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语文新课标测试

合集下载

2013新课标语文卷

2013新课标语文卷

2013新课标语文卷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 ,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一部分:前言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个个领域。

一,课程性质1、核心内容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基本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没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1、语文教学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对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分四个学段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013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3、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4、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6、(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

7、(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核心。

8、(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9、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于(认读汉字)和(查字典)。

10、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

二名词解释1、素养: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2、学习: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团队精神。

4、体验学习: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未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3、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4、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2013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认真校对)

2013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认真校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什克腾旗2013年教师专业化考核课程标准考试
小学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①
D、①②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②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③学会汉语拼音④学会独立识字。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A、朗读和默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A、感受
B、理解
C、欣赏
D、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10、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和()。

A、实践性和人文性
B、实践性和综合性
C、工具性和人文性
D、综合性和工具性
11、()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A、阅读
B、识字
C、朗读
D、写作
12、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A、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说明文
C、想象作文
D、纪实作文
13、语文是()很强的课程。

A、人文性
B、工具性
C、趣味性
D、实践性
14、()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15、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引导者。

A、承受者
B、主体
C、组织者
二、填空(每小题1分,共30分)
1、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对第三学段的识字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

2、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3、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7、阅读是学生的。

8、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9、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10、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三、简答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什么?(5分)
2、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5分)
四、判断题(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是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
4、课标总目标中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

背诵优秀诗文40篇或段。

()
5、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
五、论述题(20分)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