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九)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常考知识点:1.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的结构、牙齿的结构和种类、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等。

2.口腔病理学: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等。

3.口腔内科学: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4.口腔正畸学:包括牙列不齐的种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5.口腔种植学:包括牙种植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等。

6.口腔颌面外科学:包括各类口腔手术的操作技术、术前术后护理等。

7.口腔修复学:包括各类牙齿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修复方法和技术等。

8.口腔预防保健学: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口腔保健知识等。

9.口腔影像学:包括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10.口腔药物学:包括常用的口腔药物的种类、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此外,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还需要熟悉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要求以及医学伦理的基本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目标和任务,确保全面复习。

2.资料整理和笔记记忆:将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巩固知识,熟悉考试题型和考试规则,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4.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进行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5.参加培训班或听课:培训班或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更系统和全面,有助于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6.组织学习小组或参加学术讨论会:和他人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7.定期复习和检查:定期复习已学内容,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最后,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勤奋学习和不断的复习。

只有全面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口腔科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作为执业医师,熟悉口腔科学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口腔科学知识点。

一、口腔解剖学知识点1. 牙齿结构:牙冠、牙根、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2. 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3. 口腔黏膜:颊黏膜、舌黏膜、咽黏膜等。

4. 口腔肌肉:颊肌、舌肌、咽肌等。

二、口腔疾病知识点1. 龋齿:由于细菌作用引起的牙齿组织的破坏。

2. 牙周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3. 口腔溃疡:常见的为阿弗他溃疡,症状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疼痛。

4. 口腔癌: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唾液腺癌、舌癌等。

三、口腔诊断和治疗知识点1. 口腔检查:包括观察牙齿、黏膜、龈等的情况,使用器械进行排查。

2. X射线检查:常用于观察牙齿、牙根、牙槽骨等的情况。

3. 口腔洁治:包括洗牙、刮治、冲洗等手段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4. 牙齿修复:包括补牙、根管治疗、牙齿矫正等手术操作。

5. 牙槽外科手术:包括拔牙、种植牙等手术操作。

四、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点1. 正确刷牙方法:使用牙刷和牙膏进行刷牙,注意刷牙时间和顺序。

2. 牙线和牙间刷的使用:用于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等。

3. 饮食调理:合理选择食物,避免高糖、高酸、高温刺激等对牙齿造成的伤害。

4.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

五、口腔科研知识点1. 口腔科研目的:改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探索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2. 口腔科研方法: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

3. 口腔科研成果:研究新型口腔材料、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等。

综上所述,口腔科学是一门涉及口腔解剖学、口腔疾病、口腔诊断和治疗、口腔卫生保健以及口腔科研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执业医师,深入了解并掌握口腔科学知识点对于提供优质的口腔健康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不断提高口腔医学领域的技术水平,为人们的口腔健康贡献力量。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列举部分主要考点:
1. 牙的组成部分:包括牙冠、牙根、牙颈。

2. 牙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位置,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 牙的切嵴和牙尖:上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牙尖由四个斜面组成。

4. 牙髓炎:分为急性、慢性、可复性等类型,治疗方法包括根管治疗等。

5. 龋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治疗方法包括充填治疗、嵌体修复等。

6.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治疗方法包括洁治、刮治、牙周手术等。

7. 口腔颌面部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清创缝合、固定复位等。

8.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9. 颞下颌关节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0. 口腔黏膜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腔癌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以上只是部分考点,建议查阅考试大纲或相关教材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同时,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方法。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必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必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必考知识点
1.口腔解剖学:了解口腔的整体结构,包括牙齿、牙龈、舌头、颌骨等。

理解口腔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理功能。

2.牙科材料学:熟悉常见的牙科材料,包括填充材料、修复材料、固位材料等。

了解它们的特性、用途和操作方法。

3.牙周病学:掌握牙周病的病因、病理、预防和治疗方法。

理解牙周袋的形成原因和临床意义。

4.口腔病理学:了解常见的口腔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掌握口腔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5.口腔内科学:熟悉口腔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了解常见的口腔感染和口腔黏膜病变。

