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4、图例的设置五、教学时数:3复备栏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序号: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P21~P22页例1及练一练,P25 练习四第1 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2014-201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4、图例的设置教学课时:4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1课时 折线统计图练习…………………………………………1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21-2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四第1、3、4题。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读懂折现统计图;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能收集简单数据,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能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
新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

2、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1)如果用下面这样的图表示同学们的座位,你能找到课代表的位置吗?
第7行○○○○○○○○
第6行○○○○○○○○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师:第4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4,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16页练一练第一题。
练习三1,2,3。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4列第3行
记作(4,3)
读作“四,三”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很高,特别是我在课堂上把例题的内容临时用班上的座位代替,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
分组讨论:确定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学生分组讨论:
可以用数对表示。
(x,y)
二、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学校会议室地面铺地砖,九块花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7,2)、(5,3)、(9,3)、(3,4)、(7,4)、(11,4)、
利用“班班通”展示结果。
说一说:g2,c6---c2的意义。
三、阅读
阅读“你知道吗”。
说明电脑的表格制作。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2】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例2、P24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2、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了解到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讨论讨论问题。
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教学反思:课题蒜叶的生长【3】授课日期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记录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
(板书课题)指名回答。
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3.提出问题:(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完整版2014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第 1 课时折线统计图授课目标: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构造和特点,能读懂折现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解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认识数据反应的本质情况。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收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领悟并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高运用折线统计图办理简单数据的技术,增强数据解析见解。
3、使学生主动参加统计活动,形成互相合作、积极思虑的学习意识,感觉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领悟统计在平时生活里的作用。
授课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授课难点:解析数据,领悟数据包括的规律和特点。
授课准备:学生手机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课件一、预习作业1、我们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开始,就学习过很多统计的知识与方法。
大家回想一下,统计有什么用途?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统计的内容和方法?二、自主学习1、沟通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回答说明:我们知道,为认识决一些实诘责题,或许认识某个问题的本质情况,我们需要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数据,解析数据反应的详细事实,并依照事实作出判断或推断。
在统计内容和方法,大家学会了检查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以及解析数据表达的信息。
2、引入新课为了提高统计能力和依照需要表达数据,我们今天要学习表达数据的新形式。
大家要能认识这种新的表达形式及特点,学会用这种形式表示数据、解析数据。
那终究是怎样的形式呢?我们一同来看详细问题。
3、授课例 1提:是已学的表。
你能从表里知道些什么?小楠的身高是怎化的?引:你能用手指比划画一条,表示每个年身高增加的情况?大家和老一同,用手指着画画条看。
同学已用手指画表示了身高增加的情况,你能像在上画出一条曲来表示?自己着画一画,表示出小楠身高增的化。
察:你得我画的条有什么用?能看出小楠每个年的身高怎化的?明:从大家画的上能够看身世高每年在增:他在 6 是 116 厘米, 7 到118 厘米, 8 又到了 121 厘米⋯⋯我把表示身高数据化的一条曲叫作“折” ,条折能直接表示身世高逐年增的情况。
苏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1.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如何确定第几行和第几列。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例1图,你能说一说小军的位置吗?用哪一种说法确定小军的位置比较好?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统一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确定位置。
(板题:确定位置)二、活动一:认识“列”和“行”生自主完成活动一。
还能用数对表示出另外两个同学的位置吗?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确定第几列的时候都是从观察者的左边起往右边数,谁是观察者呢?小军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小兰、小强呢?怎样表示更简洁呢三、活动二: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学生互动为主,教师到各组检查活动情况。
交流:你有哪些收获?师:数对知识不仅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1师:小明家在装修,为了美观,厨房的一面墙上贴了几块花瓷砖,谁能用数对表示磁砖的位置?2师: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准备铺上九块花地砖,请你们根据数对找出铺花地砖的位置,在作业纸上涂一涂吧!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检测反馈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练习三第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图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公园平面图,你能标出平面图有几列几行吗?学生标一标。
出示完整的方格图,图中行与列的标法和昨天所学例题有什么不同?小结:例1是根据人的位置标的,是标在格子中间的,例2是根据线标的,是标在线上的。
指出:例2中的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9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阅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驾驭描绘数据的方法,增加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实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驾驭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根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依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依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展相应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须要依据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宜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步开展统计活动的爱好,增加动手理论、合作沟通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展一些有意义的推断和预料。
六、课时支配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练习………………………………………………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第( 13 )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二单元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读懂折现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收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高运用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形成相互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手机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课件一、预习作业1、我们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开始,就学习过许多统计的知识与方法。
大家回忆一下,统计有什么用处?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统计的内容和方法?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回答说明:我们知道,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了解某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反映的具体事实,并根据事实作出判断或推测。
在统计内容和方法,大家学会了调查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以及分析数据表达的信息。
2、引入新课为了提高统计能力和根据需要表达数据,我们今天要学习表达数据的新形式。
大家要能认识这种新的表达形式及特点,学会用这种形式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那究竟是怎样的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具体问题。
3、教学例1出示例1统计表提问:这是已经学习过的统计表。
你能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引导:你能用手指比划画一条线,表示每个年龄身高增加的情况吗?大家和老师一起,用手指试着画画这条线看。
