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思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思考作者:郑婧伶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3期内容摘要:发展旅游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具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政策扶持优厚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但长期以来“小、散、弱、差”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应选择消除合作壁垒、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加大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的合作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发展。
2011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1.35亿人次,以485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排行全球第四,我国旅游业已雄居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构架战略,其中,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的重点之一。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02.7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首次突破300万人次。
旅游业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起步较晚,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了健康发展。
当前,“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促进了各国和地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
因此,探索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对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建设广西旅游大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一)旅游资源丰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截止到2010年,广西区内旅游景区景点233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133 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2个,自治区级20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自治区级9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广西优秀旅游县(市)16个。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开发合作发展模式

Tourism旅游经济1962012年5月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开发合作发展模式研究广西防城港市政府 侯线红摘 要: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另一个新型经济区。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这一地区,不仅有充分的旅游资源,还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
在区域内部推行开发合作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在北部湾地区实行旅游经济开发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旅游经济 开发合作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b)-196-02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产业,在第三产业的整体产值中占据着优势的份额。
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起步较晚。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前景与趋势,重视区域旅游的开发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它们共同的选择。
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同样要重视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开发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在2008年被正式确定,在此之前,这一地区的旅游业早已经存在。
我们所说的区域旅游开发,并不是指这种已有的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而是指在北部湾经济区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合作开发的旅游经济。
在这一地区推行合作旅游,并非是偶然之举,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推行开发合作旅游,具有可行性。
1.1 具有可开发利用的周边环境北部湾经济区,从行政区划上虽然仅仅指的是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城市之间管辖的区域。
但是,从旅游经济合作开发的角度,这一区域辐射的范围却远远不限于此。
首先,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完善,投资、旅游已经成为贸易区内部进行合作开发的重要领域,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无疑能够从这项合作计划中受益。
各东盟成员国之间努力推行的免签证旅游,会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了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以及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构建,共生理论在竞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竞合机制对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总结了共生理论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重要性,提出建议和展望,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北部湾区域、旅游、共生理论、竞合机制、研究、发展现状、应用、构建、作用、影响、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部湾区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北部湾区域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旅游产品和活动,希望吸引更多游客。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旅游竞合机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运用共生理论构建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以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对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竞合机制的构建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为加强旅游业合作与竞争、推动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旨在深入分析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探讨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以及构建适合该地区的竞合机制。
通过研究共生理论在竞合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竞合机制对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共生理论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重要性。
最终旨在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为北部湾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北部湾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通过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旅游竞合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解释了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以及如何利用共生理论解析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典型案例,分析了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区域旅游竞合的特点与挑战,共生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旅游竞合以及促进地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竞争与合作、案例研究、影响因素、特点、挑战、应用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共生理论与区域旅游竞合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运用共生理论来剖析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与机制,探讨不同地区之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而揭示区域旅游竞合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典型的区域旅游竞合案例,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区域旅游竞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可以帮助各个区域更好地了解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更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研究区域旅游竞合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深入了解区域旅游竞合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参考,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区域旅游竞合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讨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价值,探讨其在解释区域间旅游竞合关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共生是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现象。
