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无障碍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

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

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近年来,无障碍通行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障碍通行是指所有人,无论年龄、性别、身份、能力水平或者身体状况,都可以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公共场所和设施。

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接触到的场所之一,因此,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门、楼梯、电梯、厕所等方面阐述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

门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门的无障碍通行设计主要体现在门的宽度、重量、开启方式、门把手高度和压板等方面。

门的宽度应符合无障碍通行的要求,即通行面宽度不少于900mm。

如果门较重,可以采取电动门或声光提示门等技术手段。

门的开启方式应当简单便捷,门把手高度应恰当,压板位置应合理设置,以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等人群使用。

楼梯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楼梯是建筑中常见的一个场所,而楼梯的无障碍通行设计主要涉及到坡道和扶手的设置。

如果建筑物需要设置楼梯,建筑师应当设计坡道。

坡道应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平稳宽阔,且接口与地面或楼梯平齐,并应设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和位置应合理。

此外,有些残疾人可能需要使用轮椅,建筑师应当充分考虑电梯等设施。

电梯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电梯是无障碍通行的主要设施之一。

为了满足各种人的需求,电梯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提高电梯的舒适度、安全性和便捷性。

电梯的内部空间应充足,方便轮椅的进出。

电梯应设置操作按钮,并应明确表示电梯的目的地。

电梯的呼叫按钮应分为普通电梯呼叫和无障碍通行呼叫两种,以便残障人群使用。

厕所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

为了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的需求,厕所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无障碍通行的要求。

厕所的通道宽度应不少于1200mm,门也应符合无障碍通行的要求。

厕所内部应设置扶手、坐便器和护手等辅助设施,而且应设有喷淋、抽风和照明设备。

此外,厕所应宽敞明亮,方便轮椅的转动。

结语建筑中的无障碍通行设计原则不仅关乎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的安全和便捷,也代表着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建筑设计的品质。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1.建筑物入口和通道:建筑物的主要入口和通道应该具备无障碍的设计,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轻松进入和离开。

这包括足够宽度的门、无阶梯的通道、无滑倒的地面材料以及易于使用的门把手和开关。

2.坡道和扶手:建筑物的楼梯入口处应该提供坡道以方便轮椅用户进入。

坡道应该符合特定的坡度和斜角要求,以确保轮椅用户的安全。

此外,楼梯和坡道应该配备适当的扶手,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3.电梯和升降平台:建筑物中的电梯应该能够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并且提供易于识别和使用的按钮和指示。

同样,升降平台也应该容纳轮椅,以便让行动不便的人士在楼梯不可行的情况下升降。

4.洗手间和卫生间:建筑物中的洗手间和卫生间应该设计成可以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并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配备易于使用的设备,如无障碍洗手间、护栏和可调节高度的设施。

5.停车场和外部空间:建筑物周围的停车场和外部空间也应该具备无障碍设计,以方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入建筑物。

这包括提供无障碍停车位、通往建筑物的无障碍路径以及易于辨认的导航标志。

6.视觉和听觉指示:建筑物内应该提供适当的视觉和听觉指示,以帮助视觉或听觉有障碍的人士。

这包括明亮的照明、清晰的标志和指示、易于听到的警示声音和紧急情况的警报设备。

7.色彩对比和易于识别:建筑物内外的色彩应该具备足够的对比度,以便于行动不便的人士辨认。

此外,设施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标志应该使用易于识别的符号和图标。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是为了创建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通过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无论他们的能力和行动能力如何,建筑无障碍设计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和使用建筑物。

因此,建筑师、设计师和政府机构都应该密切遵守这些规范,并确保建筑物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导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人权平等的日益关注,无障碍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障碍设计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舒适的环境体验,特别是为老年人和身体残障人士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不涉及政治问题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和建议。

一、扶梯和升降设备的规范设计1.1 扶梯的安全设计:扶梯的速度应合理,不宜过快或过慢,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

扶梯的走道宽度应足够宽,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

1.2 升降设备的无障碍设计:对于电梯或升降机,应保证其门口宽度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

电梯内部要设置易于操作的按钮和指示灯,并配备明确的语音提示系统。

二、楼梯和坡道的规范设计2.1 楼梯的无障碍设计:楼梯间的楼梯宽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便于轮椅的通过。

楼梯应设置平缓的坡度和适当的扶手,以增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楼梯的安全性。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上下坡道。

坡道两侧应设置坚固的扶手,以提供支撑和平衡的功能。

三、门户和门道的规范设计3.1 门户的无障碍设计:门户应设计为宽敞的门洞,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通过。

