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投运验收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投运验收规范1.1 本规范适用于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的投运验收,包括主变压器、配电柜、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及辅助设备的验收。
1.2 投运验收是指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评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1.3 投运验收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2. 投运验收的程序和要求2.1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设备检查、调试和试运行。
2.2 在设备完成试运行后,应进行设备的全面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电气参数测试、保护装置的测试、运行试验等。
2.3 在设备的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验收的结果准确可靠。
3. 投运验收的标准和方法3.1 设备的外观检查应包括设备的铭牌、连接端子、绝缘状况等,确保设备外观完好,符合设计要求。
3.2 设备的电气参数测试应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测试,确保设备的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3 设备的保护装置测试应包括保护装置的动作测试、动作时间测试、保护参数的调整等,确保设备的保护功能正常可靠。
3.4 设备的运行试验应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过载运行、故障运行等,确保设备的运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 投运验收的记录和报告4.1 每一项验收内容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包括验收人员、验收时间、验收结果等。
4.2 验收记录和报告应在设备投运后进行整理和归档,作为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技术资料。
4.3 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直至符合验收要求。
5. 总结通过本规范的实施,可以确保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的投运验收工作得到规范和有效的进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同时,也为今后的设备运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和经验积累。
6.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的投运验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验收工作的安全进行。
变电站验收规范

变电站验收规范一、概述变电站验收是确保变电站建设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规范针对高压、超高压变电站进行验收,包括建筑、机电、控制及通信等方面,旨在确保变电站建设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
二、验收范围1、变电站设计文件、计算书和资料审核2、变电站施工中检查测试记录的审查和确认3、电气设备的检验试验4、接地、照明、防雷等系统的检验试验5、变电站操作设施及通风、空调、暖通、给排水系统等技术参数的检验试验三、验收流程1、课题组审核和确认设计文件和计算书,包括工程量清单、设计变更、图纸修正等内容。
2、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报告,如电缆布放试验记录、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
3、对于变电站中的各类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进行检验试验,包括工厂检验、运输检验、现场检验等。
4、检查接地、照明、防雷等系统的设备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通风、空调、暖通、给排水系统的技术参数,包括通风、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噪声、能耗等参数以及给排水系统的流量、压力等参数。
四、验收标准五、验收记录六、验收要点1、建立项目组织会议制度,明确项目验收目标。
2、对于关键节点,建立专门检验小组,进行现场检查,确保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符合要求。
3、变电站验收应当在机电完工后尽快进行,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变电站建设质量,避免延误工期。
4、变电站验收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化的操作。
对于验收不合格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七、验收结论1、若变电站建设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要求,验收记录纳入项目验收文件,作为决定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2、若存在不合格现象,根据合同和相关规定提出整改要求,验收人员对整改后的变电站进行复检,达到验收标准后,方可结论验收。
八、验收改进建议根据项目验收情况,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九、结论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验收是其建设的关键环节。
110kV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

110kV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110千伏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110kV国花变电站工程2011年4月110千伏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O 通用部分序号验收内容结论备注 1. 所有设备的安装、结线方式与施工图相符。
2. 充油,气,设备无渗漏~油位,气压,指示正确~符合运行需要。
3. 绝缘件表面清洁、完整无损伤~支持绝缘子与法兰胶装处无松动。
4. 设备相色清晰、正确。
5. 电气安全距离符合以下要求:户外110kV(相间?1100mm~对地?1000mm~无遮栏裸导体距地面?3500mm) ,户外10kV(相间?200mm~对地?200mm~无遮栏裸导体距地面?2700mm),户内10kV(相间?125mm~对地?125mm~无遮栏裸导体距地面?2400mm),其它数据满足设计要求。
