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doc

合集下载

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应用层
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对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各种高级应用 功能,如故障诊断、自适应控制等 。
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
集成化
未来的智能化变电站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 术的应用,实现全站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 存储。
自主可控
站内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化程度将更高, 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优化配置。
绿色环保
力,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运行效率。
流程优化
02
梳理变电站运行流程,发现并消除冗余、不合理的环节,提高
流程整体效率。
运维模式创新
03
推行状态检修、预测性维护等先进运维模式,降低设备故障率
,提高运行稳定性。
运行成本优化管理
能耗管理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能耗高的设备或时段,采取 针对性措施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运行策略优化:通过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 出设备运行规律,提出优化建议,降低运行成本。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高效、安 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
03
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管理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物理安全防护
通过设立围墙、门禁系统等,确 保变电站设备的物理安全,防止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网络安全防护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 络安全设备,确保站内数据传输 的安全与完整,防止网络攻击和
数据泄露。
设备安全防护
对站内设备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如防雷、防静电等,确保设备在
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安全操作规程与制度
操作规程制定
根据智能化变电站的设备特点和运行需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作业。
资源优化配置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1. 引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高压电力输送到低压电网,并实现电能的转换、控制和保护等功能。

为了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供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变电站运营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操作指南和规范,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 变电站运行管理职责和组织结构2.1 运行管理职责•监督变电站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负责变电站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进行设备故障排除和修复,确保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

•保证变电站的安全供电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跟踪和负责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更新和落实。

2.2 组织结构•变电站站长: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协调各个岗位的工作,策划和制定运行管理计划。

•运行值班员: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控制和设备监控,及时处理设备运行异常。

•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变电站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3. 变电站运行管理流程3.1 运行计划编制运行管理人员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和变电站设备的状态,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

运行计划包括设备的开关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设备的检查等内容。

3.2 设备运行监控运行值班员负责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运行值班员需要熟悉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能够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3.3 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运行管理人员制定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紧固、润滑等工作,以及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测试。

3.4 故障排除和修复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维护人员需要及时排除故障,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

故障排除的过程需要记录并分析故障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5 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和规范汇总《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 ( 66 )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330kV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标准化现场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Q / GDW 1809-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规程》Q / GDW 11051 -2013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性能测试规Q / GDW 11052-2013 术条件》《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装置通用技Q / GDW 383-2009Q / GDW 393-2009 计规范》Q / GDW 394-2009 范》Q / GDW 11145-2014 试规范》Q / GDW 11024-2013 置运行管理导则》Q / GDW 1808-2012 Q / GDW 11024-2013 置运行管理导则》Q / GDW 11053 -2013 《站域保护控制系统检验规范》Q / GDW 11054 -2013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相位核准技术规范》Q / GDW 11055-201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Q / GDW 414-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 / GDW 422-2010《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 / GDW 426-2010《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 / 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 / GDW 428-2010《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 / 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 / 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Q / 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Q / 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 / GDW 580-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Q / GDW 640-2011《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 / GDW 641-2011《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 / GDW 642-2011《330千伏-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 / GDW 689-2012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Q / GDW 690-2011 《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规范》及编制Q / GDW 10131 -2017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Q / GDW 691-2011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规范》技术条件》Q / GDW 750-2012《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Q / GDW 1161-2013《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 / GDW 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 / GDW 1429-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 / GDW 678-2011《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 / GDW 1875-2013《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测试及验收规范》Q / GDW 1396-2012《IEC 61850 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 / GDW 733-2014《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验规范》Q / GDW 11010 -2013 《继电保护信息规范》Q / GDW 1914-201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Q / GDW 11361 -2017 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在线监视与诊Q / GDW 11661 -2017 1000kV 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Q / GDW 11662 -2017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技术Q / GDW 11663 -2017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平台与整定计算软Q / GDW 11765-2017 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建模及编码技Q / GDW 11766 -2017 电力监控系统本体安全防护技术规Q / GDW 11794 -2017 智能变电站二次光纤回路及虚回路Q / GDW 10131 -2017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合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2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22《110 (66)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22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2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22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2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2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2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22]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22]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22]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22]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份)》国家电网生[2022]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22]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与管理

