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9.1 不等式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 不等式 巧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 不等式 巧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不等式的性质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大小比较加以说明,以抛砖引玉.例1.已知x<y ,试用“>”或“<”,并说明理由. (1) x+5 y+5;(2)3x 3y ;(3) –3x -3y ;析解:(1) 在已知不等式x<y 两边同时加上5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有x+5 > y+5.(2)在已知不等式x<y 两边同时乘以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有3x<3y .(3)在已知不等式x<y 两边同时乘以-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有-3x>-3y .点评:注意观察所要比较大小两个式子,是否可以看作是原来不等式的两边作哪种变形,是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或是在原来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依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便可比较出大小.例2.如果a>b>0, 试用“>”“<”或“=”填空,并说明理由. (1)ab b 2 (2)-a1 -b 1 析解:(1)由已知 a>b>0知:a>b ,b>0根据不等式性质2,在不等式a>b 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正数a ,不等号方向不变,所以ab>b 2. (2)由a>b>0知a 1<b 1,根据不等式性质3,在不等式a 1<b1两边都乘(或除以)-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有-a 1>-b 1. 点评:第(2)小题也可先根据不等式性质3,在不等式a>b 两边都乘(或除以)-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a<-b<0,再比较a -1与b -1.即比较-a1与-b 1大小也易求解. 例3已知a>b ,则ac 与bc 之间的关系.析解:由于c 的符号没有确定,故应该分类讨论.当c>0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ac>bc .当c=0时,ac=0,bc=0此时ac=bc .当c<0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ac<bc .故本题要分类讨论.解:当c>0时,ac>bc ;当c=0时,ac=bc ;当c<0时,ac<bc .点评:对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数的正、负性未知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例4.如果a<0,b>0,a+b<0 .则比较a,-a,b,-b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b>-b>-a B.a>-a> b>-b C.-a>b>-b> a D.b>a> -b>-a 析解:由a<0,b>0知b>a;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a>0,-b<0,因此有-a>-b; 由a<0,-a>0知-a>a;由b>0,-b<0得b>-b;由a+b<0 ,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a+b<0 两边都减去b,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a<-b即-b>a;综上所述由b>a ,-a>a ,-b>a可知a最小,再由-a>-b ,b>-b可知-b其次,再根据-b>a 可得-b最大.因此a,-a,b,-b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b>-b> a.故选C.解:选C.点评: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的大小比较,注意综合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大小比较.2。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3)当 l=8 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 呢? 解:当 l=8 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862=4(cm2),圆的面积是48π2 ≈5.1(cm2),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当 l=12 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1262=9(cm2),圆的 面积是142π2≈11.5(cm2),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3-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同步考点手册 P31
3.据报道,某日 A 市最高气温是 33℃,最低气温是 24℃,则当天 A
市气温 t(℃)的变化范围是( D )
A.t>33
B.t≤24
C.24<t<33
D.24≤t≤33
-4-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a 不是负数,可表示成 a>0 B.x 不大于 3,可表示成 x<3 C.m 与 4 的差是负数,可表示成 m-4<0 D.x 与 2 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成 x+2>0
(2)x≤-1. 解:如图.
-9-
对表示不等关系的语言理解不透而出错 10.小亮家买了一盒高钙牛奶,包装盒上注明“每 100 克内含钙量≥ 150 毫克”,它的含义是指( B ) A.每 100 克内含钙 150 毫克 B.每 100 克内含钙量不低于 150 毫克 C.每 100 克内含钙量高于 150 毫克 D.每 100 克内含钙量不超过 150 毫克
-12-
12.某乳制饮品配料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文字: 配料:纯净水、白砂糖、脱脂牛乳、乳酸菌、羧甲基纤维素纳、乳酸 钙、 柠檬酸、食用香料、山梨酸钾、甜蜜素、阿斯巴甜,每 100mL 产品 中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1.0g,钙(Ca)40~80mg.请你说明“蛋白质≥1.0g, 钙(Ca)40~80mg”的实际意义. 解:蛋白质≥1.0g 表示每 100mL 产品中蛋白质不低于 1.0g;钙(Ca)40~ 80mg 表示每 100mL 产品中钙(Ca)的质量不低于 40mg 而不高于 80mg.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9.1不等式》精品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9.1不等式》精品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
1 3
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
(6)a与b两数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2021/6/18
5
二、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 1、不等式的解 • 与方程类似,我们可以把那些使不等式成
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2/3小时,即 50 2 x3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
2/3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
2 x 50
2021/6/18
3
3
定义: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 式子,叫做不等式,像a+2≠a这样用“ ≠” 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如:
2021/6/18
6
2021/6/18
7
二、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 2、不等式的解集: •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
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021/6/18
8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7是x+3<-3的一个解。 (2)-40是不等式4x<-4的解 (3)不等式x<-3的整数解有有限个 (4)不等式x<3的正整数解有有限个
提醒:1、像a≥b或b≤a这样的式子,也经常用来表 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2、由不等式定义还可以知道,不等式可以 分成两大类:①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符号类型 有>,<,≥,≤;②表示不等关系的不等式,符 号为≠,读作“不等于”。
2021/6/18
4
例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课件
4.8,8,12是不等式的解; -4,-2.5,0,1,2.5,3不是不等式的解.
