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枣1号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鲁枣3号茎段不定芽诱导研究

鲁枣3号茎段不定芽诱导研究作者:孙清荣孙洪雁周广芳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第02期摘要:为了建立枣优良新品种鲁枣3号的茎段不定芽再生体系,以其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WPM比MS显著提高了愈伤组织诱导率,WPM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但不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
TDZ对不定芽的再生比6-BA更有效,成功诱导愈伤组织获得了14.9%的不定芽再生率,而6-BA未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
鲁枣3号茎段适宜的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lmg/L TDZ+0.2mg/L IBA。
关键词:鲁枣3号;茎段;愈伤组织;不定芽中图分类号:S665.101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2-0012-03枣(Zizyphus juijuba Mill.)是鼠李科枣属多年生落叶木本果树,原产地中国。
红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由于枣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病虫害危害,制约了红枣产量。
通过育种方法可以进行枣树品种的抗性改良,但由于枣胚败育率高及落花落果严重等,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很难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
基因工程的外源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体细胞诱变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的发展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了育种新途径,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主要依赖于植物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因此,建立枣树的高效再生体系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的首要步骤。
枣离体叶片不定梢诱导研究报道较多,但以枣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鲁枣3号是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极早熟鲜食枣新品种,为了更好地利用、保存和改良这一品种,本试验研究了其茎段不定芽再生技术,为种苗的无性快繁、品种资源的离体保存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品种茎段不定芽再生诱导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枣树资源圃种植的枣树新品种鲁枣3号成年大树。
鲁枣系列新品种在庆云县的引种初报

鲁枣系列新品种在庆云县的引种初报郑宝强;郑玉萍;王宗升【摘要】对鲁枣2号、鲁枣4号、鲁枣5号、鲁枣6号、鲁枣9号、鲁枣11号和鲁枣12号7个鲁枣系列新品种在山东省庆云县的树体性状、早实丰产性状、果实品质及裂果情况等重要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鲁枣系列新品种在该县表现较好,品质优良,早实丰产,抗裂性强,其中鲁枣2号可做鲜食品种、鲁枣12号可做制干品种进行推广,鲁枣5号极抗裂、干鲜兼用,可做为金丝小枣的优良替代品种进行大力推广.【期刊名称】《落叶果树》【年(卷),期】2017(049)005【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鲁枣系列;品种;庆云;引种【作者】郑宝强;郑玉萍;王宗升【作者单位】德州市庆云县林业局,山东庆云253700;德州市庆云县林业局,山东庆云253700;德州市庆云县林业局,山东庆云25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5.1庆云县是中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产区,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20世纪90年代,全县枣树人均占有量达40余株,成为中国第一个枣园化县,金丝小枣产业也成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但近几年,晚秋连阴雨天气频繁出现,造成裂果烂果现象严重,枣果半红期遭遇阴雨天气3天左右,枣果裂果率达到20%左右,阴雨天气超过7天,裂果率就会达到60%~70%,且头茬花坐的大果裂果最重,剩余不裂的小果品质低下、经济价值极低。
另外受劳动力及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西部枣产区的市场冲击等,枣农的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个别年份亏损严重,致使出现弃管、刨树等现象,金丝小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亟需开展抗裂、优质、早实丰产、适宜庆云县发展的新品种筛选及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金丝小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自2010年开始,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品质优良、早实丰产、抗裂抗病、不同用途、不同成熟期的鲁枣系列新品种7个,进行大树改接,并于2014年开始对其综合性状进行全面调查,以期筛选出适合庆云县发展的优良新品种。
枣及酸枣无菌体系的建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三期︵总第五十九期︶枣及酸枣无菌体系的建立牛瑜菲1,彭建营2(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摘要:旨在建立枣树无菌体系,以冬枣、赞皇大枣和酸枣为试材,对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时间和采集环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培外植体较室外外植体染菌率低。