6. 紧固件齐全完整。
7. 静导电部位均匀涂抹电力复合脂。
8. 动导电部位均匀涂抹中性凡士林。
9. 屋外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对地不小于2500mm,屋内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对地不小于2300mm。
10. 接线端子的接触面应洁净~不得有裂纹、明显伤痕、毛刺、凹凸缺陷和其它影响电接触和机械强度的缺陷。
11. 设备接线端子间或设备接线端子与高压系统的电气连接~建议采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
12. 金属构件加工、配制、螺栓连接、焊接等应符合规定~防腐处理良好、涂,补,面漆均匀~无起层、皱皮现象。
13. 电气交接试验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全部试验结论合格。
设备安装调试记录、交接验收试验记录、产品使用说明及出厂合格证件等资料完整齐全。
14 有关说明:安装调试记录齐全~制造厂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产品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资料齐全。
110千伏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一主变压器验收规范序号验收内容结论备注 1. 本体、冷却装臵及所有附件无缺陷~不渗油。
2. 胶垫压缩量不超过厚度的1/3~胶圈不超过直径的1/2。
3. 油漆完整~相色标志正确。
4. 变压器顶盖上无遗留杂物。
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

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一次部分一、主变压器验收检查项目:1.主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1)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4)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5)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6)非纯瓷套管的试验;(7)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8)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9)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11)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12)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13)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14)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15)检查相位;(16)测量噪音。
1 容量为1600kVA 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2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2、3、4、5、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3 变流、整流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4 电炉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5 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套管应分别按本标准第9章互感器、第16章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6 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应由订货方见证所有出厂试验项目,现场试验按本标准执行。
7.0.2 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及SF6气体绝缘变压器中SF6气体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2 的规定;试验项目及标准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1 的规定。
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在66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后、冲击合闸及额定电压下运行24h后,各进行一次变压器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
110kV变电站二次验收规范

110kV国花变电站二次部分验收规范2011年4月一、静态整体要求:1.端子箱、机构箱:1)箱体整齐无锈蚀。
2)电缆排列整齐,端子压接规范无受力。
3)端子箱封堵符合要求。
4)箱内元件齐全。
5)端子箱有明显接地与主接地网可靠相连,可开启门与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
6)电缆牌齐全,填写符合要求(包括电缆名称,起止地点,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
7)至微机保护屏去的电缆应采取屏蔽措施,并接地良好。
2.电缆沟:1)预埋件符合设计,安装牢固。
2)电缆沟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3)电缆沟清理干净,盖板齐全。
3.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要求:1)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作成喇叭状,且上管口应封堵。
2)电缆管应安装牢固,并列的电缆管口应排列整齐。
3)室外电缆保护管安装牢固符合规范;电缆保护管直径、弯曲半径符合规范,无锈蚀;电缆保护管与操作机构箱交接处设置合理;金属软管与设备固定牢固;电缆保护管封堵严密;金属电缆保护管可靠接地。
4.电缆的敷设: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美观,无明显交叉,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并加以固定,且电缆牌清楚。
2)在电缆终端头、拐弯处均应挂电缆标志牌,电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及电缆型号、规格。
3)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4)电力、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股:15d、多股: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钢铠护套:20d,裸铅包护套:15d,无护套:10d。