在旅游产业中,共生理论可以被用来研究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
本文将基于共生理论,探讨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共生竞合。
一、概念解析1.1 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区域旅游竞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不同旅游企业、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提供商、旅游政府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关系。
在这个竞合过程中,每个旅游相关机构都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以此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2 共生的概念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在共生关系中,每个物种都能够从其他物种中获得一些优势,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利共生和强制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物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资源和服务来获益,而强制共生则是指一种物种强制另一种物种为其提供资源或服务,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二、竞合原因2.1 竞合原因区域旅游竞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同、旅游市场的需求差异等因素所致。
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
2.2 原因分析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是区域旅游竞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各个旅游相关机构必须争夺有限的旅游资源,以此提高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也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竞合关系。
一些旅游相关机构可能有更好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从而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这使得其他旅游机构必须采取更加激烈的竞合策略。
三、实现共生竞争3.1 实现共生竞争的意义实现共生竞争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通过实现共生竞争,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利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共生竞争的策略促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利用。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成为区域全面合作新增长极的分析

3月 , 广西成 立北 部湾 ( 广西 ) 经济 区管 理委 员会 , 由 自治 区人 民政府 主管 副 主 席 担任 主任 , 协 调 区 域 内
事 务 。2 0 0 8年 1月 , 国 家批 准 实 施 《 广西 北 部 湾 经
巩 固民族 团结 , 保 障边疆 稳定 ; 有 利 于深 入实施 西部
大开发 战 略 , 增强 西南 出海 大通道 功能 , 促 进 西南地 区对外 开放 和经 济发 展 , 形 成 带 动 和 支撑 西 部 大 开
积近 1 3万平 方公 里 。北 部 湾 ( 广西) 经济 区地 处北 部 湾经 济 圈的 中心位 置 , 是 中 国唯 一 与东 盟 海 陆相 连 的 区域 , 是双 向沟通华 南 与西南 的结合 部 , 是 中国 实现 以东带 西 、 东 中西 共 同发展新 格局 的重要 节点 , 是 中国与 东盟 、 东亚 与东南 亚 的连接 点 , 是 中 国西 部
唯一 的沿海 地 区 , 是西 南地 区最便 捷 的 出海 大通道 , 是 中国走 向东盟 、 走 向世界 的重要 门户 , 是促 进 中 国
发 的战略高 地 ; 有 利 于完善 中 国沿 海沿 边经 济布局 ,
使东 中西部 发展 更加协 调 , 联 系更 加 紧密 , 为 国家 经
济社会 发展 战 略注 入新 的强 大 动 力 , 具 有重 要 的战
8 4
第 l 4眷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中 国 发
展
V( ) 1 .1 4 N‘ ) . F e b. 2Ol 4
Ch i n a De v e l o p me n t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
在此基础上,以新疆和田地区“和墨洛”经济区为例,分析了“和墨洛”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标签:共生;区域旅游竞合;和墨洛经济区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比较高的产业,它的发展有赖于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飞速发展,相应的各个旅游区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区域旅游竞合思想也在旅游研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近年来,区域旅游竞争和合作也成为了我国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有利于在明确各地区相对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地区特色,采取互补的策略与开发方向,防止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合作区、环渤海旅游圈、武汉大旅游圈、闽粤赣旅游区等已初步达成了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区域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试图对“和墨洛”这一区域的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对实现这一区域旅游一体化、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共生”理论概念及内涵“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
它是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
这种合作进化会产生共生能量和新的物质结构,表现为共生个体或共生组织的生存能力和增值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共生关系的协同作用和创新活力。
共生并不排斥竞争,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这是一种“双赢”(Win-win)和“多赢”(Multi-win)的理想模式。
2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单元,而代之以共存与共生关系。
但各地旅游资源的不同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使得各地或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思考

( 三) 政 策扶 持优厚 近年来 ,国家对旅游业发展 的政 策扶 持力度不 断加大 。广西作为 国家重大 战略 的交汇地 ,北部 湾经济区区域旅游业 的发 展 享受多重优惠政策 。除享受国家统一规 定 的优 惠政策外 , 还享受少数 民族地 区、 扶 贫开发 、 沿海开放 、 边境开放等优 惠政策。 同时 , 在《 广西壮族 自治区旅游业发展 “ 十 二 五” 规划 》 的发展 目标 中明确要 求 , 2 0 1 5 年 ,旅 游业总收入要相 当于广 西全区 同期
GDP的比重提 高到 1 3 % 以上 , 远高于全 国 目标水 平。为完成此 目标 ,广 西省政府相
平 和竞争力 ,建设广西旅 游大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继 出台了多项优 惠政策 、引导 以及鼓励旅
游业发展 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 划 ,密集程
广 西 北 部 湾 经 济 区旅 游 业 发 旅游业 的向前发展 。 展 的优 势 ( 四 )生态环境优 良
拓宽合作领域 , 提高合作水平 , 促进合作深 化 。共同走 “ 信息互通、客源互送 、 资源共
据广西壮族 自治区旅游局 的数据显示,
2 0 1 1年广 西共接待入境旅游 者 3 0 2 . 7 9万
人次 ,同比增长 2 1 . 0 %,首次突破 3 0 0万
人次 。旅 游业在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经济 发 展 、文化 建设 、民生改善 、社会和谐 中的
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 很高 的旅游开 发价值 。截止 到 2 0 1 0
年 ,广西 区内旅游 景区景点 2 3 3个 ,其中 国家 A级景 区 1 3 3个 ;国家级工农业旅 游 示范点 4 2个 ,自治区级 2 0 5个;国家级旅 游度假 区 1 个 ,自治 区级 9 个;中国优 秀旅 游城市 1 2个 ,中国旅游强县 1 个 ,广西优 秀旅游县 ( 市) 1 6个。其中 ,广西北部湾 经济 区滨海风光旖 旎 ,除了拥有享有 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作者:陈学强刘潇杨超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5期[摘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作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也成为了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章借鉴共生理论的思维、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07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的竞合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7105931202-M007[作者简介]陈学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广西南宁,530004;刘潇,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杨超,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
广西南宁。
530004[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79—0003一、共生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一)共生的内函“共生”(Symbi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
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它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
共生既具有自组织过程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共生过程的独特个性。