6.口腔外科学:了解牙齿拔除、囊肿切除、牙槽骨切割等常见口腔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和禁忌症。

熟悉口腔外科后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7.口腔影像学:掌握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片、牙周组织影像、颅底摄影等。

了解口腔影像学在口腔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8.牙体牙髓病学:了解龋病和牙髓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掌握根管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巧。

9.正畸学:了解牙齿错颌畸形的分类、病因和诊断方法。

熟悉常见的正畸治疗方法和固定矫治器的使用。

10.口腔医学伦理学: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熟悉医患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上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必考的一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

助理医师的角色是协助医生进行口腔诊疗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总结口腔医师是一种重要的医疗专业,主要负责口腔健康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口腔医师的知识面广泛,涉及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师,考生需要经过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国家口腔医生资格考试。

以下是口腔医师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解剖学主要研究口腔结构的组成和分布,包括口腔黏膜、口腔软组织、牙齿、牙周组织等。

学习口腔解剖学需要掌握口腔内外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功能、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等。

口腔医师需要了解面部解剖学,因为口腔和面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对面部解剖学的了解可以帮助口腔医生做好诊疗工作。

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口腔医生必学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研究口腔各种生理功能和机制。

口腔生理学需要掌握口腔黏膜、唾液腺、咀嚼、吞咽、语音、味觉等生理过程的知识。

对于口腔生理功能的了解有助于口腔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生必备的重要学科之一。

口腔病理学主要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口腔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医生还需要掌握各种病理检查方法,如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等,以辅助诊断。

口腔药理学口腔药理学是口腔医生必须熟悉的学科之一。

口腔药理学主要研究口腔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口腔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口腔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口腔内科学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生必备的学科之一。

口腔医生需要熟悉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如口腔感染、口腔黏膜炎症、牙髓病、牙齿过敏和口腔免疫疾病等。

口腔医生还需要了解口腔与全身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提供有效的治疗。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口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一、解剖学1. 口腔颌面部解剖口腔颌面部是人体表面上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解剖结构。

口腔颌面部包括口腔、颌骨、面部软组织等部位,其解剖结构复杂多样。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包括口腔黏膜、口腔骨骼、口腔肌肉、口腔血管和神经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 牙齿解剖牙齿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解剖结构。

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冠、牙髓、牙根和牙周组织等部位,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每一种牙齿的结构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知识。

3. 颌骨解剖颌骨是口腔颌面部重要的解剖结构,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

颌骨的解剖结构包括颌骨的外形、颌骨的内部结构、颌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颌骨的解剖结构,了解颌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颌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4. 面部软组织解剖面部软组织是口腔颌面部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包括面部皮肤、面部肌肉和面部血管等。

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面部软组织的解剖结构,了解面部软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生理学1. 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生理学知识。

口腔生理学包括口腔的分泌物、口腔的摄取和咀嚼功能、口腔的消化和吞咽功能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口腔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口腔生理学在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2. 牙齿生理学牙齿生理学是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重要生理学知识。

牙齿生理学包括牙齿的牙釉质形成、牙釉质的硬度和牙釉质的耐酸性等,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牙齿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牙齿生理学在牙齿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3. 咀嚼、吞咽和发音的生理学咀嚼、吞咽和发音是口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执业医师需要了解这些功能的基本生理学知识,了解这些功能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为帮助口腔医师备考,以下总结口腔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一、解剖学1.口腔解剖学(1)头颅解剖主要包括颅骨、颞下颌关节、面颌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2)口腔解剖主要包括口腔腔咽部的结构、牙齿、舌、牙龈、口腔黏膜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3)颈部解剖主要包括颈部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牙周解剖主要包括牙周组织的结构、功能、牙龈疾病的病理生理等。

3.面部解剖主要包括面部肌肉、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

二、生理学1.消化系统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消化、胃肠道运动、胃酸分泌、胃肠蠕动、胰腺分泌、胆汁分泌、肠道吸收等。

2.内分泌生理学(1)胰岛素分泌(2)甲状腺功能(3)垂体激素分泌等。

3.口腔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内的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

