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CI中的科学计量指标

合集下载

医学SCI论文中怎么正确地写计量单位(mysci365医学SCI)

医学SCI论文中怎么正确地写计量单位(mysci365医学SCI)

首先,在数量和计量单位之间需要留一空格。

即使留下的这点空间可能看起来很明显,但我确实见过有人在这方面做得不对。

例如,如果你想说你把一个球扔到100英尺(feet)远,那么在数字100和英尺(feet)之间留下空格。

这看起来很明显,是不是?但是,如果你用的是英尺(feet)的缩写“ft.”,而不是feet呢?也是同样的规则:在100和ft. 之间留下空格。

我多次见到一些作者在它们之间没有留下间隙而把它们挤在一起。

除了技术性或科学性的公文,或者其他类型写作的表格外,多数写作指南都建议要写出计量单位全称,而不是缩写[ 例如,英尺(feet),而不是“ft. ”]。

当然,这方面也有例外的规定。

角度和百分率有几种例外的规定,即使用百分率,角度,以及英尺和英寸符号时,在数值和符号之间不需要留一空格。

你可能为此感到困惑,但请记住,这只是在使用符号而不是缩写的时候才不需要留空格。

例如,你写100度(degrees),那么在100和单词度(degrees)之间留下一个空格,但如果您使用的是度数的符号“°”,那么在100和°C之间不需要留下空格(100°C - 没有空格)。

使用百分比符号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你写出某个百分率时,在数值和百分率(percent)之间留下空格,但如果使用的是百分率的符号“%”,那么在数量之后不用留任何空格(100%- 无空格)。

使用英尺和英寸符号时也一样。

比如用符号表示4英尺5英寸,一般会把它们写在一起(4'5 '' )。

复合性修饰语中的测量单位接下来再讨论一下英尺(feet)。

其单数形式是foot,复数通常使用feet,但当你用它作为一个复合性修饰语时用它的单数。

例如,你会说“Squiggly climbed a tree that was10 feet tall ”。

但你不会说“Squiggly ran up a 10-feet tree ”,而是说“Squiggly ran upa 10-feet tree ”。

SCI收录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SCI收录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论文数
23 2 21 9 1 56 l 07 8 2 3 8 2 9 1 9 7 2
总被 引频 次
98 7 8 1 2 5l 3 2 63 1 51 1 09 5 8 2 5 7 O
平均 被 引频次
4 2 5 3 7 】 3 29
区期刊收录的论文界定为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表5 来源 出版物
来源 出版 物 分 区 影 响因 论 文 被 引 篇 均 千
J OU RN AL OF E T HN0P H AR MA C 0L 0GY ( 03 7 8 — 8 7 4 1 ) 3 F l 1 O T E R AP I A ( 0 3 6 7 — 3 2 6 X)
E VI D E NC E B A¥ E D C OM P L E ME N T A R Y A ND
澳大利亚
新加坡



2 1
0 5 7
4 2 0
韩困
加拿大 德国 英国

4 3 2
1 6
3 3 4 1 4
被 同行权威 的认 同与关注程 度也逐渐在提高 。 个数据低 于与 国外合 著的论文的篇均 被引次数 , 说 明我校与国 而 引用率 降低的情况 , 说 明我校科研 工作者在相关领域 的研究 外同行合著的论文更容易被科研工作者 的关注。
2 . 4 论文 文献类 型分析
表4 论文文献类型分析
3 2 0
8 2 5 1 3 6 7 2 O

4 4 3 5
频 次 被 引
2 9 l 2 6 9
总被引次数 6 4 8 2 0 2 l 5 9
l 2 7 9 4

SCI、SSCI、CSCD、CSSCI、EI、ISTP简介

SCI、SSCI、CSCD、CSSCI、EI、ISTP简介

SCI、SSCI、CSCD、CSSCI、EI、ISTP简介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下面连同我国认定学术水平的一些主要引文检索做以介绍。

一、SCI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SCI创刊于1961年。

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

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 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二、SSCI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

