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管理系统
农业灌溉管理系统

Chapter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分需求。在生长初期,水稻需水量较少;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明显增加,这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灌溉以保证作物生长。因此,了解水稻的生长特点对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水稻生长需水特点
灌溉策略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定量灌溉
定量灌溉
通过滴灌技术精准地控制水分供应
农业灌溉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农业灌溉管理
智能化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资源浪费
节水型
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实现灌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结合灌溉管理,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田肥力
精准施肥
未来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导致水资源短缺,对灌溉管理提出挑战
水资源短缺
精准灌溉技术
传感器监测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精准灌溉
结语
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在果园管理中的应用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准灌溉技术将为果园管理带来更多可能,提高果园的产量和质量。
05
第5章 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Chapter
设施蔬菜生产具有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的特点。在设施环境下,蔬菜需要通过灌溉系统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以实现良好生长和产量。灌溉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对设施蔬菜生产至关重要。
选择灌溉方式
果园灌溉效果
提供适量水分,促进果树根系生长
促进果树生长
灌溉系统影响果实生长,直接影响果实品质
改善果实品质
科学灌溉可提高果园的产量和产值
提高果园产量
智能控制系统
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根据果树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
远程遥控
水资源管理体系要求

水资源管理体系要求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全球范围内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各行业的发展和运营中,确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标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来探讨水资源管理的体系要求,包括工业、农业、城市、环境和能源等。
一、工业领域的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因此在工业领域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1. 水资源评估与规划在工业项目规划中,应进行水资源评估,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进行规划。
同时,要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工业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用水量,包括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工艺等。
同时,要积极开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再利用率,减少对新鲜水的需求。
3. 水污染防治与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要强调源头控制,减少废水排放。
建立废水监测体系,加强对水污染的监管,保护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农业领域的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农业领域的水资源管理也具有重要性。
1. 农田灌溉管理农田灌溉是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减少浪费。
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
2. 土壤水分管理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土壤水分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措施,包括土壤保水措施、合理施肥等,确保作物的生长需要。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如化肥、农药等。
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引导农民采取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城市领域的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但也需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1. 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城市供水是城市生活的基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管理体系,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
包括合理规划和运营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效率。
2.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体系,包括雨水排放、污水处理等。
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系统保护

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重要基础,而水生态系统则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系统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
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地球上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物生存、农业生产、工业经济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逐渐面临着枯竭和污染的威胁。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人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
只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水资源调度水资源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水资源匮乏。
因此,加强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人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排乱放,加强水环境的治理等方面。
只有加强水资源保护,才能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水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水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保护水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灭绝。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生物多样性,人们应该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对水生物的伤害。
2. 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

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正确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产量、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水资源等方面探讨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
一、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基础设施,它直接影响到农业用水效果和节约水资源。
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应优先发展农田灌溉设施,通过改善灌溉系统,降低水分损失。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此外,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改善排水系统,防止农作物过度浸泡和积水,也是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节约水资源的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精确灌溉: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灌溉。
