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一、学派代表人物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
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
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问题。这一现象
出现于 A、杜鲁门政府时期 C、里根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D、克林顿政府时期
我思我悟
4、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这一现象被 称为“新经济”。这一现象主要出现于
A、杜鲁门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里根政府时期 D、克林顿政府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减轻危机破 坏,控制失 业,稳定社 会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70年代 尼克松 福特 经济 “滞胀”卡特 80年代
里根
一时见效 严重滞胀 长期滞胀
经济回升 增长摆脱 滞胀
高赤字高国 债高利率高 贸易逆差
90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低通货膨胀和 贫困与富裕竞 低就业率 争与垄断并存
三、美国的新经济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 模式: 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 确立: “ 阿登纳政府 3. 特点: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⑵政府建立完
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 主要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A、是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同 B、与里根政府的措施完全相
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 D、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 合 6、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 C、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
D、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杜鲁门、艾森 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发展步 20世纪五 — — — 豪威尔、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入黄金时代 六十年代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1. 引言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等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西方世界的货币金融学说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学派,并分析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2. 新古典货币理论新古典货币理论是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该理论主张货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且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货币数量和利率水平。
新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影响价格水平和经济活动,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3.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这一理论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不确定性。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注重实际经济状况和预期的管理,以避免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风险。
4. 供给学派货币理论供给学派货币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该学派认为,货币的增长会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货币理论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注重货币供给的稳定和增长,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5. 结构主义货币理论结构主义货币理论是对新古典货币理论的一种修正和扩展。
结构主义货币理论认为,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不能简单地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
因此,结构主义货币理论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
6. 实证研究除了理论研究,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评估不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实证研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现实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7. 总结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涵盖了多个学派和理论观点,每个学派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理解和应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李贤管科1201 2012111709一·定义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t)是在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大力倡导下,以芝加哥大学为发源地和大本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西方经济学流派。
而所谓的“现代”货币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而言的。
、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二·内容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范及货币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其余的事情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则一概听任市场的“内在稳定力量”去解决。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学派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货币政策工具。
弗里德曼等人力主公开市场业务,他们反对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而将公开市场业务视为惟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理由是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其他两种政策工具所没有的优点。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5、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经济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的时滞较长而且易发生变化,另外就是经济预测技术水平低。
货币主义者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克服。
一般来讲,固定货币规则的运用要大大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他们相信即使在中央银行意识到其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并对其行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固定货币规则也是最优的。
三·主要的政策主张由于货币需求是十分稳定的,而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而且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奉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运用公开市场业务保持货币供应量固定速度的增长,以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货币主义与供给学派

政策主张
• • • • • 否定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 主张推行收入指数化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供给学派
• 基本情况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个强调供给的自由 主义经济学流派
• 理论渊源——萨伊定律
– 重新认识萨伊 – 肯定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主张
主要观点
• 正统学派的观点
– 产出取决于要素激励 – 减税刺激供给
• 命题1:高边际税率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低的相反 • 命题2:高边际税率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低相 反 • 命题3:边际税率高低于税额大小不一定正相关,二 者变动方向可能相反(laffer curve)
– 税收楔子模型 – 经济自由主义
• Voodoo economics \Voo"doo economics\, n. (Politics) an economic hypothesis, proposed by President Ronald Regan, that large cuts in tax rates would so stimulate the economy that the tax revenue on the increases in business and personal income would offset the anticipated tax revenue losses, so that such tax cuts would not increasing the federal budget deficit. Its believers do not consider the actual massive deficit increases subsequent to the 1982-83 tax cut as being caused by the tax cut itself, but by other governmental policies. This hypothesis was graphically illustrated by the {Laffer curve}.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3
供给学派概述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又一个新 自由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从需 求着眼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滞胀,主 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从 供给出发提出稳定经济的政策,因此被称为供 给学派。
供给学派有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之分。 极端供给学派又称为纯粹供给学派或激进供给 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弗、罗伯茨、万尼斯 基、蒙德尔、吉尔德等人。温和供给学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等人。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包括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 和失业理论,以及他的政策主张。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5
1. 货币主义的三个中心命题