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

sci查重标准

sci查重标准

SCI查重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1. 引言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推出的一个学术引文索引数据库,用于追踪和分析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SCI查重标准是指在提交论文到SCI期刊时,期刊编辑部对论文进行查重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2. 标准的制定SCI查重标准主要由SCI期刊的编辑部制定,其目的是保证所发表的论文具有原创性,并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制定SCI查重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2.1 学术道德SCI期刊应秉持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原创性研究。

因此,制定SCI查重标准时应考虑如何保护作者权益和知识产权,并防止抄袭行为。

2.2 技术手段制定SCI查重标准还需要考虑使用何种技术手段进行查重。

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文本相似度比对算法、数据库检索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论文中与已有文献相似或完全相同的部分。

2.3 可行性SCI查重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其可行性。

这包括标准的操作难度、实施成本以及对期刊编辑部和作者的影响等方面。

制定的标准应尽量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并且不会给作者和期刊编辑部带来过大的负担。

3. 标准的执行SCI查重标准在论文提交和审稿过程中得到执行。

具体执行流程如下:3.1 论文提交作者在将论文提交到SCI期刊时,需要将论文同时提交给查重系统,通常使用的是Turnitin、iThenticate等知名查重系统。

3.2 查重系统检测查重系统会对提交的论文进行检测,通过比对已有数据库中的文献和其他来源(如互联网、期刊数据库等),找出与之相似或完全相同的部分,并生成一份查重报告。

3.3 编辑部评估期刊编辑部会收到由查重系统生成的查重报告,并根据报告中显示的相似度比例进行评估。

通常情况下,SCI期刊对于论文中出现与已有文献相似或完全相同的内容有一定容忍度,如10%以内可以接受。

3.4 编辑部决策根据查重报告和评估结果,期刊编辑部会进行决策。

科研考核指标sci中文核心-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科研考核指标sci中文核心-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科研考核指标sci中文核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内容可以如下编写: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科学研究中,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成为了衡量研究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SCI指标的英文核心期刊数量有限,对于许多中文研究者来说,发表在SCI核心期刊上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自身研究能力的方式,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为了促进中文科研的发展和提高国内研究者在SCI指标中的表现,SCI 中文核心期刊应运而生。

SCI中文核心期刊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估指标,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中心(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valuation and Studies)认定的优秀中文科技期刊,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加适合国内研究者投稿的平台。

本文将详细探讨SCI中文核心的意义和评估指标。

通过对SCI中文核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SCI指标对于中文研究者的重要性,以及SCI中文核心在国内科研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同时,我们也将对SCI中文核心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还将探讨科研考核指标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并对未来科研考核指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科研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对于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研究者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对SCI中文核心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其在科研考核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进行概述,给出SCI中文核心的定义和背景,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接着,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解析SCI中文核心的意义,并探讨SCI中文核心的评估指标。

具体而言,我们将介绍SCI的定义和背景,以及SCI中文核心在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讨论SCI中文核心的评估指标,探讨如何确定一篇论文是否可以被SCI中文核心接收,以及SCI中文核心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科学计量指标分析评估论文质量

科学计量指标分析评估论文质量

科学计量指标分析评估论文质量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计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估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质量,为学术界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论文评估指标。

本文将从科学计量指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论文质量评估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最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学术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根据一定的年限内发表在特定期刊上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来计算的。

影响因子越高,表示该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从而说明该期刊的影响力和论文质量较高。

然而,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它不考虑论文的引用数量和质量的具体差异,可能无法全面评估论文的实际质量。

除了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Citations)也是评估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被引频次是指其他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引用该论文的次数。

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论文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因此,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被用于评估研究人员和学者的学术贡献。

此外,H指数(H-index)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常用指标之一。

H指数综合了学者的学术产出数量和被引频次,通过比较学者的文章数量和对应的被引频次,来衡量学者的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H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如果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不小于论文数量,则该学者的h指数为h,表示其有h篇论文被至少h次引用。

H指数能够有效地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比如只考虑被引用次数,无法对文章的具体质量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科学计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论文的质量,如国际合著比例(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Ratio)、学术机构排名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论文的质量,能够给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估结果。