精确灌溉可以确保每株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分浪费。
2. 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无效的水分浪费。
3. 循环利用水资源:通过采用灌溉排水回收技术,将排放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于农田灌溉,降低对地下水和表水的依赖。
4. 推广耐旱作物和耐旱农艺措施: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并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
三、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共同责任。
以下是几个节约水资源的常见方法:1.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包括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保墒措施等,通过合理调控水肥供应,减少水分的损失和浪费。
2. 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选择适应当地水资源供应的作物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用水量。
3. 定期检修和维护灌溉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施老化或漏水造成的水分损失。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水资源是人类基本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只有通过高效利用水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紧张和短缺问题,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
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一直是国际水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有必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高效利用水资源进行评价。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指标体系应该对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评价。
首先,应该考虑农业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确定水资源的保护要求,以便更好地构建重要性指标体系;其次,应该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利用性,重点关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以及水资源利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再次,应该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安全性,重点关注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水资源利用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最后,应该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性,重点关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以及水资源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广泛用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评价和管理。
(1)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的规划选址依据: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从多种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中优选出最佳的农业水利工程选址,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可用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和安全性,以及水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灾害对水资源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制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管理措施。
(3)可作为科研项目的重点研究方向: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分析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为水资源科研项目提供科学依据,研制出更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技术。
结论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研究和管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农业水管理学

农业水管理学,第八章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第一节农业用水的水质评价与水质标准一、水质分析与评价方法1.水质分析方法:水质分析是为了了解水体化学组成陈分的性质含量来源形态与分布。
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1)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方应产生的结果,对被测物质进行测定。
有重量方法,和容量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有:光化学分析方法和色谱分析法,电化学法。
2.水质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是准确的反应水质污染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管理以及是否可利用提供依据。
步骤:搜集资料数据;确定评价要素;选择评价方法;计算分析;得出结论;评价方法:生物评价法,以化学指标为主的水质指数评价法,模糊数学评价法。
二、水质标准1.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不传染疾病;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适用人体需要的水化学成分;感官性状;2.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水温标准:水温要适宜,麦类15~20℃睡到不低于20℃含沙标准,一般情况下,灌溉水允许的含沙粒径魏0.005~0.01mm,含盐标准,其他微量元素和病菌标准。
第二节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优化管理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是从全区的角度出发,从作物整个生育期的灌溉全过程出发,合理的待遇各种不同的水源如地表水、降水、地下水、微咸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最充分地利用,以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的作用于效益。
优化管理,就是在综合利用的同时,对各种水源进行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作物生育阶段、不同土壤条件等之间的最优搭配和最优分配。
,在使整个效益达到尽可能高的同时,又能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单一水库的优化调度模型与应用;多个水库的调度技术;地面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与管理。
第三节农业水资源利用中的特殊问题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短缺,为了获得一定的农作物总产,需要利用一些质量不高的水,如浑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微咸水和灌溉回归水进行灌溉。
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农村水利资源,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功能、实现方式以及使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指一种包含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及水利管理等方面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手段实现对农村水利资源进行动态监控、分析和管理决策的系统。
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测、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管理决策等工作,为农村水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支持。
二、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1、水文监测功能: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对水利设施的水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包括水位、流量、雨量、水温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对农村水文情况的实时了解。