门的开关应轻松,并且能够便利地打开和关闭,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流畅通过。

3.2 门道的无障碍设计:门道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可以方便地通过门道。

门道的地面应平整,并且不应有台阶或凹凸不平的地方。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的规范设计4.1 洗手间的无障碍设计:洗手间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空间,以方便轮椅的进出。

洗手间内的洗手盆、马桶和浴缸等设施应设置到合适的高度,以方便所有人的使用。

4.2 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卫生间的门口宽度应符合标准,以容纳轮椅的进出。

卫生间内应设有扶手和防滑地面,以提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保障。

五、出入口和紧急逃生的规范设计出入口应设计为无阻隔的通道,以方便所有人的进出。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2、盲道
1)定义
盲道:是指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 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又到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 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类型 ● 行进盲道: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感和盲 杖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 ● 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转弯处、终 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 道。
3)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 1.50 m。坡度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 b.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 4.00~6.00 m; c.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d.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 m; 4)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 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2、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无障碍设计是当代文明城市建设和人类进化的标志, “对人的关怀”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提出: “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就是正常人、病人、孩子、 青年人、老年人、伤残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能够共同地自由生活与活动的城市。
3、 残疾、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 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 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障碍——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造成的不利条件,限 制和妨碍这个人正常完成某项任务。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的生存现象 ● 功能障碍:人们在生理学、解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构 造或功能上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或不正常。 ● 能力障碍:由人的残疾产生功能障碍,致使人们在正 常范围内实现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 ● 社会不利条件:是指社会及居住环境上的障碍。

建筑工程中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工程中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工程中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旨在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无障碍且安全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中的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一、无障碍设计的定义无障碍设计,又称为通用设计或普遍设计,是指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一种方式,旨在确保不论残障人士或非残障人士,都能够方便且自主地使用和进入这些设施。

二、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1. 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使使用者更加方便和自如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不论其身体状况如何,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平等的权利。

2. 法律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相关法律,要求建筑工程必须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

这些法律旨在保护残障人士的权益,并鼓励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3. 商业机遇:考虑无障碍设计的建筑物更容易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家庭成员中有残障人士的人群。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遇和竞争优势。

三、无障碍设计的措施1. 建筑物入口:在设计入口时应考虑到轮椅通行的需要,包括设置无障碍斜坡、减低门槛高度以及安装自动门等。

2. 走道和走廊:确保走道宽度足够以容纳轮椅通过,同时避免障碍物的存在,如电线杆和空调管道等。

3. 坡道和楼梯:为轮椅使用者设计坡道,并确保楼梯的高度、踏步和扶手符合标准。

4. 洗手间:设立无障碍洗手间,包括额外的空间供轮椅使用者使用,并提供配套设施,如手扶坐便器、扶手和无障碍洗手台等。

5. 紧急疏散措施:建筑物内应设置适当的紧急疏散设施,如无障碍紧急出口和避难间,以确保残障人士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安全疏散。

6. 视听设施:考虑到视觉和听觉障碍人士的需求,应在建筑物内设置辅助通知设备,如盲文和辅助听力设备。

四、无障碍设计的挑战1. 条件限制:有些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条件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无障碍设计要求,特别是古老建筑或有限的空间设计。

2. 思想观念:一些人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和意识可能存在偏见和局限性,缺乏对残障人士需求的充分理解和重视。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应该尽可能地适应所有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残疾人或老年人。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能力、体型和性别的人的需求。

例如,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通道设计时,应该确保足够的宽度和高度,方便轮椅和推车通过。

2. 可达性:建筑物应该容易进入和使用,无论是对于残疾人还是老年人。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楼梯、电梯、洗手间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3. 可操作性:在建筑物内部,应该提供易于操作的控制和开关设备,如按钮、门把手和灯具等。

此外,家具和设备也应该方便移动和操作。

4. 可听性和可见性: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例如,在公共区域应该有足够的照明,以便人们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

同时,指示牌和其他信息应该清晰可见,易于理解。

5. 舒适性:建筑物的内部温度和湿度应该适宜,同时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光线。

此外,声学设计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舒适度。

总之,无障碍设计是考虑各种需求的一种全面的设计方法,旨在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环境。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使用需求,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提供无障碍环境,确保所有人可以平等地使用建筑物和设施。

本文将介绍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一、坡道设计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需要设置合适的坡道。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坡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坡道的倾斜度应适宜,不应大于1:12,即每行走12米,坡道高度不超过1米;2. 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需要,一般为1.2米至1.5米之间;3. 坡道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的颠簸或过于陡峭的部分;4. 坡道两侧应有合适的护栏或扶手,以提供支撑和保护。

