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温度标准

合集下载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 、E、B 、F、H、C7 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 、105 、 120 、130 、 155 、 180 ℃、及 180 ℃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 A 级材料在105 ℃、 B 级材料在 130 ℃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 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 ~20 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

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

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

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

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

这是因为绕组电阻 R 下降,铜耗减少。

温度每降1℃, R 约降 0.4% 。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 10 ℃,则温升增加 1.5 ~3℃。

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

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

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

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

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

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

温度每降1℃,R约降0.4%。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1.5~3℃。

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

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煤矿机电设备 温度标准

煤矿机电设备 温度标准

煤矿机电设备温度标准煤矿机电设备的温度标准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控制设备的温度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是关于煤矿机电设备温度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矿用电机温升标准煤矿机电设备中,电机是常见的设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矿用电机的温升标准为B级、F级和H级。

其中,B级电机的温升应不超过75K,F级电机的温升应不超过80K,H级电机的温升应不超过95K。

温升超过标准值可能会导致电机内部绝缘材料老化、变形等问题,进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

2. 输送机滚筒轴承温度标准输送机是煤矿工业中常用的运输设备,滚筒是输送机的关键部件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输送机滚筒轴承的温度应不超过70℃。

超过该标准值可能引起轴承过热、润滑不良等问题,影响输送机的正常运行。

3. 液压系统工作油温标准煤矿机电设备中使用的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油温是一个重要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液压系统的工作油温在常温下不超过70℃。

控制液压系统油温的升高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油液老化和密封件老化。

4. 输送机电缆温度标准输送机电缆是输送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输送机电缆的表面温度在常温下不得超过70℃,温度升高不得超过30℃。

这是为了防止电缆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绝缘老化、导体断裂等问题,从而影响输送机正常运行。

总结:煤矿机电设备的温度标准是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合理控制温度可以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本文从矿用电机温升标准、输送机滚筒轴承温度标准、液压系统工作油温标准以及输送机电缆温度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只有按照相关的温度标准操作,才能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

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

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

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

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

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

温度每降1℃,R约降%。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3℃。

电机轴承温度标准

电机轴承温度标准

电机轴承温度标准电机轴承温度是电机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合理控制轴承温度可以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高电机运行效率。

本文将介绍电机轴承温度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参考。

首先,电机轴承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机负载、转速、工作环境温度等。

一般来说,电机轴承温度应该在60°C~70°C之间,超过70°C则需要引起重视,超过80°C则需要立即停机检修。

在特殊工况下,如高温环境或高负载运行,轴承温度允许略微超过70°C,但必须保证在电机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机,其轴承温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大型工业电机的轴承温度标准一般较低,因为这类电机通常承载较大的负载,轴承温升较高,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温度。

而小型家用电机的轴承温度标准相对较高,因为其负载较小,轴承温升也相对较低。

另外,电机轴承温度标准还受到轴承类型、润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采用滚动轴承的电机其轴承温度一般较高,而采用滑动轴承的电机其轴承温度一般较低;采用油润滑的电机其轴承温度一般较低,而采用脂润滑的电机其轴承温度一般较高。

最后,要合理控制电机轴承温度,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和规格,满足实际工况需求;其次要保证电机的安装和维护保养工作到位,确保轴承正常运行;最后要合理设计电机的工作环境,保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综上所述,电机轴承温度标准是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合理控制轴承温度对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用户能够重视电机轴承温度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结,电机轴承温度标准是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合理控制轴承温度对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用户能够重视电机轴承温度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相电机绕组温度

三相电机绕组温度

三相电机绕组温度
三相高压电机的绕组温度一般应维持在80°C~120°C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停机检查电机情况,以免对电机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电机的轴承温度也应该控制在60°C~80°C之间。

绕组工作温度可用电阻法或局部温度计法确定。

电阻法确定绕组工作温度,热态端电阻R的确定方法为:热试验断电停机后,按相关方法作热电阻读数对断电后冷却时间(t)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外推至t=0时的电阻值即为R。

