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织娘的一生》部分

合集下载

陈三五娘典故

陈三五娘典故

陈三五娘典故书生陈三在广东潮州的元宵灯节上,与黄五娘相遇,两人一见倾心。

但五娘父黄九郎却将她许婚于富豪之子林大。

五娘虽执意不允,却难违父命,只得暗中饮泣。

陈三为了接近五娘,化装成磨镜匠来到黄府,磨镜时故意将宝镜打破以迁怒黄九郎,遂以赔镜为由卖身黄府为佣。

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但两人咫尺天涯,难得相见。

五娘朝夕愁想,玉容消瘦,病体缠绵。

一年后,陈三在失望之余欲返乡里,经婢女益春递书传情,两人终得相见互诉衷肠。

在林家逼婚日紧之时,五娘毅然随陈三在三更月夜离家私奔,去追求自由与幸福。

《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是潮剧的经典名作。

不过似乎《陈三五娘》比《荔镜记》更加有名。

《百年梨园春秋》之中可以见到梨园戏《陈三五娘》见不到潮剧的《荔镜记》。

再者,《陈三五娘》这个名字相对比较通俗,普通老百姓一听就知道讲的是一个叫陈三与一个叫五娘之间的爱情故事。

所以,无论是在潮汕本地还是在外面,《陈三五娘》这个名字相对比《荔镜记》影响要大。

荔"与"镜"是陈三五娘二人爱情之间的物证。

五娘搂头看见陈三骑马经过,借助荔枝表达爱意。

是以民间有歌谣唱道:"六月暑天时,五娘楼上赏荔枝,陈三骑马楼前过,五娘荔枝掷给伊!"因为有了荔枝传情,才有后来陈三倾心假装磨镜师傅来到黄家。

借助磨镜来到黄家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陈三借助打破镜子的机会,自己甘愿卖身以抵押镜子。

如果没有荔枝与镜子,这出经典的戏剧就简直无法演绎下去了。

这个剧目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上演了,流传至今的明朝潮州戏文五种之中,就有一个是《荔镜记》。

这个戏剧的故事发生背景是在宋朝。

宋朝是一个非常重理法的朝代,男女无媒而在一起是不为时世所容的,《荔镜记》含有"荔枝宝镜为媒证",我想可以为这个故事在当时社会现实之中勉强找到一个得以站住脚的合法理由吧。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文化圈的美丽传说,始于历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戏曲故事又使民间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摘要】《大难陈三》和《陈三五娘》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两部经典作品。

前者讲述了陈三在遭遇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故事,而后者则着重描述了陈三与五娘之间的爱情纠葛。

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两部作品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陈三是一个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人物,而五娘则是一个温柔善良、执着爱情的女子。

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转折,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给读者带来启示,也让人们思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应该如何面对,以及爱情与坚持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大难陈三》、《陈三五娘》、故事情节、故事背景、异同点对比、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转折、主题、意义、启示1. 引言1.1 介绍《大难陈三》《大难陈三》是中国古代民间小说中的一篇著名作品,据说是宋朝乐天派大文学家南宋黄庭坚所作。

故事以农民陈三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一系列困难和挫折,最终克服难关,取得了自己的幸福。

陈三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他在生活中屡遭不幸,遭遇了许多磨难。

但陈三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努力奋斗。

他的顽强和坚毅感染了周围的人,最终他不仅成功克服了困难,还收获了爱情和幸福。

这个故事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逆境中的艰辛奋斗,体现了中国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陈三的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坎坷与荆棘,也可以看到希望与坚强的力量。

《大难陈三》不仅展示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凡人生,也启示了人们在遭遇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敢前行。

1.2 介绍《陈三五娘》《陈三五娘》是一部流传甚广的古代民间故事,讲述了陈三和五娘两位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故事中,陈三是一个性情豁达、豪爽直率的江湖好汉,他为人仗义疏财,乐于助人,有着一颗热爱正义的心。

而五娘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美丽聪明的女子,她机智勇敢,心地善良,为了保护家人和爱情,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在《陈三五娘》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性。

传统剧目 《陈三五娘》简短介绍

传统剧目 《陈三五娘》简短介绍

《陈三五娘》是江苏省崇明岛的地方戏曲剧目,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王安祥先生创作的京剧新剧目。

该剧取材自崇明历史上的一段草民故事,以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民间传说为主线,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情趣。

以下是对《陈三五娘》的简短介绍:一、剧情概要《陈三五娘》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陈三、陈五夫妇在崇明的生活遭遇。