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与管理

全站检修压板的拆除
• 顺控操作中增加母差保护间隔投入压板操 作,避免间隔转运行时间隔投入压板漏投。
• 变电站投运前,运检部组织开展技术交底 和技术培训,并对技术交底开展审核。开 展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项目建设,并以此 为平台对运行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运 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 监控后台操作保护装置软压板时,应在后 台相应“间隔单元”的压板分图界面中核 对软压板实际状态,确认后继续操作。在 开关间隔冷备用时,应退出母差保护上该 间隔投入软压板,以及本间隔的失灵开入、 开出软压板。
• 正常运行中若误投,将造成保护动作后开关无法 正确动作,引起故障越级。
• 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用于在合并单 元检修时投入,装置检修硬压板投入时, 上送带品质位(检修状态位 test=1)的信 息,装置检修灯亮。接收侧 IED装置与接收 的 SV报文中的检修状态进行比较,状态一 致则进入逻辑识别。
危险点分析和预控
• 智能化变电站取消大量硬压板,改为装 置内部软压板。保护跳闸、失灵保护等出 口压板均改为软压板,在设备投运前应在 装置上核对软压板投切是否正确。
• 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均设检修 压板,正常运行状态下均不投入,只有在 间隔检修进行传动试验时,将合并单元、 保护装置、智能终端检修压板均投入。对 于处于检修状态的装置可以接收检修状态 GOOSE报文,对于运行状态(未投入检修 状态压板)的设备不处理检修状态GOOSE 报文。
智能终端
1.过程层设备 2.定义:一种智能组件。 与一次设备采用电
缆连接, 与保护、 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 纤连接, 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 刀闸、 主变压器等)的测量、 控制等功能。 3. 在220kV及以上系统的保护跳闸经过操作 箱,智能终端实际上实现操作箱功能的就 地化。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资料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资料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1. 引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供电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在变电站建设和运营阶段,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运行管理规范。

本文档旨在规范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 变电站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符合安全、高效的原则,以下是对变电站基本要求的概述:•设备管理: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建立设备档案,以便及时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运行管理: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巡视检查等方面的要求。

•数据管理: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收集和管理变电站运行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运行。

•环境管理: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进行处理和排放控制。

3. 变电站运行管理流程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包括多个环节和流程,以下是变电站运行管理流程的详细介绍:•运行计划制定: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变电站的运行要求,制定变电站的运行计划,包括设备检修计划、操作计划等。

•运行监控与调度:对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巡视检查与维护:定期巡视变电站设备,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应急响应与处置: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响应和处置,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变电站的效率和运行质量。

4.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持为了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借助以下技术手段进行支持:•运行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各项运行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 《 110( 66) kV ~ 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 330kV ~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 330kV 及以上 330~ 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 [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 [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 [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 [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 [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 [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

3.3 智能组件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3.4 智能终端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

3.5 电子式互感器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以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3.6 合并单元用以对来自互感器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 /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

合并单元可以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

3.7 设备在线监测通过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特征参量并结合一定算法的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设备的剩余寿命作出预测,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3.8 交换机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

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

3.9 IED 能力描述文件( ICD 文件)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

该文件描述IED 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 IED 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

3.10 系统规格文件( SSD 文件)应全站唯一。

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 SCD 文件中。

3.11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SCD 文件)应全站唯一。

该文件描述所有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 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

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3.12 IED 实例配置文件( CID 文件)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SCD 文件中本 IED 相关配置生成。

