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合集下载

24节气养生日历

24节气养生日历

24节气养生日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

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何去做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24节气养生日历,希望对你有用!24节气养生一月:养肾防寒养生原则:秋冬养阴、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多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忌: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多吃羊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24节气养生日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养生原则:春夏养阳、适当春捂。

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24节气养生三月:晚睡早起,食甜养肝养生原则:春夏养阳、春养肝。

起居: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饮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春季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24节气养生四月:调节阴阳养生原则:补肾、调节阴阳。

养生关键: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24节气养生五月:关注心脏养生原则: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春分 保持阴阳平衡
常练“春分二月中坐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 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 求
01
多雨的清明
06
其他养生之道
02
清明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5
清明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3
清明时节养生 原则
04 清明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常练“清明三月节坐功”
小雪时节饮食 进补ຫໍສະໝຸດ 案0 2小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小雪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小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小雪十 月中坐功”
Part.04 冬 藏敛阳又护 阴
大雪 大雪藏热,防寒保暖
0 1
大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4
日常起居指南
0 2
大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5
其他养生之道
0 3
饮食进补方案
0 6
0 2
雨水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雨水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雨水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雨水正 月中坐功”
Part.01 春 生养肝防春 困
惊蛰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0 1
惊蛰回暖,新 生命的诞生
0 4
惊蛰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惊蛰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惊蛰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惊蛰时节养生 原则
大寒 大寒,防风 御寒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立冬 养藏补阳不可少
0 1
养精蓄锐,气 温还不太低
0 4
饮食进补方案

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

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

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
立春:立春要养肝
雨水: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
惊蛰:惊蛰吃梨,润肺健脾
春分:春分最忌大寒大热
清明:清明了,早点起
谷雨:谷雨时节试新茶
立夏:夏季养肺,省苦增辛
小满:小满来了,防湿热
芒种:芒种到,多冲凉
夏至:夏至汗多,防风补水
小暑:小暑清热要淡补
大暑:大暑养生离不开粥和水
立秋:秋后早上宜喝粥
处暑:处暑后,每天多睡一小时
白露:白露不露身
秋分:秋分多喝水,少说话
寒露:寒露不露脚
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
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阴
小雪:小雪后,温热进补
大雪: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
冬至:冬至一阳生
小寒:小寒,补肾最佳时节
大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本书就像二十四节气,不温不火,周而复始,这就是规律,就是应该遵从的内涵。
目录分析
《黄帝内经》中的 四季养生法宝
《黄帝内经》中的 四季养生观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二十四节气养生历

二十四节气养生历

二十四节气养生历金鸡踏雪辞旧岁,玉狗呈瑞迎新年。

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从健康养生开始。

二十四节气与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密切相关,古圣先贤早已为我们总结出了节气养生的要点。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按照节气养生事半功倍,快来看看这份二十四节气养生历吧。

壹月立春雨水降火春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

春在五行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要重视养肝,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

从雨水开始,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但也容易出现“倒春寒”。

1/ 7要适当“春捂”,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的督脉,减少感冒概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贰月惊蛰春分清热润燥防虫咬有句谚语叫“春雷响,万物长”。

“九九”艳阳天正好在惊蛰节气,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春雷惊百虫”,外出踏青要防被昆虫咬伤,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是“春困”的高发时段,但也是人们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一年之计在于春,健康也是如此。

在春分时节的餐桌上,不妨多点香菇、香椿和香麦菜,叁月清明谷雨排毒控血压清明前后的荠莱最养人。

农历三月初三,不少地区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

荠莱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可宽肠通便,便溏者慎食,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

初春好发高血压,而荠莱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要挑选不带花的荠莱才鲜嫩。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前后要注意祛湿排毒。

此时是竹笋破土之际,而竹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入莱可通便护肠,有助于排毒养颜?2/ 7肆月立夏小滿拿五经养阳祛湿立夏后,温度攀升会使人烦躁易上火,食欲、睡眠不佳。

