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的护理与注意事项一、基本护理1.洗手:每次处理新生儿之前,护理人员应洗手并戴上清洁的手套,以预防感染。
2.清洁脸部:用干净的湿布或温水棉球轻轻擦拭新生儿的面部,尤其是眼睛和耳朵周围的皮肤。
3.清洁鼻孔:新生儿鼻孔内可能有一些粘稠的分泌物,用干净的湿棉签轻轻擦拭。
4.修剪指甲:用幼儿指甲剪修剪新生儿的指甲,注意不要剪到指端,以免伤害到他们的皮肤。
5.清洁臀部:每次更换尿布之前,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婴儿清洁液擦拭新生儿的臀部,以保持清洁。
二、喂养1.母乳喂养:初生婴儿最好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吸收。
2.喂奶姿势:将新生儿放在婴儿床上或抱枕上,母亲要找到舒适的坐姿,头部要比身体高,确保乳头准确进入婴儿的嘴里。
3.控制喂奶量: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在最初几天内,每次喂奶量应为30-60毫升,逐渐增加。
4.清洁奶瓶:母乳或奶粉喂养后,立即将奶瓶彻底清洗并用沸水煮沸消毒。
三、睡眠1.睡眠环境:保持婴儿睡觉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中,避免婴儿睡在软床上以防止窒息。
2.睡姿:婴儿应该平躺睡觉,避免脸朝下或朝侧卧。
3.避免过度包裹:在睡觉时不要使用过多的被子或毯子,以防窒息。
四、洗澡1.洗澡时机: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每周一次的澡时间足够。
在澡前和澡后要保持室温适中,避免受凉或过热。
2.水温:检查洗澡水的温度,应在37℃左右。
用手肘或手腕内侧测量水温,确保水温适合婴儿。
3.用具选择: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或婴儿肥皂和一条柔软的洗澡巾。
五、更换尿布1.尿布选择: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尿布,可减少尿布疹的发生。
2.经常更换:新生儿每次排尿后应立即更换尿布,避免尿液接触到皮肤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尿布疹。
六、穿衣与保暖1.穿衣选择: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不要过多的装饰物或钮扣,以免婴儿咬到,引发窒息。
2.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通常在室温25℃左右为宜。
在冬天穿足够的衣服和袜子,以保持温暖。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
1.随时保持清洁: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需要随时保持干净和清洁。
每天洗澡一次,换洗衣服也需要频繁,以保证宝宝的健康和舒适。
2. 用温水洗澡:新生儿的皮肤敏感,不宜用热水或冷水洗澡。
温水是最适宜的,可以保持皮肤的健康和柔软。
3. 注意护理肚脐:新生儿出生后,肚脐需要逐渐愈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
4. 合理抚触:抚触是新生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
但是,需要注意用手心和手指尖轻轻触摸,不要用力过度或者触及敏感的部位。
5. 维护宝宝的温度:新生儿的身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随时保持温暖和舒适。
可以使用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但是也需要注意不要过热或过冷。
6. 定期检查宝宝的健康状况:新生儿的身体比较脆弱,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各项指标,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成长。
在宝宝出现不适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就医。
7. 给予宝宝充分的营养:新生儿需要充分的营养来支持身体的成长和发育。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无法母乳喂养,也需要选择适合宝宝的配方奶粉。
8. 睡眠是宝宝成长的重要一环:新生儿需要充分的睡眠来促进
身体的成长和发育。
需要注意给宝宝提供一个安静、干净、舒适的环境,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大全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大全1.清洁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
因此,在护理时,要注意保证清洁和洁净,以避免引发感染和过敏。
一般来说,每天洗澡一次即可。
使用温水和专业婴儿洗液洗澡。
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并涂上适量的婴儿油,避免干燥和皮肤刺激。
2.睡眠护理。
新生儿需要充分的睡眠。
家长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予适量的舒适温度和适当的卧具,以保障新生儿在睡觉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同时,要注意定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湿睡皮肤过敏。
3.喂养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前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吞咽胎儿缺氧时的羊水,因此出生后饮食应以母乳为主。
在喂养方面,要注意正确姿势,保证宝宝吃饭时的安全和舒适。
尽量保持喂食间隔不长于2个小时,增加宝宝饮食的频率,有利于母乳分泌和宝宝的健康成长。
4.健康护理。
新生儿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系统。
同时,要注意控制宝宝的体温,避免生病或感染。
父母也要定期检查宝宝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嘴唇等部位是否有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情感护理。
新生儿需要与父母互动和接触,以增强感觉和认知能力。
父母应该尽量用温柔和爱护的方式与宝宝互动,促进亲子关系和宝宝的健康成长。
6.安全护理。
新生儿非常脆弱,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摆放卧具时注意头柱宽度不超过10厘米,以避免宝宝被产生头部受损的危险。