控制电缆:10d。
5)电缆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每一个支架上。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转弯及每隔500mm-1000m的地方。
电缆进入电缆沟、盘柜、及串入电缆保护管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封闭。
6)电缆直埋的安全要求:电缆埋置深度至少应距地面0.7m,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且电缆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砖块或混凝土盖板。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

第一章变电站设备治理第一节设备基础治理1.1设备土建基础1.1.1治理策略1.1.1.1设备基础表面出现开裂、露筋、混凝土基础保护层脱落时,应进行抹灰修补,恢复原样。
1.1.1.2设备基础发生异常位移、回填土下陷、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1.1.2治理要点1.1.2.1设备基础下沉时,应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采用回填、高压灌浆、桩基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
1.1.2.2如设备基础下沉是由于排水措施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在基础整治前,应先考虑排水治理,防止造成设备停电以及基础整治后再次塌陷、下沉。
1.1.3验收标准1.1.3.1基础表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露筋、裂纹等缺陷。
1.1.3.2外形美观,尺寸统一,无下沉、倾斜现象,1.2油池治理1.2.1治理策略1.2.1.1油池壁、底表面出现裂纹、脱落,应进行油池修整。
1.2.1.2主变油池未按要求设置格栅、卵石的,应进行加装;格栅损坏、卵石风化损坏时,应进行维修或更换;卵石油污或短缺时,应进行清洗或补充。
1.2.1.3油池排油孔金属滤网及管道堵塞、损坏时,应进行疏通、维修。
1.2.1.4事故油池积淤、积水严重,应进行清理;排汽管损坏,应进行维修。
1.2.2治理要点1.2.2.1油池壁、底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
1.2.2.2油池壁每侧宜设置1-2道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油池壁与主变压器、冲氮灭火设备基础及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
1.2.3.3变压器油池(贮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四周应高出地面100mm,且排油孔应设置金属滤网。
1.2.3.4 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应在油池底部上方250-300mm 处布置格栅,格栅上放置卵石,卵石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直径为50-80mm,卵石高度应低于主变基础顶部100mm。
1.2.3.4事故油池应定期检查水位,及时清淤排水,以保持足够容积。
变电站验收项目规范

变电站验收规范标准2014年4月一次部分一、主变压器验收检查项目:1.主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1)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4)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5)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6)非纯瓷套管的试验;(7)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8)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9)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11)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12)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13)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14)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15)检查相位;(16)测量噪音。
1 容量为1600kVA 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2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2、3、4、5、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3 变流、整流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4 电炉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的第1、2、3、4、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5 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套管应分别按本标准第9章互感器、第16章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6 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应由订货方见证所有出厂试验项目,现场试验按本标准执行。
7.0.2 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及SF6气体绝缘变压器中SF6气体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2 的规定;试验项目及标准应符合本标准中表20.0.1 的规定。
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在66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 后、冲击合闸及额定电压下运行24h 后,各进行一次变压器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6部分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6部分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6部分:变电站工程验收规程一、验收方法和程序(一)竣工验收1.变电站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
