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1课《旅游路上(音乐游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1课《旅游路上(音乐游戏)》教案一. 教材分析《旅游路上(音乐游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让学生在唱歌、跳舞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唱。
歌词描述了小动物们旅游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向往和好奇心。
歌曲后面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
但由于年龄较小,部分学生在唱歌、跳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旅游路上》,感受歌曲的童趣和快乐。
2.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旅游路上》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把握。
2.音乐游戏中速度、力度变化的感受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和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音乐游戏。
3.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旅游路上》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教学道具:小动物头饰、音乐玩具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跳舞和进行音乐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旅游路上》和小动物们旅游的情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旅游路上》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在唱歌、跳舞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唱游)《音乐乐园》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唱游)《音乐乐园》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唱游活动,感受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听懂并学唱简单的儿歌,体验集体歌唱的乐趣。
3. 学习基本的节奏和音高,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儿歌《小星星》:让学生听唱儿歌,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简单的音高。
2.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学习音符和休止符,了解简单的节奏表示方法。
3. 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三、教学重点1. 学会唱儿歌《小星星》。
2.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正确地拍打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儿歌《小星星》中的音高和节奏。
2. 音乐游戏中节奏的变换和配合。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儿歌,学生跟随模仿。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音乐游戏。
3. 启发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拍等方式,发现音乐的规律。
4. 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儿歌《小星星》的歌谱、节奏符号等。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 音乐道具:星星贴纸、小星星手偶等。
4.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自由活动。
七、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进入音乐状态。
2. 新歌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唱儿歌《小星星》,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节奏符号,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4. 音乐游戏(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游戏,体验音乐的快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唱出儿歌《小星星》。
2. 学生能正确地拍打简单的节奏。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儿歌《小星星》。
2.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3. 家长鼓励学生参与家庭音乐活动,培养音乐兴趣。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游戏音乐教案:玩出好音乐

游戏音乐教案:玩出好音乐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游戏配乐不仅仅是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为游戏增添节奏感、氛围感和代入感,游戏音乐的创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游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融入玩家的游戏体验、如何渲染游戏的氛围感以及如何打造出与游戏情节相适应的音乐,都是游戏音乐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帮助广大游戏音乐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游戏音乐创作,本文将介绍一份游戏音乐教案,只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践,你也能够玩出好音乐。
一、选择适合游戏的曲风我们需要先确定游戏的类型和玩家的年龄段,以此来选定适合的曲风。
如果你所创作的是一款格斗游戏,你可以选择较为激烈的电子摇滚或者嘶吼的重金属曲风,这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游戏中打斗的强烈感和紧张感;而如果你所创作的是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你可以选择轻松愉悦的日系流行曲或者轻钢琴曲风,这样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游戏中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运用音效营造代入感音效是游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在游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运用音效来增强代入感。
比如在一款FPS游戏中,枪声的音效、爆炸的音效以及角色运动的音效,都能够更好地营造出玩家身临其境的效果;而在一款赛车游戏中,车辆引擎声、车轮摩擦声以及顺利完成比赛后的欢呼声,都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比赛的激烈感和胜利的喜悦感。
三、考虑游戏剧情进行音乐配合游戏音乐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与游戏情节相匹配,通过音乐的配合来加强故事情节的表现。
在游戏音乐的创作中,需要考虑游戏情节的剧情和节奏感,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和曲调来进行配合。
比如在一款竞技类游戏中,游戏进行到激烈的高潮时,音乐能够配合比赛的氛围,增强玩家的代入感,让他们更容易被游戏所吸引。
四、借鉴优秀作品进行创作在创作音乐时,不妨多借鉴一些优秀的游戏音乐作品进行参考和模仿,逐渐积累音乐素材和技巧。
同时,在选择参考作品时,也需要按照游戏类型来进行选择,选择与游戏类型相符合的优秀作品进行参考,从中汲取灵感。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游戏)打花巴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游戏)打花巴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歌曲《打花巴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这首歌曲。
2、能用清晰的吐字,咬字演唱歌曲并体会说唱风格的儿歌。
3、能准确的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打花巴掌》,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1、准确的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游戏。
2、按要求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都很喜欢玩游戏,能和我说说你们都做什么游戏吗?
