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诀养生十六宜

合集下载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1、面宜常擦。

面部血管神经丰富,且人的内脏皆开窍于面部,经常搓擦,不仅起到活血,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相当于经常按摩内脏。

2、发宜常梳。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

头部是人体阳经聚会的地方,经常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经络,活血健身。

3、目宜常运。

闭目,眼球自左向右转动9次,再反向转动9次,然后闭目片刻,睁开眼睛,吸气凝神。

每日做几次,可清肝明目。

4、耳宜常凝。

以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且凝神去杂念,常做此动作,可去头旋之病。

5、齿宜常叩。

上下齿相叩击数次。

可刺激牙周血液环,经常行之,可使牙齿坚固,至老不掉。

6、口宜常闭。

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腭,呼吸均匀和缓,可使体内气机通畅,津液自生。

7、津宜常咽。

津指唾液,唾液中含多种酶,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用。

每日舌搅上下腭,鼓嗽漱津,待津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

8、气宜常提。

随呼吸而做提肛动作,有利于体内气机升降,可健身防病。

9、心宜常静。

心静则气血平和,气机不乱,即所谓神养。

10、神宜常存。

精神内守,意守丹田。

保持精神乐观,不过度思虑,则能免七情之患。

11、背宜常暖。

背部为督脉之所居,足太阳膀胱经之所舍,最易受风寒。

保持背部温暖,既可预防感冒,又可固肾强腰。

12、腹宜常摩。

经常按摩腹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便秘。

13、胸宜常护。

胸为心、肺所在的部位,经常按摩,可宽胸理气。

14、囊宜常兜。

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调息。

肾为生命之本,肾气足则精力充沛,经常为之,可固肾强腰。

15、言语宜常缄默。

多言伤气,少言养气。

16、皮肤宜常干沐。

经常搓擦皮肤,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有弹性。

养生经典十六法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该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1.发宜常梳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

百岁老婆婆传下的“养生十六宜”

百岁老婆婆传下的“养生十六宜”

百岁老婆婆传下的“养生十六宜”中医书友会第2033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日本札幌市有位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婆婆,公开了一张珍藏几代的“养生十六宜”这十六句话在日本民间竞相传抄。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代养生导引法,对“养生十六宜”逐句进行注释,以供参照运用。

(编辑/闫奇峰)养生秘诀作者/佚名日本札幌市有位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婆婆,去年公开了一张珍藏几代的“养生十六宜”这十六句话在日本民间竞相传抄。

其实,这种“以动养生”之法在我国经典医籍中早有记载。

现根据我国古代养生导引法,对“养生十六宜”逐句进行注释,以供参照运用。

发宜常梳头发应该经常用手指轻揉梳理。

方法:十指微屈,以指代梳,从额前到枕后,再从左右颞侧到后发际止,轻轻梳理一百次。

以清晨梳理为宜,中医理论认为,头发与血有直接关系,经常梳理,能起到按摩头部,清醒头目的作用。

面宜多擦颜面部位应常有手掌轻轻摩擦。

古人称“浴面”。

方法:先将双手搓热,按遮面部,手指向上,以中指从鼻旁迎香穴开始,自下而上到额部,再左右分开回旋至面颊部,往返约廿次,以睡起练习为宜。

颜面部的血管、神经分布密集,经常用手掌轻轻摩擦,可使面色红润,常驻青春。

目宜常运眼球左右上下运转。

古人称“运睛”。

方法:端坐凝神,双目先自左到右运转十次,再从右到左运转十次。

然后,闭目静养片刻,骤然圆睁两目。

运转时宜缓慢。

运转眼球能使眼部气血流畅,增强视力,并可矫治屈光不正。

耳宜常弹以两手掌或指掩耳枕,往返转动耳道。

古人称“鸣天鼓”。

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两手食指各叠在中指上,同时用力使食指落下弹击枕骨30次。

然后,掌心按在耳孔上,或用指探入耳孔轻轻往返转动,快速做一开一合的动作20次。

常弹能使头目清醒、耳道通顺,增强听觉,预防耳疾。

舌宜舔腭舌尖应舔向上腭。

古人称“舌抵上腭”将舌尖轻轻抵向上腭,口轻闭,同时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约30次。

