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

合集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案例描述绿色,象征着生命。

绿色发展,是对山川草木生命之延替的期盼,更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步入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应再是矛盾对立的两面。

“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理念和新发展观,在他身体力行地推动下,正在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经验。

习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就绿色发展发出的呼吁,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响应。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

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

习近平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十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演讲时深情引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描绘其心目中的理想图景。

二、提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案例思考:以上案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分析: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讲,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新的抗逆境优质高产的作物品种,这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需求,而且还给人们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我国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难题,更应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开拓好转基因植物的市场,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在吃穿方面的生活质量,这是主流。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时应充分注意到它的安全性、消极作用,趋利避害,兴利除弊,使之很好地为人类造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案例] 转基因植物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科学家们相继开始进行地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转基因植物大都具有对害虫、病毒、除草剂、逆境等的抗性,因而人类获益匪浅,特别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更快、更新发展,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除农作物、花卉的品种改良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糖类物质、抗体、疫苗、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及工业用酶等。如科学家们认为香蕉最适合生产培植疫苗,将来孩子们可以不必为打预防针而哭泣,吃个香蕉就可以了。这样的事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尚未定论,人们担心转基因植物会不会导致超级毒草和致病力更强的病毒的产生,是否含过敏源等问题,因此不时听到欧洲人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的消息。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从小故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通过传达其中的社会公平、阶级斗争或人民解放等核心概念。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旨在体现这些原理:
故事名:两只鸟的团结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孔雀和一只普通的麻雀,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森林里。

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看着孔雀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它华丽的羽毛,而麻雀却默默无闻。

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猎人,他们想捕捉孔雀,因为孔雀的羽毛非常值钱。

孔雀感到绝望,它明白自己无法与猎人抗衡。

就在这时,麻雀走到了孔雀身边,对它说:“朋友,虽然我没有你那么美丽的羽毛,但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对抗猎人。

我会帮助你逃脱。


孔雀感到非常感动,并接受了麻雀的建议。

麻雀飞到了猎人的附近,引开了他们的注意力,给了孔雀足够的时间逃脱。

孔雀成功地逃离了猎人的追捕,并回到了森林里。

孔雀意识到,自己
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与其他动物的团结和互助是它能够生存的关键。

这个小故事传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社会公平、阶级斗争和人民解放的核心概念。

麻雀和孔雀的团结展示了弱者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团结和互助可以战胜强者的观点。

马原经典案例及分析

马原经典案例及分析

马原经典案例及分析案例一:马原理论的诞生与发展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始著作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原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首先,马原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源头。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的解放和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其次,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兴起,马原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更加系统的阐述。

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纲领,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原。

例如,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原,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建立,为马原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和发展空间。

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对马原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理论成果。

案例二:马原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马原的核心思想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原强调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原的基本理论前提,需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其次,马原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基础上的,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为人民谋利益、维护人民权益。

第三,马原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符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道路。

最后,马原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马原的核心和领导者,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久发展。

寻找身边的马克思原理

寻找身边的马克思原理

寻找身边的马克思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观点包括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等。

在我们身边,可以找到一些体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具体例子。

首先,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劳资矛盾就是一种阶级斗争的体现。

工人们可能要通过罢工、工会组织等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找到。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

例如,一家工厂的工人们通过努力工作创造了产品的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这部分价值来获取利润。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我们身边,可以观察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都可以被解释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驱动的历史发展。

最后,无产阶级革命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最底层人群,将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虽然我们身边可能没有直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例子,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的目标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的权益,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找到更多体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例子。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与真实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3篇)

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马原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某高校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课共有6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决定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案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案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我国扶贫攻坚案例:介绍我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

(3)中美贸易战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

2.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自身实际,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案例辩论针对所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案例总结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反思1. 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实际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事例反映马克思基本原理

事例反映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长江与喜马拉雅海的案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世界上一切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

运动不仅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永恒性。

这种永恒就表现在物质由一种运动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运动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当中。