在抱宝宝时,要注意用双手托着头部和颈部,避免头颈受伤。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宝宝被烫伤、刺伤或误服异物等安全隐患,确保宝宝健康安全成长。
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

清洁与护理
每次更换尿布后,用温水清洗宝宝的屁股,并保持干爽。
洗澡时水温应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可用水温计进行测量。
水温控制
先洗头再洗身体,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耳朵和脐带等敏感部位。
洗澡顺序
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和洗发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
清洁用品
衣物选择
选择舒适、柔软、易穿脱的婴儿衣服,注意尺寸合适,避免过紧或过小。
护理建议
喂奶后将宝宝竖直抱一段时间,轻轻拍背帮助排出胃内气体;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瓶和喂奶姿势;避免过度喂养和强迫宝宝进食。
新生儿红屁股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或尿布质量不佳,导致皮肤受到刺激和感染。
总结词
新生儿红屁股通常出现在尿布覆盖的区域,皮肤发红、疼痛、甚至出现水疱和溃烂。严重时可能引起感染和败血症。
总结词
新生儿惊厥通常是由于脑部疾病、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在发生惊厥时,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等,同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指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伤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详细描述
新生儿意外伤害包括跌落、烫伤、窒息等。为了预防这些伤害,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安装婴儿床护栏、避免使用过热的热水袋等。同时,家长还应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提高宝宝的安全意识。
03
保持宝宝充足的喂养,促进排便,增加胆红素的排出;适当晒太阳,但避免直射眼睛;定期监测黄疸值,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总结词
新生儿吐奶是由于胃部发育不完全,胃呈水平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详细描述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现象,通常在喂奶后发生。吐奶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生理性吐奶通常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但频繁吐奶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需要就医。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以下是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常规。
1.温度调节: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寒暑影响。保持室温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和受冷暴晒。可以使用婴儿室内恒温器和棉被等来保持室内温暖。此外,要定期监测宝宝的体温,保持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8.调查和监测: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监测宝宝的体重、身高、头围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以上是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常规。每个宝宝都有其独特之处,父母应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护理,保障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2.饮食和喂养:新生儿需要经常进食,通常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母乳是最佳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可以提高免疫力。如果无法喂养母乳,可以选择配方奶粉或其他替代品来喂养。喂养时要保持婴儿的头部略高,防止呛奶。
4.睡眠: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生长和发育。他们的睡眠时间通常在16-18小时左右,分散在多个时间段。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使用安全的婴儿床,避免过热和神经刺激。
5.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在洗澡时使用温水和天然的婴儿洗涤剂,轻柔地擦拭皮肤,不要使用过多的化学物质。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
7.预防接种:按照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给新生儿接种必要的疫苗。疫苗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免疫保护,预防常见的儿童疾病,如百日咳、麻疹和脑膜炎等。
《正常新生儿护理》课件

日常清洁护理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家 长要定期给宝宝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要避 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洗浴用品。
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家长要定期 用棉签或纱布蘸温水给宝宝擦拭口 腔,以保持口腔清洁。
耳鼻护理
家长要定期给宝宝清洁耳道和鼻腔 ,避免分泌物堵塞耳鼻引起感染。 清洁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耳 鼻黏膜。
其他急救知识