陈三作为水手,长期在外工作,遭遇多次海上灾难,饱受磨难。

妻子陈五则忍辱负重,精心守护家庭和家人,守望相思,爱情与家庭的感人故事。

终于在磨难中夫妻两人相逢团圆,孝顺父母,感天动地的情节引发人们对家庭、爱情、孝道的深刻思考。

二、剧目特色1.生活味浓厚:《陈三五娘》融入了丰富的崇明岛地方风情和生活习俗,使得整个剧目更具有真实感和亲和力。

2.情感真挚:剧目紧抠爱情和家庭这一人性主题,通过深情对乡土人的解读,展现了人情世故及家国情怀。

3.崇明风情:《陈三五娘》通过剧中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了崇明独特的人文风景和地域文化风情。

三、剧目创作《陈三五娘》的创作成果凝聚了上海戏剧学院师生长达4年的心血和辛劳。

该剧目从选材、剧本写作、音乐创作、美工设计、表演指导、排练演出全过程都经过了科学论证和反复打磨,力求做到艺术表现与民族情感的高度契合。

四、剧目影响《陈三五娘》自首演以来,走遍全国多个城市并在国内外巡回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

该剧目通过京剧这一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寓教于乐,传递出我国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也为推动崇明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结语《陈三五娘》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新作,通过深刻展现崇明岛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生活情趣十足,情感真挚的优秀剧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这样的优秀戏剧作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六、剧目意义《陈三五娘》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戏剧。

通过讲述陈三、陈五夫妇的感人故事,剧目向人们展现了传统我国价值观念中的孝道、忠诚和家庭责任。

这些传统美德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陈三五娘的故事

陈三五娘的故事

陈三五娘的故事
陈三五娘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生活在明朝时期的福建省。

据说,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她非常聪明和勤奋,很快就学会了很多技能,包括石雕、绘画和舞蹈。

然而,这一切都改变了当地官员的生活。

他们觉得陈三五娘太过出色,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于是,他们决定迫害她。

陈三五娘被抓了起来,关在监狱里,接受了长时间的审讯和酷刑。

然而,陈三五娘并没有被吓倒。

她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技能,并在监狱里开始教导其他囚犯。

最终,她的声誉传遍了整个城市,人们开始为她辩护,并向官员们施压,要求释放她。

最终,陈三五娘被释放了。

她回到了家乡,并继续教导年轻人。

她也成为了一个民间英雄,为人们所敬仰。

她的故事也被传颂了数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 1 -。

娘的一生

娘的一生

娘的一生各位长辈、亲朋好友们:今年的初春时而阴雨连连;时而大雨滂沱,黑云翻滚,好似为娘在哭泣,我们能干持家的娘裘茶花大人,因长年患高血压而老年换成尿毒症,经积极治疗无效,不幸于2012年3月15日凌晨时分与世长辞,享年87周岁。

老母亲带着对儿女亲情的真切期望,带着对亲友的无限思念及对父老乡亲的深切留念离开了人世,老母亲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从不向困难低头,养育我们5个儿女,艰辛的人生历程,仿佛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一九二五年三月八日,父亲出生于绍兴一普通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

年幼的母亲就自强自力,舅舅来杭州后年糼的母亲就承担起外婆家的责任,直至她17岁才挑担步行来杭州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嫁给我父亲后没多久后,奶奶因劳累过世较早,为了生活所迫辅助父亲帮爷爷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生机。

1948年开始,我们姐妹3人,相继来到人间,为了我们的今天母亲含辛如苦把我们姐妹3人送往学校读书,尤其二弟弟相继来到人间,我母亲为了我们3姐妹能继续上学起早贪黑上班自己再管二位小弟弟,有时她上中班把小弟弟们带在身边一边工作一边带小孩直等着我们放学去我娘处帮着她管小弟弟们,当时我娘为了我们,每天就象个陀螺不停转,终于有一天昏倒在岗位边,终于没几年我娘还是病倒了患上了捞病,可她顾的上休息还是为这个家不停地操劳、奔波着。

弟弟们都出生在六十年代初正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小弟弟们敖敖待哺,我们饿着叫吃、老爸因为饥饿脸面浮肿,我娘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翻山越岭去我姨娘家拿些杂娘回来充饥。