经常舌舔上腭可增加唾液分泌。

津宜数咽津:指唾液。

古人称为“金浆玉醴”。

道家养生16宜1

道家养生16宜1

道家养生16宜
* 养生导读:道家养生十六宜是以一些简单的导引动作来养生的科学方法。

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中也曾有类似的记载。

不妨每天按下面的养生十六宜坚持自我保健,可以实现长寿的愿望。

* 【养生十六宜具体做法】
* 1、发宜常梳
古人称为栉发,要求每次梳头101下,动作要轻,可明目祛风。

* 2、面宜常擦
古人称为浴面。

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
上,带动其他手指,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

做30次。

可使面部光泽,预防皱斑。

道家养生
* 3、目宜常运
古代称为运睛。

双目先从左到右转动14次,再从右向左14次。

转时要慢。

如此转动后,将双目紧闭一会儿,再突然大睁。

此法益于去内障外翳,并能纠正近视、远视。

* 4、耳宜常弹
古人称为击探天鼓,掩耳弹枕。

两掌心掩耳,暗计鼻息九次,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轻叩后脑部,听到咚咚响声,共计24次,此法可醒脑健耳,防治头晕耳鸣。

要诀养生十六宜

要诀养生十六宜

要诀养生十六宜养生十六宜是一套较全面的养生法, 出自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所著《修龄要旨》一书。

其特点是用按摩和气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冷谦由于重视养生,活了一百多岁。

一、发宜常梳古称栉发。

清晨用十指梳头 110次,可明目清神。

二、面宜常搓古称浴面。

睡醒时两手搓热,从鼻两侧由下向上搓到额部,再分开向下,反复 30次, 可醒脑、降压,除皱祛斑,使面容红润。

三、目宜常运古称运睛。

双目左右缓慢转动各 14次,然后紧闭片刻,再突然睁大,可保护视力,防治眼疾。

四、耳宜常弹古称击探天鼓,亦叫耳宜常凝。

两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压中指轻扣后脑 24次,可防治头晕、耳鸣。

五、齿宜常叩古称叩齿。

每天先叩大牙 24次,再叩前牙 24次,可坚齿、固肾。

六、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舔上腭,用鼻呼吸,可疏通经络气血。

七、津宜常咽古称口咽津、胎食。

闭嘴鼓腮,舌搅口腔,左右 36次,津液自生,分 3口咽下,可健脾胃,助消化。

八、心宜常静排除杂念,静以养心,可调气养神,清醒头脑。

九、气宜常提古称提肛。

吸气时轻提肛门,稍停,呼气放肛,反复 5~7次,可升提阳气。

十、神宜常存取坐姿或立姿,闭目,双手叠放于丹田,缓慢呼吸,暗想水谷之精气始于心,行于脑, 循环全身回到心,可益气养神,避免为七情所伤。

十一、背宜常暖保持腰背温暖,以免风寒湿邪入侵。

每天拍打腰背各 36下,可防感冒,固肾强腰,提高抗病能力。

十二、腹宜常摩古称摩生门。

可顺气消积,治腹胀和便秘。

两手搓热相叠,贴肉或隔单衣,掌心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转摩小、中、大各 12圈。

十三、胸宜常护经常用手自上而下摩擦胸部,可宽胸理气,增强心肺功能。

十四、足宜常搓睡前洗脚后,两手搓热,搓足心涌泉穴 50~100次,可固肾暖足,促进入睡。

十五、言宜常默多言耗气,缄默养气,故说话不宜过多。

十六、肤宜常干浴古称干浴。

两手搓热,搓擦周身皮肤,先从百会开始到面部、左右臂、胸腹、两肋、两腰,再到左右腿,可使全身气血通畅,肌肤光莹,舒筋活血。

养生十六宜包括哪些内容

养生十六宜包括哪些内容

养生十六宜包括哪些内容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的重要性,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下面将介绍养生的十六宜,以供参考。

一、适宜的饮食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各类食物,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营养素,使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2. 多吃粗粮:粗粮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益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排便,预防便秘和糖尿病等疾病。

3. 保持适度:食量过大或过小都对身体不利,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合理安排饭量。

4. 避免油炸和高糖食物: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应尽量避免食用。

二、适宜的饮水1. 多喝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必不可少。

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分,充分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2. 温水适宜:过热或过冷的水对身体不利,应以温水为佳,有利于维持体温和消化功能。

