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转换技术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档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同学朋友们,希望能帮到你们)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60mv/mm 。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
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
传感器检查与转换技术(共76张PPT)

物体的性质和成分量: • 空气的湿度(绝对、相对)、气体的化学成分、
浓度、液体的粘度、浊度、透明度、物体的颜色 状态量: • 工作机械的运动状态(启停等)、生产设备的异
常状态(超温、过载、泄漏、变形、磨损、堵塞、 断裂等)
电工量(U、I、f、R、Z、E、B ……在电工、电子等
课程中讲授,大多数不属于本课程的范围。)
(2)动态误差。
第四十八页,共76页。
5.按使用条件分类
(1)基本误差。
(2)附加误差 。
6.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类
(1)定值误差。
(2)累积误差。
第三节 随机误差概率密度的正态分布
一、随机误差的实验结果——频率直方图
现在来研究一组无系统误差且无粗差的独立的等精度实验结果。所谓独立和等 精度测量,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重复进行的独立测量。
第三页,共76页。
信息转换是将所提取的有用信息,根据下一单元需要,在幅值、功率及精度 等方面进行处理和转换。
信息处理的任务,视输出环节的需要,将变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A/D变 换等处理。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经济地、准确无误地把信息进 行传递。
第四页,共76页。
检测(Detection)定义: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 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 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 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称为 检测技术。
模拟显示
的特点:
直观
第十三页,共76页。
光柱也属于模拟显光示柱显示
的特点:
一目了然
第十四页,共76页。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的 特点: 准 确,但最后一 位经常跳动不 止。
热敏电阻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计划学时:56学时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设学期:第四学期制订:张情审定:一、前言1.课程性质《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课。
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测量电路的分析以及系统安装的能力。
主要内容是以各种不同的测量对象进行分类,分别介绍各种对象的特点,并详尽介绍各种对象的测量方法,以及实现方法。
自动测量与转换技术波及面很广,各种测量对象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其测量原理、测量电路、设计基础都是类似的。
本课程是工学结合将开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讲授练习一体化、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的专业学习领域。
学生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获取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1)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校企合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切入点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带学生实习等方式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以企业真实产品为依据规划教学内容在课程执行的学期,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综合实践和技能提高,以体现工作过程和任务特点,具有先进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的企业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完成自动检测系统的学习。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实施课程教学:资讯:根据学习子情境确定的工作任务,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积累完成工作任务必备的讯息和相关技能;决策:在获取相关资讯的基础上由学生小组集体充分讨论并确定作业方法;计划:在决策的基础上拟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小组间、师生间汇报交流并修改;实施: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作业过程;检查:学生自查、互查,教师督查作业过程和结果;评估:由学生对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
“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13 教 学与 实践 脱节 .
实 验 主要是 对理 论 与传感 器参 数 的验 证 , 演示 性 和验证 性实 验居 多 , 过于 呆板 . 实
验 不涉 及或 较少 涉及 实 际应用 中的传感 器 的选择 与 安装 等 。在实 验 台或 实验箱 中 , 学生 甚 至看不 到传 感
收 稿 日期 :0 9— 2—1 20 0 3 修 回 日期 :0 9— 8— 2 20 0 2
基金项 目: 安徽 省高校省级 自然科学研究项 目( J0 8 10 基金资助. K 20 B 2 ) 作者简介 : 台德艺 ( 94 ) 男 , 17 一 , 安徽 霍邱人 , 合肥 学院电子信息与 电气工程 系讲 师 , 工学硕士 , 工商管理 硕士 ; 究方 向 : 研 管
的重点 .
“ 检测 与转换 技术 ” 自动 检测 技 术 和 自动 转 换技 术 的 总称 , 信 息 技 术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是 是 它是 以研 究 自动检 测 系统 中 的信息 提取 、 信息 转换 以及 信 息处理 的理论 和技 术 为主要 内容 的一 门应用技 术 学科 . 课 程 的研 究 内容包 括 电工仪 表及 传感 器技 术 、 差 理论 及数 据处 理 、 误 自动 测试 系统 组成 技 术等 J .