大办钢铁年代我们三个姑娘还很小,为了家庭多收入我娘与我父亲一起投入支援大跃进建设,女人干着男人的活,为了我们的成长一周开荤一次,可我们娘总是舍不得吃全让我们5兄妹分着吃,娘啊娘等生活好些了你又要省吃简用存点钱为我们操办成婚大事,等我们做产时娘不放心又一一要你自己亲自来服侍,还先后带过三个外孙、外孙女和一个孙子,一直等带不动为止,娘啊娘你一生为孙家而活为我们的成长而付出了你的毕生。

伤逝子君当家庭主妇的精彩原文

伤逝子君当家庭主妇的精彩原文

伤逝子君当家庭主妇的精彩原文
时光倒流,回到到一年前,涓生和子君还处于朦胧的恋情。

因为情意朦胧,所以满怀期待。

那时候,他常常期待她的到来。

等一个人,是甜蜜的,也是辛苦的。

涓生在百无聊赖中拿起一本书,眼光从书上游离,心思飘忽在外——他专注聆听门外的脚步声,通过脚步声判断它的主人,不像子君的,他恨,太像子君的,他也恨。

所等的人迟迟不来,他便会胡思乱想。

那时,子君还是纯真诗意的女子。

她来访时,会随手摘一串槐树的紫白藤花,带进涓生房间。

不见佳人,忧心如醉。

既见佳人,笑语连连。

涓生向子君谈家庭专注、男女平等、外国诗人……
子君的家人反对他俩的结合。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在爱的力量下,她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独立宣言,也震动涓生的灵魂。

他表白,她答应了。

确定关系后,他俩一起逛马路、游公园,也开始寻找共同的住所。

走在外面,面对旁人异样的目光,涓生不禁瑟缩,子君反倒坦然。

那段求爱的短暂时光,成为日后被她常常拿来温习的内容。

好像借助它,人生可以获取温暖。

就像涓生自己所说,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是他“最幸福,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


涉及实际问题前,恋爱总是清欢烂漫。

结合后来的结局,再回观开场,涓生这段幸福而忙碌的时光,让我想起一句古诗:人生若如初相识。

陈三五娘的故事

陈三五娘的故事

陈三五娘的故事陈三五娘,是一个生活在明朝时期的女英雄。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劳好学。

然而,她的命运却并不如意。

在那个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受尽压迫。

陈三五娘的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她只能依靠自己。

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陈三五娘结识了一位武艺高强的义士。

他教导她武艺,并传授给她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陈三五娘从此下定决心,要为自己和其他受压迫的人争取自由和尊严。

陈三五娘的机智和勇敢很快为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她利用自己的武艺和智慧,帮助许多受到欺凌的人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女英雄。

然而,陈三五娘的行为也引起了当时政府的警惕。

他们派出了大批官兵来捉拿她。

但陈三五娘并没有被吓倒,她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抵抗。

她们在山林中与官兵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最终取得了胜利。

陈三五娘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对她的敬佩之情如潮水般涌来。

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她的名字被传颂千古。

然而,陈三五娘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她继续以她的方式,帮助那些受到欺凌的人们,为他们争取权益。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陈三五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敢和正义的故事。

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追求,命运就会向我们微笑。

陈三五娘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正义和善良永远不会被遗忘,它们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让我们铭记陈三五娘,让她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

从《大难陈三》到《陈三五娘》陈三是个平凡的农民,家境贫寒,地处偏远的小村庄。

从小,他就是家中的顶梁柱,肩负着养家的重担。

为了生计,他早早地辍学在家务农。

但陈三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自学汉字和算术。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不幸却此起彼伏地困扰着陈三一家。

先是田地里长期的旱情,导致庄稼无法收成;接着,又遇到了蝗虫的侵袭,几乎将他们家的饭碗摧毁。

家中的存粮几乎见底,陈三不得不外出打工去谋生。

偏远的小村庄,供不应求的工作机会,让陈三只能漂泊在外面,辛苦打拼。

四处打工的经历,让陈三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努力工作,攒够了一笔钱之后,就回家去开发一些田地,希望以耕种为生,渡过难关。

他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过起了逞出生活。

好景不长。

陈三家中的猪圈被偷,家畜又生病。

这一次,他无力承受家中再度遭遇的困难,毅然决定出门打工,挣一笔钱来解决家中的困难。

陈三走了,年幼的女儿陈五也因为家中的困境失学了。

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陈五很聪明,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她觉得知识很重要,所以她偷偷地从村里的书院里偷书来读。

