗 恒星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 3.两颗恒星与旋转中心时刻三 点共线,即两颗恒星角速度相 同,周期相同。
a1 r • A. a2 R
v1 R 2 • C. 2 v2 r
a1 B. a2 v1 D. v2
R 2 r R r
2
• 1、在某行星上用弹簧来秤测量某一物体的重 力。在赤道上测量的示数比在两极处测量的 示数小1/10,若该行星一昼夜的运行时间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密度为多少?
• 不行,因为飞船加速后做离 心运动会偏离原来的圆轨道 而无法与空间站对接。飞船 首先在比空间站低的轨道运 行,当运行到适当位置时, 再加速运行到一个椭圆轨道。 通过控制轨道使飞船跟空间 站恰好同时运行到两轨道的 相切点,便可实现对接,如 图所示. 飞船
空间站
例:在太空中有两飞行器a、b,它们在绕地 球的同一圆形轨道上同向运行,a在前b在后, 它都配有能沿运动方向向前或向后喷气的发动 机,现要想b 尽快追上a 并完成对接,b应采 取的措施是( B ) A、沿运动方向喷气 B、先沿运动方向喷气,后运动沿反方向喷气 C、沿运动反方向喷气 D、先沿运动反方向喷气,后沿运动方向喷气
“嫦娥奔月” 图(视频)16
2.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星箭分离,卫星进入绕 地轨道。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12小时椭圆轨 道①→24小时椭圆轨道②→48小时椭圆轨道③→修正轨道④→ 地月转移轨道⑤。11月5日11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 为h的A点时,再经三次变轨:12小时椭圆轨道⑥→3.5小时椭圆 轨道⑦→最后进入周期为T的极月圆轨道⑧ ,如图所示。( )
•确定双星的旋转中心:
质量 m 越大,旋转半径越小,离旋转中心越近。
为什么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