家长还需了解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如呛奶、摔伤等,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抚触注意事项
在抚触前,家长需确保双手温暖 、洁净,抚触时需根据宝宝的反 应进行调整,如有不适需立即停
止。
新生儿急救知识
新生儿窒息急救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家长需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如畅 通呼吸道、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
新生儿高热处理
新生儿高热也是一种常见紧急情况,家长需掌握物理降温和药物降 温的方法,及时处理。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需提供宝宝的出生证明和健 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确保宝宝无异常 反应。
新生儿抚触
抚触的好处
新生儿抚触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 发育,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缓 解宝宝的情绪,增加亲子间的亲
密感。
抚触的方法
抚触的方法包括头面部抚触、胸 部抚触、腹部抚触、四肢抚触等 ,家长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
03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新生儿黄疸
总结词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 间早,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
详细描述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 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如溶血、感染、母乳 性黄疸等。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新生儿护理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及注意事项新生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关于新生儿护理及注意事项的建议。
一、喂养护理:1.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
喂养频率根据宝宝的需求来进行,通常新生儿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2.每次喂养前要洗手,并保证乳房的清洁。
喂养时要确保宝宝的姿势正确,使乳头完全进入宝宝的口腔中,以避免乳头裂伤。
3.宝宝吃饱后要打嗝,因为婴儿吃奶时会吞进空气,打嗝可以帮助排除宝宝胃肠道中的气体,避免宝宝腹胀。
二、换尿布护理:1.宝宝的尿布要随时保持清洁和干燥,以避免尿布疹。
每次换尿布时应先做好手部卫生,然后将宝宝的尿布小心翼翼地取下,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宝宝的臀部,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2.每天至少要给宝宝换几次尿布,特别是宝宝刚睡醒或用完大小便后,尽快换尿布,以保持宝宝的舒适和卫生。
三、洗澡护理:1.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尽量不要给宝宝洗澡,可以用温水和湿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
宝宝的皮肤很娇嫩,洗澡时要选用温水,水温应保持在37°C左右,避免用冷热水。
2.使用专用的宝宝洗护用品,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的化学成分的洗护产品,这些产品容易造成宝宝的皮肤敏感或过敏。
四、睡眠护理:1.宝宝需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
保证宝宝睡眠的环境安静、干燥、温暖且通风良好。
2.宝宝的睡眠姿势要保持平躺在硬实的床面上,以避免窒息和促进正常的颅骨生长。
3.不要将宝宝放在成人床上或沙发上睡觉,避免宝宝从高处坠落。
五、注意事项:1.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尽量减少宝宝接触人群,特别是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人。
2.室内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24-26°C之间,避免室内过热或过冷。
3.注意宝宝的肢体发育,可以适当进行按摩和捏揉,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发育。
20个新生儿护理技能快收藏

20个新生儿护理技能快收藏母婴育儿新知,新手妈妈的贴身育儿手册很多头胎新手爸妈没有预想到带新生儿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小果君总结了一些常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1、给宝宝戴手套、穿新衣服前注意剪掉里外两面的线头,以免缠住手指、脚趾造成血流不通。
2、宝宝喂奶时睡着,可以摸耳朵或摸脚心叫醒,不要大力弹脚心,也可以放下宝宝换尿片唤醒吃奶。
3、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可用75%的医用酒精清洁,洗澡时不必用专门的脐贴,可直接泡水洗澡,除非化脓才需要特殊处理。
4、洗澡时间选择中午或全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如果宝宝在睡觉,最好不要为了洗澡叫醒。
洗澡后注意擦干脖子、腋下、腹股沟等缝隙或皮肤褶皱的水分。
5、出现红屁股时,最好每次大便后都用温水清洗并擦干水分,然后涂上护臀膏。
出现红屁股或痱子时,应使用相应的护理产品,不应使用爽身粉,粉状物吸入易影响健康。
6、穿衣服时,大人将手从袖子口伸进,并抓住宝宝的五个手指,以防没抓住的手指卡在衣服里,往外拉手时拉伤手指。
7、宝宝穿衣量应参照大人的,最多只比大人多一件,切勿穿多而捂出病。
8、宝宝的冷热以脖子后方的冷热为准,不以手脚温度,因为新生儿的末梢循环发育未完善。
9、冲调奶粉时先加水再加奶粉,在舀奶粉时要集中精力,以免忘了已经加到第几勺,或者可以事先在奶粉格中倒好,需要时一次性倒入奶瓶。
10、用奶瓶喂奶时,不要让宝宝平躺,应该让宝宝在大人怀里,喂奶时奶瓶与宝宝垂直,奶水充满整个奶嘴,以免吃到太多空气而引起胀气。
11、每次吃完奶都需要空掌心从宝宝背部从下往上扫,将吃奶吃进的空气排出,拍嗝会让小宝宝舒服一些。