每一种具体事物的运动都是有限的,都有生有灭,但一个事物运动的终点,又是另一个新事物运动的起点。

如此无限转化下去,构成世界的无限的、永恒的、绝对的运动。

同时,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案例描述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说明人类所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界也是运动变化的产物,并且仍然在运动变化。

二、花开时间提前事例分析:(1)原因:植物的花开花落是自身生长规律的体现,是植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自然选择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气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比,他们发现大体上是气温平均每升高1摄氏度,植物的开花时间就要提前3.9天。

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花季节为2月到5月的植物。

北半球又是全球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全球变暖是现代工业发展、环境破坏的结果,因此导致植物开花时间的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温的变化。

(2)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揭示事物的规律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植物的生理过程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并形成了其自身的生长规律。

三、舍罕王赏麦的故事的启示:舍罕王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这巨大数量的感性认识,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即借助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到。

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案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案例

案例9:智破入骨教堂迷案2000年到2004年底,捷克库那哈拉市发生了多起人15失踪案件,但直到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当地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神秘失踪后,才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当地人传说,骨魔瑞特会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出外寻找骨头为这座教堂添加新的材料。

这些失踪的人难道已经成为骨魔魔掌下新的牺牲品了吗?库那哈拉市陷入恐慌之中。

教堂鬼节,美国游客神秘失踪人骨教堂始建于14世纪,从外观看来是一座很普通的哥特式建筑。

在13世纪时,来自耶路撒冷的一把圣土撒在教堂附近的墓园,人们认为埋身于此就可以上天堂,所以将这里作为了身后的福地。

14世纪,大量人死于战争和疾病,墓园放不下如此多的尸体,教堂当局决定用人骨来装饰教堂,这恐怖而神圣的使命与19世纪末才完成。

由于教堂的独一无二,平时警卫森严,只有在周日和鬼节前后各一周时间才对外开放。

教堂内的蜡台、天花板、墙壁上的花毯、圣坛等均由人骨堆砖或修饰而成。

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两个美国大学生哈尔和威里也来此参观,跟随讲解员转了一圈后,二人意犹未尽,威里认为夜晚会更可怕,而哈尔不以为然,二人起了争执,于是打赌哈尔在教堂内待上一晚,如果能坚持到第二天早上教堂开门,那哈尔就赢,赌金100美元。

而第二天一早威里却未见哈尔走出教堂。

教堂内也找不到哈尔的影子,情急之下,威里报了警。

由于失踪的是外国游客,警局格外重视,警长费林格下令包围教堂,命警员全面搜索,未得到任何结果。

在打算收队时,助手安东的对讲机掉进了神坛,砸在了神坛的边缘,撞碎了几根腿骨的骨端。

安东脸色苍白起来,这些14世纪的骨头都是文物,于是钻人栏杆内去捡,随手碰了碰受损的骨头,想知道是否只是骨端受损,他的手被粘了一下,发现手上有点油腻,再摸过去,他竟然抽出了一根腿骨。

大家发出尖叫,神坛会不会因此倒塌?安东冷静地将腿骨展示在人们面前:“这是一根新鲜人骨,骨内油质慢慢渗出,在表面形成油腻,而且无论是从颜色还是重量上它都与那些七百年前的旧骨有所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典故“请鸭嘴兽原谅(实事求是反对教条)恩格斯在1895年给康•施密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1843年我在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种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但愿您对价值概念不要做我事后不得不请求鸭嘴兽原谅的那种事情吧!"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

通常每次产二卵,由雌兽伏在卵上孵化,这种动物有乳腺,无乳头,幼兽从雌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

按过去教科书上的概念,哺乳动物应该是胎生,不会下蛋,恩格斯一度也拘泥于这种认识,盲目地相信了教科书。

后来,当他弄清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之后,就写了上面一封信,告诉施密特,他也曾经迷信过书本,希望施密特不要再做那种蠢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象恩格斯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那样准确无误,重要的是当认识到错误后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迅速地纠正错误。

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牛顿与神学(世界观问题)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

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在哲学上是个盲人。

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哲学思维)这是他为了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