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一).docx

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一).docx

*** 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一)节气歌弹词清马如飞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闺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白兔鸟飞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

小暑养生篇七月七日小暑天。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於极点,故名也”。

太阳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荫,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24节气养生知识

24节气养生知识

24节气养生知识标题:24节气与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中国便以农业立国,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观察天象,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历法——农历。

农历不仅指导农业生产,更融入了深厚的生活智慧,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24节气。

24节气不仅是天文、气象、物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依据。

一、春分: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此时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草莓、柑橘等,以增强免疫力。

二、夏至: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此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可以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瓜果、豆制品等,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三、秋分: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节饮食,注意滋阴润燥。

可以多吃些梨、葡萄、苹果等生津止渴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秋季气候干燥,要注意保湿,防止皮肤干燥。

四、冬至: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暖。

此时,应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等,以补充体能。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以上只是24节气养生的一部分,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养生方法。

比如清明时节,要注意“春捂”,以防感冒;立夏时,要注意养心安神,保持心情舒畅;立秋时,要注意补肺润燥,预防呼吸道疾病;立冬时,要注意温肾壮阳,提高身体抵抗力。

24节气养生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总的来说,24节气养生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养生方法,它将养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自然的力量,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成自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这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创造。

作为一部完整的农业气候历,在指导中国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周。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

以我们所处的北半来说,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经到了夏天和冬天的中间了。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浊,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科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农业发展初期,由于播种和收获等农事活动的需要,开始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出现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概念。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铁制家具的出现,农业生产对季节性的要求更高了,就逐渐形成了节气的概念。

春秋时已用土圭测日影定节气。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柄的方位定节气。

定立春为阴历的正月节(节气),雨水为正月中(中气),依此类推。

全年共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后人就把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后传入朝鲜、日本等邻国。

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开始采用,并传至今日。

节气交替产生的天气变化对人的生理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的血色素在夏季降低,在冬季升高。

人体的白细胞在冬季较高,12月份最高。

人体的血小板在3-4月份较高,在8月份降低。

成年人的凝血酶无在冬、春季时低,并在气团活动及气压变化时出现波动。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元冬季低于夏季,冷空气扣可降低。

人体内的血清蛋白,总蛋白数自冬至夏会减少,白蛋白夏天高,冬天低,球蛋白冬季高,夏季低。

人体的血容量会在冷气团、冷风后降低,受热后增加。

人体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在12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

体体的血磷在2月份最低,夏秋最高。

人体的血钙在2-3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

血镁在2月份最低,12月最高。

血碘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

人体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会在冷风后增强,暖风后降低。

人体组织的穿透力会在冷风后减少,暖冈后增强。

节气交替所产生气象中的温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对人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气压与人体健康关系尤其密切。

气压与体的影响,概括起来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

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体人体内氧气的供应。

人每天需要大约750豪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

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肪血氧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以从低地登到高山为例,因为气压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

由于人体(特别是脑)缺氧,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甚至会发生肺水肿和昏迷,
这也叫高山反应。

同时,气压还会影响人体的心理变化,主要是使人产生情绪。

例如,低气压下的阴雨和下雪天气、夏季雷雨前的高温湿闷天气,常使人抑郁不适。

而当人感到压抑时,自律神经(植物神经)趋向紧张,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同时,皮质醇被分解出来,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血管易发生梗塞、血糖值急升等。

另外,月气压最低值与人口死亡高峰出现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研究了72个月的当月气压最低值,发现48小时内共出现死亡高峰64次,出现机率高达88.9%。

由此可见,现代科学已证实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年中的气候,随二十四节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根据节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才能有效地得到健康的身体。

古代养生家们极注重不同时节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在我国古代,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一个月两个节气,哪一个节气应该吃些什么东西,做些什么运动,是很有讲究的。

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不但是古人天文观察上的成就及生活经验的总结,而且包含着周易八卦及五行的辩证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