弗里德曼将货币主义的中心命题规定为三个: (1)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
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
的测量标准 (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
供应量的变动,因而调节经济波动应该惟一地 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实现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6
2.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货币需求方程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建立在剑桥方程式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基
础上的。他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方程,表明影响个人实 际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四个: 第一,永久性收入(Y)。这是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永久性收入,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的实际国 民收入。他认为,人们为了保存财富,总是习惯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 以货币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不变现期收入在短期内会出现不规则的波动,为了准确估量收 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便选用了永久性收入的概念。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或来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 所占比重(W)。他认为,W的数值越大,对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则 越大。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包括货币、债券、股票和物质 财富等四种有形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一般地,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 酬率越高,愿意保存的货币就越少。 第四,其他不属于需求方面的因素。这主要是那些决定货币流动性, 从而影响到货币需求的变量,例如对未来经济稳定程度的预期,当预 期经济不稳定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大。
经济学派

P2 P1
P0
C
ES (Pe=P0)
A
AD
AD’
y*
y
第五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歧
一、两大流派的廓清: 二、两大流派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 三、两大流派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
分歧 四、两大流派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
本 讲 结 束
第一节 三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凯恩斯 主义的演化:
1、凯恩斯建立新的理论方向和理论体系 :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在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中,否定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 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 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走 出经济萧条。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的经济学界认为 是对于以马歇尔,皮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主要 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的“革命”。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凯恩 斯革命”。
(2)现代货币数量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 认为货币象其他 商品一样(房屋、耐用品),应用消费 者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它同样受四类因素的影响:
M 1 dP f ( y, w; rm , rb , re , , u) P P dt
2、自然率假说: (自愿失业+摩擦失业)
(1)自然失业率=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
一、两个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1)预期 (2)传统经济学对“预期”的观点 (3)理性预期 2、自然率假说
二、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
1、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
性
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 有三点错误: A、不合乎理性预期 B、不能保证个人行为协调一致 C、 评价政策的成败时采用了武断 的衡量标准
现代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

现代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现代货币学派主要观点导语:现代货币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观点在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货币的本质、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的非中性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1.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的首要作用是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通过货币来实现交易。
这种便利的交换媒介使得经济更加高效。
2. 货币的单位和储存功能除了交换媒介的作用,货币还具有计量单位和价值储存的功能。
货币作为单位,可以用于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同时,货币还可以用于储存价值,人们可以将其储存在银行中,并随时提取使用。
3. 货币的法定性现代货币学派强调货币的法定性,即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的。
货币的法定性使得人们在交换中能够共同接受特定的货币形式,从而使货币具有普遍流通的特点。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影响1. 货币供应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货币的贬值,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的核心任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以维持货币的稳定。
2. 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现代货币学派主张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即适度的货币政策干预。
过度的货币政策干预会引起不必要的波动,而过度的放松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在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3. 货币政策的中立性现代货币学派认为,长期来看,适度的货币政策干预对经济增长没有重大影响。
货币政策的中立性表明,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技术进步和其他非货币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只能对经济产生短期影响。
第三节货币的非中性1. 货币的非中性对实际经济的影响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的非中性对实际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货币的供给变化会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改变经济的产出和价格水平。
因此,货币的非中性需要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加以考虑。
2. 货币的非中性和长期经济增长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的供给变化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内容
三、拉弗、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说
拉弗的经济学说 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2
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它 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 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主张实行“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现代货币学派的理论又被称为“货币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 济周期及货币史进行过系统研究的弗里德曼分析了20世纪30年 代的世界大危机,认为这次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而 是货币政策的根本性错误造成的。他力图通过重新说明货币数 量论,建立起一种理论,即新自由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国家 适时实行经济干预的重要性并不像有些人所看到的那样明显, 由于时滞、预测不准等多项原因,国家干预带来的很可能是经 济动荡加剧。弗里德曼提出一种新货币数理论,包括永久性收 入、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汇率等理论及货币政策。随着六七 十年代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弗里德曼又进一步 阐述了他们关于货币政策的分析,其影响也愈益扩大,形成了 现代货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除弗里德曼之外,还有美国的 卡尔布鲁纳、利奥纳尔安德逊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 德勒、迈克尔帕金奥地利的赫尔姆特弗里希等。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7
2.现代货币数量论
(二)名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弗里德曼首先把凯恩斯主义简化的收入—支出理论和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结合起来,塑造出“简单的共 同模型”,然后在共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名义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共同模型由6个方程式组成:
C/P=f(Y/P,r) I/P=g(r) Y/P=C/P+I/P MD=PL(Y/P,r) MS=h(r) MD = MS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11
