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喹诺酮类
• 分布广泛; • 口服及静脉均可应用; • 因应用太多,耐药性已十分明显,有较
明显的交叉耐药性; • 毒性相对较大,血药浓度低,适用于轻
中度感染。
喹诺酮类
• 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已少用 • 氧氟沙星
• 左旋氧氟沙星 • 环丙沙星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帕珠沙星 • 司帕沙星 • 曲伐沙星 • 莫西沙星
※第一代为现临床已不应用的萘啶酸;
※第二代为应用于尿路和胃肠道感染的吡哌酸;
※第三代则囊括了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
新的分类方法: 第一代:原来一代、二代合称;
第二代: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
第三代:第二代基础上又增加了抗革兰阳性 球菌的活性;
第四代: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 活性。
喹诺酮类
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有效; • 半衰期长,可qd用药; • 对非结核分支杆菌有效。
林可霉素类
• 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相似,主要抗革兰 氏阳性球菌;
• 特点:对厌氧菌效果较好; • 肺炎支原体不敏感; • 在骨组织中浓度较好; • 不良反应:腹泻10—15%,与药物经胆
汁、粪便排泄有关。
林可霉素类
保护抗生素不受酶的破坏。 • 产品有: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作用最好
与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1或2:1安美汀)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0:1或15:1 特美
汀) • 氨苄西林+舒巴坦(2:1优立新、舒氨西
林) • 头孢哌酮+舒巴坦(2:1或1:1舒普深) • 哌拉西林+舒巴坦(16:1或8:1特治星)
* 5—氟胞嘧啶:对念珠菌、隐球菌属有效,但作用较弱, 多为insic resistance) ——细菌染色体决定,代代相传的天然 耐药。

2023年抗菌药物业务学习培训课件

2023年抗菌药物业务学习培训课件
合理使用的技术要求
• 科学的诊疗思路!• 正确的用药理念!• 合理用药需要正确的思路而不是盲目的套路!
合理使用的技术要求
两个”里程碑”式的规范2017 年中华医学杂志 2021 年国家卫健委
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皮试要求
皮肤敏感试验能解决的问题
皮肤敏感试验不能解决的问题
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
合理使用的技术要求
1.CRE 定植史2.90d 内使用过碳青霉烯3. 高龄4. 病情危重5. 外科手术
中国成人 HAPVAP 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 )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应用精要( 2019 )
• 问题 5 :是耐药菌么?( CRE 感染的高危因素)
重症感染≠耐药菌感染
2018 年
2019
无法预测Ⅱ、 Ⅲ、Ⅳ型过敏反应皮试也无法检测药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成分
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皮试要求
青霉素皮肤试验
头孢菌素皮肤试验
1 、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构成是相对清楚的2 、主要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3 、次要抗原决定簇 :青霉素 G 、青霉酸、青霉噻唑酸、脱羧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青霉胺 4 、有上市的皮试液(青霉酸、脱羧青霉噻唑酸 等次要抗原决定簇混合物 MDM 、青霉噻唑酰多 聚赖氨酸 PPL )
• 问题 3 :感染重不重?
1 项主要标准或≥ 3 项次要 标准主要标准:1.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 脓毒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 管活性药物次要标准:1. 呼吸≥ 30 次 / 分2. 氧合指数≤ 250mmHg3. 多肺叶浸润4. 意识和(或)定向障碍5. 血尿素氮大于等于 7.146. 收缩压 <90mmHg 需要液体复苏
1 、头孢菌素分解产物尚未完全明确2 、现有的证据表明头孢菌素类的抗原决定簇主要由其侧链结构所构成。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 敏性可能主要是由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 C7 位的 R1 侧链3 、 尚无批准上市的头孢菌素皮试试剂