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为枣头开始萌发1周左右,长度约10cm ,灭菌时间10min 左右。
试验得出酸枣、冬枣和赞皇大枣的最适启动培养基,分别为:MS+6-BA (1.0mg/L )+IBA (0.1mg/L ),MS+6-BA (2.0mg/L )+IBA (0.2mg/L ),MS+6-BA (0.5mg/L )+IBA (0.1mg/L )。
关键词:冬枣;赞皇大枣;酸枣;外植体;培养基中图分类号:S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3-0067-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3.021收稿日期:2018-01-11作者简介:牛瑜菲(1983-),女,山西晋城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园艺育种。
一、引言枣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特有果树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多年来,我国枣树育苗一直使用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育苗速度慢,繁殖率不高,无法去除幼苗体内的病毒。
而枣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既可以大量的繁殖苗木,又可进行无病毒苗木培养,还可以进行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为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奠定了基础。
枣树的组织培养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山东农学院首次利用枣胚乳培养获得3倍体植株[1],之后陈维伦等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导酸枣产生胚状体[2]。
1983年,张福泉等以坛坛枣当年生幼嫩茎段为试材获得枣树组培苗[3]。
目前,已有20多个品种以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建立了无菌离体繁殖体系。
枣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

枣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
程佑发;安黎哲;浦铜良;王勋陵
【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
【年(卷),期】2000(020)003
【摘要】以民勤小枣幼茎和幼叶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用茎尖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从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属淡绿色致密的Ⅰ型和白色疏松的Ⅱ型.它们都是非胚性愈伤组织.研究了渗透压、外植体取材时间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幼嫩的材料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各种基本培养基中,以3/4 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暗培养较光下培养有利,3%~5%蔗糖浓度最适宜,而高渗透压不利.各种激素对继代培养的作用依次是2,4-D>IBA>6-BA、IAA、NAA、ZT、2iP>KT.愈伤组织可在含有0.5~1.0 mg/L的2,4-D或IBA的1/2 MS培养基上分化出根,茎尖也可在这些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分化根而获得再生植株.
【总页数】6页(P364-369)
【作者】程佑发;安黎哲;浦铜良;王勋陵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1
【相关文献】
1.谷子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 [J], 王晓璐;尹艺臻;温银元;原向阳;王育选;赵娟
2.糜子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J], 吴会琴;王娜;黄梦迪;刘蓓蓓;杨璞;高小丽
3.矮牵牛梅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J], 张洁;郑益平;杨成龙;林觅;林智敏
4.红花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J], 董行健;余宗波
5.小果卫矛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J], 袁云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猕猴桃、枣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

猕猴桃、枣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猕猴桃(Actinidia)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之王”。
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遗传背景复杂;枣花蕾小、自然坐果率低、胚败育率高等因素,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获得优质多抗的猕猴桃、枣新品种困难重重。
基因工程的发展为猕猴桃、枣的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研究以河南特异红果肉猕猴桃资源中华猕猴桃‘伏牛95-2’(Actinidia chinensis’Funiu95-2’)为材料,建立了中华猕猴桃‘伏牛95-2’高效再生体系、遗传转化体系,且获得了转抗菌肽D基因的转基因植株,PCR检测、Southern 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猕猴桃基因组中。
灰枣遗传转化研究,本试验以灰枣(Zizyphus jujuba ’Huizao’)为材料建立了灰枣组培快繁体系、叶片直接再生体系及对灰枣遗传转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主要结果如下:1.以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片再生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再生体系。
