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七下·长春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A.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
C.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2.(2023七下·松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zháng)鸣咽.(yàn)B.咀嚼.(jiáo)骨.碌(gū)C.哺.育(pǔ)气魄.(pò)D.淳.朴(chún)污秽.(huì)【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且“障”应读作“zhàng”,“鸣咽”的“鸣”应为“呜”,“咽”应读作“yè”。
B.有误,“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
C.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B. 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C. 至死不懈(xiè)殷红(yīn)无垠(yín)D. 彷徨(huáng)挚友(chì)谣言(yáo)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助词)B. 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
(助词)C. 这是很清楚的。
(副词)D. 我在房间里读书。
(动词)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淇河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C. 参加会议的有编辑、记者、作家、和教师。
D.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B. 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疫情来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武汉,“最美逆行者”的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 屏下广泛指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 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 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同步练习(含答案)

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⑦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 世前 4 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 12 条建议。 ⑧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⑨雪山含悲,江河鸣咽。 ⑩许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11 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12 “波拉,波拉(爷爷)!您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 哑了喉咙。 13“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号啕 大哭,悲痛欲绝。 14 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15 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 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17——副副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18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 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995 年 4 月 7 日 1.本节选自《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请你尽量用选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后附答案)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yuán xūn (2)diàn jī(3)xuǎn pìn(4)yáo yán (5)bèi sòng(6)zhì yǒu(7)kě gē kě qì(8)xiǎn wéi rén zhī(9)zhì sǐ bú xiè(10)jūgōng jìn cuì(11)jiā yù hù xiǎo(12)fēng máng bìlù情境化: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án xūn ”,他是dāng zhīwúkuì的。
②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有极大功绩的人;立大功的人。
(2):给建筑物奠定基础。
课文指给某种事业奠定基础。
(3):挑选聘用。
(4):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
(5)交情深厚的朋友。
(6):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7):很少有人知道。
(8):到死都不松懈。
(9):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10):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11):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12):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13):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为拯救受灾群众而牺牲的人民解放军值得我们仰慕。
B.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就为了让祖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C.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宰.割(zǎi)B. 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筹划(chóu)C. 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ì) 呼啸.(xiào)D. 彷徨.(huáng) 挚.友(chì)至死不懈.(xiè)答案:B解析:分析:A项“鲜”应读xiǎn;C项“眶”应读kuàng; D项“挚”应读zhì。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C.燕.然(yān)癌.症(ái)鞠躬尽瘁.(cuì)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答案:D解析:分析:D项“泊”应读pō。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忠厚朴实锋芒必露当之无愧B.马革裹尸蓬断草枯任人宰割C.难堪大厦筹划呼萧D.仰慕暑名阔别颤抖答案:B解析:分析:A项中“必”应为“毕”;C项中“萧”应为“啸”;D项中“暑”应为“署”。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殷红诞生阔别选聘B.谣言戈壁援助逝世C.妇儒癌症决胜胆识D.睿智叱咤氢弹博士答案:C解析:分析:选C。
C项中“妇儒”应为“妇孺”。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D.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答案:D解析:分析:A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项“截”应释为“割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 邓稼先(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1 邓稼先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两xiù()清风鞠躬..尽瘁()() 妇rú()皆知彷徨..()() 平沙无yín() 当之无愧.() 热泪盈kuàng()锋芒bì()露zhì()友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B.。
, 。
, ? ?C.。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铤.而走险()风悲日曛.()燕然勒.功()马革裹.尸()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4.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5.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6.作者在第4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7.“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__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8.全文6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9.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10.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独占鳌头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 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锋芒__________露(2)__________人注目(3)__________人之明(4)燕然__________功(5)当__________无愧(6)可______可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贯串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大显身手
一、基础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徨鲜.()为人知
筹.()划呼xiào()
qiān()字zhì()友
diàn()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人宰割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
鲜.为人知(新鲜)
B.家喻.户晓(说明)
至死不懈.(松懈)
死而后已.(停止)
C.当之无愧.(愧疚)
截.然不同(截止)
锋芒毕.露(全、都)
D.马革.裹尸(皮)
知人之明.(眼力)
永恒的骄傲
..(值得自豪的)
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对当年在昆明时生活的怀念。
C.寄托了对邓稼先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4.在核试验研制过程中,邓稼先他们有过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
你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成功和失败,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5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
他可能还有任务。
”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唯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___。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
父亲擀皮儿。
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______,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
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吗?”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吗?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吗?……”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________________。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吗?”
……
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
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
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5.根据④⑤段拼音写汉字。
道qiàn________ 面面相qù________
6.第⑤段横线上应补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8.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为什么赞不绝口?
三、综合运用
9.调整下列语句顺序,使语句连贯。
①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
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
②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③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
④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páng xiǎn chóu啸签挚奠
2.D
解析:A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项“截”应释为“割断”。
3.C
解析:从全文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念邓稼先。
A句“揭示战争的残酷”偏离了主题。
B、D两句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准确。
4.略
解析:能结合成功或失败写出真实的感受即可。
5.歉觑
6.背台词
7.郑重其事。
解析:体现父亲对当演员工作的重视。
8.父亲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9.④①③②
解析:注意句子中能够体现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