同学们已经用手指画线表示了身高增加的情况,你能像这样在纸上画出一条曲线来表示吗?自己试着画一画,表示出张小楠身高增长的变化。
观察:你觉得我们画的这条线有什么用?能看出张小楠每个年龄的身高怎样变化的吗?说明:从大家画的线上可以看出身高每年在增长:他在6岁时是116厘米,7岁时长到118厘米,8岁时又长到了121厘米……我们把表示身高数据变化的这样一条曲线叫作“折线”,这条折线能直接表示出身高逐年增长的情况。
既然折线能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哪如果要准确地表示身高变化的数据,你觉得需要把折线画在哪里?引导:观察折线统计图,看看她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儿不同?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提问:现在把折线统计图和前面统计表比较一下,表示的数据相同吗?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为什么?三、多层练习1、做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阅读统计图,说说人的正常体温一般是多少。
明确正常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
提问:从统计图上看,他的体温大体是怎样变化的?图上怎样看出体温的上升和下降?2、做练一练提出问题:想知道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在哪个年纪身高长得最快吗?哪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怎样表达数据才能直接看出你在每个年级身高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实践:请你吧事先收集的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在统计表里,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你有哪些认识和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五、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2、每日一题六、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特点:直观表示数据多少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七、教后反思本学期第( 14)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二单元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一般情况或规律。
2、使学生感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并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提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体会数据蕴含规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统计活动,产生对实验研究问题的兴趣,体会实验对于研究问题的作用;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或研究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这样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我们已经认识六折现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确定每个数据的位置,用一条折线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样表示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还能直接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2、教师:为了进一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和反映数据的情况,今天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3、出示例2的统计内容和统计表学生独立阅读例题、数据。
提问:这里是哪两种保温杯保温性能的对比试验?从试验数据统计表中,你知道李小洁是怎样试验的吗?哪些同学能说说统计表里的数据?从试验统计表里的数据看,哪种保温杯的性能更好?你是怎样知道的?4、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我们从试验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比实验时,每隔30分钟测量,记录一次数据,经过150分钟,一共测量、记录六5次数据。
通过比较每次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陶瓷保温杯里开水温度下降速度要快的多,这说明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的多。
用怎样的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比较出这两个杯子的保温性能哪个好一些呢?5、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请大家观察这里的统计图,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交流:横向底线上分别表示的什么,纵向左边线上刻度表示的什么?这里实线表示什么,虚线表示的是什么?交流统计图,说说怎样描点,画折线的,画两条折线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现在我们完成的折线统计图,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我们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上节课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中只表示一组数据,只有一条表示数据的折线,那是单式折线统计图。
为了在复式折线统计图里区分两条折线分别表示的不同数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要注明相应折线的图例。
一般折线图例都是像这里一样,以实线和虚线区分的。
提问:和单式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三、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阅读练一练的习题,初步了解要求的是什么。
(2)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做?(3)学生实验2、完成练习四第2题(1)小组同学先讨论题里的两个问题(2)交流:你从图中了解了些什么?(3)在风信子发芽实验中,开始出现根和芽的情况个是怎样的?(4)能说说根和芽从出现开始的生长变化情况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都是通过实验的素材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通过学习,你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收获?五、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六、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直观表示数据多少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便于比较差异七、教后反思本学期第(15)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二单元第3课时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统计结果;能根据数据用折线表示统计结果,能简单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一般情况或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体会折线统计图反映的实际情况,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数据表达和分析活动,产生对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兴趣,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隐含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完成课本第26页第3题解方程2、网上调查并记录我们当地一周的天气二、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认识了但是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
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读懂折线统计图,掌握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并能分析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
三、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1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核对2、做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了解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仔细阅读图中的数据,弄清数据的变化过程。
提问:你从折线统计图里知道了什么?折线直观形象地表示了电冰箱销售的哪些情况,能大体说说每月的销售台数和数据的变化吗?交流:让学生交流第(1)题的具体情况。
图上看,销售台数五月份增长最快,十一月份下降最快,你能试着解释原因吗?3、做练习四第5题让学生阅读折线统计图,观察图里的数据及数据的变化提问:这幅统计图横向底线上表示的什么,纵向左边线上表示的什么?让学生思考统计图下面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问题的结论。
从图上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四、多层练习1、做练习四第6题让学生阅读习题,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表里的数据,完成题里的折线统计图提问:观察统计图,这两个城市最高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最低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阅读“你知道吗”3、做练习四第7题引导:你记录的这一周我们当地每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数据都准备好了吗?请大家先把你的记录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是否基本一致指名学生说说这一周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学生制作统计图表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这单元学习的折线统计图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及这节课的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六、作业家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七、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练习八、教后反思本学期第(16)个教案上课日期:2015年()月()日第二单元第4课时蒜叶的生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验、统计,了解蒜叶根须和叶片的生长情况,认识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生长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能正确地收集数据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调查、记录、比较数据获得问题研究的简单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蒜叶头发芽实验和测量、统计、数据分析等活动,体会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统计活动的过程,以及统计数据的作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认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获得成功发现结论的体验教学重点:蒜叶生长的实验和统计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3个种植蒜头的盆(两个放土、一个放水),若干饱满的蒜瓣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蒜头和蒜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各是什么?提问:你对蒜头、蒜苗的种植、用处有哪些了解?引导:同学们已经对蒜有一些了解,知道蒜的一些种植情况、生长期的时间,以及食用调味、杀灭病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