12、换尿片时,特别是男宝宝,打开旧尿片的同时,将新尿片的吸水面盖住小鸡鸡,以免宝宝请你“喝茶”,同理,清理宝宝大便时,要放入新尿片再撤走旧尿片,以免没拉完又继续拉。
13、清理新生儿鼻屎,可往鼻孔滴一两滴生理盐水,有时鼻屎会自行流出,或者用湿润的棉签在鼻孔周围轻轻清理,切勿深入鼻孔。
14、新生儿不可使用枕头,头型可通过变换侧睡方向睡好,非睡觉时间可多趴,一般在吃奶后半小时即可趴,趴也有助于缓解新生儿的肚子不舒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生儿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可使婴儿获得 主动免疫。 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使婴儿 即刻获得被动免疫。
1.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μg,生后1个月、6个月 再分别注射10μg。 2. 亦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 3. (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周后开始注射乙肝疫苗, 第二、第三针疫苗注射的间隔时间同上。)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内。
哺乳次数、时间与喂奶量 1~3天的宝宝,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钟(要遵循 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4~14天的宝宝,每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 钟,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 据个体差异而定)。 15~30天的宝宝,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每次15~20分 钟。 喂奶时间可安排在早上6、9、12时;下午3、6、9 时及夜间12时、后半夜3时,每次喂奶70~100毫升( 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新生儿护理
-唐金琼
目录
•新生儿时期定义 •新生儿护理评估 •新生儿护理诊断 •新生儿生理特征及护理 •新生儿预防接种 •新生儿保健指导
• 新生儿时期定义
分类定义
①足月儿(term infant):是指胎龄(gestational age ,GA)等于或大于37周并小于42周(胎龄在259~293 天之间)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 儿(胎龄<259天);常将胎龄大于并等于34周的早产 儿称为近足月儿; ③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是指胎龄等于或大 于42周(胎龄≥294天)的新生儿。
3. 新生儿乳房肿胀 男女新生儿在生后5-7天,可见 两侧乳房肿胀,甚至有少许乳汁分泌,这是正常 生理现象,一般2-3周后会自行消失,不需要处 理,更不可挤压,以免引起乳房感染。 4.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约75周左右黄疸 最明显,以后慢慢消退,大多在2-3周内黄疸完 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 治疗。如果黄疸出现在生后第一天或3周还不消 退,或退后又出现,那就应立即治疗。
• 新生儿护理评估
临床体征 心率(次/分) 呼吸 肌张力 对刺激反应(弹 足心或导管插鼻) 皮肤颜色
0分 1分 <100 2分 ≥100
无 松弛 无 无反应
浅、慢、不规则 四肢屈曲 略有反应(如皱 眉,咧嘴
规则、哭声响亮 四肢活动好 哭、咳嗽、喷嚏
全身青紫或苍 躯干红、四肢紫 白
全身红润
• 新生儿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母乳喂养有效:
体温过低或过高,与环境及 体温调节 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面色青紫,与吸入呕吐物 及羊水有关。 哺乳后新生儿满足,与母亲有 基本喂养知识有关。 与脐带结扎不紧有关。
4.有脐带出血的危险:
• 新生儿生理特征及护理
1. 生理性体质量下降 新生儿生后几天由于吃奶少,排出 胎粪和小便,又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水分,体质量可 能短时下降,通俗称为”缩水”,医学上叫”生理性 体质量下降,一般只下降出生体质量的6%左右,大多 在生后7-10天就能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如果下降很多 或恢复得迟,就应立即治疗。 4. 新生儿阴道出血 女婴在生后5-7天左右,会出现阴道少 量出血,称为”假月经”,持续1~2天自行恢复,这 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也不需要治疗,但应注 意会阴部的局部清洁卫生。
接种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
出生24h后可接种卡介苗, 1. 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 2. 接种方法—皮内注射
3. 接种部位、剂量、方法正确
4. 剂量为0.05mg
• 新生儿保健指导
1. 新生儿在家庭中应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通, 减少探望,预防感染。
2. 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防止中暑,坚持母乳喂养。
谢 谢!
5. 新生儿啼哭 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 种运动,可以促进肺的发育,所以新生儿啼哭不一 定是病态。由于出生后对环境不适应,新生儿不分 黑夜和白天,往往白天安睡,夜间啼哭,出现夜啼 的特殊症状,俗称”夜啼郎”。 只要婴儿吃奶正常,体质量增加,没有其他病症, 就不必治疗,可以在白天适当逗醒小儿,不要抱不 离手,夜间睡前喂饱,环境安静,即能随着新生儿 日龄的增长,啼哭症状会日渐好转。当然,如果一 直哭啼不止,或伴有其他异常时,就应立即送医院 诊治。
3. 每天沐浴注意皮肤清洁,保持脐部、臀部干燥,防止感 染。 4. 新生儿在一个月内应得到儿保人员的访视2~3次,以了解 健康、喂养等情况。 5. 定期做好卡介苗的随访与乙肝疫苗的追加接种。
6. 宝宝出生后, 应尽早进行哺乳,这样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 泌。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该及时让宝宝吃上母亲的初 乳。一般情况下,若分娩的母亲、宝宝一切正常,0.5~2 小时就可以开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