它不是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而是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
共存共荣是共生的深刻本质,但共生并不排除竞争,它不是自身性质和状态的摒弃,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
这种竞争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共生单元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二)共生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共生”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
其本质就是合作竞争思想的旅游延伸。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
但也并不排除竞争,不摒弃自身性质和状态。
这种竞争是通过参与共生的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三)对称互惠共生是区域旅游竞合理想模式“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法则,是区域旅游竞合理想行为模式。
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最佳资源配置状态。
具体地说,就是区域旅游地在承认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在强调差别化战略的同时,主张将局部的对立变成更大空间的共存,着眼于发展和保护共同优势,强调从竞争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伙伴关系,扩大各自的共享领域,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创新,重新塑造独特、不易模仿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
强调通过利益的共享和义务的共担,在市场这一共生界面中共同进化、共同发展、共同适应,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共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条件分析(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是指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组成部分,同时包括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和物流体系,整个经济区面积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区总人口的42%。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二)区域旅游竞合条件1旅游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并在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大量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归类。
据不完全统计,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旅游资源共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大主类、29种亚类、97个基本类型。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有: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嘉和城景区,北海的银滩,钦州的三娘湾旅游区,防城港的十万大山,崇左的德天大瀑布以及玉林的云天文化城等。
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
2旅游地之间距离较近,交通条件良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之间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空间接近,便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的共享、市场共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各项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旅游环线。
可以看出,经济区内以南宁市为交通枢纽,都有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铁路。
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以及南宁、北海的航空航线都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竞合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3资源差异较大,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旅游产品资源差异是旅游目的地之间合作的基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6城市旅游产品定位有所不同,每个城市都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见,经济区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较小,有利于联合开拓市场、联合促销等,便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体的成立2007年6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体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南宁召开。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城市签署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备忘录,本着“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市场共拓、客源互派、信息互通、互利互惠、相互带动、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旅游联合发展机制。
“4+2”城市旅游联盟体策划联盟体旅游主题形象,在旅游宣传上,6城市相互在旅游饭店、车站等场所投放旅游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开展联合宣传,建立网页链接,针对越南、俄罗斯,以及国内的华东、华北、港澳台等重点旅游客源市场,6城市将开展联合旅游促销工作,进行联盟体捆绑式整体宣传,扩大联盟体旅游精品线路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模式的构建实现区域旅游对称互惠共生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存在着由旅游发展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屏蔽阶段、旅游落后地区寄生于发展地区,逐步提升到两方相互依存发展的共生,到最后实现区域旅游的多赢发展局面。
(一)优化旅游功能分区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划、资源特点和交通结构,可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分为中、东、西三个旅游区,即中部“金三角”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东部商务会展生态绿城宗教文化旅游区、西部沿边生态旅游区。
中部“金三角”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及所属(市)县。
该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鲜明、最具吸引力,但三市同时存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雷同的情况,总体发展思路是错位竞争。
东部商务会展生态绿城宗教文化旅游区:包括南宁、玉林及所属(市)县,重点依托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玉博会等知名品牌,积极拓展会展商务旅游市场;同时以南宁城市特色为核心、以玉林云天文化城为标志,大力发展生态绿城旅游、宗教文化旅游。
西部沿边生态旅游区:包括南宁、崇左及所属(市)县,重点依托德天跨国大瀑布、宁明花山岩画、凭祥友谊关与浦寨等边贸市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跨国旅游品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两个红色旅游品牌(主要产品是邓小平、胡志明足迹游),重点建设完善对外交通、瀑布引水、口岸配套、边贸集市、边关文化等方面。
(二)整合特色旅游资源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协同、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滨海休闲度假游:包括北海银滩、涠洲岛,钦州的七十二泾、三娘湾,防城港的江山半岛及东兴的京族三岛等,形成了广西滨海风光黄金旅游带。
边关揽胜探秘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又沿边,海岸线曲折,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与越南山水相连,中越旅游蓬勃兴起,中国游客可以进入与东兴仅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旅游,也可以组团到下龙湾和海防旅游。
会展商务考察游:重点依托南宁、玉林及各口岸城市,积极拓展会展商务旅游,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依托,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举办各种会议展览、经贸活动,打造城市会展品牌。
亚热带自然生态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属亚热带气候,自然风光良好、山秀海阔、文化奇特,自然生态污染程度低。
亚热带自然生态游品牌主要包括德天跨国大瀑布、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海山口红树林景区等核心产品,突出山水生态观光游、生态休闲度假游、康体疗养保健游等主题。
民族风情文化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彩,特别是世代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族风俗成为我国南海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三)强化旅游营销联盟整合广西北部湾旅游圈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加快完善广西北部湾旅游圈在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促销口号系统和形象行为规范传达系统三个方面的整体形象设计策划。
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交通、港口、信息等其他资源,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四)共建旅游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合作的顺利进行。
要加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交通、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参考文献][1]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