2024年抗菌药物业务学习培训课件

2024年抗菌药物业务学习培训课件
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抗菌药物 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 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 诺酮类等多种类型。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经历了从天然产 物提取、半合成和全合成等多个发展阶段,不断有新的药物 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现状
目前,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但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
详细解读指南中关于抗菌药物的分 类、使用原则、适应症与禁忌症、 不良反应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指南实施建议
提出医疗机构在贯彻指南过程中的 具体措施和建议,如建立抗菌药物 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
案例分析:成功治愈经验分享
案例一
通过一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治 疗过程,展示如何根据病原菌检 测结果和患者生理状况,选择合 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
加强观察
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暂时不停药, 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并上报
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表现 及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 测与行业挑战应 对
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介绍
新型抗菌药物种类
未来研发方向
介绍当前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新型 抗菌药物,如针对多重耐药菌的药物 、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等。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建议推动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 科的交叉融合,以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研发思路和方法。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提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 ,促进抗菌药物产业的创新发展,推 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THANKS
感谢观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
具有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 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活 性,对某些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6
【病原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 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 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天。某些患者的依从性 较差,预计难以完成10天疗程者,可予苄星青 霉素单剂肌注。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 内酯类,疗程10天。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 孢菌素,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 性休克史的患者。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 部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 多见,这两类药物均不宜选用。
7
2、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度中耳炎表现,不需用抗生素, 但如表现为急起的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 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流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 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 菌的近80%;少数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 菌。 2、疗程7~10天,以减少复发。 3、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病原治疗】 1、初治宜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 菌产β内酰胺酶菌株多见时,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 2、其他可选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第一代、第二代口服 头孢菌素。 3、青霉素过敏患者除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外,确有用 药指征时可慎用头孢菌素类。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关于本《指导原则》几点说明: 1. 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 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2. 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 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3. 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 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4. 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 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 5. 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 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 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6. 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 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7.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8. “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 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15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完整)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完整)
27
PD/PK理论的指导意义
一、抗菌药物杀菌活性可分为两类: A 浓度依赖型:在一定范围内血药水平与杀菌活性呈正比。如氨基糖苷类、喹
诺酮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获得更强的抗菌效果。 B 时间依赖型:浓度超过MIC 4-5倍时,杀菌效力达饱和。杀菌效果与血药浓度
高于MIC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可通过增 加给药频次获得更满意治疗效果。 二、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提倡每日1次给药。 三、PAE(抗生素后效应)较强的药物可适当减少给药次数,如碳青霉稀类、喹 诺酮类。
4
抗菌药物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 单环类)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四环素类 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糖肽类 噁唑烷酮类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等)
24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作用机制同红霉素。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的抗菌谱相同, 有完全交叉耐药性,后者作用比前者强4~8倍。二药对 金葡萄(包括产酶株)、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和草 绿色链球菌均具抗菌活性。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产 气荚膜杆菌、奴卡菌大多数对之敏感。各种厌氧菌及大 多数放线菌也对之敏感。 所有G—菌及肠球菌均对之耐药。
癫痫因素的患者慎用.肾功能减退,应调整剂量
17
喹诺酮类药物
1、化学合成抗菌药 2、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使DNA不能控制mRNA和蛋白质
的合成。属于杀菌剂。 3、分三代 第一代: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已少用。 第二代:抗菌谱扩大,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用于肠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培训课件
细菌性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 物。
病毒性感染
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除非有继发细菌感染。
真菌性感染
多选用抗真菌药物。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
遵循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 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 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0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的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培养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01
让医务人员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以便更
好地选择和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如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提高他 们的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如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等,避免滥用和 误用。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告知患者和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和处理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问题。
0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原则
针对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01
02
03
04
上呼吸道感染
多选用口服青霉素、头孢菌素 等。
下呼吸道感染
多选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 酮类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
多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等。
胃肠道感染
多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等。
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03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患者的免疫状态
、病原体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滥用。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使用
1 2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应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患者 的生理特点等因素,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05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的政策与法规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限制性规定和违规处理措施,规范医疗机构和医 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特点,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对不 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管理。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0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01
在适当的情况下,为预防特定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可以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的人群,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如医院
、养老院等,为了预防感染而采取的措施。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评估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如疗效不佳,应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
当单一抗菌药物无法控制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病原体对单一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可 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 免滥用。
加强患者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用管理的背景(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问题
不良反应增多 细菌耐药性增长 医疗费用增多 治疗失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2)
卫生部加强监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04年28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
氨曲南 头孢美唑 依替米星 妥布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特殊使用级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头孢米诺 头孢噻利 头孢噻吩 头孢孟多 头孢他美酯 头孢甲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类别 酰胺醇类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糖肽类 林可胺类 喹诺酮类 硝基呋喃类 硝基咪唑类 其他类
抗菌药物选择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 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 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 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
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
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
部真菌病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 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 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 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 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 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 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 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 甲硝唑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续)
手术名称 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心脏大血管手术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时,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使用权限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 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 经验的专家及临床药师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 使用。
使用权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类别 青霉素类
非限制使用级 青霉素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酯)
头孢菌素类 头孢克洛
其他β -内酰胺 类
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链霉素
限制使用级 美洛西林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地尼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替安 头孢硫脒
分级 非限制性使用 非限制性使用 非限制性使用 限制性使用 限制性使用 限制性使用
分类 一代头孢 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 三代头孢 三代头孢 三代头孢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阑尾手术
关问题的通知(09年38号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分级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 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 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
得力)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举例
糖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利奈 唑胺
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特征比较
头孢菌素 阳性菌 阴性菌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 ++ +++ ++++
我院在用的头孢菌素
通用名称 头孢克洛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噻肟
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 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 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且需及时补办相 关审批手续。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举例
头孢菌素:头孢噻利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大环内酯类:硫酸依替米星针(悉能) 青霉素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针(康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抗菌药物 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耐 药率增高、具有潜在用药风险的,经医院药事 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确定,可提高抗菌药 物级别。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危重患者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根据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 础疾病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结合当地细菌耐 药状况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 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 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减少
临床分级使用原则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 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的 患者,可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使用权限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抗真菌药
非限制使用级 土霉素 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罗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呋喃妥因 呋喃唑酮 甲硝唑 替硝唑
制霉菌素 氟康唑 特比萘芬 咪康唑
限制使用级 氯霉素 地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奥硝唑
伊曲康唑(口服剂型)
特殊使用级
万古霉素 司帕沙星 加替沙星
夫西地酸 利奈唑胺 伏立康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