三、病理学1.口腔病理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2.牙周病理学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3.颞下关节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颞下关节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四、诊断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五、牙体牙髓病诊疗学主要包括:龋病的诊断与治疗、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六、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适应症、宣传、门诊检查、门诊诊断、医用器械和器械管理、手术保护与消毒、手术切口的绷带。

七、口腔颌面修复学主要包括:牙列正畸治疗计划、正畸治疗器械、正畸治疗过程、正畸治疗结果保护等。

八、口腔颌面放射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口腔颌面X线片的解读、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九、口腔预防保健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十、口腔颌面护理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护理的原则、口腔颌面康复。

这些知识点是口腔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

希望考生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口腔医师考试。

口腔执业知识点总结推荐

口腔执业知识点总结推荐

口腔执业知识点总结推荐口腔执业是指口腔医生或牙医在口腔医学领域进行治疗和服务的工作。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口腔执业的知识点涉及口腔解剖学、口腔疾病、口腔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口腔执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包括口腔黏膜、牙齿、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舌、颊、唇等多个组成部分。

口腔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口腔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口腔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医生需要了解口腔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便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口腔疾病口腔疾病是口腔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多种类型。

口腔医生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口腔医生需要了解口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口腔诊断口腔诊断是口腔医生的核心工作之一。

口腔医生需要通过临床表现、X光片、口腔摄影等多种方式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

口腔医生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医生需要掌握口腔检查、X光片分析、口腔摄影等技能,对口腔疾病进行全面的诊断。

四、口腔治疗口腔治疗是口腔医生的主要工作之一。

口腔医生需要对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等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进行治疗。

口腔医生需要掌握牙科手术、牙体牙髓治疗、牙周治疗、种植牙、义齿制作等多种技能,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

口腔医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服务。

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掌握口腔解剖学、口腔疾病、口腔诊断和口腔治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口腔医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在对连续性变量进行分组时还必须考虑到变量分界点的选择,应按照习惯的分界点或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界点作为分组标志,这样可以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

(3)计算:资料分组后,就可以清点每组中的频数。

人工整理时,可用计数法,将每一组中的频数相加。

人工整理花时多,且误差大,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变量多达几千万或更多,资料整理十分困难,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计算机整理。

2.变量计算:在对口腔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所用的一些特定的统计指标,以便能定量地、简练地描述所收集到的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常用的统计指标有:
(1)平均数:分析计量资料常用平均数,它是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计算公式为:
代表平均数,式中的∑为求和的符号,χ代表变量(观察值),n代表受检人数(2)标准差:是用来说明一组观察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即离散度。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可直接用计算器的统计计算功能,将龋的频数分别输入,可立即得标准差;在不具备计算器的情况下,可用标准差加权计算法。

计算公式为:
(3)标准误:抽样调查中,使样本均数(或率)与总体均数(或率)之间出现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抽样误差。

标准误是用来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1)均数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S为标准差,n为样本含量
2)率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p代表样本率,n为样本量
(4)可信区间:在抽样调查中,虽有抽样误差存在,但只要是随机样本,其样本均数(或率)围绕总体均数(或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故可以用样本均数(或率)和标准误对总体均数(或率)作出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有95%可信区间及99%可信区间,95%或99%可信区间即总体均数(或率)有95%或99%的概率(或可能性)在此区间范围内样本观察例数在100例以上时,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1.96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为。

±2.58
当n足够大,且p不接近零时
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为:P±1.96×SP
总体率的99%可信区间为:P±2.58×SP
(5)率: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在评价口腔疾病的患病状况时,常用率来表示人群中疾病状况的高低。

计算公式为:
(6)构成比:是用来说明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一种常用而重要的研究方法。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些资料,必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

问卷是一套经预先设计的有目的、有一定结构、有顺序的问题表格。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主要用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研究对象的属性:属性即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反映一个人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居住地等的信息和反映一个人社会经济特征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信息。

属性资料也称为背景资料,可依研究目的决定需收集的信息2.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是口腔流行病学中常用的资料,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是问卷调查在口腔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本应用。