2、水资源管理功能: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农村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水资源相关信息。
通过系统中的水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度、利用和保护,最大程度地优化农业生产和农村水利用效率。
3、水环境监测功能: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农村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和存储水环境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对水环境状况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
4、水利工程管理功能: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水利工程状态监测、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测,以便对水利设施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5、农村水利管理决策功能:通过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协同作用,还可以为农村水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可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水利管理方面的参考建议,如制订农村水利规划、水利开发、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安全预警等方面。
智能灌溉系统与水资源管理

智能灌溉系统与水资源管理1. 背景智能灌溉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农田灌溉进行智能化管理的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严重智能灌溉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智能灌溉系统的工作原理智能灌溉系统主要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水泵等组成部分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象传感器用于监测气温、降水量等气象信息,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制定灌溉计划,执行器控制水泵的开关,水泵负责将水送到农田智能灌溉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2.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制定灌溉计划3.控制器将灌溉计划发送给执行器,执行器控制水泵开关,实现灌溉4.灌溉完成后,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继续监测数据,循环执行以上步骤3. 智能灌溉系统的优势智能灌溉系统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灌溉效率: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减少无效灌溉,提高灌溉效率2.节约水资源:通过精确灌溉,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适应性强: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区特点,灵活调整灌溉方案,适应性强5.便于远程监控和管理: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管理人员了解灌溉状况,进行远程调控4. 智能灌溉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计划制定: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历史灌溉数据,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2.节水灌溉: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效率3.灌溉效果评估: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收集农田灌溉后的数据,对灌溉效果进行评估,为调整灌溉方案提供依据4.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在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时期,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先保障重要作物的灌溉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5.促进水环境改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过度灌溉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土壤盐碱化问题,促进水环境的改善5. 结论智能灌溉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智能灌溉系统可以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灌溉系统将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严重智能灌溉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智能灌溉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智能灌溉系统主要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水泵等组成部分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象传感器用于监测气温、降水量等气象信息,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制定灌溉计划,执行器控制水泵的开关,水泵负责将水送到农田智能灌溉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2.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制定灌溉计划3.控制器将灌溉计划发送给执行器,执行器控制水泵开关,实现灌溉4.灌溉完成后,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继续监测数据,循环执行以上步骤3. 智能灌溉系统的优势智能灌溉系统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灌溉效率: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减少无效灌溉,提高灌溉效率2.节约水资源:通过精确灌溉,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适应性强: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区特点,灵活调整灌溉方案,适应性强5.便于远程监控和管理: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管理人员了解灌溉状况,进行远程调控4. 智能灌溉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计划制定: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历史灌溉数据,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2.节水灌溉: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效率3.灌溉效果评估: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收集农田灌溉后的数据,对灌溉效果进行评估,为调整灌溉方案提供依据4.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在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时期,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先保障重要作物的灌溉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5.促进水环境改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过度灌溉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土壤盐碱化问题,促进水环境的改善5. 智能灌溉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灌溉系统将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下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发展趋势:1.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引入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更精确地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提高灌溉决策的科学性2.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灌溉系统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实现灌溉计划的自动制定和调整,提高灌溉管理的智能化程度3.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优化:智能灌溉系统将进一步加强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灌溉设备的远程操控,提高灌溉管理的便捷性4.