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中医诊疗方案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吞咽不利,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甚者吞咽唾液即可出现呛咳,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吞咽困难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
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吞咽困难的诊断、量化标准,临床筛选出了对吞咽困难具有疗效的药物、方剂和针刺取穴,确立了吞咽困难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中风病并发吞咽困难,不包括真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苦难。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001 1001.9O94)中风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1)发音及语言障碍,咀嚼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肌萎缩及束颤。
(3)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如下颌反射、吸吮反射等。
(4)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或极弱。
(5)椎体束征(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情感障碍(表情淡漠、强哭强笑)。
(6)脑血管病(中风)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具有1及2-6中任何2项者可确诊。
2.证候诊断(1)肝肾阴虚证:吞咽困难,晕眩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肝阳上亢证:吞咽困难,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舌红脉弦。
(3)痰瘀阻络证: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见紫斑、肿块,或出血色暗,舌白腻或紫黯有斑点,脉涩或脉滑。
3.鉴别诊断与真性延髓麻痹的鉴别:真性延髓麻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有舌肌萎缩,肌纤维颤动,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无舌肌萎缩,无肌纤维颤动,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
地黄饮子联合舌三针治疗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

伴有语 言障碍 , 发音不 准或不清晰 、 表情冷漠 , 有痴呆之象 。② ( P < 0 . 0 5 ) 。 见表 1 。 表 1两组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 困难疗效 b 较 中医参照《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叫 有关下元虚衰、 痰瘀 互结 型的诊断标准确诊 。患者可见舌强不能 言语 ,筋骨痿软无 力, 口干不欲饮 , 足冷 , 痰多 , 舌红, 苔黄 腻 , 脉 滑数 , 中医辨证为
组患者性别 、 年龄 、 病程、 病变类型等资料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 ± s ) 表示 , 进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x z 义( P > 0 . 0 5 ) , 具有可比性 。 检验 。P < 0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1 . 2 诊断标准 : ①参 照《 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 》 叫 假性球麻 2 结 果 .
1 . 1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3年 2月~ 2 0 1 4年 9月我 院收治的假性 球麻痹伴有吞咽 困难患者 6 8 例, 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 照组患者 3 4例 , 男性 2 0例 , 女性 1 4例 ; 年龄 5 7 ~ 7 4岁 , 平 均年 龄( 6 5 . 6  ̄ 3 . 8 ) 岁; 病程 1 4 ~ 7 2 d , 平均病 程( 3 7 . 9  ̄ 4 . 5 ) d ; 其 中脑血 栓形成 1 1 例, 脑 出血 l 0 例, 腔隙性脑梗 死 5例 , 脑栓塞 8例 ; 治 疗组患者 3 4例 , 男性 2 2例 , 女性 1 2 例; 年龄 5 5 ~ 7 5岁 , 平均年 龄( 6 2 . 7  ̄ 3 . 5 ) 岁; 病程 1 5 ~ 7 0 d , 平均病 程 ( 3 8 . 6  ̄ 3 . 7 ) d ; 其 中脑血 栓形成 1 3 例, 脑 出血 9例 , 腔 隙性 脑梗死 7例 , 脑栓塞 5例 ; 两 行评估 , 计算临床有效率。洼田氏饮水试验法 : 患者将 3 0 mL温开 水喝下 , 观察吞咽、 呛咳情况 , 进行评估。I 级: 一次性顺利咽下 ; I I 级: 2次咽下 , 未发生呛咳; I I I 级: 一次性 咽下 , 但 有呛咳 ; I V级 : 2 次咽下 , 发生呛咳 ; v级 : 难以下咽 。 根据不 同等级给予 1 、 2 、 3 . 4 、 5 分评分。疗 效评价参照如下 : 痊愈 : 患者治疗后吞 咽正常 , 达到 I 级评定 ; 有效 : 患者经治疗后吞 咽功能明显改善 , 但 尚未完 全康 复, 达到 I 级或 I I 级评定 ; 无效 : 吞 咽功能无改善 , 甚 至加重 。 1 . 7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2 O . 0对文 中涉及数 据进行处理 , 计
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与治疗(黑龙江)

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与治疗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吞咽困难、饮水返呛、声音嘶哑。
次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头痛,眩晕,瞳神变化,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急性起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第五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1、发音及语言障碍,咀嚼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肌萎缩及束颤3、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如下颌反射、吸吮反射等。
4、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或极弱。
5、锥体束征(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情感障碍(表情淡漠、强哭强笑)。
6、脑血管病(中风)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具有1及2-6中任2项者可确诊。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主证:吞咽困难、饮水返呛、声音嘶哑(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二)针灸治疗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2.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项针、体针、头针、电针等。
3.针灸方法(1)项针疗法(高维滨教授经验穴)主穴:双风池、双翳明、双供血配穴:舌中、廉泉、外金津玉液、治呛、吞咽、发音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颈部腧穴速刺不留针,项部腧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评价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8-09-03T10:46:36.9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3期作者:韩丽丽聂远超[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
(吉林省电力医院内科一疗区护师13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综合组采取综合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推荐使用。
关键词:吞咽困难;综合疗法;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脑卒中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就是假性延髓麻痹,其症状表现以吞咽困难与构音障碍等为主,吞咽困难容易造成误吸、气道阻塞或者肺部感染,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同时还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
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采取了综合疗法,临床实践证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纳入实验研究的病例人员均为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共计60例。
病例纳入标准:1)入选标准:均满足《神经病诊断学》中关于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2];存在咀嚼和吞咽困难症状;所有患者和其家属都在知情下签订本院的同意书,可配合完成整个研究。