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

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线力”。

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

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来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从而,从自发的唯物论坠入唯心论的泥坑。

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妄图用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就完全作了宗教神学的俘虏,阻碍了他在科学上做出新的贡献。

这件事说明,即使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就会偏离科学的道路。

企图离开哲学的指导是办不到的。

王阳明看花(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

有个小故事,很能说明他的哲学思想。

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典型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理想国》的“哲学王”《理想国》是柏拉图写的一本鼓吹政治理想和国家学说的书。

柏拉图认为,最理想的国家应由三个等级组成:第一等级是统治者,这些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是国家的统治阶级,通晓"善"的理念及治国的哲学,所以,哲学家应该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叫“哲学王”。

哲学王"的德性是智慧。

第二等级是武士,是神用银子做成的。

他们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其德性是勇敢。

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铁做成的。

他们的职责是从事生产劳动,供养第一、第二等级,其德性是节制。

至于奴隶,在"理想国"中毫无地位可言,他们连破铜烂铁都不如。

为什么哲学家具备统治者的权利呢?柏拉图认为是因为人的灵魂的不同。

如工匠的灵魂只能掌握建筑知识,因此他们只配盖房子;农民的灵魂只能掌握农业知识,因此只配种田。

只有“哲学王”才具备考虑整个国家的事情这种特殊的知识,因此,国家应当由他们来统治。

经典案例:《文化多样性公约》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一、案例文本镜头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公约》新华网巴黎2005年10月20日电(记者高津英): 正在巴黎举行的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20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旨在通过弘扬民族传统和语言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在154个参与投票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48票赞成,4票弃权,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投票反对。

这项由法国和加拿大倡议的文化多样性公约包括35项条款,被不少国家认为是可以对抗美国“文化霸权”的一个堡垒。

公约规定,与文化相关的活动、产业和服务有其特殊性,不应与一般商品同等对待。

各国有权采取有利于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措施。

公约将在得到30个国家的批准承认后正式生效。

但美国却坚决反对这项公约的通过,认为它可能会被用来设置贸易壁垒,从而对美国电影和流行音乐等文化行业的出口构成障碍。

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法国和加拿大一直在为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通过而努力。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与会成员通过决议,授权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启动起草一个保护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工作。

相关链接:为了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其中于1972年、2003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构成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体系的骨干公约。

据悉,以上三个公约已分别于1975年12月17日、2006年4月20日和2007年3月18日生效。

镜头二:尊重文化多样性《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3日第三版(郑园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20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

这是国际社会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

它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原则被提高到国际社会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高度,并具有国际法律文书的性质。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美丽和智慧。

美国人类学家博克说:“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002年9月,在联合国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会议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从宣言到公约,中国政府自始至终积极参与。

作为文化大国,我们参与其中,既是为了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也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其他文化开放。

因为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相关链接:中国向联合国递交《文化多样性公约》批准书。

新华网巴黎2007年01月30日电(记者林晓轩):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代办张双鼓,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里维埃女士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批准书。

张双鼓代办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广大成员的愿望和要求,它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张双鼓代办说,中国参与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制定的全过程。

中国愿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双鼓代办表示,中国希望以缔约国的身份参加将于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一届《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

镜头三: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09月16日第一版(记者吴绮敏、何洪泽)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15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并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表了以下几点意见……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胡锦涛讲话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胡锦涛的讲话在与会领导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关链接:1998年伊朗总统哈塔米向联合国建议把2001年确定为“文明对话年”,获得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主张将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有生命力、因而能不断发展的财富加以保护;在西班牙和土耳其两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5年7月宣布“不同文明联盟论坛”正式成立,论坛的成立得到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的一致欢迎;2008年1月,联合国“首届不同文明联盟论坛”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政府代表、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二、思考讨论题:1.“9•11”事件之后不到两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就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之后很快启动了《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起草工作,2005年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公约》。

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了世界各国在文化和文明问题上怎样的立场和态度?2.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矛盾学说,谈谈你对“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的认识。

三、案例解析:文化既是文明的载体,又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