归 纳 代入法是检验不等式的解的简单、实用方法.
空心圆表示 不含此点
表示-1的点
四、例题讲解
0 方向向右
表示
1 2
的点
01
方向向左
归纳
五、课堂小结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 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 的解集. 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不等式解集表示方式:①代数形式; ②数轴.
不等式的定义: 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三、讲授新知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 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1:对于80,78,75,60那个数能满足不等式呢?
归纳
三、讲授新知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 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2:除了80,78外,上面的不等式还有其它的解吗?如果有,这些解 应满足什么条件?
本节课知识点对应课本P114-116的内容.
课后作业: 课本115页第1题;课本116页第2、3题.
谢谢观看
巩固练习
2.不等式x<5有多少个解?有多少个正整数解? 解:不等式x<5有无数个解; 有4个正整数解,分别是4,3,2,1.
B B
一、复习引入
一年四季,每季 的平均气温是有 高低的。
两家商场推出 不同的优惠方 案,顾客在这 两商场购买同 样的商品,消 费是不相等的 。
两个人的身高 是不一定相等 的。
小明和小强两 人在数学学习 上的时间投入 是不一定相同 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分式等基础知识后,引入的一种新的数学表达形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学会用不等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如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学会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以及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2.难点: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求解不等式时的运算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不等式的图形表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不等式的概念、性质、例题及练习题。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不等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讨论,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传递性等。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等式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不等式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_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_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A.5
B.4
C.3
D.2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特别提醒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
大于向右画, 小于向左画;界点处 用空心圆圈圈住该点.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的是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所以不等
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一般地,利用数
C. 3
D. 2
感悟新知
例2 用不等式表示: (1)a 的一半与3 的和大于5; (2)x 的3 倍与1 的差小于2; (3)a 的 1 与1 的差是正数;
2
(4)m 与2 的差是负数.
知1-练
解题秘方:紧扣不等关系中的关键词语列出不等式.
感悟新知
解:(1) 1 a+3>5.
2
(2)3x-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不等式
知1-讲
1. 定义: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
式. 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设a>0):
不等式的解集 x>a
x>-4a
x<a
x<-a
数轴表示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 (2)x<-2 解题秘方:紧扣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看清不等号和端点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不等式及其解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不等式及其解集

交流:下面给出的数中,能使不等式x>50成立吗?你还 能找出其他的数吗?
20, 40, 50, 100.
解:当x=20,20<50, 当x=40,40<50, 当x=50,50=50, 当x=100,100>50,
不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探究新知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 程的解”,与方程类似 ,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 不等式的解.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不等式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数量之间存在着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 例如,小明的身高为155cm,小聪的身高为156cm, 则我们可以用不等号“>”或“<”来表示他们的身高 之间的关系.
如:156 > 155或155 < 156.
155cm
156cm
探究新知
【思考】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托盘天平的右盘放上一质 量为50g的砝码,左盘放上一个圆球后向左倾斜,问圆球的质量x g与质量为50g的砝码之间具有怎样关系?
我们很容易知道圆球的质 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即x > 50.
探究新知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 :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 12 :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11 :20
50千米 40分钟=2/3小时
A 12 :00
探究新知
分析: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 车要在12:00之 前驶过A地,则以 这个速度行驶50 千米所用的时间 不到2/3小时,即
何用含x,y的不等式来表示小华所需支付的金额与50元之间的
关系?
解: 3x+10(x+y)<50.

