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___无障碍场地设计

合集下载

场地与建筑设计---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场地与建筑设计---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场地与建筑设计---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二、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一)道路
1.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各级道路的人行道. 2.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居住区级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同城市道路.
(二)公共绿地
1.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居住区级公园、小区级小游园、组团绿地和儿童活动场.
2,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通路、设施的地面应平缓、防滑,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4.公厕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5,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6.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三)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实施范围和设计内容,按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的规定执行.。

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规划与实践

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规划与实践

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规划与实践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某些人而言,走进公共场所可能会成为一种挑战。

这些人包括身体残疾者、老年人和孕妇等。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的规划与实践,并且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残障人群的需求和使用。

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人们在使用公共场所上遇到的障碍,其中包括环境、室内和建筑物的各种方面。

无障碍设计可以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障人群提供相同的便利使用体验。

此外,这种设计方式还可以通过改善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访问,来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并提高生活质量。

二、无障碍设计规划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规划是在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等基础上制定无障碍设计的方案。

无障碍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将无障碍设计纳入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第二,提出明确的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标准;第三,合理使用无障碍设计的技术手段,确保实施无障碍设计方案。

在规划无障碍设计时,有一些常见的无障碍设计要求和标准,包括门槛高度、坡道、人行道边缘、电梯、扶手、栏杆、信号指示、地砖等。

在满足无障碍设计标准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际的使用和操作情况。

例如,在编制市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标准时,需要考虑许多行人自行车,因此要合理规划无障碍道路,确保无障碍设计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和顺畅实现。

三、无障碍设计实践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包括房子的入口、走廊、楼梯、电梯等方面的设计;第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包括交通、街道、公园、广场、商场、银行等所有人群聚集的场所。

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无障碍设计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独立行动能力较差或身体残障的人,因此要确保建筑中设施的合理性和便利性。

残疾人无障碍-建筑物设计

残疾人无障碍-建筑物设计

残疾人无障碍-建筑物设计第一篇:残疾人无障碍-建筑物设计残疾人无障碍-建筑物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物设计内容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建筑物设计内容表3.1.1 建筑类型执行本规范范围基本要求政府及纪念性(政府及司法部门办公楼,集会、纪念场馆等)接待部门及公共活动区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集会场所应设残疾人席位、文化、娱乐、体育建筑(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等)公共活动区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主要阅览室、观众厅等应设残疾人席位根据需要为残疾人参加演出或比赛设相应的设施商业服务建筑(大型商场、百货公司、零售网点、餐饮、邮电、银行等)营业区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大型商业服务楼应设可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中小型商业服务楼出入口应设有坡道宿舍及旅馆建筑公共活动区及部分客房层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宿舍及旅馆根据需要设残疾人床位医疗建筑(医疗、疗养院、门诊所、保健及康复机构)病患者使用的范围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交通建筑(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航空港、轮船、客运站)旅客使用和范围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提供方便残疾人通行的路线注: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指各类建筑为公众设的通路、坡道、入口、楼梯、电梯、座席、电话、饮水、售品、厕所、浴室等设施。

具体设施内容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确定。

第3.1.2条城市广场、公园、游览地等室外公共设施,应参照本章有关规定设计。

第3.1.3条有一定数量残疾人使用的学习、工作场所,可参照本规范采取相应设施以满足基本要求。

第3.1.4条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各类建筑,均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3.1.5条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物主要考虑满足轮椅者、拄拐杖者、视力残疾者的不同要求,其通行及有关设施的基本空间尺度参数,应符合附录一至四的规定。

第二节出入口第3.2.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应设在通行方便和安全的地段。

室内设有电梯时,该出入口,宜靠近候梯厅。

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1 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轮椅园路纵坡不应大于4%;轮椅专用道不应 大于8.5%;
2 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及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如亭、廊、花架等休憩设施不宜设置高 于450mm的台明或台阶;必须设置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并在休憩设施入口处设提示盲 道;
3 绿地及广场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
5 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线;
6 路面应平整、防滑、不松动,园路上的窨井盖板应与路面平齐,排水 沟的滤水箅子孔的宽度不应大于15mm。
6.2.5 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出入口或无障碍游览园路沿线应设置一定面积的无障碍游憩区;
2 无障碍游憩区应方便轮椅通行,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地面应平 整,防滑、不松动;
7 居住区、居住建筑
7.1 道路
7.1.1 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居住区路、小区路、组团路、 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7.1.2 居住区级道路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7.2 居住绿地
7.2.1 居住绿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内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及建筑物类型包括:出入口、游步道、休 憩设施、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运动场、公共厕所等;
2 无障碍游览支园路应能连接主要景点,并和无障碍游览主园路相连, 形成环路;小路可到达景点局部,不能形成环路时,应便于折返,无障碍游 览支园路和小路的纵坡应小于8%;坡度超过8%,路面应作防滑处理,并不 宜轮椅通行;
3 园路坡度大于8%时,宜每隔10.00m~20.00m在路旁设置休息平台;
4 紧邻湖岸的无障碍游览园路应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900mm;
2 出入口检票口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一)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一)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一)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是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社会服务而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相关内容:标准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场所、医疗卫生场所、商业服务场所、文化教育场所、体育休闲场所等。