灌溉效果评估与优化:智能灌溉系统将加大对灌溉效果评估的研究力度,通过分析灌溉后的数据,不断优化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效果5.与其他农业技术相结合:智能灌溉系统将与无人机、自动化种植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农田灌溉与管理的全面智能化6. 结论智能灌溉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智能灌溉系统可以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灌溉系统将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用场合智能灌溉系统与水资源管理的结合,主要应用在以下场合:1. 农业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自动调整灌溉计划,实现精准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田,尤其是大型农场和蔬菜种植基地2. 园林绿化在园林绿化中,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定时定量地进行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适用于公园、庭院、高尔夫球场等场所3. 城市景观在城市景观中,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对城市绿化带、广场、道路等进行精准灌溉,提高城市用水效率,适用于城市水资源管理4. 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中,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用于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和水位,实现自动换水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分管理5. 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用于湿地的水分管理,促进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注意事项在应用智能灌溉系统与水资源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系统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灌溉系统,考虑到农田的规模、作物类型、土壤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保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2. 传感器安装正确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3. 数据处理与分析合理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确保灌溉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结合当地农业经验和专家知识,优化灌溉方案4. 设备维护定期对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果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5. 培训与技术支持为农民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智能灌溉系统寻求技术支持,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灌溉方案6. 环境适应性考虑智能灌溉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气候变化、土壤类型和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灵活调整灌溉计划和系统设置7. 水资源管理政策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确保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符合水资源管理的要求8. 用户反馈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了解智能灌溉系统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系统性能和灌溉方案通过合理应用智能灌溉系统与水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相关的事项,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灌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水资源管理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及地均占有水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2. 什么叫农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种植业灌溉、林地和草场灌溉,畜牧水产养殖用水等大农业的生产用水,目前,全国农业用水量为3900×108m3/a。
农业灌溉用水是指种植业的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3. 什么叫土壤潜育化土壤潜育化是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4. 什么叫田间水利用系数是衡量水输送过程中蒸发漂移、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大小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总水量的比值。
5. 什么叫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从水源引水到田间形成土壤水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从渠首引进灌溉水量扣除渠系和田间损失水量后与总引水灌溉水量的比值,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6. 地面灌溉一般要经过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消耗水3个过程,定义输配水主要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对土质渠道而言,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会渗漏损失掉。
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将分配到一定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深层渗漏损失,一部分水会通过土壤蒸发损失,还有一部分水量可能会从地表流失。
如果田间灌水方法不当,用水管理粗放,田间水量损失可以占到进入田间水量的30%—40%。
作物消耗水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层中吸取水分供其生长,并最后形成作物产量的过程。
如果灌水过多,棵间蒸发量大,作物腾发量过多,也会造成水量损失。
7.平整土地的作用土地平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田块满足灌溉要求,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有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增强农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及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沟、渠、路的重新规划和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加快农田水利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8. 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常规土地平整措施和激光控制平地技术。
9. 平整土地的基本要求整后的土地应满足灌溉水能均匀输送于田面各处,并能节省灌溉用水为目的的最佳坡度。
保证灌溉水进入田面后能均匀地在田面内畅通流动。
要使平整土地过程中的土方移动量最小,使土地平整费用投入最少。
使平整的土地不降低原有耕地的肥力,确保当年平地,当年受益。
10. 畦田改造在我国有两种方案:一是大畦改小畦实施小畦灌溉;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激光平整土地技术,对土地进行精平,进行水平畦灌。
11. 水平畦灌为什么要精细平整土地平整的农田表面有利于人渗水分的相对均匀分布、田间深层渗漏水量损失的有效减少;起到改善地面灌溉系统性能、提高田间灌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的作用。
土地精细平整还有益于田间农机耕作和栽培措施的实施,增加作物出苗率和种植密度。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便作物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达到节水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田间水分的均匀人渗还可减少残留在土壤中的盐分,水量渗漏损失的减小也使得肥料的淋洗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2. 波涌灌溉比连续灌溉具有以下特点。
⑴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且节水效果与土壤质地、耕作条件和灌水次数等有关。
节水率随畦长的增长而增大,两者间为线性关系。
⑵对井灌区和抽水灌区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其节能率大小与节水率相同。
⑶波涌畦灌田面水流推进速度快,其平均推进速度为同条件下连续灌的1.2—1.6倍,所以波涌灌溉也具有省时、浇地效率高的优点。
⑷波涌灌溉能减小深层渗漏和提高灌水均匀度,提高肥力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所以波涌灌还具有保肥和灌水质量高的优点。