局部温度计法则可任选一温度计,其最高读数即为绕组的工作温度。

发电机温度及温升的规定

发电机温度及温升的规定

温度及温升的规定
1、轴承出口油温不超过65℃,轴瓦温度不超过80℃。

2、发电机入口风温不得低于20℃,最高不得超过55℃,两侧温差不得大于3℃。

3、当发电机入口风温在+40℃—+45℃间时每升高1℃,定子电流允许值较额定值降低1.5%。

4、当入口风温在+45℃时,发电机视在功率应降低7.5%。

5、当入口风温在+45℃—+50℃之间时每升高1℃,定子电流允许值较额定值降低2%。

6、当入口风温在+50℃—+55℃之间时,每升高1℃定子电流允许值较额定值降低3%。

7、发电机入口风温最高不超过55℃,超过时应采取降低发电机有功、无功负荷的方法,如无效,则请示总工程师。

8、当发电机入口风温低于额定值时,每降低1℃,定子电流允许值较额定值升高0.5%,此时转子电流也允许有相应的增加,但发电机只允许增加至入口风温较额定值低+10%为止。

若入口风温再降低时,电流值也不得再增加。

9、发电机出、入口风温差,一般不应大于25℃,若超过25℃,应查找原因。

10、正常情况下,空冷器入口水温不应超过20℃,不得低于5℃,或空冷器不结露。

11、发电机出口风温最高不超过70℃。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

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

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

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

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

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

温度每降1℃,R约降0.4%。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1.5~3℃。

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

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3215-82
4.4.1 泵工作期间,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80
JB/T5294-91
3.2.9.2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JB/T6439-92
4.3.3 泵在规定工况下运转时,内装式轴承处外表面温度不应高出输送介质温度20,最高温度不高于80。

外装式轴承处外表面温升不应高处环境温度40。

最高温度不高于80
JB/T7255-94
5.15.3 轴承的使用温度。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
JB/T7743-95
7.16.4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JB/T8644-1997
4.14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规定是这样,但是各个制造厂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可能会有点细微差别,但是不会太大的
没什么感觉30度
有暖意40以下
明显知道发热45度以下
能长久触摸并无困难50度
能长久触摸极限或只能触摸10秒55度
触摸3秒60度
触摸至感觉热后必须马上缩手70度
不敢再次触摸70以上
个人经验感觉
通常我们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采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
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 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

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

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

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

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

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

温度每降1℃,r约降0.4%。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1.5~3℃。

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

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3) 空气湿度每高10%,因导热改善,温升可降0.07~0.38℃,平均为0.19℃。

(4) 海拔以1 000 m为标准,每升100 m,温升增加温升极限值的1%。

4 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通常说a级的极限工作温度为105℃,a级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90℃。

那么,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有何不同?其实,这与测量方法有关,不同的测量方法,其反映出的数值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1) 温度计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绕组绝缘的局部表面温度。

这个数字平均比绕组绝缘的实际最高温度即“最热点”低15℃左右。

该法最简单,在中、小电机现场应用最广。

(2) 电阻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整个绕组铜线温度的平均值。

该数比实际最高温度按不同的绝缘等级降低5~15℃。

该法是测出导体的冷态及热态电阻,按有关公式算出平均温升。

(3) 埋置温度计试验时将铜或铂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埋置在绕组、铁心或其它需要测量预期温度最高的部件里。

其测量结果反映出测温元件接触处的温度。

大型电机常采用此法来监视电机的运行温度。

各种测量方法所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最高温度都有一定差值,因此需将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减去此差值才是“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5 电机各部位的温度限度
(1) 与绕组接触的铁心温升(温度计法)应不超过所接触的绕组绝缘的温升限度(电阻法),即A级为60℃,E级为75℃,B级为80℃,F级为100℃,H级为125℃。

(2) 滚动轴承温度应不超过95℃,滑动轴承的温度应不超过80℃。

因温度太高会使油
质发生变化和破坏油膜。

(3) 机壳温度实践中往往以烫不烫手为判断,但这与每人的触觉有关,误差较大,需积累一定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