业主和监理应对变电站工程开展详尽的检查和实际验收,并根据竣工交底情况,组织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
如施工单位未完成整改,则应补交实际竣工陈述材料。
2.业主应按照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组织专项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1)变电设备的制造、安装、接线及调试情况的检查;(2)变电站结构、通风、防雷、接地及绝缘、耐电压试验情况的检查;(3)保护、自动化检修及控制系统的检查;(4)整个变电站运行状态下的模拟试验;(5)应对计量和供电质量进行检查;(6)其他委托验收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要求验收的内容;(7)竣工文件和竣工资料的审核。
3.经过专项验收,业主和监理应在验收记录表上签字,确认变电站工程已经经过验收。
如果验收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应对其进行整改,并按照整改方案重新组织验收。
4.如果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验收时仍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并进行处理。
同时,竣工验收时如发现变电站工程主要工程制造、施工过程中涉及生命安全的问题,应当立即取消竣工验收。
(二)验收人员的组成1.专项验收应由变电站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和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
2.业主应当委派资格齐全、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同参加验收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验收小组。
其中,参加验收的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能力和资格条件。
(三)验收记录变电站工程竣工验收应填写验收记录表。
验收记录表应当详尽记载整个变电站工程的实际竣工情况,审核验收小组成员应当签字确认。
如果发现变电站工程质量问题,则应当填写整改方案并提交业主审核。
二、验收标准变电站工程的验收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施工方案的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验收规范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年月1.端子箱、机构箱:1)箱体整齐无锈蚀。
2)电缆排列整齐,端子压接规范无受力。
3)端子箱封堵符合要求。
4)箱内元件齐全。
5)端子箱有明显接地与主接地网可靠相连,可开启门与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
6)电缆牌齐全,填写符合要求(包括电缆名称,起止地点,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
7)至微机保护屏去的电缆应采取屏蔽措施,并接地良好。
2.电缆沟:1)预埋件符合设计,安装牢固。
2)电缆沟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3)电缆沟清理干净,盖板齐全。
3.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要求:1)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作成喇叭状,且上管口应封堵。
2)电缆管应安装牢固,并列的电缆管口应排列整齐。
3)室外电缆保护管安装牢固符合规范;电缆保护管直径、弯曲半径符合规范,无锈蚀;电缆保护管与操作机构箱交接处设置合理;金属软管与设备固定牢固;电缆保护管封堵严密;金属电缆保护管可靠接地。
4.电缆的敷设: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美观,无明显交叉,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并加以固定,且电缆牌清楚。
2)在电缆终端头、拐弯处均应挂电缆标志牌,电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及电缆型号、规格。
3)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4)电力、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股:15d、多股: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钢铠护套:20d,裸铅包护套:15d,无护套:10d。
➢控制电缆:10d。
5)电缆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每一个支架上。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转弯及每隔500mm-1000m的地方。
➢电缆进入电缆沟、盘柜、及串入电缆保护管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封闭。
6)电缆直埋的安全要求:➢电缆埋置深度至少应距地面0.7m,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且电缆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砖块或混凝土盖板。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m-1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处,应设明显的标志。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7)电缆头的制作,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且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及以下。
8)电力电缆接地线宜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面面积应符合规定:120mm2及以下:16mm2;150mm2及以上:25mm2。
9)电缆二次线:端子排上接线无缺失螺丝,端子排无损坏;电缆头密实、整齐;二次芯线顺直,接线整齐、紧固、美观;线帽、电缆标牌清晰、正确、齐全且字体一致;不同截面芯线不得插接入同一端子同一侧;一个端子同一侧接线数不大于2根,S弯芯线弯圈弧度一致、工艺美观;电压回路、跳闸回路相邻端子间有隔离措施;屏顶小母线有防护措施,屏顶引下线在屏顶穿孔处有胶套或绝缘保护;电流回路中性点接地符合反措要求。
10)备用芯及屏蔽连接:备用芯长度留至最远端子处,编号标识并使金属芯线不外露;屏蔽层接地牢固可靠,屏蔽线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提倡采用单根压接接至接地排,采用多根压接时根数不宜过多、压接牢固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同一个接线端子不能多于2个接地鼻子;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电缆头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接地线应采用绝缘导线。
