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合集下载

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与慰问的礼仪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

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福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

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

不然,就有疏远双方关系、心存不满或妒嫉之嫌。

碰上节日,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们道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的机会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

口头祝贺,在总体上的礼仪性要求,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情色彩,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之所忌。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都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来进行。

例如,恭喜,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就是国人常用的道贺之语。

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家也人人耳熟能详,百听不厌。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在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在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

例如,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国际礼仪

国际礼仪

国际上常用的见面礼节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

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摘自:《“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涉外赠送礼品注意哪些礼仪(1)选择礼物。

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

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因人而异。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交和商务活动中因人施礼并了解对方的心态及性格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握手是人际交往和商务活动中司空见惯的见面礼,它是社交和商务活动中一个公开而又神秘的使者,可以表示欢迎、友好、祝贺、感谢、敬重、致歉、慰问、惜别等各种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1聚散忧喜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

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俯仰、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

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握手的程序握手的主要原则是尊重别人。

握手的程序应根据握手人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

一般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

握手的基本礼节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应是前者先伸手,后者先问候,待前者伸手后,后者才能伸手相握;在男士与女士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已是祖辈年龄,则男方先伸手也是适宜的。

在主宾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但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辞行,主人才能握手告别。

如要同许多人握手,应当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先已婚者后未婚者。

在接待外宾时,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以示欢迎。

在社交和商务场合,当别人不按先后顺序的惯例而已经伸出手时,都应毫不迟疑地立即回握,拒绝他人的握手是不礼貌的。

握手的方法握手的正确方法,是在介绍之后,互致问候的同时,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拇指与手掌分开并前指,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曲,握手时两人伸出的掌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左方,然后用手掌和五指与对方相握。

伸手的动作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亲切、自然。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外交礼仪常识1握手是许多国家见面或分别时的常见礼仪。

从体态语角度说,把握这一体态含有感谢、慰问、祝贺、鼓励、亲切等意义。

与外国人见面的握手,握一下以示互敬即可。

过于握紧或用力摇手则是失礼的行为。

同西方女子握手,一般是握一下手尖即可,不可握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大。

另外,与国外女子握手,一般要等对方先伸出后再握。

如果对方不想握手,可以点头示意。

与外国人见面握手,若自己是主人,应主动伸手,若是客人,应待对方伸出手再握。

上下级之间,一般是上级主动伸手;老小之间,一般是老者主动伸手。

在西方,男子握手时应先摘下帽子或手套,妇女则可以戴手套或帽子。

西方军人戴军帽同别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再握手。

在国外,鞠躬礼也十分普遍。

日本人习惯行60度到90度的鞠躬礼以示恭敬对方。

朝鲜的妇女在行鞠躬礼时,一般是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面对客人微笑而立。

在西方,行鞠躬礼必须要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以上体前倾18度为宜。

外交礼仪常识21、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

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2、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3、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4、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5、信守约定。

涉外礼仪: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涉外礼仪: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涉外礼仪: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第一篇:涉外礼仪: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

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第二篇:涉外礼节及注意事项1.遵守社会公共道德.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严紧在工作和休闲时间打搅外宾.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守时是失礼的表现.但也不要过早的到达,以免使主人未准备好而难堪.3.尊敬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许放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站、坐姿势要端正,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也不要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在临近的椅子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5.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6.公共场合不可以修指甲、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拦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时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7.吸烟应注意场合,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8.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经常洗换,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9.日常生活中见面时要互致问候,谈话时注意勿谈论疾病与不愉快的事。

致意礼仪常识

致意礼仪常识

致意礼仪常识
致意礼仪常识
所谓致意,是指向他人表达问候、尊重、敬意的心意,由理解、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致意礼仪常识,欢迎阅读。

一、点头礼
点头礼即颌首致意,表示对人的礼貌,这种礼节一般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

主要用于在同一场合已多次见面或者仅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之间。

如遇长者、贤者、女士时应停足面带真诚点头致意。

二、注目礼
行礼环境,在升旗仪式时运用此礼。

双眼目不转睛的凝视着所升旗帜。

仪仗兵接受检阅时也用注目礼,目光随检阅者的移动而移动。

三、鞠躬礼
鞠躬即弯身行礼,在我国古已有之,它不仅是传统的礼仪之一,也是有些国家常用的礼节。

行鞠躬礼时要心诚,应取立正姿式,双目注视受礼者,使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视线也随鞠躬自然下垂。