建设要求1.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

2.场所的出入口、通道、厕所、电梯、楼梯、储藏间等区域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设计和施工时应关注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保证残疾人可以自主进出和使用场所。

4.若建筑内需要障碍物(如柱子),应预留空间以供轮椅使用者通过。

5.电灯开关、插座等设施应采用易于触摸的开关,地面应平整无障碍,以方便盲人的情况下行走。

6.设计和施工时应减少不必要的转角和坡度,保证残疾人无障碍通过。

标准实施1.该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

2.该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应逐步在公共场所内推广实施,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3.对于现有建筑,如场所内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应尽快进行改造。

结语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较高度。

我们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和促进该标准的实施。

建设效益1.提高残疾人的自主能力和自尊心,减轻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

2.加强场所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提高场所的便利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物、旅游等。

4.增强场所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场所竞争力。

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当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现有标准,加强监管和评估,并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实施。

结尾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本站推荐)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本站推荐)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本站推荐)第一篇: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本站推荐)城市道路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人行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人行道口等。

无障碍内容是,设有路缘石(马路牙子)的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应设缘石坡道;城市中心区、政府机关地段、商业街及交通建筑等重点地段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主要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轮椅坡道或电梯,坡道和台阶的两侧应设扶手,上口和下口及桥下防护区应设提示盲道;桥梁、隧道入口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坡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居住区实施无障碍的范围主要是道路、绿地等。

无障碍要求是,设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应设缘石坡道;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的通路应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通路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房屋建筑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园林、居住建筑等。

无障碍要求是建筑入口、走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电话、客房、住房、标志、盲道、轮椅席等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

作用方便盲人出行一、城市道路(一)道路与桥梁、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主要旅游景点道路等应实施无障碍建设。

、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公交车站、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部位应建设无障碍设施。

,必须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必须安装防护栅栏,。

(二)人行道路、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必须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必须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必须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必须设提示盲道。

无障碍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无障碍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名目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工程层数总建筑面积为m2,建筑总高度为,相对标高±,地上32层,地下一层。

本工程为框剪短肢剪力墙结构,建筑使用性质为一级,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第二节无障碍设计概况为建设都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平安使用都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那么,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都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都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一辈子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三节编制依据1、?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2、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标准及地点规程;3、?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治理规定?4、?无障碍建设指南?5、?佛山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细那么?12、本工程无障碍设计讲明专篇及施工图纸13、施工组织设计第四节施工总体部署一、施工工程部架构二、质量目标充分发扬公司优势和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组织施工,认真履行合同。

我司将配备强有力的治理和技术力量,投进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以“诚信守法、提供满足效劳、全民参与建筑一流工程、持续先进、树立宏润品牌〞的质量方针为宗旨,真诚与业主合作,优质高速完本钞票工程的施工任务。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子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建筑无障碍设计工程质量到达合格标准。

第五节无障碍设计范围居住建筑无障碍设计范围高层、中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建筑类不设计部位·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公寓·中高层公寓1.建筑进口2.进口平台3.候梯厅4.电梯桥厢5.公共走道6.无障碍住房注: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套住房宜设两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等)顺利出行和使用公共设施而设计的设施。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标准对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来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首先,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包括轮椅使用者、视力受损者、听力受损者等。

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这些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轮椅使用者需要足够宽敞的通道和无障碍的坡道,视力受损者需要明确的标识和导航系统,听力受损者需要清晰的声音提示和指示。

只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无障碍特性的设施。

其次,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设计者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所设计的设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例如,美国的《美国残疾人法》规定了对于公共建筑和设施的无障碍要求,设计者需要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设计的设施合法合规。

此外,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

不同的场所和环境可能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室外环境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地形起伏、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无障碍设施在各种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都能正常使用。

在室内环境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布局设计等因素,确保无障碍设施与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相协调。