2)排除标准:以往食管方面存在吞咽异常或者肿瘤患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患者;病情危重者或者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不可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者。
采取随机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30例。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吞咽障碍主要是由脑卒中引起,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是41%,慢性为16%。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吞咽功能障碍也称作中风舌本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而死亡。
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内能够自愈,但目前对于恢复期的吞咽功能障碍,仍然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
而由于造成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
目前针灸治疗方法对恢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以下主要分析针灸治疗法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对其选穴方法进行整理和介绍。
1、治疗原则(1)取穴采用近刺法,主穴选择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铺穴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由于在脑卒中后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伤位置不同,且受到影响的神经肌肉也不同,即使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的出现,但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局部位置,所以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动作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具体的病状并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在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时,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针达病所,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另外,在施针时,不应过多手法,主要是因为选穴位置多在面对及颈部皮下血管神经,其敏感性较强,如果过多手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会引起针后出血。
(3)时间采取针灸治疗法时,不必拘泥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有症状应及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同时在针刺时尽量在患者进食前进行,这样可以提高短期的治疗效果,也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选穴方法由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口阶段和咽阶段,因此以下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也主要针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口阶段对于脑卒中引起的面部肌群瘫痪,不能闭合口唇的患者,其在进食时口腔内食物会被挤压,部分食物从唇部流出,部分食物进入到咽部,使得患者的吞咽效率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选穴位置为地仓、承浆、口禾髎;具体的操作为:沿着唇部斜方向刺针,进针深度是0.3-0.5寸。
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选穴规律探究

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选穴规律探究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选穴规律。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且疗效在80%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辨证分型、穴位的选取、归经使用聚类、频率和排序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辨证分为5个证型,使用穴位74个,其中频次使用>3%的穴位为经穴、阳经穴、阴经穴、经外奇穴。
结论:假性球麻痹经针灸治疗后出现吞咽困难在治疗时主要以阴阳两经为主,然后以经外奇穴为辅,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辨证取穴。
【关键词】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选穴规律【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188-02假性球麻痹的致病因是脑部动脉硬化、脑缺血等造成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造成的疾病类型,临床的表现为构音障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患者的下颌反应非常的亢进、比如强哭强笑、锥体束症等。
由于患者的吞咽困难因此严重影响其进食和饮水,临床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有51%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所以对于该种并症的治疗受到医生的广泛关注,西医的鼻饲治疗将会造成患者的食管损伤,所以人们将视线转移到中医针灸疗法,本文就对针灸治疗由于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1.7)岁。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以假性球麻痹为第一诊断标准;在治疗的过程中以中医针灸治疗方式为主,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症;排除标准: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其他后遗症的患者;只采用特种针法、康复疗法等未使用针刺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熊涛【摘要】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Methods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43%and 82.1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XingnaoKaiqiao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dysphagia caused by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very ideal, and has highly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19【总页数】2页(P2855-2856)【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作者】熊涛【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风在临床中是一种多发病症,其中假性球麻痹是中风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吞咽困难又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舌下穴深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舌下穴深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并发症之一便是假性延髓麻痹(PBP),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
这一症状对患者的饮食摄入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舌下穴深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在改善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舌下穴深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设计方法,选取了符合诊断标准的P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舌下穴深刺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评估舌下穴深刺的临床效果。
三、观察指标1. 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如日本吞咽功能分级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2.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如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3. 安全性评价: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出血等,评估舌下穴深刺的安全性。