口腔健康知识是指人们对特定口腔健康问题的了解。

口腔健康态度是人们对于口腔健康各方面的看法和观念。

口腔健康行为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各种行为,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就医行为等
3.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反映口腔疾病及其防治对人们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评估指标。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健康的多维评价中,通常采用专门的量表进行测量
口腔健康问卷调查还广泛应用于其他信息的收集,如自我感觉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科畏惧、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等
(二)问卷结构
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首页、题目以及联结部分。

联结部分有指导语、过渡语等,由它们将题目按照逻辑顺序联结成整体
1.首页:首页即问卷的第一页,含封面信、调查对象编码和基本情况、调查日期等。

封面信是致调查对象的短信,说明组织该调查的机构、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和对象的选择,并有保密承诺和感谢语,常放在问卷的封面,也可以单独发放
2.题目:题目是问卷的核心部分,通过题目可获得所需信息。

一个完整的题目由问题、答案和编码三部分组成
3.联结部分
(1)指导语:是指用于指导调查对象如何正确填答问卷,调查员如何正确完成问卷的一组陈述。

根据所处位置不同,指导语又可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

卷头指导语常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卷中指导语一般是针对某些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2)过渡语:问卷中当开始一个新的话题时,应有过渡语,以免被调查人感到突然,不能适应
(3)结束语:在问卷的最后,可简短地对调查对象表示谢意,也可征询调查对象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
(三)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
(1)围绕调查目的设计问卷
(2)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设计问卷
(3)针对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4)便于资料处理和分析
(5)针对问卷使用方式设计问卷
2.问卷设计的步骤:问卷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根据调查目的,确定所需收集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的设计与选择。

(2)确定问题的顺序,一般将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难度较大的、敏感的问题放在后面。

问题的排列要有关联、合乎逻辑
(3)测试与修改问卷。

问卷用于正式调查以前,需进行预调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3.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语言应简明,句子简短;文字表达准确;每个问题只问一件事,不能出现双重或多重的含义;用肯定的方式提问,若问题有假定性,须加一个筛选问题使调查对象能够准确回答
(1)问题的结构:根据设置答案的不同,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和半封闭型问题。

由开放型问题为主构成的问卷多用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口腔医学研究中多以封闭型问题为主
1)开放型问题:又称自由回答式问题,这种问题的特点是调查者事先不拟定任何具体答案,调查对象根据提问独立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2)封闭型问题:设计者预先写出问题的答案选项,调查对象从提供的选项中选择,不能作这些选项之外的回答
3)半封闭型问题:是封闭型和开放型问题的结合。

常见的是在封闭型回答方式的同时,最后加上一项“其他,请说明”,并请调查对象填答具体内容
(2)问题的形式
1)填空式:填空式问句即在问题后面画一横线,让调查对象填写。

例如:在过去的12个月内,您自己为看牙支付的医疗费共多少?元
2)二项式:二项式问句又称是否式问句。

这种问句的回答只分两种答案,即“是”或“不是”
3)列举式:列举式问句即在问题之后不提供具体答案,而只提供回答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自己列举出若干回答。

跟开放型问题一样,这种问题所得的结果只有等问卷收回后再进行单独的编码工作
4)多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问句是对一个问题事先列出多个答案选项,让调查对象从中选择一个(多项单选式)或几个(一般是三个,称为多项多选式)最符合的答案
5)顺位式问句:有时研究者除了希望了解调查对象所选择的答案类别,还同时希望了解他们对所选择类别的不同重视程度,此时可选用顺位式问句。

顺位式问句是在多项多选式问句的基础上,要求调查对象按照重要程度不同,按先后顺序列出答案
6)多项任选式:多项任选式是在所提供的多个答案中,调查对象根据自身情况可以任意选择不同数目的答案
7)评分式问句:评分式问句是设定一线段的分值范围,让调查对象按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分数
8)矩阵式:矩阵式问句是将同一类型的若干问题集中在一起表达的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问卷的篇幅,也节省了调查对象阅读和填写的时间
(3)问题的提出:问卷中提出的问题应避免带有诱导性或权威性的提问,保持中立的态度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