生: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踢毽子……
师:会做这么多游戏呀!真羡慕你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游戏,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你们愿意吗?但是在做游戏前,要进行节奏闯关,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调节情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二、节奏闯关:
2/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第一关:读节奏
第二关:游戏(边说边拍手,两人一组)
(设计意图:节奏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环节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音乐游戏)《好朋友来啦》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音乐游戏)《好朋友来啦》教案一. 教材分析《好朋友来啦》这首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通过歌曲描述了孩子们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本节课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的第4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好朋友来啦》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好朋友来啦》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认知和运用。
3.音乐游戏的设计和开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学唱歌曲。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好朋友来啦》的歌词、旋律、图片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3.教学道具:如小鼓、铃铛等,用于音乐游戏的开展。
4.分组标识:如红、蓝、绿、黄等颜色,用于区分各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好朋友来啦》,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在歌曲结束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好朋友来啦》的歌词和旋律。
首先,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哼唱;然后,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音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游戏)打掌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游戏)打掌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打掌掌》是一首江西童谣,是小朋友在一起玩对拍手掌的游戏时,一边拍一边唱的儿童游戏歌曲。
歌曲采用3、5、6三音音列构成的徵调式,四二拍、四三拍变换节拍。
全曲节奏明快,变换拍子以及长短不一的乐句结构使其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易于孩子们学唱。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3、5、6 三个音的音高,学会3、5、6三个音的柯达伊手势,并能运用手势唱准音高及歌曲旋律。
2.能用身势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游戏《打掌掌》,学会演唱歌曲,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3.能与伙伴合作,跟着歌曲节奏玩打掌掌的游戏,体验参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1. 帮助学生建立3、5、6的音高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游戏在柯达伊手势的帮助下建立音高概念。
2. 通过读童谣熟悉歌词内容,同时在无意识的恒拍律动中,建立2/4、3/4 拍的节拍感。
3. 通过师生打掌掌游戏反复感受3/4拍与2/4的不同,解决变换拍子的难点。
教学设计亮点:在多样的游戏中学会歌曲并体验2/4,3/4的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快乐的与同学参与音乐游戏《打掌掌》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伴奏音乐做律动入场,师生问好。
●孩子们,我们跟着音乐进教室吧。
●师生问好。
二、感知旋律
1、认识3、5、6。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游戏》教案人音版

《游戏》
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火车波尔卡》时,用动作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用欢快后排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
3.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3.聆听乐曲
听前思考:“听一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听后说说听到的声音。
4.复听音乐
5.自编动作模仿车轮转动
6.表现音乐主题。
第二课时
一、聆听钢琴曲《跳绳》
1.完整聆听乐曲
生说说乐曲演奏的乐器和乐曲的情绪。
2.复听乐曲,注意乐曲中速度的变化
3.师做几张代表速度变化的色块或线条图片。生把听到的先后变化,在黑板上摆出来。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三、编创与活动
4.生用模拟跳绳的动作感受乐器速度的变化。
5.做听音乐分辨音色的练习。
二、演唱《火车开啦》
1、完整聆听歌曲
生说说歌曲中火车启动、行驶、到站的声音。如:火车汽笛声、火车启动由慢到快、正常速度行驶、到站由快到慢。
2.用听唱法学歌曲。
3.三声部节奏练习:
wu – wu – wu – wu –
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
4.能气息连贯地发“wu”声音。
5.能准确听辨别钢琴音色,并随钢琴曲《跳绳》的速度变化,用动作做出反应。
小学一年级唱游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唱游课教案第一单元《上学》第一课教学目标:让一年级新生了解日常行为规范,很快融入到新的课堂中。
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反应、合作等能力,熟悉身边的小朋友,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友谊。
1、欣赏乐曲《快乐的早晨》,启发学生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展开联想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上学》,参与情景表演,表现自己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喜爱之情。
3、玩玩游戏“学着做”,能跟随音乐的街拍律动模仿各种动作,培养学生的动作模仿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指导学生看图标记性模仿各种声音,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音乐。
用时:5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日常训练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有序,学生的音乐体验。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序的排队、找到自己的座位。
第二教时听《快乐的早晨》教学目标:让学生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两拍子的节奏律动。
能分辨出不同的音乐场景,大胆发挥想象,用语言和身体律动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快乐的早晨》教学重点:能够安静地欣赏音乐,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激发学生想象力。
乐曲分析:《快乐的早晨》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段。
乐曲开头有一小段引子,由单簧管和长笛交替演奏,模仿了清脆的鸟鸣声,仿佛将大家带入到一个广阔的大自然中。
接着,弦乐和木管乐器奏出柔美、悠长的旋律,描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清晨。
之后,乐曲情绪发生了转变,节奏明快,出现活泼、富有动感的旋律,展现出森林里的早晨热闹而欢快的情景。
第三教时唱《上学》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和两拍子的律动。
教学内容:教授歌曲《上学》教学器材:多媒体、钢琴教材分析:该曲为四个乐句的单乐段歌曲。
2\4拍,宫调式。
曲调活泼、欢快。
表现了一年级新生愉快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
歌词简洁,启发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第四教时《玩》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轨迹,告诉他们音乐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火车开啦》,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火车开啦》。
1、听《火车开Leabharlann 》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2、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模读歌词。
3、听《火车来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听老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二、编创与活动。1、课本中出现了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二、表演《躲猫猫》。
1、听录音感受歌曲风格。
2、听教xx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教师弹琴带着一半学生小声唱,另一半学生跟节奏读词。
4、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教师注意歌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5、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游戏。
三、课后反思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火车xx》,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火车xx》。
1、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鲜明性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编创与活动。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游戏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的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要求读拍歌要准确、清晰。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那一组游戏编创的好。三、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捉迷藏》。
二、表演《躲猫猫》。
教学过程:
一、聆听《捉迷藏》。
1、出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曲在演奏?2、复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2、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更合适?”
3、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起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那一组的表现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