读书的时间她总是要偷偷地躲在家中的角落里,生怕被发现。

但她依旧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陈五的兴趣不同于一般的女孩子。

家中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难熬,而她对着积满灰尘的书籍潜心研读,她总会在读书的间隙里关注家中的生计,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她常常默默地期盼着父亲早点回家。

她知道,只有自己努力读书,才能将来改变家庭的现状。

不久之后,陈三终于挣到了一笔钱,他回到家中,想着要解决家中的困难。

当他回到家中,发现家中的境况已是岌岌可危。

“爸爸,你回来了!”陈五看到父亲回家,高兴得红了眼圈。

“五娘,你怎么在家啊,难道没有上学吗?”陈三急忙问道。

“爸比,家里情况不好,我就辍学了。

”陈五嘴角微微颤动着,眼圈也红了。

“我明白了。

”陈三看着陈五,心疼不已,同时也惭愧自己的这段经历对陈五的成长会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布道大会?再过几个星期学校就要放假了,三个较大的男孩已经在准备东西要出门去度假,崇怀独自坐在厨房里,手支在餐桌上,阴沉着脸。

但就在织娘下楼来时,她最小的儿子两手拿着一个大背包,在柜子里翻找,好像在找某样东西。

“有没有人看到我的主日学笔记簿?”他大声问道。

?“去问你姐姐,早上她整理过这里。

”织娘说,于是崇怀匆勿走出去。

织娘将儿子为她烫好的一些衣服摺好,放进麻布袋里。

?“要我帮忙吗?”一位老朋友李太太走进来问道,前门是开着的,她听到里面有声音,于是自己走进来。

?“哦,是的,”织娘回答,一点儿也不惊讶于她的到来,李太太总是这样不拘小节,“这个袋子的扣子好像不管用了,你帮我压紧,这样我才能扣住它。

”?“你的孩子就要有一次愉快的假日了,”她弯腰帮忙时热心地说道,“一整个星期的青年布道会,教会为青年们安排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你好吗,阿怀?”当这个最小的男孩从木质楼梯上走下来时,李太太又加上一句。

?然而,崇怀看见他的母亲正在忙着,不太可能注意到他的无礼,因此对李太太的问候不予理会。

他一脸沮丧地将背包放在一个台面上,“姐姐说她没看到,”他咕哝抱怨道,偷瞄了母亲一眼,好像在观察母亲的反应,“一定是有人把它们拿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崇安走了进来,他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会儿,预计其他人很快就会准备好出门了。

崇怀走过客厅,似乎想扑到哥哥身上,“我敢说一定是你拿的。

”他指责道。

?崇安一时之间感到有点惊愕,但他只是微笑问着:“什么,你是说那些蓝皮的旧薄子?你总是到处乱丢!”?“这么说是你拿的啰!”崇怀向前跨出一步,两手握拳。

织娘备感挫折地抬头看他们,“孩子们!”她叫道,“别再吵了!该走了。

阿安,你上楼去叫他们。

”然后转头严厉地看着她最小的儿子,“崇安说得没错,你已经十三岁了,大得足以照顾好自己的东西了……”“但还不够大得有资格参加青年布道会!”崇怀插嘴道,“真是无聊!”他愤怒地大叫,“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我已经够大了……”接着他停下来,好像就要哭出来了。

?织娘看着他,她的怒意消失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她好言相哄。

?“也许明年你就可以去了,”她说着,安慰地拍拍他的手膀。

此刻她觉得需要纵容他一下。

“他们只去几天,他们不在的时候,我会特别煮你爱吃的菜。

我们会有一段美妙时光——你会成为家里唯一的孩子——除了崇华之外,不过,她已经太大了,不算数。

”在这纵容而鼓励的话语中,织娘认为她已经抓住了要点,但几个较大的男孩就没有这么细心了,他们一窝蜂地冲下楼来,拿了行李,走出门去。

?“我们要去玛琅啰!”崇明兴高采烈地喊道。

?“小弟,再见,”崇荣回过头来叫着。

?织娘懊恼地瞪了那群大孩子一眼,回过头安慰地拍了拍崇怀,无助地看了李太太一眼,然后对几个儿子说再见。

?当天晚上,等崇怀终于安静下来之后,屋子静悄悄的。

他比平常晚上床,原以为母亲会表示反对,但是她没有,终于他上楼去,说他想看一会儿书。

织娘稍后发现他躺在自己的床上,头部似乎不太舒服地枕在一本旧书上。

?“这些孩子们真是的!”织娘一面拾起一双脏袜子,一面自言自语道,“他们什么时候才学得会照顾自己的东西?”她想象那三个漫不经心的孩子,此刻也许正围坐在一堆明亮的营火周围,唱着熟悉的欢闹诗歌,听着讲员们震撼的讲道。