11)电缆的防火阻燃:➢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必要时刷涂防火涂料。
5.室内屏体1)屏体整洁,元件齐全,标志正确2)端子排整洁无锈蚀,且压接规范无受力3)电缆排列规范,固定牢固整齐,标志齐全,与图纸相符4)电缆封堵符合要求5)至配电室去的电缆应采取屏蔽措施,并接地良好6)电缆牌齐全,填写符合要求(包括电缆名称,起止地点,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7)屏柜与接地网直接接地可靠;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接地可靠;装有电气元件的可开启的屏柜门有软导线接地;屏柜封堵严密、工艺美观;室内专用试验用接地端子安装规范,标识规范清晰。
6.试验报告、图纸1)二次调试记录齐全,无漏项,数据符合规程或厂家说明书,调试大纲要求。
2)整定值与调度下达的定值单要求相符,方式设置正确3)记录签名齐全,二次回路及整组传动试验正确符合要求无漏项。
4)有与实际相符的施工图纸,图纸齐全5)各间隔CT变比、极性记录齐全,符合保护装置要求6)保护记录中保护装置、开关柜、汇控柜信号传动试验记录清楚二、传动试验1、主变保护2、非电量保护、两侧开关操作3、主变有载调压4、中性点地刀5、10kV内桥6、10kV母线PT7.10kV线路保护8.10kV电容器保护9、10kV开关柜10、10kV接地变11.110kV PT12.10kV PT13.10kV备自投和低频低压减载装置14.直流设备三.外部接线正确性检验1. 检查主变两侧、10kV各出线、电容器、接地变CT极性、变比、二次回路电阻记录,检查各项数据在合格范围内。
2、CT三相盘上、盘下二次回路电阻要平衡,主变及母线差动保护各侧极性要一致,变比与铭牌标识要一致,线路保护、计量、录波、遥测回路极性均正确。
四、自动化部分(一)变电站当地监控后台i.欢迎画面:电脑开机后,应能自动启动监控系统,并弹出欢迎画面。
之后自动进入预设画面。
一般情况下预设画面为我方提供的变电站一次主接线图,如果系统中有多台计算机,则均按此设计。
ii.线图要求:主接线图应按照我方提供的接线图绘制,包含内容如图所示:(拉伸可看放大图)a)画面上方在合适位置应用大号字体明显标示该接线图所描绘变电站名称(如“10kV变电站”);b)画面着色要求:➢若无特殊要求,以黑色作为缺省底色;各电压等级的线路颜色以国家规定不同电压等级标准色为准(110kV为橙红色,10kv为明黄色)。
➢开关、刀闸位置的分合显示要求在颜色、形状上有明显区分;“分位置”以空心绿色显示,“合位置”以实心红色显示。
➢在画面上显示的各种图元在颜色上应有区分;在鼠标移动到超链接文字、符号之上时,相应文字或符号应该有明显颜色变化,或鼠标形状发生变化,以提示用户。
c)总图应反映本站内主要一次设备的连接状况,显示开关、刀闸的实时位置。
d)遥测量显示要求:应在各电压等级的母线附近显示各母线电压,各条出线处应显示实时电流值及方向.(遥测无法采集时应在后台能够明确显示,区别于正常遥测为0)e)应在总图上显示系统频率(精度为小数点后2位)f)应在主接线图上禁止进行遥控操作,并在每个出线的名称上安排热区,可链接至各分接线图;能够在分接线间隔图上进行遥控操作;(建议同期选择采用软压板方式)g)应在总图中显示监控后台与五防机的通讯状态,如图一所示,通讯正常时,图标转动,通讯中断时,图标停止;五防系统是否投入应有明确显示。
h)应在总图中显示重要菜单索引,至少应包括:➢画面索引主菜单➢全站事故光字牌➢全站总光字牌➢全站潮流分布图➢全站通讯状况报警光字牌iii.菜单及各级子菜单和分图主菜单画面应简洁明了,显示系统各项分类功能。
整个系统菜单深度应小于等于4,可使用按钮菜单、下拉菜单或弹出菜单,但对应同一功能,应固定使用一种形式的菜单。
同时,当鼠标停留在某一按钮上或系统焦点在某项菜单上一定时间后,系统应在信息区(Message Bar)或浮动提示(Hint on Screen)中简单介绍该菜单的功能(字数在30字内)。
a)主菜单画面索引如图所示,主菜单的画面索引应至少包括而不局限于以下内容:➢监控系统配置及通讯工况图➢全站事故光字牌➢全站总光字牌➢全站通讯状况报警光字牌➢全站潮流分布图➢直流系统图➢所变交流系统图➢电度表分图➢曲线图索引➢棒图索引➢远景主接线图(若本站有继续扩建计划)➢GIS气室图(若本站有GIS设备)➢远动接入方式示意图b)监控系统配置及通讯工况图监控系统配置及通讯工况图),是了解该站监控系统设备应用和通讯连接方式的重要图示,要求该配置图应能够示意出全站站控层、间隔层等设备通讯组网方式以及对时方式、与保护管理机通讯方式等。
要求能在本图上实时反映站内各计算机、网段、监控设备、RTU工作状况,在任一设备工作异常(死机、网络中断、通讯异常)时,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告警显示。
画面所表示设备要求形象,且和实际结构相符。
直流屏信息、保护软接点等接入情况应有明确示意图。
预告音响测试、事故音响测试应有明确按钮。
c)全站事故光字牌为方便运行人员值班监视,全站的开关事故跳闸信号,应设置独立的光字牌显示。
d)全站光字牌索引每个小室应设置总光字牌,全站设置总光字牌;索引菜单应具有引导功能,即当某个间隔内有光字牌动作时,该光字牌及该小室所属总光字牌应有闪烁,引导用户进入相应间隔的画面。
e)全站通讯状况报警光字牌为便于运行人员及时监视监控系统通讯异常现象,应设置全站通讯状况报警光字牌。
应当在各测控单元A、B网通讯异常、与远动机通讯异常、与后台通讯的各智能设备(保护管理机、电度表、直流系统)通讯异常时,点亮相应的光字牌,发出报警音,通过该报警光字牌界面引导运行人员层层进入出现通讯异常的间隔。
f)远动接入方式示意图为便于自动化维护人员快速全面了解本站的远动接入方式,应给出远动接入方式示意图,图中明确本站的远动机与整个综合自动化网络的通讯关系,标明远动装置型号名称,与各级调度(省调、地调、超调)的通讯方式及所用规约等。
g)直流系统图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主接线图上能够直接链接进入直流系统子图,并且该图中,应包含:直流系统接线示意图(应标示开关刀闸编号),直流系统遥测值,直流系统硬接点信号,直流系统软接点信号。
如下图所示(拉伸可查看大图):h)所变交流系统图所变交流系统接线图应按我方提供的接线图绘制,并显示相应的遥测量。
:i)电度表分图为方便值班人员监视和人工抄表时应用,应将采集的电度值汇集做成分图,分图上应明确显示有功无功的受、送,倍率等信息。
iv.各间隔子接线图必须具备的内容:各间隔子接线图,应明确按照一次接线图绘制,并在同该图上以光字牌形式显示硬接点信息、遥测值、有条件的情况下显示两侧同期值;应能够显示一次设备远方就地、合闸时是否进行同期判断应能够选择。
(对于联网线路,应显示同期条件模拟图) 硬接点信息以光字牌形势显示,并由颜色不同区分三种状态:➢灰色为未发生变位;➢红色为已发生变位;➢绿色为发生变位又复归,未确认;确认后变为灰色v.挂牌功能与实现要求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安规规定,监控后台应设置挂标示牌功能。
➢标示牌内容包括:“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禁止分闸”;➢挂牌、摘牌操作应设置权限密码,并在事项中有记录可查询;➢在主接线图和间隔分图上均能进行挂牌,挂牌应美观简洁,牌的大小可以进行缩放;或通过浮动提示的方式显示标示牌内容➢挂牌后,要求能够闭锁该间隔遥控功能vi.棒图和曲线要求电压棒图:可同屏或分屏显示不同电压等级母线的实时电压值,并以棒图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