三、适宜的作息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2.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容易导致疲劳和疾病。

3. 合理工作与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保持适当的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休息不足。

四、适宜的运动1. 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身体脂肪的消耗。

2. 瑜伽和太极: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提升。

3.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防止过度运动带来的不良反应。

五、适宜的心理状态1. 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勇于面对,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焦虑。

2. 放松身心:学会放松身心,通过冥想、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神经系统,减轻压力和疲劳。

六、适宜的环境1. 清洁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新鲜空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是先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十六宜即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舔腭;齿宜数叩;浊气宜常呵;心宜常静;背宜长暖;胸宜长护;腹宜常摩;肛宜常提;肢宜常摇动;足心宜常搓;皮肤宜常干浴;便宜禁言。

发宜常梳是指每天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

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面宜多擦是指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

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目宜常运是指要经常转动眼球,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

齿宜常叩是指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

丘教授在空闲休息时,让常常上下两排牙齿有节奏地碰撞,略闻声响,连续数十下,既可以活动面部肌肉,又可以保护牙齿;可改善牙龈内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坚持这种方法可能有效防止牙周病。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

養生十六宜★養生十六宜是以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來養生的科學方法。

我國古代養生經典中也曾有類似的記載。

秋去冬來,寒風襲人,病邪趁機侵入我們的身體。

不妨每天按下面的「養生十六宜」堅持自我保健,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1、髮宜常梳古人稱「杵」發,認為常梳理頭髮能明目祛風。

梳頭宜勤,輕重適度,一日可梳數次。

▲2、面宜常擦古人稱為浴面。

搓熱兩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至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

做30次。

可使面部光澤,預防皺斑。

▲3、目宜常運古人稱「運睛」,認為能去內障外翳,並能糾正近視、遠視。

其方法是:雙目先從左轉到右,從右轉到左;再從上轉到下,從下轉到上,各運轉15次,然後緊閉雙眼片刻,再睜大眼睛運眼神。

▲4、舌宜舔顎古人頭尖輕舔上顎數次,直至滿口生津。

▲5、齒宜常叩古人稱「叩齒」,認為能使人齒堅而不痛。

其方法是:先叩大齒,再叩前齒,各叩20餘次。

▲6、耳宜常搓古人認為能防治頭暈耳鳴。

方法是: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在中指上,輕輕叩動後腦部,每次20下。

▲7、津宜常咽津指的是乾淨的口水,津是十分寶貴的,是人體的重要體液。

可以幫助消化食物,潤滑消化道等。

靜坐,舌頂上齶,閉口不言,幾分鐘後,口中會積攢半口左右的津液,然後漱漱口,分兩三次咽下。

對於口腔的清潔,對整個消化系統都很有好處。

▲8、肩宜常聳可以鍛煉到頸部肌肉,預防各種頸椎病。

聳肩的時候,不要簡單地上下聳,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由內向外用肩頭畫圈,這樣可以鍛煉到更多的肌肉。

但是頭部要放正,不要跟著肩膀一起動,不然容易扭傷頸椎。

▲9、臂宜常抻是指應該經常把手臂伸直,做上舉、擴胸等運動,可以活動肩關節和肘關節。

堅持在工作過程中,忙�偷閒地聳肩、抻臂,對健康很有好處。

簡單的抻臂方法:正坐,腰、背伸直,目視前方,將雙手上舉,手心向上,五指伸開,同時深吸一口氣,一直到完全吸足,憋氣數秒後,感到身上有絲絲熱氣產生,把手放下,同時緩緩吐氣,如此反復做5至8次,對於肩部和上肢都是很好的鍛煉▲10、腹宜常摩古人稱「摩臍腹」,認為能順氣消積。

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十六宜》

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十六宜》

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十六宜》第一宜:发宜常梳这头发可不能只在早晨起床后梳一次,常梳发可不但可以防止头发早白,还可以疏通头部经络。

梳发可以用木梳、角梳不用塑料梳,或是直接上十指梳,从额头梳到后脑,100次左右,早晚各一次,头昏脑胀时随时可以梳。

第二宜:面宜常擦这说的是用双手摩擦面部,用干洗脸的方法即可,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摩擦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2分钟就好。