4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生产技术部(运维检修部)负责组织制定和执行智能一次设备及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负责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开展智能一次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和执行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规范,负责所辖受控智能站运行信息的日常监视及遥控、遥调工作,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的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4.2 运检单位职责运维单位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单位颁发的智能设备运行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负责智能变电站的日常操作、巡视和缺陷管理,定期开展智能化设备运行分析。

检修单位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单位、部门颁发的智能设备检修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化设备检修策略,负责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缺陷处理。

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1.1 巡视管理基本要求5.1.1.1 智能变电站巡视管理按照相关巡视检查制度执行,巡视周期按照《变电运行管理规范》有关要求执行。

5.1.1.2 智能变电站设备巡视分为正常巡视、全面巡视、熄灯(夜间)巡视、特殊巡视和远程巡视。

5.1.1.3 智能变电站的正常巡视每周应不少于 1 次。

5.1.1.4 智能变电站根据设备智能化程度、设备状态远方可视化程度,可采用远程巡视。

远程巡视可代替正常巡视,但不允许代替熄灯巡视、全面巡视和特殊巡视。

5.1.1.5 智能化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系统设备、通信设备、计量设备、站用电源系统及辅助系统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由运行单位负责,设备的专业巡检由检修单位负责。

5.1.2 电子式互感器的巡视项目5.1.2.1 设备标识齐全、明确、正确;5.1.2.2 设备基础牢固完整,无倾斜、裂纹、变形;5.1.2.3 设备无锈蚀,内部无异声、无异味;5.1.2.4 套管、伞裙无裂纹、放电闪络现象;5.1.2.5 均压环固定良好,无倾斜;5.1.2.6 各引线导线松紧程度适中,无松脱、断股或变形;5.1.2.7 前端装置外观正常,指示灯状态正常。

5.1.3 智能在线监测设备的巡视项目5.1.3.1 检查监测单元的外观应无锈蚀、密封良好、连接紧固;5.1.3.2 检查电(光)缆的连接无松动和断裂,检查油气管路接口应无渗漏;5.1.3.3 检查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显示正常;5.1.3.4 监控后台、在线监测系统主机监测数据正常,数据通讯情况应正常;5.1.3.5 定期检查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数据,与历史数据比较,确认设备运行状态正常。

5.1.4 保护设备(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的巡视项目5.1.4.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各交直流空气开关正确,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无告警信息。

5.1.4.2 检查保护定值区正确,设备软、硬压板投退正确。

5.1.4.3 检查装置无其他异常声响及异常气味。

5.1.4.4 远程巡视时利用远方监控后台定期查看保护设备告警信息,检查保护通信正常,保护定值区正确,各软压板控制模式和投退状态正确。

5.1.4.5 远程巡视重点检查测控装置“ SV通道”和“ GOOSE通道”信号正常。

5.1.5 交换机的巡视项目5.1.5.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风扇运转正常,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正常,无告警。

5.1.5.2 远程巡视时利用远方监控后台检查计算机系统网络运行正常,网络记录仪无告警。

5.1.6 对时系统的巡视项目5.1.6.1 检查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信号指示正常,风扇运转正常,无告警。

5.1.6.2 检查对时系统主、备机运行状态符合运行方式要求;5.1.6.3 检查保护装置时钟与对时系统同步正常。

5.1.7 监控系统、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智能控制柜的巡视项目5.1.7.1 检查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各连接设备通信正常,设备信息正确,保护软压板投退状态正确,电流、有功、无功显示值正常,监控后台无异常报文;5.1.7.2 检查智能终端、合并单元设备外观正常,电源指示正常,各类指示灯、通讯状态正常;5.1.7.3 检查室外智能终端箱、智能控制柜密封良好,无进水受潮,箱内温湿度控制器工作正常,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正常,无异常发热,柜内温度应保持在5-50℃之间、湿度应小于75%;5.1.7.4 检查光纤应有明确、唯一的标牌,需注明传输信息种类、两端设备、端口名称等。

5.1.7.5 检查光纤接头可靠连接,光纤无打折、破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