课堂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不等式的概念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的,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不等式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可以用数轴或区间表示。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集的表示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数轴和区间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到不等式的解集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概念的引入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不等式和解集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集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不等式和解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分析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部分.数量之间除了有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关系.正如方程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一样,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因而是最简单的含未知数的不等式(组),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不等式(组)的基础.实际问题中有许多涉及数量间的大小关系的比较,这为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本章教科书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不等式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正如“列方程(组)”在前面有关方程的几章中占有突出地位,本章中“列不等式(组)”始终是重点内容,尽管数学模型的形式由方程(组)转变为不等式(组),数学建模思想却在已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全章教科书依讨论实际问题的线索而展开.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充分注意不等式(组)的现实背景,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际问题,反映出不等式(组)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不等式(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的认识.鉴于本章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以方程为代表的数学模型已有一定认识,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现“数学模型”一词,但是应注意结合具体例子来体现数学模型的意义和作用,反复强调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继续突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化)解决问题的思想.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的基础.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借助数轴等直观图形以及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寻找不等关系的数学化表达方式,检验不等式本身以及它的解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他贴近学生生活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用不等式(组)为工具来分析解决它们.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见前面的图),在本章中的小结中出现,它与前面方程(组)在这方面的框图的基本结构一致,这有助于从整体上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学、学习和复习时应注意不断强化对它的认识.教学目标1.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2.归纳本章所学过的知识,沟通本章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3.自主探索出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总结出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步骤.4.联系实际,沟通不等式或不等式组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培养并提高学生归纳、对比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2.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课时安排9.1不等式约3课时9.2一元一次不等式约3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2课时小结约2课时机动约2课时下册9.1 不等式教学目标1.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2.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4.灵活运用不等式性质解法解决相关题目,能举一反三,拓展思维.5.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6.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数学结论,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2.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内容不等式.一、导入新课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 地50 km .要在12:00以前驶过A 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 km ,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二、新课教学 1. 不等式的概念(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并”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① a +b =b +a ②-3>-5 ③x ≠l ④x 十3>6 ⑤2m <n ⑥2x -3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 (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2. 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 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 km 吗?每小时82 km 呢?每小时75.1 km 呢?每小时74 km 呢?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x 32>50的解?问题4 除了80和78,不等式x 32>50还有其他解吗?如果有,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发现,当x >75时,不等式x 32>50总成立;而当x <75或x =75时,不等式x 32>50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x 32>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任何一个小于或等于75的数都不是不等式x 32>50的解.因此,x >75为使不等式x 32>5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它可以在数轴上表示.由上可知,在前面问题中,汽车要在12:00以前驶过A 地,车速必须大于75km/h .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三、 巩固新知1. 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 +3>6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8,12 2. 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 +3 > 6 (2)2x < 8 (3)x -2 > 0下册四、总结归纳1. 不等式的概念.2. 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五、布置作业教材P119习题9.1第1、2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不等式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天平,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天平被调整到什么状态?2. 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上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3. 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4. 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二、探究新知 1. 用“>”或“<”填空.(1)5>3:5+2 3+2;5-2 3-2.(2)-1<3:-1+2 3+2;-1-3 3-3. (3)6>2: 6×5 2×5;6×(-5) 2×(-5).(4)-2<3:(-2)×6 3×6;(-2)×(-6) 3×(-6).2. 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3. 让学生充分发表“发现”,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巩固新知1. 判断(1)∵a <b ,∴a -b <b -b .(2)∵a <b ,∴3a <3b.(3)∵a <b ,∴-2a <-2b . (4)∵-2a >0,∴a >0. (5)∵-a <0,∴a <3. 2. 填空(1)∵2a >3a ,∴a 是 数.(2)∵3a <2a,∴a 是 数. (3)∵ax <a 且x >1,∴a 是 数.3.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1)a -3>b -3;(2)3a <3b;(3)-4a >-4b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应强调两点: 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不同之处; 2. 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P120习题9.1第4、5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不等式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 -7>26;(2)3x <2x +1;(3)32x >50;(4)-4x >3. 二、例题分析分析:解不等式.就是要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x<a (a 为常数)的形式.解:(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7,不等式的方向不变,所以x -7+7>26+7.x >33.(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2x ,不等式的方向不变,所以3 x -2 x <2 x +1-2x ,x <1.(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23,不等式的方向不变,所以3223⨯x >50×23 x >75(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除以-4,不等式的方向改变,所以44--x <43-, x <43-.教师在数轴上表示(1)(2)的解集,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3)(4)的解集.下册教师指出像a≥b或a≤b这样的式子,也经常用来表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例如,为了表示2011年9月1日北京的最低气温是19℃,最高气温是28℃,我们可以用t表示这天的气温,t是随时间变化的.但是它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即t≥19℃,并且t≤28℃,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说是“不小于”;符号“≤”读作“x小于或等于”,也可说是“不大于”,A≥b或A≤b形式的式子,具有与前面所说的不等式的性质类似的性质.三、巩固新知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x+5>-1;(2)4x<3x-5;(3)8x-2<7x+3.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1)x与3的和不小于6;(2)y与1的差不大于0.四、解决问题例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V+3×5×3≤3×5×10,V≤105.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V不能是负数,因此,V 的取值范围是V≥0并且V≤105.在数轴上表示V 的取值范围如下图所示.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六、布置作业教材P119页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