第三宜:目宜常运运目也就是运睛,让眼睛“动”起来,得练习一番才能熟练运用。

安静地坐下,双目微闭,左→上→右→下转动,10圈左右,再反方向转10圈,然后把眼睛闭紧,保持1分钟左右,突然睁开。

运目可以加速局部血循,每天做一次预防视力减退,如果眼睛感觉疲劳时也可以随时做。

第四宜:耳宜常弹用双掌的掌心按住耳朵,指尖朝向后脑,翘起食指压住中指,一起敲击后脑,可以听到类似敲鼓的声音,每次20次左右,醒脑健耳改善记忆力。

第五宜:舌宜抵腭用舌头叩击上腭,直至口中津液增多,古人认为这可以让任督两脉相通。

第六宜:齿宜常叩上下牙齿轻轻相叩,可以固齿防止牙齿过早脱落,每次做二三十次即可。

第七宜:津宜数咽口水被称为津液,在叩齿、抵腭后,嘴里的津液会增多,别吐掉,分几次慢慢咽下,可以滋阴、益气。

第八宜:浊宜常呵就是清理肺中的浊气,这是可以补益脏腑的,深吸一口气待胸腹气满后,微微抬头、张口,慢慢将气从口、鼻中送出,每天做5次即可。

第九宜:背宜常暖后背宜暖不宜寒,即使是夏季,也不要暴露太多,保证阳气运行顺畅并到达全身经脉。

第十宜:胸宜常护和后背一样,胸部也不宜受寒,以防外邪侵袭影响经脉通畅。

第十一宜:腹宜常摩摩腹是被很多中医师推崇的,认为顺气消积有助于消化,以肚脐为圆心,用掌心顺时针画圈并慢慢扩大至全腹再慢慢收归脐部,每次12圈即可。

第十二宜:肛宜常收也就是谷道(肛门)宜提,吸气时注意用力缩提肛门,停片刻,呼气时放松,每次做6次,不但可防治痔疮、肛裂,还可益气养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诀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是一套较全面的养生法,出自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所著《修龄要旨》一书。

其特点是用按摩和气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冷谦由于重视养生,活了一百多岁。

一、发宜常梳
古称栉发。

清晨用十指梳头110次,可明目清神。

二、面宜常搓
古称浴面。

睡醒时两手搓热,从鼻两侧由下向上搓到额部,再分开向下,反复30次,可醒脑、降压,除皱祛斑,使面容红润。

三、目宜常运
古称运睛。

双目左右缓慢转动各14次,然后紧闭片刻,再突然睁大,可保护视力,防治眼疾。

四、耳宜常弹
古称击探天鼓,亦叫耳宜常凝。

两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压中指轻扣后脑24次,可防治头晕、耳鸣。

五、齿宜常叩
古称叩齿。

每天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牙24次,可坚齿、固肾。

六、口宜常闭
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舔上腭,用鼻呼吸,可疏通经络气血。

七、津宜常咽
古称口咽津、胎食。

闭嘴鼓腮,舌搅口腔,左右36次,津液自生,分3口咽下,可健脾胃,助消化。

八、心宜常静
排除杂念,静以养心,可调气养神,清醒头脑。

九、气宜常提
古称提肛。

吸气时轻提肛门,稍停,呼气放肛,反复5~7次,可升提阳气。

十、神宜常存
取坐姿或立姿,闭目,双手叠放于丹田,缓慢呼吸,暗想水谷之精气始于心,行于脑,循环全身回到心,可益气养神,避免为七情所伤。

十一、背宜常暖
保持腰背温暖,以免风寒湿邪入侵。

每天拍打腰背各36下,可防感冒,固肾强腰,提高抗病能力。

十二、腹宜常摩
古称摩生门。

可顺气消积,治腹胀和便秘。

两手搓热相叠,贴肉或隔单衣,掌心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转摩小、中、大各12圈。

十三、胸宜常护
经常用手自上而下摩擦胸部,可宽胸理气,增强心肺功能。

十四、足宜常搓
睡前洗脚后,两手搓热,搓足心涌泉穴50~100次,可固肾暖足,促进入睡。

十五、言宜常默
多言耗气,缄默养气,故说话不宜过多。

十六、肤宜常干浴
古称干浴。

两手搓热,搓擦周身皮肤,先从百会开始到面部、左右臂、胸腹、两肋、两腰,再到左右腿,可使全身气血通畅,肌肤光莹,舒筋活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