3.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种种理论的核心是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要证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 分发挥作用,经济就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下稳定地发 展。他主张,货币政策是惟一有效的政府稳定经济的手段,并 且认为政府的货币政策目标应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而不是 放在控制利息率、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上。弗里德曼在现代货币 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对美国过去100年经济数据的分析,提出应 实行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把货币 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预计可能具有的经济增长速 度大体一致的水平上。 (二)收入指数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应付滞胀,主 收入指数化: 要的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和 物价实行冻结或管制的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工资和物价管制 不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好方法,收入指数化是可行的方案。这一 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将工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收入等,同生活 费用,主要是消费物价指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即对各种收入实 行“指数化”,使它们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及时调整。他认为, 通过实行收入指数化,就可以抵消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1) (2) (3) (4) (5) (6)
8
方程(1)是消费函数,表示实际消费(C/P)取决于实 际收入(Y/P)和利息率(r)。方程(2)是投资函数, 表示实际投资(I/P)取决于利息率(r)。方程(3)是 收入—支出恒等式,表示当实际收入等于实际消费和实 际投资之和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以上三个方程是凯 恩斯主义简化的收入—支出模型。 方程(4)是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方程,实际是弗里德 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式,它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 (MD/P)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息率。方程(5)是名义 货币的供给函数,表示货币供给是利息率的函数。方程 (6)是货币供求相等的市场均衡方程。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3
一、概 述
供给学派概述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又一个新 自由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从需 求着眼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滞胀,主 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从 供给出发提出稳定经济的政策,因此被称为供 给学派。 供给学派有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之分。 极端供给学派又称为纯粹供给学派或激进供给 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弗、罗伯茨、万尼斯 基、蒙德尔、吉尔德等人。温和供给学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等人。
1. 货币主义的三个中心命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6
(一)货币需求方程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是建立在剑桥方程式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基 础上的。他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方程,表明影响个人实 际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四个: 第一,永久性收入(Y)。这是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永久性收入,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的实际国 民收入。他认为,人们为了保存财富,总是习惯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 以货币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不变现期收入在短期内会出现不规则的波动,为了准确估量收 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便选用了永久性收入的概念。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或来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 所占比重(W)。他认为,W的数值越大,对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则 越大。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包括货币、债券、股票和物质 财富等四种有形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一般地,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 酬率越高,愿意保存的货币就越少。 第四,其他不属于需求方面的因素。这主要是那些决定货币流动性, 从而影响到货币需求的变量,例如对未来经济稳定程度的预期,当预 期经济不稳定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大。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13
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 税 率 政府税入。当税率为0 时,政府税入也为0,如 % 税率提高到100%,就意 100 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 用来纳税,则无人再愿 意工作或投资,政府收 入 为0。 着税率 ,政府收入 。如 100%到A或C。 ,税率 0 到B或 D也 政府税入 。 O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4
二、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 )是美国经济学家,生于
美国纽约。1932年获罗格斯大学文学士学位,1933年 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学位。他长期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国家资 源委员会经济研究员、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财政 部租税研究组首席经济顾问、尼克松总统经济顾问委 员会委员等,并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 著作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1953)、《消费函数 理论》(1957)、《货币稳定方案》(1959)、 《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施瓦茨合著, 1963)、《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1963)、《货币 分析的理论结构》(1970)、《自由选择》(1979)。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包括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 和失业理论,以及他的政策主张。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10
(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 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它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 起通货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二)自然率假说 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率”假说。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嫌工资低而失业 的人数在劳动大军中的比例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 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的供求力量 发挥作用时所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它也是指可以和 零通货膨胀率或某种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自然失业 率的高低取决于经济、社会中诸如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 等原因,与货币数量无关。 (三)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 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存在的,因为这时人们还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 预期,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物价上涨而下降。在长期中,人们 最终会预期到通货膨胀率,并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调整到现实的水 平,其结果是失业率又重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弗里德曼 认为,在长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存在,将失业 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做法只会加剧通货膨胀。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5
弗里德曼将货币主义的中心命题规定为三个: (1)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 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 的测量标准 (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 供应量的变动,因而调节经济波动应该惟一地 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实现
第二十九章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 学派 12
4.政策主张
三、拉弗、费尔德斯坦的经济学 说
1.拉弗的经济学说 .
阿瑟拉弗1940年生于美国,曾任美国里根政府经济顾问 委员会委员,是一位经济学家、税收专家。 (一)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被称为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它反映了政府税率 和税收量之间的关系,说明边际税率和税收量既可能同方 向变动,也可能反方向变动。拉弗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 取决于税率的高低和国民收入的多少。高边际税率会阻碍 投资,降低资本存量;使人力资本投资减少;降低企业纳税 后的投资收益;在消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将来投资的 成本;还会引起资本外流。这样,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 存量的下降,使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收入水平降低,所 以高税率不一定就能获得高税收。而低边际税率能鼓励投 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存量, 这样,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同样可以获得较多的财 政收入。所以,税率与税收并不是总按同方向变化的。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
主编:姚开建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九 供给学 现 货币学 供给学
本章重点问题
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产生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及其影响 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