社会 实 际脱 节 ; 生 的考试 能力 强 , 学 独立 思考 的创 新能 力弱 . 何在 科学 发展 观 的指 导下 , 如 确立 学生 在学 习 中的 主体地 位 , 应试 教育 为 素质教 育 ; 以教授 课本 内容 的课 程 教育 为提 高 创新 能 力 的专业 教 育 ; 单 变 变 变 向 的课 堂讲 授为 学生 独立 学 习后 的互动 式教 育 , 增强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与创 新能 力 , 成为 专业课 程 教学改 革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10章 无损探伤

探头(表面波)、兰姆波探头(兰姆波)、双探头(一个探头发射,另一个探头
接收)、聚焦探头(将声波聚焦为一细束)、水浸探头(可浸在液体中)以及其 它专用探头等。
几种典型超声波探头的结构示图
a)直探头 b)斜探头 c)双探头 d)水浸探头
1-压电晶片 2-晶片座 3-吸收块 5-导线 7-接线座 9-接线点 4-金属壳 6-接线片 8-绝缘柱 10-盖
(2)线源容器。线源容器常用金属材料制成。 (3)辐射器。辐射器包括防护器和控制器。 1)防护器的材料是使用吸收本领强的材料,防护器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a)安装时的屏蔽是可靠的,要保证使用者所受辐射量尽量减少,还
应有γ射线辐射的安全自动指示装置。大剂量的要进行遥控。
(b)能按需要发射一定宽度的锥形射线束。 (c)要方便可靠,易于携带或移动。
光观察设备加上电视摄影机和接收机组合而成。
(1)荧光电视
(2)图像增强电视
该法的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到物体内部静态或动态下的情况。缺点
是:不宜于形状复杂的工件,管电压目前只能在150kV以下使用。 (3)直接摄像电视。 二、射线探伤设备 1.X射线探伤机 X线探伤机是指以X射线管为射线源的探伤设备。
11-接地铜箔 12-接地铜环 13-隔声层 15-保护膜 14-延迟块 16-导电螺杆
2.接触法与液浸法 (1)接触法就是探头与试件表面之间经一薄层耦合剂直接接触,而 进行探伤的方法。 (2)液浸法就是将探头与试件全部浸于液体或探头与试件之间全部
(3)声波的衰减。声波在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它的振幅和强度将 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其衰减规律为:
式中,AX、IX为表面波在x处的振幅和强度;A 0、I 0为表面波在x=0
处的振幅和强度;α为衰减系数,单位为cm 二、超声波探伤法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档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同学朋友们,希望能帮到你们)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mv/mm 。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标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制定时间:2010年6月学分:3学时:56课程代码:所属系部:自动化系制定人:吴闽批准人:陶廷甫二、课程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性参数。
(2)掌握工业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如压力、流量、温度、物位等传感器的相关的电路、基本原理、结构特点,适用范围等。
(3)掌握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制电路等内容。
2、方法能力目标(1)检测技术和装置是电子及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简单测试基本检测单元模块电路等。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用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进行简单维护。
3、社会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的使用的职业能力。
(2)提高动手能力、为后读课程学习和工程的实践技术打下基础。
(3)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风貌;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
熟悉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发展状况。
熟练掌握各种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适用条件,工业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及相关的电路、基本原理、结构特点,适用范围,要求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传感器和自动检测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课程要以能力培养为重,构建学生应用传感器知识和自动检测技术解决生产方面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相关技能、技艺。
2、课程开发思路为了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能力目标,课程设计思路是以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设计、制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传感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技术应用为主,着眼于提高学生选择正确的传感器、解决实际工程检测能力的目的来实施教学。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识别和转化特定类型数据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图像处理、语音识别、文本转换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在图像处理和文本转换领域的应用。
在图像处理领域,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和转换图像中的特定对象或特征。
例如,通过使用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自动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车辆、道路等,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数据格式。
这项技术在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以实现图像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文本转换领域,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以用于将不同格式的文本数据转换为特定的标准格式。
例如,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可以将文本数据中的语义信息提取出来,并将其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格式,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这项技术在信息抽取、信息检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文本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文本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图像处理和文本转换领域,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语音识别、视频处理等。
例如,在语音识别领域,可以通过使用语音识别算法,将语音数据转换为文本数据,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这项技术在语音助手、语音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可以实现语音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的支持。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让计算机程序自动学习和优化检测与转换的模型,从而提高其准确性和性能。
例如,在图像处理领域,可以通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图像中不同对象或特征的自动检测和转换。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检测和转换的准确性。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识别和转化特定类型数据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a)图(b)
第五章
5.1什么是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怎样消除?
8.9已知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热电偶采用的是铂铑10-铂,分度号为S。热电偶通过温度变送器将电压信号转换成4-20mA电流信号给温度控制器使用。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波动,故需要采用补偿导线将其与温度变送器连接。温度控制器通过控制输出的触发脉冲宽度控制电炉丝两端电压,进而控制其加热状态。完成如下问题:
图3.1
3.6将四个完全相同的金属丝式电阻应变片(灵敏度K=2)粘贴在距自由端b的地方,如图所示的梁式测力弹性件,已知应变 和受力F关系: ,b=100mm,t=5mm,w=20mm,E=×105N/mm2。
(1)在图3.2上画出应变片粘贴位置和测量电桥电路。
(2)电桥由6v电源供电,当电桥输出电压为7.2mV时,此时作用力F为多少?
电信学院自动化系
《检测与转换技术》
课程习题集
2015年1月
第一章
1.1自动检测1.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用途?
1.3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600℃,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0级,1.5级。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哪台仪表合理?为什么?
第二章
2.1画出传感器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2.2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意义是什么?
2.3当线位移传感器从4mm变化为2mm时,输出电压减小了1mV,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多少?
2.4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0.45Ω/℃
电桥:0.02V/Ω
1.4已知某差压变送器,其输入位移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理想特性为V=8x,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x/mm
0
1
2
3
4
5
U/mv
0.1
8.0
16.3
24.1
31.6
39.7
试求:(1)最大绝对误差,相对误差;(2)若指示仪表量程为50mv,指出仪表的精度等级。
1.5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800℃,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0级和1.5级,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那台仪表合理?
