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诫子书翻译赏析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译文一、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二、高尚君子的行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要从宁静中修养身心,用简朴的行动来培养品德。
不节俭,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宁静,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努力学习;没有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得到广博的才智;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学到要学的知识。
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励精神;轻佻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带原文

诫子书余幼好学,壮志凌云。
尝读《论语》,独爱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章。
故知学不可以已,习不可以忘。
是以余虽历尽沧桑,仍怀壮志,欲穷尽天下之学,以济世之急。
然学海无涯,人生有限。
若非勤学苦练,何以济身于世?是以吾儿,汝宜早立志,勤读书,勿负韶华。
夫学,所以求真知,增智慧,修品行也。
不学,则愚昧无知,品行不端,何以立身于世?吾儿,汝须知,学无止境,业精于勤。
子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是故,汝宜立志高远,志在千里。
勿以浅尝辄止,勿以小成自满。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非持之以恒,何以成大事?读书之余,宜广交益友。
友者,所以辅仁也。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善交益友,可增学识,广视野。
不善交,则易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
故宜慎选朋友,与之共进退。
吾儿,汝宜知,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乃立身之本。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汝当以此为座右铭,勤学苦练,自强不息。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夕之果。
汝宜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勿以浮华自误,勿以虚名自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汝宜以学为乐,乐在其中,方能长久。
吾儿,汝宜知,学成之后,当以报国为民为己任。
子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汝当以此为志,不忘国恩,不忘家训。
吾虽老矣,犹望汝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吾儿,汝宜知,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学无止境,亦无捷径。
唯有勤奋刻苦,方能登峰造极。
吾虽不能亲自辅导,然吾之心意,尽在斯书。
汝宜熟读深思,慎思明辨,勿负吾望。
译文:诫子书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壮志凌云。
曾经阅读《论语》,特别喜爱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章节。
因此知道学习不可以停止,练习不可以忘记。
所以尽管我历经沧桑,仍然怀有壮志,想要穷尽天下的学问,以解决世间的急难。
然而学海无涯,人生有限。
如果不勤奋学习,如何能够在世间立足呢?所以我的儿子,你应该早日立志,勤奋读书,不要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传递给后人,成为了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第一句,诸葛亮就点明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内心的宁静,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反思自我,修正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而“俭”不仅仅是指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简约和自律,能够避免过度的欲望和奢华,从而滋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静”和“淡泊”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内心就会被欲望所蒙蔽,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
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中,才能思考深远,规划未来,达到高远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与志向的关系。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能。
但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学习就会缺乏动力和方向,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人生哲理传递给后辈,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以下是《诫子书》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一种内心的状态,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修正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俭”则不仅仅是指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律和克制,避免过度的欲望和浪费,以此来涵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静”和“淡泊”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如果内心不能保持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理想。
只有保持淡泊和宁静的心态,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不被外界所干扰,朝着目标坚定地前行。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与志向、静心之间的关系。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1.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为人处世道理凝聚在短短数语之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我们对这篇《诫子书》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这开篇第一句,就为我们指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内心的宁静,通过这种宁静能够反思自我,去除杂念,从而修养身心。
“俭”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克制和自律,能够培养我们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志向与内心状态的关系。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
只有内心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中,能够保持淡泊和宁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学习需要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入思考,掌握知识。
而人的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和增长。
同时,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学习就容易半途而废,无法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静心的态度,还要有明确的志向作为支撑。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诫子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诫子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与:跟随。
(16)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17)日:时间。
(18)去:消逝,逝去。
(19)遂:于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2)穷庐:破房子。
(2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名利
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b/20147,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