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MS+ZT1.0mg/L+ NAA 0.3mg/L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率最高为87.5%;在MS+ 6-BA 2.0 mg/L+NAA0.5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为4.2;适宜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mg/L,生根率为100%。
2.以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抗生素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对卡那霉素较敏感,浓度20mg/L时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率均为0,20mg/L为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遗传转化时筛选最佳浓度;生根培养基中附加30mg/L卡那霉素时,则完全抑制根的形成。
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但头孢霉素对叶片分化的抑制作用比羧苄青霉素小;结合遗传转化中的抑菌试验,选用400mg/L头孢霉素为中华猕猴桃‘伏牛95-2’遗传转化中适宜抑菌抗生素及浓度。
植物组织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摘要: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一系列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胚状体作为特定的优良基因型个体的无性繁殖手段,同时在研究胚胎发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关键字:脱分化,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脱毒苗,培养基形成芽的培养基条件常有不同,可以同时在组织培养中形成,一般说,培养物中形成的芽如胡萝卜悬浮培养,油菜愈伤组织等。
在组织培养中通过根、芽诱导再生植株方式有三种:一种在芽产生之后,于芽形成的基部长根而形成小植株,一种是在根上生长出芽来,另一种即在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然后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株植物。
除营养芽之外,在组织培养中有时也有花芽的形成,如烟草、花生等。
也有变态器官的形成,如百合鳞片切块分化出的芽,形成小鳞茎,唐菖蒲茎端可诱导形成小球茎,马铃薯的茎切段可以形成块茎。
在很多禾谷类作物的组织培养中发现,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2,4-D)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当培养在除去生长素,或适当浓度的活性较低的生长素中时,就可以诱导芽的形成。
Nitsch等用Linsmaier(LM)培养基附加10-5摩尔2,4-D 培养水稻愈伤组织可以生根,一旦转入无生长素的培养基时就能产生芽。
Rangan 将小米愈伤组织从含生长素的培养基转移到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一个星期内就形成了芽。
但在另一些例子中激素比例控制器官分化的问题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苜蓿在有2,4-D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转入不加以上两种激素的培养基中能分化,但分化的情况与原来的激素比例有关。
如果愈伤组织是在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则易生芽。
由此看来,分化与激素的关系同植物的遗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五个品种的烟草做实验,用相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结果有的品种形成很多芽,有的形成很少芽,有的完全不生芽。
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枣 ; 离体 叶片 ; 再生体系 ; 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 6 . 65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8 8 (0 9 O 一0 9 —0 0 3 9 12 0 )l 0 8 4
t
枣 树是 我 国重要 的经 济树种 之一 , 由于其高 度杂合 、 花小 、 工去雄 难 、 人 坐果 率低 、 胚败 育等方 面 的缘故 , 杂 交育种 工作 难 以开展 [ 。随着现 代生 物技术 的发 展 , 用植 物基 因工 程方 法 , 过稳定 的遗传 转化 系统 导入 外 1 ] 利 通 源基 因 , 快速 培育优 良品种奠 定 了技术基 础 。 是 , 的组 织 培养植 株再 生难度 较 大 , 使枣 的遗传 转化工 作 为 但 枣 致 远远落 后 于其它 果树 , 目前 仅在 国 内有 几例 报道 I ] 2 。 叶片取 材方 便 , 源广 泛 , 作容 易 , 进行 生物 技术研 究 的 良好 材料 。在 现代 生物技 术 的研究 与应用 中 , 来 操 是 离体 叶片再 生技 术是果 树 细胞水 平 的诱变 育种 、 变异 筛选 、 合体 分离 及基 因转 移 等方 面 的基础 。 目前 已针 嵌 ]
经济林 研究
20 ,71 ;811 09 2 ()9一0
No nwo d Fo e t Re e r h o r s sa c
枣叶片离体再生体 系研究进展
冯建 灿 喻晓敏 尚霄丽 邢 东方 冯 鑫。 , , , ,
(. 南 农 业 大 学 园艺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山大 学 , 东 广 州 5 0 0 ) 1河 河 5 0 22 中 广 1 0 6
红枣金昌1号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红枣金昌1号的引种及栽培技术农4师农科所于2002年从山西引入金昌1号枣试栽,建立示范园0.6公顷。
5年的种植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稳定,表现良好,果个大而整齐,果实品质优良,树体较开张,抗性较强,是一个鲜食与制干兼用的优良品种。