二、门槛设计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通行,门槛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门槛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公共建筑的主入口门槛高度不得超过1.5厘米,方便行动不便人员的进出;2. 门槛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防止跌倒和摔伤的风险;3. 必要时,应设置无障碍斜坡,方便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过门。

三、电梯设计在多层建筑中,电梯的设计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电梯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电梯的门宽应满足行动轮椅的通过需求,一般不少于0.9米;2. 电梯内部应有明确的按键标示和语音提示,方便视觉障碍人士使用;3. 电梯按钮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方便行动不便人群操作;4. 电梯内部应设有应急报警按钮,以确保乘客安全。

四、卫生间设计建筑物中的卫生间设计也需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以方便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卫生间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卫生间的进出口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通过需求;2. 卫生间的空间应宽敞,方便行动轮椅的转动和操作;3. 洗手盆、马桶和各种设备的高度宜合理,方便视觉和行动障碍人士使用。

五、指示标识设计为了让行动不便人士更便捷地找到正确的路径,建筑物中的无障碍设计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指示标识。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摘要无障碍设计是确保所有人,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能够平等地使用和享受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旨在指导建筑设计和施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 引言无障碍设计规范是实现社会包容性和平等的重要措施。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为所有使用者提供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2.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2.1 确保可访问性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无障碍入口和出口。

确保所有公共区域和设施均可访问。

2.2 提高安全性避免设计中的风险因素,如高差、狭窄通道等。

提供清晰的导向标识和警示标志。

2.3 促进通用性设计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元素,便于理解和使用。

3. 入口和出口3.1 无障碍入口设计宽敞、平坦的入口坡道。

入口处提供自动门或易开闭的门。

3.2 门的宽度和开启方式门的净宽至少为900mm,以适应轮椅使用者。

门应易于开启,如使用杠杆式门把手。

4. 通道和走廊4.1 通道宽度确保通道和走廊的净宽至少为1200mm。

避免设置转角和狭窄的通道。

4.2 地面材料使用防滑、耐磨的地面材料。

避免使用易造成视觉混淆的地面图案。

5. 垂直交通5.1 电梯提供足够尺寸的无障碍电梯。

电梯按钮、楼层显示器应易于观察和操作。

5.2 楼梯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尺寸应符合规范。

设置扶手,确保安全。

6. 卫生间和卫生设施6.1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符合尺寸要求的无障碍卫生间。

