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教学与管理浅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初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初探一、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探求一种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 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通过学习和比较分析, 我认为乔纳森的建构主义观点对我们“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一直到现在还得到重视和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得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推崇和应用。
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 在这种场合,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 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 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如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如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工商管理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观。
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原则与管理学教学特点相结合的基础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上,探讨了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管理学教学之中,从而推进管理学的教学实践,提高管理学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建构主义理论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他对客体的认识,其建构过程包括:(1)对客体认识的“同化”过程,即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相适合时,主体即把所认知的对象整合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2)当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即新的认识对象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识结构进行分化、异动或重组,使之与新客体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应”。
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突出表现在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发挥作用的重新界定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行为的主导。
传授怎样的知识和传授多少,不仅要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不应是从书本上力图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是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由此,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原则,可归纳如下: 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
问题驱动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学习任务过程中相互影响,更深入地挖掘问题实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建构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建构主义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乐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学生扮演者更加积极的角色。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解。
在学习音阶时,教师可以提供音阶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思考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解答问题、讨论乐理概念和做音乐分析。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建构主义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发现和理解乐理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乐曲分析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乐曲的和声、节奏和结构等方面来发现和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
建构主义还可以应用于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传统的评价方法通常是基于考试和成绩的,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评价和反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思考和解释,以及给予及时的反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和改进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积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本乐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在实践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参与进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建构主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教学目标、课堂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在过程中实践和实践的结果。
在高校基本乐理课程中,教学目标应既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
1.注重认知能力认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整合信息,建立知识结构的能力。
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教学目标中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音乐形式的分析、乐曲风格特点的理解等。
教学者应尽力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进程,探究知识,强化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2.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应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和重复,更应具有主动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乐曲演奏、创作等多种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探索自身学习经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过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教学过程应注重交互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等特点,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
1. 注重交互性交互性强调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材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教学者应设置交互式的环境,让学生发表看法,与老师、同学交流,促进知识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2. 注重主动性主动性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知识,在其中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教学者应创设多种课堂活动,如问题解决、课外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兴趣。
探究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教学者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例如,当学生学习和弦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和弦的组成和特点、尝试弹奏不同的和弦、创作自己的和弦等,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对和弦的理解。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高等学校高校教学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课程观,在此基础上得出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学校教学的启示:教学基点需要从教转向学,创设学习环境和学习共同体。
20世纪后叶,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挑战。
一种强调进行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理论盛行于西方世界,对曾经流行并仍存在于现行教育中的传统知识传递观以及相应的传统教学模式发起了强劲的攻势。
了解这一动向,对日常高校教学中实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一场重要革命。
教学活动的认识论基础从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发展到建构主义,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理论”、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前苏联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以及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等是建构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建构主义思潮的支持者们在回顾20世纪建构主义思潮的渊源时,都十分重视杜威的影响。
杜威强调学生学习体验的组织,主张将学习与蕴涵“问题”的未知情境联系在一起,进而发展学生的体验。
杜威指出,教育就是学生经验的生成和组织,学生在经验中产生问题,问题又促使他们去探索,产生一系列新概念。
前苏联基础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是十分重要的。
维果茨基及其研究人员十分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即个体的学习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即要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来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在社会环境之中、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之中而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去研究意识与心理的发展。
皮亚杰则从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而奠定了其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经过不同的认识阶段,逐步建构起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的方式来学习。