四、结果1. 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经过舌下穴深刺治疗,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在治疗后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舌下穴深刺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上的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舌下穴深刺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轻微出血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这表明舌下穴深刺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舌下穴深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具有显著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
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的脑水 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等。
(五)xx
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及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六)护理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度,预防交叉感染。
(二)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肝肾xx治法滋补肝肾,醒脑开窍。
药用熟干地黄30g,巴戟天20g,山茱萸20g,石斛15g,肉苁蓉15g,
附子6g,五味子5g,肉桂15g,白茯苓20g,麦门冬15g,菖蒲12g,远志
15g。
2.肝xx证 治法平肝潜阳,醒神开窍。
药用怀牛膝20g,生赭石2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生龟版10g,生杭
(二)功能分级
吞咽功能状态分级参照 “洼田氏饮水试验 ”
评定方法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1
级:
能顺利的一次咽下。
2级:
分2次以上,能不呛的咽下。
3级: 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 分两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
5级: 全量咽下困难,频频呛咳。
二、治疗方案
(一)原发病的治疗
刺水沟、内关,以后可2-3日针刺1次。每天上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 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3)头体针结合疗法
取穴:Leabharlann 头针取穴: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体针取穴:
风池、翳风、XX、XX、玉液。
针刺方法:
头针操作:
沿头皮15°角斜刺至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30毫米左右,采用提插手法, 进针时幅度小,行针时提插幅度要大。每穴行针时间约30秒,可两针同时操 作。边行针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肢体,得气后留针,连接电针治疗仪,低 频,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天2次,上午针患侧,下午针健侧。
1.应用时机:
针刺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2.治疗原则:
近部取穴。
3.针刺方法:
以下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吞咽困难患者,根据临床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刺方 法。
(1)项针疗法
主穴:
双风池、xx明。
配穴:
舌中、xx、xx玉液
针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颈部腧穴速刺不留针,项部腧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风池、
翳明,针尖稍向内下方,刺入1-1.5寸。廉泉、金津玉液,向舌根刺入1.2-1.5寸。每天上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吞咽不利,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 甚者吞咽唾液即可出现呛咳,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吞咽困难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 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 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 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吞咽困难的诊断、量化标准,临床筛选出了对吞咽 困难具有疗效的药物、方剂和针刺取穴,确立了吞咽困难的诊疗方案,该方案 适用于中风病并发吞咽困难,不包括真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苦难。
芍10g,玄参10g,天冬10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g。
3.痰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痰、醒脑开窍。
药用陈皮10g,半夏IOg,胆南星IOg,白僵蚕IOg,天竹黄IOg,郁金10g,石菖蒲I5g,远志I0g,水蛭20g,当归6Og,桃仁IOg,红花10g,赤芍I5g,川芎10g。
(三)针刺治疗
(2)肝xx证:
吞咽困难,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 多梦,腰膝酸软,口苦,舌红脉弦。
(3)痰瘀阻络证:
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见紫斑、肿块,或出血色暗,舌白腻或紫黯有斑 点,脉涩或脉滑。
3.鉴别诊断
与真性延髓麻痹的鉴别:
真性延髓麻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有舌肌萎缩,肌纤维颤动,咽 反射消失;吞咽困难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无舌肌萎缩,无肌纤维颤 动,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并可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帮助进行鉴别诊 断。
(3)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
如下颌反射、吸吮反射等。
(4)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或极弱。
5)椎体束征(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情感障碍(表情淡漠、强哭强
笑)。
(6)脑血管病(中风)发作或反复发作史。具有1及2-6中任何2项者可 确诊。
2.证候诊断
(1)肝肾xx:
吞咽困难,晕眩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 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体针操作:
取风池、翳风(针尖对准喉结方向进针2.5寸)、廉泉、金津、玉液,针刺 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采用相同的腧穴及操作,每天上 午、下午各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 程。
注意事项:
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慎用本法。
(4)治疗设备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
(2)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介绍病区环境及设 施,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护士,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3)作健康卫生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护理、保健知识有一定了 解,以积极配合。新入院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三日,改为每 日1次,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3次,体温38C以上者每日4次。每日记 录二便次数一次,每周体重一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电针治疗仪采用疏波(2Hz),电流量达到头部前后抖动,以患者耐受为 度。
(2)醒脑开窍针刺法
取穴:
风池、翳风、三阴交、内关、水沟
针刺方法:
风池、翳风,均刺向喉结,震颤徐入2.5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分钟, 以咽喉部麻胀感为宜。三阴交,直刺1.0-1.5寸,行提插补法1分钟。水沟,行 雀啄刺,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首次治疗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001 1001.9094中风的诊断标准;
xx诊断:
参照《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假 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
(1)发音及语言障碍,咀嚼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肌萎缩及束 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