提供辅助设施,如扶手、紧急呼叫按钮。

6.2 卫生器具确保卫生器具的高度和位置适合所有用户。

使用自动感应或易于操作的水龙头和冲水系统。

7. 服务设施7.1 服务台服务台应设置在便于轮椅使用者到达的位置。

提供低位服务窗口。

7.2 信息标识设置清晰、易读的信息标识。

使用大字体和对比色提高可读性。

8. 停车设施8.1 无障碍停车位设计专用的无障碍停车位。

停车位应靠近建筑入口,方便轮椅使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为了防止拐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栏杆间的空档,应在栏杆下设置 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
c.坡道的坡面要求坚实、平整且不光滑。为了使轮椅的通行顺畅和减少阻 力,坡面上下不要设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磋的形式。
d.为了在轮椅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形成足够的缓冲区域,同时保证轮椅的 转向需要,在该位置应留有1.5m以上深度的空间。坡道顶端的门应向内 开,如必须外开,则需另外给足轮椅回转的空间。
(二)坡道
轮椅坡道:是指在坡度和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 者通行的坡道。
1.轮椅坡道的形式——直线形、L形或U形。
在坡道两端的水平段和坡道转和转向处的水平段,要设有深度不小于 1.5m的轮椅停留和缓冲地段。
A方案:直线形坡道,轮椅使用者需 要走较长的路进入建筑物。
B方案:坡道的入口在建筑物 的前面,轮椅使用者与普通人 由相同的位置进入建筑物。
2.门扇的设计要点 a.门应使用横扼下压式把手,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b.当乘轮椅者通过门扇要将门关上时,需要设置关门拉手,关门拉手应设 在门扇高0.90m处并靠近门的内侧; c.门扇中部要设有观察玻璃,可预制另一面的动态情况; d.门扇下应设0.35m高的护门板,防止轮椅搁脚板将门扇碰坏。
(四)楼梯与台阶
(三)门
1.门扇的类型
根据残疾人使用的方便程度,各种不同类型的门由易到难的顺序依 次为:自动门、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轻度弹簧门。
乘轮椅者在行进时自身的净宽度一般为0.75m,因此各种门在开启 后的净宽度应满足下表规定。
类别 1.自动门 2.推拉门、折叠门 3.平开门 4.弹簧门(小力度)
净宽(m) ≥1.00 ≥0.80 ≥0.80 ≥0.80
3.轮椅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
2.轮椅坡道的宽度
a.当坡道较短和人流量较少时,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0m,室外不应 小于1.2m。
b.坡道较长且有一定人流量时,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m,室外不应 小于1.5m。
3.轮椅坡道的其他设计要点
a.坡道及休息平台两侧需设置扶手,且扶手应保持连贯;
建筑类别
最小宽度(m)最大高度(m)
公共建筑楼梯
0.28
0.15
住宅、公寓建筑公用楼梯
0.26
0.16
幼儿园、小学校楼梯
0.26
0.14
室外台阶
0.30
0.14
(五)扶手
扶手的设计要点:
a.在坡道、台阶、楼梯、专道两侧均应设扶手,扶手安装高度为0.85m;
b.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并在水平扶手两端安装盲文 标志;
建筑物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为1500mm。
建筑类别 1.大、中型公共建筑 2.小型公共建筑 3.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 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 5.无障碍宿舍建筑
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 ≥2.00 ≥1.50 ≥2.00 ≥1.50 ≥1.50
4.门厅和过厅
设计门厅时,应保证开启门扇后的最小净距。在医疗建筑中,最小净 距应满足病床车的通行要求。
(六)电梯与升降平台
1.电梯无障碍设计要点: a.电梯厅的深度不小于1.8m,以满足乘轮椅者转换位置和等候的要求; b.电梯厅呼叫按钮高度为0.90-1.10m; c.电梯门洞净宽不小于0.90m; d.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及楼层标志; e.电梯门开启后净宽度不小于0.80m; f.轿厢深度不小于1.40m,宽度不小于1.10m; g.轿厢三面应设0.80-0.85m高的扶手,正面高0.90m至顶部应设镜面,可
传统的公共建筑前有若干台 阶,不利于残疾人的使用。
a.将台阶的位置前移,加大门前休 息平台尺寸;
b.在较宽台阶的中央加一个扶手;
c.如果没有做坡道的空间,可在旁 边加一个升降装置;
d.出入口的门从平开门改为自动推 拉门。
住宅用地高于车道时的入口空间设计实例
3.入口平台
入口平台要满足轮椅的通行和回转,同时还要为其他人的通行和停留带 来便利和安全。
d.不应选用没有踢面的镂空踏步;
e.扶手的下方应设高50mm的安全挡台;
f.在楼梯两侧需设高0.85-0.90m的扶手,扶手要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 点外要水平延伸0.30m以上; g.在梯段的起点和终点距踏步0.30m应设宽0.30-0.60m的提示盲道,以 告之视觉残疾者楼梯的位置;
h.残疾人使用的楼梯台阶他不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下表。
C方案:坡道的入口在建筑物的 前面,但空间利用不如B方案, 需要额外的休息平台。
D方案: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 案,轮椅使用者行走路线短,可 有效利用空间。
2.轮椅坡道的坡度 坡道的坡度大小,是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 a.国际统一标准——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b.旧建筑改造时,受现状条件的限制,坡度允许做到1:10—1:8。
楼梯与台阶的设计要点:
a.楼梯的形式以每层两跑或三跑的直线型梯段为最佳。不应采用没 有休息平台的单跑式楼梯和弧形及螺旋型楼梯;
b.公共建筑梯段的净宽和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居住建筑 梯段宽不应小于1.20m;
c.踏面的前缘如有突出部分应设计呈弧形而非直角形,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绊落拐 杖头和对斜面的乱撞;
c.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1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 或延伸到地面固定;
d.为方便乘轮椅者及儿童的使用,在公共场所和游乐场、幼儿园等处, 应设置两层扶手,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e.不应选用没有踢面的镂空踏步; f.扶手内侧应距墙面40-50mm; g.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35-45mm(直径或宽度); h.扶手及托件应安装牢固,其任何一个支点都能承受100kg以上的重量。
第三节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
一. 无障碍的内部交通系统
(一)建筑物的入口 建筑物的入口是联系室内外环境的空间主要部位,是进入建筑物内
部的必经之路,其无障碍设计更是尤为重要。 1.无障碍入口 无障碍入口——不设台阶和坡道的入口。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 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2.室内外高差 a.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入口处采用坡道时,坡度小于1:20比较使用的; c.当用地条件紧张时,设置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升降装置来解决室内外 高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