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层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建构主义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演奏和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将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音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体验和感受不同音程的音色和和谐效果,从而加深对音程的理解和记忆。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和设计学习任务,并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调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作品的调性特点和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建构主义注重知识的建构和重建。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绘制、课堂讨论和实践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元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在学习音阶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不同音阶的音程关系绘制成概念图,再通过唱、弹等方式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实际中积极构建和重建知识,从而加深对音阶的理解和掌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评价和反思。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表演和个人反思等,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成果,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在学习和弦进行时,可以让学生编写一首简单的乐曲,并在课堂上进行演奏和互评,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和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析及对教学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析及对教学的影响及对教学得启示建构主义教学得目得就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得终身学习者,使她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与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得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得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得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与教师观。
建构主义得知识观:1.知识不就是对现实得纯粹客观得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得符号系统也不就是绝对真实得表征。
它只不过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得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就是她对客观世界得心理体验,它不就是问题得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得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与改写,随之出现新得解释与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得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得解决方法。
在具体得问题解决中,就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得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得。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得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得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得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得理解。
真正得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得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得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就是被动得复制式得学习,学生掌握得所谓“知识”只就是一些抽象得、无意义得符号。
3.课本知识,只就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得较为可靠得解释或假设,并不就是解释现实世界得“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得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得发展,将会有更真实得解释。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得,也无权威性可言。
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得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得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得理由,用社会性得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得接收,只能由她自己来建构完成,应以她们自己得经验为背景,来分析、判断知识得合理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对于现代高等教育来说,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主导,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基本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他们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经验和知识,与环境进行互动和探索,从而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基本原则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传授知识。
(2)知识的积累和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被传授和吸收,而是一种主动的构建过程。
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逐渐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进一步积累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重视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学生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和文化环境。
2. 在高等教育中,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应用实践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和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一个市场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逐步了解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知识。
(2)引导和提供支持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提供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愉悦地学习。
教师的支持包括解答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反思引导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3)强调互动和协作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和协作,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鼓励探究和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学习应该是探究和创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 。研 究 过 程 中 , 文将 情 境 设 计 、 义 建 构 作 为论 述 的 重点 。 论 意
工作为主 , 以管 理 工 作 为 辅 。但 是 , 学生 管 理 工 作 又 是 教学 为 ,情 境 ’ ‘ 作 ’ ‘ 话 ’ ‘ 义 建 构 ’ 学 习 环 境 中 的 ‘ 、协 、会 和 意 是
工 作 能 否 有 效 实 施 的 前 提 , 重 要 性 来 看 , 者 不 分 伯 仲 。 四大 要 素 或 四 大 属 性 。1 ’ 从 两 [, ] 由此 可 见 , 为 学 习 活 动 直 接 组 作 对于 这 两 方 面 的 工作 , 于 一 线 的 直 接 实 施 者 一 般 为 教 师 织 者 的 教 师 要着 力进 行 的 是 创 设 有 利 的 学 习 环 境 , 关 于 处 而 和辅 导 员 。在 教 师组 织 教 学 与 辅 导 员 管理 服 务 教 学 两 个 方 学 习 环 境 的 定义 不仅 仅 理 解 为 狭 义 的 课 堂 环 境 。“ 境 ” 环 在
能 够 高 效 率 地运 作 , 生 才 能 在 有 限 的时 间 内 以 最 佳 的状 情 境 即 社会 文化 背 景 下 , 助 其 他 人 的帮 助 即 通 过 人 际 间 学 借
态 获 得 更 加 有 用 的 知 识 。在 两 者 的地 位 上 , 中 又 以 教 学 的 协 作 活 动 而实 现 的意 义 建 构 过 程 。建 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认 其
中学 生处 在 中心 地 位 。首 先 学 习环 境 的创 造 应该 注意 四方 过 程 中 如何 为 学 生 创 造 获 得相 关 信 息 的条 件 和环 境 呢 ? 面的因素 : 是情景 , 一 即学 生 能 够 主 动获 得 知 识 和 相关 信 息 的条 件 和环 境 , 境 设 计 是 教 学 设 计 的 重 要 内 容 ; 是 协 情 二
面需 要 协 调 一 致 , 两 者 就 本 质 上来 看 , 目标 应 该 是 一 致 教 学 中指 教 师组 织 的一 切 相 倚 性 联 系 。这 里 的相 倚性 联 系 这 其
的 。本 文 试 图从 以 下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目标 一致 的推 动 下 , 是 为 了提 高 学生 成绩 的 , 仅 是 指 控 制 课 堂 上 的行 为 , 是 在 不 更 2 ] 本 从 学 校 教 学 与 学 生 管 理 两 方 面 , 讨 在 建 构 主 义 视 角 下 是 控 制 和 预 测 课 堂 以 外 的行 为[ 。 基 于 此 种 认 识 , 文 认 为 探
关 键 词 图式 ; 景 ; 情 意义建构 ; 建构主义 中 图 分 类 号 : 6 G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13 (090-03- 0 10- 0320 )3 36 3
教 学 与 管理 是 高校 日常工 作 中 密不 可分 的两 个 重 要 环 这 一 框 架 又是 以基 本 的学 习 环 境 为 基 础 的 , 以环 境 的 创 所 节 。教 学 工 作 与 学生 日常 管 理 工 作 两 者 协 调 得 当 , 校 才 建 对 于 学 习 的成 败 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习 是 在 一 定 的 学 学
20 0 9年 第 3期 ( 总第 5 5期)
桂林航 天工 业高等 专科 学校学 报 J U N LO U LN C L E EO E O P C E H O O Y O R A FG II O L G FA R S A ET C N L G
高校 管理
建构 主义 理论 下 的 高校 教 学 与管 理 浅析
否存 在 教 学 与 管 理 的 和谐 共 存 ?以 建 构 主义 学 习 理 论 为 指 应 从 教 学 与 管理 两个 方 面 出 发 来 建 构 学 习 环 境 , 常 我 们 通
导 , 在 怎样 的教 学 与 管 理 体 系 ? 存 将 这 一 环 境 用 较 为科 学 的 术 语 来 表 述 , 就 是 教 学 与 管 理 那
的学 习环 境 下 , 用 必 要 的学 习 资 料 , 过 他 人 的 帮助 获 取 严 重 打击 了学 生 的学 习愿 望 , 习 的 目的 变 得极 具 功利 性 , 利 通 学
知 识 , 最终 通 过 意义 建 构 的方 式 以 图 式 的形 式 而 获 得 , 并 其 学 习 兴趣 不 能 在 学 习 过程 中起 主 导作 用 。那 么 在 情 景设 计
体 系。
1 建构 主 义 的观 点
“ 构 主 义” 词 最 早 是 由瑞 士 认 知 心理 景设 计
苏 霍 姆 林 斯 基说 :学 习 愿 望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重 要 动 因 、 “
出 的 , 译作 结 构 主义 。后 来 经 过科 尔 伯 格 、 国斯 基 等 人 又 维
陈 洁 h 马 建 森
, 桂 林 航 天 工 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1 \ 桂 林 航 天 工 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2 电子 工 程 系, 西 广 桂林 5 10 404 、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西 桂林 广 510/ 4 0 4
摘 要
论文基于建 构主义 的学习理论探讨高校教学与 E常管理的辩 证关 系, t 通过分析 与求证提 出两个 图式 和一个框
在 理 论方 面的 补 充 与 发 展 , 终 为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应 用 于 教 心 灵 的活 力 , 果 教 师 善 于 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学 习 的愿 望 , 最 如 那
学 创 造 了条 件 。根 据 建 构 主 义理 论 的 观 点 , 习 是 在 一 定 么 学 校 里 将 不 会 有 一个 平 庸 的学 生 ” 学 。一 直 以来 , 应试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