一、引种园概况引种地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较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短,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150天,年降水量260毫米,年蒸发量1687.3毫米。
土壤为砂壤土,pH值7.1,有机质含量1.2%,速效氮67毫克/千克,速效磷20毫克/千克,速效钾66毫克/千克。
2002年春定植,株行距2×4米,每667平方米栽84株。
二、引种表现1.果实经济性状金昌1号果实短柱形,果皮鲜红,果面光滑,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0.2克,最大果重50.6克,大小均匀。
鲜枣果肉淡绿色,肉厚,果核小,平均核重0.61克,核内多无种子。
鲜枣酸甜爽口,酥脆多汁,含糖量36.1%,含酸量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4%,可食率98.6%;干枣含糖量73.5%,制干率60.3%。
2.生长结果习性金昌1号树势较开张,生长旺盛,发枝力强,由主芽萌发的发育枝长势强,生长量大,极性强,构成牢固的树体骨架。
由二次枝形成的结果基枝发育良好,长度在11~49厘米,着生结果母枝4~11个。
每一结果母枝可以抽枣吊1~5条,枣吊长12~22厘米,着生叶片8~13片,一般结果1~3个,多数在3~7片叶腋间坐果。
金昌1号具有较强的早实丰产性,当年栽树即可结实,1~2年生枣头枝上枣股具有较强的结实能力,成龄树高产稳产,单株产量高,3年生树能结果100个,5年生树平均单株产14千克鲜枣,折合每667平方米产1176千克,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3.物候期在伊犁地区,金昌1号4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初花期,7月下旬枣头停止生长,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果进入迅速膨大期,果实白熟期为9月上旬,脆熟期在9月中旬,9月下旬为完熟期,果实生育期在90天左右,10月中下旬落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 。不定芽 和主芽新梢在 MS+ / A+ . g LI A+ % 蔗糖 +6gL琼脂培养 基上增殖 生长 良 38 2mgL B 0 4m / A 3 / 好。试管绿苗在 14 / MS+ . g LIA+ %蔗糖 +6g L琼脂 培养基上生根率达 7 %以上 。 0 5m / B 2 / 0 关键词 : ; 枣 嫩枝 ; 茎段 ; 组织培养 ; 不定芽再生 中图分类号 :6 5 14 3 S6 . 0 . 文献标识号 : A 文章编 号 :0 1 4 4 (0 2 O — 0 4— 3 10 — 92 2 1 ) 1 0 1 0
Ke o d Jjb ;S ot; tm sg e t Ts ec l r ; ee ea o f d e tiu u s yw rs uu e hos Se em n ; i u ut e R g nrt n o av nio sb d s u i t
枣 是 鼠李 科 枣 属 多 年 生 落 叶 木本 果 树 , 产 原
i d c d t e e e a e fo t e d sa u ura e o t m e to o o c d u , n h e e e ai n r t n u e o r g n r t r m h it lc t s fc f se s c in n tt u h me i m a d t e r g n rto ae wa 3. s2 8% .T e p o a a in o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tto sbu n a e tb d wa etro h d u o h r p g t fa v n iiu d a d l t n u sb te n t e me i m fMS+2 mg o /L BA +0. /L AA +3 s c o e+6 g 4 mg I % urs /L g r her o i g r t ft s u a te swa v r70% o h d — a a .T o tn a eo e tt bepln lt so e n t e me i u o / m f1 4MS +0. / I 5 mg L BA +2% s c o e+6 g g r u rs /L a a .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山东 泰安 摘 2 10 ) 7 00
要: 以鲁枣 1号为试材 , 以正在生长 的枣头嫩枝 为外植 体 , 进行 了芽的诱导和试管苗快 繁研究 。结果
表明 , 嫩枝茎段 上未 萌发 的主芽在启动 培养 基( MS+1m / A+ . g LIA+ %蔗糖 ) g LB 0 2m / B 3 上可萌发成新梢 ,
S u y o s u lu e a g n r to y t m t d n Tis e Cu t r nd Re e e a i n S s e
0 uu eVait u a fJ j b reyL z o1
S N H n y n S N Qn U o g— a , U ig—rn , HA o g u , I ig h n , H U G ag—f g o g S N G n —h a LU Q n —zo g Z O u n a n
p o a a in o s tb l n lt .T e r s l h we h tt e l tn u fs o t s m e me t c u d b n r p g t ft t u e p a t s h e u t s o d t a h a e tb d o h o t s g n s o l e i — o e e s e
山东 农 业科 学
2 1 ,4( ) 1 0 2 4 1 :4—1 6
S ad n gi l rl c n e h n o gA r ut a S i c s c u e
鲁 枣 1 组 织 培 养 和 植 株 再 生 体 系研 究 号
孙洪雁 , 孙清荣 , 单公 华 , 刘庆忠 , 周广芳
3 % s c o e n h u r a ae wa 4. % .On t e s me i d c in me i m ,a v n i o s b d c u d b u r s ,a d t e b d b e k r t s5 8 a n u t d u h o d e tiu u o l e t
d c d t e k o h nd ci n me i m ,wh c s MS s p e n e t /L BA, 2 mg u e o br a n t e i u to d u ih wa u plme t d wih 1 mg 0. /L BA n I ad
( h nogIstt o o ooy T in2 10 ,C i ) S a dn tuefP m l , aa 70 0 hn ni g a
A s a t T ego igsot o jb ai yL zo1w r sdt s d eb did ci n a i b t c h rwn h o f uu evr t ua eeue o t yt u u t na drpd r s j e u h 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