他们渴望参加这次青年布道会,还把通知单带回家来给她看,那通知单上用鲜明的红字写着:“将你的生命献给上帝。

”从讲员名单上,她看见一些熟悉的名字,她知道在这次青年布道会上不只是笑闹和游戏而已,在这八天的会期中,她的儿子将会学到上帝话语中重要的真理,她希望这些真理能激励他们。

织娘准备上床时,她提醒自己,很快地她便会听到他们的消息;因为下个星期崇荣会提早回来,他要参加唱诗班的最后预演,他在诗班里担任男高音。

到时候她会问他青年布道会进行的情况。

她多么希望崇荣能再次确认自己的观点。

他已经上了高中,是个好学生,也兼差教书。

多年来,他一直都没有犹疑地接受织娘教导他的信仰,但是近来,他心里似乎充满了疑问与矛盾,他不断地探索有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及进化论的问题,对于母亲的意见也不再感兴趣。

听到他和他兄弟们谈论的内容,织娘才发现到崇荣的信仰很危险。

满怀焦虑下,织娘低头恳切地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改变她儿子的生命。

上帝垂听了她的祷告,崇荣的改变快得出乎她的意料。

那天是星期二,崇华刚吃完午餐,正要把另一盘食物放到一旁,而织娘站在工作台边,手上拿着一把剪刀,正要裁剪一件童装,这时,她听见外面街上传来一阵脚步声。

“妈妈,”兴奋的崇荣一面叫着,一面穿过狭窄的客厅,走进吃饭兼缝纫用的这个房间,“妈妈!”他冲口而出,“我得救了!”?这些话使得织娘流出欢喜的眼泪,她以赤忱的心听着他述说。

“在车上,我一直想着这个礼拜所学到的,以及这几年我听到的——你告诉过我上帝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为。

接着,我从公车站走回来时,还一直思想着。

就在走到市政厅前面的英雄纪念碑前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真的!我相信,就在那一刻,上帝的圣灵充满了我,使我心充满了爱与喜乐,真是奇妙极了!妈妈!我得救了!”他叫道,脸上闪着光辉。

“现在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顺服上帝?再次回到青年布道大会,崇荣的信仰更加坚定了,但还有一件事,是上帝要教导他明白的。

在大会每晚的聚会中,那些神的仆人总是不断地恳求、呼吁年轻人献身事奉上帝,但崇荣的心强烈地抗拒着。

他确实接受了上帝,但毕竟他有完全自主的权利来选择自己的喜好,不是吗?而且谁知道上帝对他的期望是不是符合他个人的兴趣?他知道自己有宽阔而雄厚的音域,也擅长于铅笔素描。

另外还有教学工作,虽然他自己还在念高中,但万教士休假时曾请他为她在一所基督教女子学校中代课,或许他会选择教书作为他终身的职业。

如果一个人想改变世界,那么除了向年轻的心志挑战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起步了。

他心想,或许透过教书他也能事奉上帝,这就够了,不是吗??最后一天,天气颇暖,许多人擦过他身边,他们的眼睛都忙着找寻适当的位子。

从他站立的地方,他可以看见远处的木质讲台,在光泽的台面上以及讲台的后面,悬挂着巨型的红色醒目标语:将你的生命奉献给上帝。

?他震颤着,心想,如果他不参加这最后一场布道会,会有人注意到吗?在推挤的群众中,有谁会想到他?钢琴声、讲台,以及唱诗声——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在蓄意地传达一个讯息:把人们从走道上吸引出来——走进一个全新而奉献的生命。

?不!崇荣紧咬着下唇,下决心地对自己说:“此刻我还不想向上帝低头,我要保留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他很快地迈开脚步,离开大会现场,离开唱诗和赞美的声音。

这个时候一定还有其他建筑物是开放的。

然而在他逃跑的当儿,一阵深切的恐惧攫住了他,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

他奔向他所知的唯一一处隐密的地方——厕所——在那里,在肮脏的瓷砖地上,崇荣双膝跪下,他开始饮泣。

“噢!天父!”他哽咽着,好一阵子无法说出一句话来。

他胸部剧烈地起伏,眼泪决堤似地流下面颊,但他不禁说出:“天父,我不知道你要我怎么做,但是你知道我不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你,我就是不愿意!”他停下来,然后几乎是以挑衅的姿态抬起头来。

