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_第五版_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江财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国外支付净额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额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额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税-非税支付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等于净投资加重置投资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名义GDP:即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支出法:指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收入法:指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绿色GDP:指名义GDP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消费函数:即消费倾向,即消费和收入之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一种关系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储蓄函数:储蓄和收入之间,储蓄收入增加,但增加比率递减的一种关系s=s(y)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Chapter 1: ___1.Macroeconomics is an economic science that ___ n of a country or n。
in ___ related to the nal economy。
___。
n。
economic growth and ns。
nal trade and exchange rates。
___。
n。
economic ns。
nal trade。
and achieve long-___.2.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refers to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economic society usingn factors during a certain d of time。
It is a market value concept that measures the final value of products。
excluding intermediate values from GDP。
It is generally calculated using the e methodand the expenditure method.3.Final products: Products ___ d of time that are purchased by the final users.4.GNP: Gross nal Product is a nal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products produced by all n ___ abroad。
the valu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the ___.5.NNP: Net nal Product is the total ___ in the social total product.6.Potential output: Potential output is the level of output that can be achieved when full ___.7.Personal disposable e: PDI is the n of e that is ___.8.___: ___ are not for the purchase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current year。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9.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10.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11.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第五版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套1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第十二章第二节)P367 2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影响,总需求,就业,国民收入(第十五章第一节)P4393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支付提取(第十六章第三节)P4684通货膨胀:大多数,价格,连续,普遍,上涨(第十七章第四节)P5105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收入,比率(第十三章第二节)P387第二套1国内生产净值:GDP,扣除,资本折旧(第十二章第四节)P372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收入,比率(第十三章第二节)P3843投资乘数:收入变化,投资支出变化,比率(第十三章第五节)P3954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存款,比率(第十六章第三节)P4685浮动汇率制:不规定,供求关系,自发(第十九章第一节)P530第三套1均衡产出:总需求一致,收入等于支出(第十三章第一节)P3822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第十四章第三节)P4223经济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波动(第二十章第七节)P5674总需求:经济社会,产品和劳务,需求总量(第十七章第一节)P4845奥肯定律: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第十七章第一节)P508第四套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比率(第十六章第一节)P4582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贫困救济,补助,支出(第十六章第二节)P460 3活期存款:不事先通知,随时提取(第十六章第三节)P4684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第十六章第三节)P4705固定汇率制:基本固定,一定幅度波动(第十九章第一节)P530第五套1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干扰,自发供求,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第十六章第一节)P4582预算赤字:支出大于收入,差额(第十六章第二节)P4633名义GDP:生产物品和劳务,当年价格,全部最终产品(第十二章第六节)P376 4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放款利率(第十六章第三节)P4725公开市场业务: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第十六章第三节)P473第六套1资本边际效率:贴现率,现值之和,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第十四章第一节)P410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与支出,等数量增减,国民收入,政府支出,比率(第十三章第七节)P4023政府购买:政府,商品和劳务,购买(第十六章第二节)P4604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自动抑制通胀,自动减少萧条(第十六章第三节)P4625实际GDP: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第十二章第六节)P376第七套1狭义的货币供给:流通,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总和(第十四章第三节)P424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调节总需求(第十五章第一节)P440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第十五章第二节)P4434中间产品:再出售,供生产别种产品(第十二章第二节)P3675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转移支付(第十二章第四节)P372第八套1经济政策:增进社会福利,解决经济问题,政府干预(第十六章第一节)P457 2自愿失业: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第十六章第一节)P458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政府预算,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预算盈余(第十六章第二节)P4644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最后使用者购买(第十二章第二节)P3675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比率(第十二章第六节)P376。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5. 持久收入假说 答: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 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 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 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持 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 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8. 潜在产出 答:潜在产出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 合并且 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产出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 而实际产出和 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 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 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 质出发, 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对潜在产出的估算,如消 除趋势法、增长率 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 产出的供给面特征。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 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 程较为复杂。
2. 边际消费倾向
3
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为 MPC )指增加 1 单位收
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MPC C Y
式中, C 表示增加的消费, Y 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
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因此,
高鸿业第五版和第四版的差别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 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72、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73、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 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 进行的系统描述。
74、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 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 的理论结构。
36、“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 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37、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
38、失业率:指劳动力中 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 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39、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40、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48、实际汇率:用同一种货币 来度量的 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目录•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01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总量进行综合考察,来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整体性体现在它考察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动态性体现在它揭示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
流派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粘性的存在,主张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及流派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1 2 3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的原因,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新古典综合学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都是必要的,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调节作用。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乘数效应加速原理03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工资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成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和劳务(医疗、旅游、理发)的支出。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和存货)的支出。
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
重置资本:
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重置投资部分。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中间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从国贸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老五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机器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消费和收入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自主投资:及时利率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
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托宾q: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
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处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
谨慎动机:预防以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出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太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狭义的货币供给:制流通中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广义的货币供给:在狭义的货币供给商加上定期存款。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失业者有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摩擦事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的失业。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有整个经济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奥肯定律: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自然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球力量发生作用是,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公债:政府对公共的债务。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措施。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出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法定准备率:准备金由政府规定的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
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比原始货币供给将是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全部的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作增长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