然而,科学计量指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50000 40000
number
30000 20000 10000 0 1991 1993 INDIA 1995 SPAIN 1997 AUSTRALIA 1999 2000 CANADA 2001 PR CHINA 2002
11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定量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5 y = 5E-95e0.1092x R2 = 0.9834
定位
作用
利用
少一点
新闻、抄作 目标与结果
多一点
研究、观察
一致性
37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如何对待定量数据的排序
定位
作用
利用
辅助
为评价专家提 供思考的空间
参考
38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如何对待定量数据的排序
定位
作用
利用
纵向比较
切忌定量评价的
同类比较 与定性评价结合 目标与结果一致
绝对化和简单化
39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科技评价检验
价值取向
评价标准
检验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
40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专家的告诫 加菲尔德:
对于那些从定量数据中得出的定性结论总是 取决于其应用中的智慧。
41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专家的告诫 H.F.墨德教授: 只有当文献计量学指标具备了足够先进的技 术水平,只有当人们对文献计量学指标的自 身缺陷有了足够的认识时,也只有在这些指 标与其他更多的定性评价信息相融合时,文 献计量学指标才能成为科研绩效评价的有效 工具。
32
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科技评价
荷兰的研究
1990-1994 应用研究 0.27 0.35 0.3 0.27 -0.22 0.23 0.29 0.36 0.13 0.38 -0.06 基础研究 0.25 0.51(+) 0.64(+) 0.72(+) -0.13 0.31 0.66(+) 0.50(+) 0.50(+) 0.53(+) -0.67

SCI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SCI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SCI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科学计量学是对科学研究的产出进行衡量和评价的学科,而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则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权威的数据库之一。

SCI 论文中常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以支持研究的结论和科学推理。

本文将介绍SCI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概括和描述。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百分位数和频数分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基础。

在SCI论文中,描述性统计分析经常用于对样本特征进行描述,在研究领域中常见的应用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描述、实验数据的总体特征描述以及各类变量的分布特征等。

二、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判断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从样本数据中抽取信息,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并估计推断的精度。

常见的推断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等。

在SCI论文中,推断统计分析广泛应用于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推断。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者常常通过推断统计分析来比较不同治疗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或者探索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三、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

方差分析可以解决多个样本间的均值差异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差异的来源,例如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

常见的方差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在SCI论文中,方差分析常用于实验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均值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处理的效果以及检验不同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参数的显著性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SCI中的科学计量指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材的重要评价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是学术界众人皆知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作为“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权威性科学引文分析工具和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活动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我校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和认识SCI,我中心将有关引文分析法的知识概念介绍给广大师生,便大家参考。

A.科学引文索引 SCI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创刊于己于1963年,是由美国人E.加菲尔德创立的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
)编辑出版的。

是一种国际性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索引,涉及的学科有数、理、化、农、林、医、生物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等各学科。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来看可分为SCI和SCI-E。

SCI是指来源期刊为3600种左右的SCI
印刷版和SCI光盘版。

SCI-E的全称是 SCI-Expanded, 又称SCI
Search,是SCI的扩展库,有来源期刊5600种,可通过国际连联机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检索。

书本式SCI分双月刊,年度累积本和多年度累积本等三种形式,内容都包括五部分:引文索引,专利引文索引.来源索引.机构索引和轮排主题索引。

SCI不仅是一种大型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是引文分析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B.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的一个多功能的建大型数据库。

CSCD
收录了国内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术核心期刊582种,涉及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
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

CSCD始建于1989年,目前已经累计了50万条来源数据库和30万条引文数据。

该数据库可提供论著(期刊论文、专著、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被引情况、期刊被引情况、机构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的检索,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与
SCI接轨的数据库。

C.科学指标
科学指标是衡量科学实力的量化规定项目。

目前各国有关科学事业的统计指标虽不尽相同,但通常的科学指标都包括:科学出版物的数量和类型、出版物的施引和受引的数量、授予各级学位的人员数量、政府科学基金的金额与力度、科学出版物使用语种的数量、申请与批准的专利数量、聘任工作的科学家数量等。