“所以,天父,如果你要我,那么就求你给我一颗愿意的心!现在我要回到布道会去……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如果今天晚上你不给我一颗愿意奉献的心,那就算了,那就是你自己的错!”?崇荣擦干眼泪,回到礼堂里,找到最靠外面的一个座位。

他来到这里,心志已决,决定让上帝来改变他!?那天晚上,当计志文博士传讲上帝的话语时,崇荣的注意力被那强而有力的信息吸引住,他专注地听着圣经上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

那位牧师说道,这讨饭的拉撒路死了,财主也死了,他在阴间远远地望见拉撒路安全地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他恳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来救他。

在得知不可能之后,他又恳求上帝派拉撒路去警告他还活着的五个弟兄,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阴间。

计博士继续说着,也呼吁今天的基督徒应该警告那些还没有信仰的人。

“必须警告他们!”他的声音回荡着,“谁要去做这样的事呢!”?崇荣在他的座位上坐立不安,因为现在,一个明确的体认临到他,“即使已经下到阴间的人都比我对那些迷失的人更有爱心。

”他不禁责备自己。

当布道大会仍在进行之时,崇荣已经知道他必须做什么了。

等那位传道人呼召愿意将一生奉献给上帝的人时,他将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因为圣灵就像一阵春风,再度地拂过他——他得到释放了。

为了想控制自己生命的权利而做的争战已不复存在,他必须遵循上帝指示,生平第一次,崇荣了解到他最想要的莫过于此。

大约有五十名青年男女走过长长的走道来到讲台前面,在前进的队伍中,崇荣没有觉察到,他的两个兄弟崇明与崇安也跪在粗糙的木质神坛前面,全神贯注地衡量自己的决定,没有注意到崇荣的出现。

他们全表露出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帝,只待时间来证明上帝如何满足他们对呼召的回应,如何活出他们的献身。

?又一次考验?在前面的客厅里,织娘读着她盼望已久的来信,她要连读好几次才能满足。

显然崇平的情况很好,他在学习上有些困难,但他向母亲保证,随着英文的进步,他会愈来愈好。

他说他不大习惯美国的食物,常令他的胃不舒服,“我真希望这里有人能做饭做得跟你一样好,妈妈,我真想念你的火腿蛋炒饭。

你有没有尝过巧克力布丁?我第一天到这里,他们便用这种东西招待我,对我来说太甜了,而且还是黑色的,我差点儿咽不下去!”织娘苦笑了一下,把信摺好,放在一旁。

她告诉自己,崇平会过得去的,只要他的胃支持得住。

她早已知道他会遭遇这样的问题,而且也早就告诉过他,但他一直对所有的问题抱持着乐观的态度。

?她最担心的是他的经济情况,他走的时候只带了一点点钱;但她提醒自己,上帝一直都在照顾她的孩子们,包括在家里的这几个。

她忧虑了好几个月,不知道少了崇平的收入他们如何过日子,但上帝的时间是对的——一向如此。

较小的几个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也明白哥哥的离去会使家庭减少收入,因此,崇明取代了哥哥在布店的那份工作,崇安和崇荣虽然还在念高中,但他们也在夜校里找到兼差的工作,一家人都开始建立起新的一套作息方式,而她自己则仍然从事原来的工作。

他们不缺衣食,而且孩子们也主动地储备自己的学费,在该付的时候付清,她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帝的赐予。

?这些日子以来,他的孩子们放学后匆匆吃完饭便又赶去工作,每天晚上还要念书到深夜,因而少有娱乐的时间。

织娘担心缺乏睡眠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但是接连忙碌的日子,他们还是保持着昂扬的精神。

在玛琅的经验似乎使孩子们有了目标,满足于工作的他们也有着新的盼望,他们已决志献身服事上帝,每一个人都不确定上帝将会如何带领他们,但等时候到了,他们都会愿意做事奉的工作。

?此刻,织娘必须回去做她的缝纫工作,有一位顾客稍晚要来取她订做的衣服。

坐在一张凳子上,织娘对齐布料的线条和排列,很快地,缝纫机开始发出声音。

她不需花太多心思便能灵巧地做这件事,但当她眼前的布料逐渐出现衣服的雏形时,织娘的思绪也开始起伏不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