受礼者如是长者、贤者、女士、宾客还礼可不鞠躬,而用欠身、点头致意,以示还礼,其他人均以鞠躬礼相还。

鞠躬礼分90度、45度、15度三种,行鞠躬礼上身鞠躬的.角度,一般是角度越大,表示越谦恭,这必须视对受礼者或被问候人的尊敬程度而定。

除葬礼时鞠躬要时间停顿的长一些,日常社交鞠躬千万不要时间过长停顿。

四、握手礼
握手礼是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的见面致意礼节。

传说,它最早溯源到原古时期,当人们路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友善。

它沿袭至今,就成了现在的握手礼。

现在的握手礼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是世界各国较普通使用的社交礼节。

见面常用礼仪语

见面常用礼仪语

见面常用礼仪语1、初次见面:久仰2、好久未见:久违3、问年龄:高寿(对老人)、贵庚(一般人)4、问姓名:贵姓、宝号5、赞美别人主意:高见6、请求原谅:包函7、请出主意:赐教8、请求批示:请教9、请人让路:借光10、请人帮助:费心劳驾11、要先离去:失陪12、让人勿送:留步13、送客回家:请慢走14、请客人来:光临15、表示等候:恭候16、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17、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18、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19、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

20、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

21、麻烦别人说“打扰”,请给方便说“借光”。

22、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23、求人指点说“赐教”,的人帮助说“谢谢”。

24、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

25、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26、看望别人说“拜访”,送礼给人说“笑纳”。

27、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28、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

29、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30、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

31、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

32、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

33、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34、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

35、未及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

36、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37、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

38、送人远行说“平安”,请人决定说“钧裁”。

39、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

39、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

40、祝人健康说“保重”,书信结尾说“敬礼”。

41、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见面祝贺与慰问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一环,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手段,是规范见面祝贺与慰问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一、见面祝贺的礼仪1、准备礼物:在见面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小礼物,如花束、礼品等,这样可以表达诚挚的祝贺,同时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2、口头祝贺:在送礼物的同时,也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祝愿,比如:“祝你生日快乐!”、“祝你工作顺利!”等等。

3、注意礼节:在祝贺时需要注意礼节,例如:不要在对方面前直接揭示礼物的价格等过于敏感的信息,也不要带有太多民间传说或偏信迷信的成分。

二、慰问的礼仪1、营造适宜氛围:在慰问时,应该先营造出一个适宜的氛围,避免让悲伤蔓延开来。

2、耐心的倾听:在慰问时,应该以耐心的态度倾听对方的诉说,并及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同情。

3、表达祝福:在慰问结束时,表示祝福是必要的,比如:“希望你接下来的日子能够渐渐走出情绪低谷。

”三、应对特殊场合的礼仪1、婚礼:在参加婚礼的时候,应该准备好红包并写上祝福的话语。

在参加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于庸俗或不雅的语言。

2、丧事:在参加丧事时,应该保持庄重恭敬的态度,不应统一套用某些表达式,应该表达真挚的关心和哀思。

在洒土环节也需要遵循礼仪,不要将花儿随意朝向丧屋外。

四、不同场合的知识辨析1、商务场合:在商务场合上,祝贺和慰问要注重时机和态度的选择,不能太过热情,也不能冷淡无情。

2、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上,祝贺和慰问的语言风格要比在商务场合上更为随意自然,多一些个性风采和幽默感。

总之,见面祝贺与慰问时,礼仪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应该特别注重。

正确的礼仪会让对方感到温暖和舒适,更容易让人记住你的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

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福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

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

不然,就有疏远双方关系、心存不满或妒嫉之嫌。

碰上节日,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们道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的机会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

口头祝贺,在总体上的礼仪性要求,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情色彩,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之所忌。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都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来进
行。

例如,“恭喜,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就是国人常用的道贺之语。

“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家也人人耳熟能详,百听不厌。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在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在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

例如,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
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若明知一位小姐才疏学浅,事业上难有重大进展,那么就不该祝她“事业有成”,免得让人家“感时花溅泪”。

代之以“生活幸福美满”,大概才能让对方芳心大悦。

如果说适时而得体的祝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密切感情,促进友谊的话,那么一句恰当的慰问语,也可以把商界人士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及时地传达给自己的交往对象,像“雪里送炭”一样温暖对方孤寂和伤感的心灵。

慰问,就是在他人遭遇重大变故,如患病、负伤、失恋、丧子、丧偶、婚姻裂变、极感痛苦忧伤,或破产、关厂、失业、休学、研究受阻、市场开拓失败,遭受困难挫折之时,对其进行安慰与问候,使其稍安勿躁,稳定情绪,宽心放眼,去除或减轻哀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