上述这些指标常用来评价科学成果和科学生产能力等。

D.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科学。

这一术语最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提出的。

其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增长、文献的传播、文献的老化、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分布规律等方面,其研究成果已作为文献计量指标广泛应用于评价科技生产力、科技期刊质量、人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产出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等方面。

E.科技论文产出核心区
科技论文产出力和科技论文影响力核心区域分布等系列指标,在统计方法上移植了文献计量学中统计核心期刊用的累计百分比方法。

高产机构高度集中现象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活动的显著特征。

以论文量和引文两为基本数据,用累计百分比的方法可以推导出高产群体和高学术影响力群体。

以科技论文产出核心区域的统计为例。

先将各机构的论文量降序排列,然后分别计算每一个机构的论文量占总论文量的百分比,在从高到低累积计算百分比,当百分比累积计算至70%时,数据将会表明少数机构发表了多数论文的事实。

这些少数机构便形成了科技论文产出力的核心区域。

F.布拉德福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
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其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G.文献老化
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已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科学文献老化既是一种可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H.文献半衰期 (Half Life)
文献半衰期是指某些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文献半衰期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I.引文 (Citation)
在文献甲中提到或描述了文献乙,并以文后参考书目或脚注的形式列出了文献乙的出处,其目的在于指出信息的来源、提供某一观点的依据、借鉴陈述某一事件(实)等。

这时,便称文献乙为文献甲的引文,称文献甲为文献乙的引证文献。

引文通常也称为被引文献或参考文献,引证文献通常也称为来源文献。

J.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
引文分析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得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K.文献自引
文献自引是引用文献的行为中,限于主体本身范围内的引用。

有著者的自引,期刊的自引,机构的自引。

L.核心期刊
在期刊论文的分布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对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情报量却很小;也就是说,世界上大量的科学论文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

这就是所谓的“核心期刊”。

其结果是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评定的方法有:
1、核心期刊评定的引文法:核心期刊评定的引文法是测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期刊在一次文献中被引用的频率大小将期刊排列成顺序目录,靠前的被大量引用的期刊被认为是某一学科的核心期刊。

2、核心期刊评定的文摘法:核心期刊评定的文摘法是测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被二次文献摘录的频率大小将期刊依次排成顺序目录,并以此作为期刊重要程度及选择的依据。

凡期刊中被摘录或索引的论文数量较大者,可选为核心期刊。

3、核心期刊评定的累积百分比法:核心期刊评定的累积百分比法是测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体使用的时候,将某一领域的期刊按相关载文量多少递减排列,然后依次累积排在前面的n种期刊的载文量,并求出前n种期刊的累积载文量与所统计的全部期刊总载文量的百分比;若达到了选定的要求,则前n种期刊为核心刊,否则,还需计算n以后的期刊,直到达到这个比值为止.由于一般要求百分比达到80%,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80%”法。

4、核心期刊评定的流通率法:核心期刊评定的流通率法是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对馆藏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出借次数、馆内阅览次数、复制量及外借文献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流通率高的即为核心期刊。

5、核心期刊评定的综合评价法:期刊的被引用、被摘录和被流通的次数都说明了期刊的利用情况,可以用来判段期刊的重要性、作为确定核心期刊的参考依据,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又各有短处。

所谓的综合评价法,就是为了提高核心期刊的测定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将引文法、文摘法和流通率法等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取其交集的测定方法。

M.引文量
引文量通常是指引用文献所拥有的被引文献的数量,它是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的重要参量。

N.即年指标 (Immediacy Index)
即年指标是衡量一种期刊引用的速度的指标。

也就是文章发表当年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数。

其计量公式为:即年指标=(某年该刊发表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该刊该年发表的所有论文数)。

O.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指在某一年的引文统计数据中,某种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的被引数量与该刊在同一时期内发表论文数量之比。

P.来源期刊
来源期刊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确定的学科范围,从某学科的大量刊物中挑选出来的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它们能较完整地反映学科的发展状况,并且能为研究与分析工作提供适宜的数据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