5.2简述电涡流效应及电涡流传感器的分类。
第六章
6.1什么是压电效应?为什么说压电式传感器只适用于动态测量而不能用于静态测量?
6.2一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K1=10pC/MPa,连接灵敏度K2=0.008V/pC的电荷放大器,所用的笔式记录仪的灵敏度K3=25mm/V,当压力变化Δp=8MPa时,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偏移为多少?
6.3用压电式传感器测量一正弦力变化,采用电荷放大电路,压电元件由两个压电陶瓷并联,压电系数为d=190×10-12C/N,电荷放大器中的运算放大器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反馈电容为Cf=3800C,实测测量电路输出电压为Uo=10sinwt V,画出测量电路,并求此时的作用力为?
6.4某加速度计的校准振动台,它能作50Hz和1g的振动,今有压电式加速度计出厂时标出灵敏度K=100mV/g,由于测试要求需加长导线,因此要重新标定加速度计灵敏度,假定所用的阻抗变换器放大倍数为1,电压放大器放大倍数为100,标定时晶体管毫伏表上指示为9.13V,试画出标定系统的框图,并计算加速度计的电压灵敏度。
(3)该方法能不能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补偿?为什么?
(4)设工件受力F的方向有两种,即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现选取两个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R1和R2构成半桥测量电路,如图3.3所示,问该电路能否实现对力F上下方向的判别,若能简述原理。
图3.2图3.3
3.7如下的水位控制系统示意图,MPXM2010GS为应变式液位压力传感器。试完成:
8.4简述热电阻常见接线线制及其基本原理。
8.5如下图(a)为一通用温度变送器接线图,试完成(b)中热电阻、温度变送器和PLC输入通道的连线,其中热电阻采用三线制,变送器采用两线制输出。
(a)
(b)
8.6已知铂铑10-铂(S)热电偶的冷端温度t0=25℃,现测得热电动势E(t,t0)=11.712mV,求热端温度是多少度?
放大器:100(放大倍数)
笔式记录仪:0.2cm/V
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
(2)记录仪笔尖位移4cm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第三章
3.1金属电阻式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优缺点是什么?
3.2哪些因素引起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写出相应误差表达式,并说明电路补偿的原理。
3.3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和1000时,试求单臂、双臂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第七章
7.1什么是霍尔效应?
7.2什么是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如何进行补偿?
7.3集成霍尔传感器有什么特点?
7.4分析下面的采用霍尔传感器的液位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7.4题图
第八章
8.1什么是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试说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8.2简述热电偶的几个重要定律,并分别说明它们的实用价值。
8.3试简述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几种主要方法和补偿原理。
4.4有一平面直线位移差动传感器特性其测量电路采用变压器交流电桥,结构组成如图所示。电容传感器起始时b1=b2=b=200mm,a1=a2=20mm极距d=2mm,极间介质为空气,测量电路u1=3sinωtV,且u=u0。试求当动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x=5mm时,电桥输出电压u0。
题4.3图
4.5变间隙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为运算放大器电路。C0=200pF,传感器的起始电容量Cx0=20pF,定动极板距离d0=1.5mm,运算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即K→∞,Zi→∞),Rf极大,输入电压u1=5sinωtV。求当电容传感动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x=0.15mm使d0减小时,画出测量电路,计算电路输出电压u0为多少?
(1)分析传感器检测液位的过程;
(2)画出此水位控制系统控制原理框图,简要说明调节过程
第四章
4.1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的灵敏度?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4.2为什么说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特性是非线性的?采取什么措施可改善其非线性特征?
4.3差动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若初始容量 ,初始距离 ,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位移了 时,试计算其非线性误差。若改为单极平板电容,初始值不变,其非线性误差有多大?
8.7如图8.1所示之测温回路,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毫伏表的示值应为多少度?
图8.1
8.8用镍铬-镍硅(K)热电偶测量某炉温的测量系统如图8.2所示,已知:冷端温度固定在0℃,t0=30℃,仪表指示温度为210℃,后来发现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把补偿导线 ,相互接错了,问:炉温的实际温度t为多少度?
图8.2
(1)现有型号为NC、SC、KC三种补偿导线,应选择那种补偿导线和铂铑10-铂热电偶配套使用?
(2)完成下图中热电偶端子、补偿导线端子和温度变送器端子之间的连接。
(3)现测得温度变送器端温度为30℃,万用表测得经补偿导线连接的热电偶热电动势为10.76mV,则当前炉中温度为多少?
3.4采用阻值R=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10V。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何种工作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
3.5如图3.1所示直流测量电桥,E=4V,R1=R2=R3=R4=120Ω,试求:
(1)若R1位置接入初值R0=120Ω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其余为外接恒值电阻,当应变片R1增加电阻ΔR=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o为多少?
(2)若R1和R2位置接入初值R0=120Ω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且两个应变片感受应变方向和大小均相同,问能否测量应变?
(3)如(2)中,若R1和R2感受应变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即ΔR1=-ΔR2=1.2Ω时,输出电压Uo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