13. 波涌灌溉的灌溉机理波涌灌溉采用的是间歇式灌水方式,当第一次灌水停止后,田面表层土壤的结构状态发生了改变,地表形成较为光滑的土壤致密层,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导水率和入渗率及土壤孔隙度减小。
这似乎不利于土壤疏松和透气性能,但因波涌灌产生的土壤致密层多在2—5cm的地表层,表层以下与常规连续灌基本一致,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间歇一定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波涌灌水,其田间水流界面流畅,犹如渠中输水,灌水进度要比上次明显加快。
14. 什么叫膜上灌溉技术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过去的地膜旁侧流水改为膜上流水,通过水在地膜上流动过程中,利用其自身的重力,从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流人到作物根部土层,进行局部浸润灌溉,防止土壤无效渗漏,以满足作物各自生育期最优的需水要求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15. 膜上灌溉技术的优点减少深层渗漏减少无效消耗投资少节水效果好16. 膜孔灌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⑴膜孔灌溉是低定额的局部灌溉,应注意满足灌水定额的要求。
⑵由于覆膜改变了地面原始状态,应用时应注意对作物灌溉制度、施肥等进行调整。
⑶较宽的膜孔宽畦灌溉时,田面横向应平整和纵向比降要均匀,这样才能提高膜孔灌溉质量。
⑷残膜应及时处理,否则将恶化农业生态环境。
17. 农艺节水技术包括农田保蓄水技术、节水耕作技术、节水栽培技术、适水种植技术、水肥藕合技术、抗旱作物品种筛选、作物合理布局、培肥地力等方面。
18. 化学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包括吸水保水、抑制蒸发、减少蒸腾的作用,从而在干旱胁迫时提高了降雨保蓄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高效节水增产的作用,是一般常规节水技术难以达到和无法替代的。
19. 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保水剂用的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简称淀粉接枝型);另一类是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简称聚丙烯酰胺型)。
20. 种衣剂的作用种衣剂在土壤中遇水后,吸水膨胀,它具有透气性,而又不被溶解,为种子的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状态。
它还能使农药和化肥等物质缓慢释放,具有杀灭地下害虫、防止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发育、改进作物品质、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和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等功能,达到减少环境污染、防病、治虫保苗的目的。
21. 黄腐酸在农业上的作用可概括为⑴能缩小植物叶片气孔开张度,减少水分蒸腾,使植株和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同时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使作物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养料。
二者相辅相成,开源节流,达到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之目的,是一种较理想的抗蒸腾剂。
⑵提高多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使新陈代谢旺盛,光合作用加强,糖分和千物质增多,从而提高作物抗冻、抗病等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农药形成农药黄腐酸复合物,既可降低农药毒性、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药效、提高对人畜的安全性,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农药缓释增效剂。
⑷络合微量元素,提高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与运转能力,是一种优良的络合剂。
22. 什么叫水肥藕合是指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与肥料这两个因素或水分与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
23. 什么叫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土壤上,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必要水分条件的一种先进灌水方法24. 喷灌的优点及缺点优点:节水效果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提高耕地利用率;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可避免土壤盐碱化;喷灌设备品种齐全,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喷灌可节省劳动力;喷灌适合于大面积灌溉、农业机械耕作技术集成的配套与实施缺点:抗风能力差;蒸发损失大;消耗能源可能出现土壤底层湿润不足的问题25. 滴灌的优点及缺点优点:不误农时,一播全苗;节水、节能、省工;执灌水均匀;环境湿度低,病虫害发生率低;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滴灌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缺点:滴灌的主要缺点是投资较高,容易堵塞,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对水质要求高。
且滴灌灌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26. 微喷灌技术的优点及缺点优点:工作压力低,节约能源;不易堵塞;节水效率高;提高土质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盐渍化;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性强;便于管理,明显节省劳动力;微喷灌灌水均匀、增产效果显著。
缺点:微喷灌技术对水质的处理及对系统的管理要求较高,投资也较大。
一般用于灌溉水量不足、土壤透水性强、劳动力较紧张、其他灌溉方式成本较高地区的经济作物和观赏作物的灌溉。
27. 渗灌技术的优点及缺点优点:节水、节能效果显著;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环境湿度,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增产效果显著;简化田间劳作,降低生产成本缺点:对于微孔渗灌管,由于渗水孔径平均为0.6mm,所以堵塞是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渗灌管的堵塞有两种:一种是泥沙堵塞,另一种是生物堵塞。
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每次灌水后通过高压冲洗可以克服泥沙的堵塞,而生物堵塞才是最大的威胁。
28. 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及缺点优点:能够真正做到适时适量地控制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水周期,从而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显著提高水的利用率;工作效率高,省力、省工、节约运行费,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节省肥料、能量和杀虫剂等优点,可基本消除在灌溉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有利于灌溉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先进灌溉技术的推广。
存在的问题:由于滴灌自动化控制装置所使用的启动部件大多采用张力计,它的测量精确度很有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系统的投资惊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即使像美国、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也极少使用。
29. 水分的大循环和小循环是指什么地球上的水在地心引力、热力等多种外力的影响下,不断地运动着,由此产生了水循环。
水分以水蒸气状态,由海洋带向陆地,通过降雨、降雪又还原为液态水,经过河流回到大海。
这种现象称为水分的大循环。
但是并不是所有以雨雪状态降落到地表的水都流入河道内,它的一部分从土壤和水面蒸发以及经过植物蒸腾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形成云层并重新降水,这叫大陆内的水分循环,又称为小循环。
30. 农田水分运行和存储的介质包括大气、土壤、作物、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存在和运行在这5种介质中的水分分别称为大气水、土壤水、作物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称为“五水”。
31. 农田水循环的形成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被作物冠层截留一小部分,穿透冠层的雨水落在地表,一部分渗入土壤,一部分沿土壤表面向低处流去,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一部分存储在土壤中,一部分向下渗透,补给浅层地下水;留在土壤中的水分或者通过地表蒸发到大气中,或者被作物吸收在蒸腾作用下返回大气中;获得补给的地下水如果埋深很浅可在毛管力的作用下上升到土壤中,深层的地下水经过人工抽取灌溉农田;植物体内的水分在植物体内传输,通过叶气孔扩散到叶片周围空气层,最后参与大气湍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