最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和实用性。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体验,从细节上进行设计。

例如,门把手的高度、卫生间的空间布局、楼梯的扶手设计等都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只有注重细节和实用性,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目标。

总之,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标准是保障行动不便人群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重要保障。

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注重细节和实用性,从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无障碍设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 分为I、n、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 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作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 准。 3.消防车道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 4m。 (2)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有不小于15m~15rn的回车场。 (3)建筑物的封闭内院、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 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车道距高层建筑的外墙宜大 于5m。 (4)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 沿高层建筑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物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沿街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 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5)大型民用建筑、超过3000座位体育馆、超过2000座位的会堂和超 过3000㎡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6)消防车道下管道及暗沟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




(2)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梯道宽度不应小于3.50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m, b.在梯道中间部位应设自行车坡道; c.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30m; d.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不应有突出部分。 (3)距坡道与梯道0.15一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 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 (4)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人口的提 示盲道相连接。 (5)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扶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扶手高应为0.90m。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m; b.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处应延伸0.40m; c.扶手截面尺寸宜为45~50m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 离宜为45—50m; d.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 e.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m安全挡台。 (6)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人口两侧的护墙低于0.85m时,在墙顶应安 装护栏或扶手。 (7)人行地道的坡道人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8)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 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0.60m提示盲道。

(三)行进盲道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 并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 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或绿地 带0.25— 0.50m处; (2)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 在距树池0.25~0.50m处; (3)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 石不应小于0.50; (4)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 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 (5)人行道成弧线性路时,行进盲道宜 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6)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的规 定。
三、道路布置原则



道路布置在满足交通运输多种行车功能与原则的 同时,还应满足人、车安全;道路选线要尽量节 省场地,应留有宽敞、良好的建筑条件、绿化环 境和工程管线架设余地;道路布置要节约土地和 投资;道路布置要利用自然地形。 1.平坦城市路网 平坦城市路网乃至居住小区道路布置参见图7-1所 示道路网基本形式示意。其基本形式偏重于平面 构图的视觉艺术效果。



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 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最小值和纵 坡最大值的设计应符合下面哪条规定? A.2.5m,2.5% B.2m,2.5% C.2.5m,3% D.2m,3% 提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93(2002年版)第日.0.5.4条:在居住区内公共 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 应大于2.5%。 答案:A




二、公共绿地 (1)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 围: a.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 b.小游园(小区级); c.组团绿地(组团级); d.儿童活动场。 (2)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 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 道和扶手。 (3)在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4)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 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 设提示盲道。 (5)居住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 盲道。
二、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一)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 横道相对应; (3)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 坡道; (4)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5)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第六节 无障碍场地设计
主讲人:韩博
一。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

一、道路 (1)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a.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居住区级), b.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级); c.组团路的人行道(组团级), d.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2)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宜设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五)公交车站 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 站牌。 (六)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 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 设垂直升降梯。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 者通行;梯道应适合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在坡道和梯 道两侧应设扶手。 (1)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在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于 1: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 b.弧线性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c.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m的中 间平台; d.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四。习题




下列有关汽车库内残疾人停车位的要求,何者有误?( ) A. 残疾人停车车位的尽端处宜设无障碍标志牌 B. 轮椅通道和人行通道有高差时,应设1.00m宽的 轮椅坡道 C.残疾人轮椅的活动路线:停车车位一轮椅通道一 轮椅坡道一人行通道一建筑人口 D.停车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00m宽的轮椅通 道 提示: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一2001关于残疾人停车车位的规定,停车车位的一侧, 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通道,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 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人口。 答案:D


二、道路分类与分级 l.道路分类: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 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 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 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 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 务功能。 (4)支路。 支路应为次于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 功能为主。



(七)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1)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 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b.桥梁、隧道人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 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c.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2)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 相互对应和衔接。 (3)立体交叉孔的人行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桥孔内人行道的地面与桥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时, 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b.桥孔外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 横道应相对应; c.桥孔内的人行道口应设盲道,并应与桥孔外设有的盲 道相连接。
部位 面宽 底宽 高度
设计要 求(mm) 25 35 5
中心距 62~75







(四)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 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2)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 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3)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 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 (4)距人行横道人口、广场人口、地下铁道人口等 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长度与各 人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5)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
序号 设施类别 1 2 3 4 5 缘石坡道 坡道与梯道 盲道 人行横道 标志
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1.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 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1.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 2.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1.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 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 2.城市主要地段的道路和建筑物宜设盲文位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