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所引起的植物生理代谢异常、生长受限和外观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与整洁,还可能导致植物的凋亡,对园林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必须理清其发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介绍。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理1. 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是由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害虫主要包括蚜虫、螨虫、蛀虫等,它们通过啃食、吸食等方式侵害植物,使植物的叶片、幼芽、果实等部位受损。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释放毒素或利用植物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导致植物的组织坏死、生长受限等症状。
2. 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园林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后,会通过其天然免疫系统来抵抗并排除这些有害生物。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物理防御、化学防御和生物防御三大部分。
物理防御主要包括植物的角质层、绒毛、刺等结构,可以减少害虫的食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化学防御是通过植物产生的抗病物质和抗虫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御则是指植物利用内生菌、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等微生物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
气候干燥和温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易造成植物干旱和叶片凋落,从而使植物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
4. 植物的生长状态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例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其组织结构紧密,细胞壁厚实,免疫系统活跃,抗病能力强;而生长衰老的植物,则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1. 预防为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园艺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1.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原则,即在植物病虫害出现前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植物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保证健康生长。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日常养护,保持适宜的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等。
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
3. 个体化施策。
个体化施策是指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生长环境等不同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理措施,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个体化施策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为种植者带来最优的效益。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引入或增殖有益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品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被保护植物的抵抗力,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具有长效防治的作用。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生物制品等。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害虫、病菌,但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化学药品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药品种类、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等相关知识。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如使用巨大喷洒器、剪刀、钢筋喷枪来对害虫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压喷雾、高压水枪等方式来消灭病菌、清理病害植物等。
4.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是指针对某些害虫特别是蝴蝶和尺蠖等在成虫期飞来的害虫,或者是一些害虫在幼虫期出现的情况采用的防治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害虫的侵害,是较为便捷且经济实惠的一种防治措施。
5.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指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园林植物种植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不仅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如何有效地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成为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关乎园林景观的美观,更关系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园林绿化的长远发展。
如果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会给园林植物和园林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措施,不断总结和完善防治经验,为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1.2 意义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园林植物健康。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保护它们的生长健康,确保城市绿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2. 维护生态平衡。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如果不加以防治,很容易造成植物种群的减少,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科学有效地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保护人类健康。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不仅会对植物本身造成危害,还可能传播给人类,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可以保护居民和环卫工人的健康,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品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城市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病虫害防治原理病虫害防治原理是园林植物保健工作的关键,其基本原理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加强植物的生长能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包括选用抗病虫害优良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浇水、保持通风透光等措施。
园林病虫害防治虫害原理及防治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 但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
园林管理中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植物检疫:引 进植物时,进 行病虫害检疫, 防止病虫害传
播
植物选择:选 择抗病性强的 植物,减少病
虫害发生
植物养护:合 生物防治:利
理施肥、浇水, 用天敌、微生
保持植物生长 物等自然因素,
健壮,提高抗 控制病虫害发
绿色农药的研发 与应用:开发高 效、低毒、环保 的农药,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智能监测与预警 技术的应用:利 用物联网、大数 据等技术,实现 病虫害的实时监 测和预警
综合防治策略的 制定与实施:结 合多种防治手段, 制定科学合理的 防治策略,提高 防治效果
提高公众对园林病虫害的认识与参与度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通 过各种媒体渠 道,提高公众 对园林病虫害 的认识和重视。
教育普及:通 过学校、社区 等途径,开展 园林病虫害防 治知识的普及 教育。
鼓励参与:鼓 励公众参与园 林病虫害的防 治工作,如志 愿者活动、社 区绿化等。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鼓励和支 持公众参与园 林病虫害防治 工作。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规模、低 危害的虫害防治
发展趋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 治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的应用范围
园林植物病虫害 1 的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 2 防治
家禽家畜病虫害 3 的防治
环境污染治理中 4 的生物防治
生物制药和生物 5 农药的研发和应
用
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
利用天敌:引入害 虫的天敌,如瓢虫、 螳螂等,以控制害 虫数量
综合防治的方法与步骤
01
预防为主:加强园林管理,提高植 物抗病能力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受到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螨等生物侵害而导致的疾病。
病虫害不仅会破坏园林的美观度和景观功能,还会减弱植物的生长力和抗逆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园林绿化质量和景观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主要包括预防、综合治理和病虫害生态调控三个方面。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第一要义。
预防包括管理制度、文化措施、合理种植和环境调控等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植物检疫、消毒和防治规范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病虫害的源头,可以有效地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是指在发生病虫害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主要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的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清除、焚烧、割草、覆盖等方式。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
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遵循科学防治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超期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或经过人工繁殖的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环保、安全、长效等特点。
病虫害生态调控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和自然宿主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调节病虫害的数量、组成和时空分布的目的。
例如重视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结构的复杂性,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保护园林中的病虫害天敌,使园林植物与病虫害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病虫害的生态调控和防治的目的。
1. 建立疾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强健的植物,注意植物和环境的协调性。
3. 采取生态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4. 鼓励市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5. 遵循科学防治原则,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并注意安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原理1. 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病虫害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生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包括生长繁殖、取食宿主、适应环境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找准它们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环境因素、宿主植物因素、外来侵入因素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3. 绿色防治绿色防治是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绿色防治强调通过合理的园林管理手段,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绿色防治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主要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真菌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天然的、非化学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手段。
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植物、密植、适当修剪、保持植被的健康等方法。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减轻防治压力,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量的害虫和病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在化学防治中需要谨慎使用,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规定。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各种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在其身上寄生、侵害导致植物功能损失的现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防止病毒、细菌和昆虫侵害,从而保障园林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1.综合防治原理: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原则,结合土壤准备、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护。
2.优先预防原理:加强预防,重视早期预警,加强管理,防止园林病虫害的产生。
3.科学防治原理:科学评估园区病虫害的类型和种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病毒等一系列生物因素来防治园林病虫害的措施,其原理是利用有益生物的天敌关系、寄生益虫关系自然控制或干预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实现病虫害的不断控制。
例如引入控制寄生昆虫、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农药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措施。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药效迅速,在防治突发病虫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缺点,如环境污染和有机物残留等不利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手段清除病菌和虫害,例如利用高温烘烤法杀菌、利用人工贴网阻拦虫害等措施来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采用人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加强园林植物管理、定期除草杂草等措施。
结论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防治原则,重视预防,注重科学防治和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式,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环境的健康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和景观环境的美好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除草
• 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在晴天收 获. 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 挖出后
剔除有病的器官, 并在阳光下曝晒几天方
可入窖; 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 通风晾 晒; 入窖后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 湿 度控制在70%以下.
第一节 植物检疫
•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
或法令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等人为的 传播,或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散所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松材线虫病、榆枯萎病 – 自然条件下,有害病虫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虽可通过自然动力和自身活动而传播,不断扩大其 分布区,但由于高山、海洋、沙漠等天然屏障的阻 隔,这种传播是有限的。
二. 栽培措施
• 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
– 使用脱毒的组培苗.
– 从健康植株上采种 • 适地适树 • 植物合理配置 不仅要考虑美化效果, 而且要考虑病害 问题.避免两种互为转主的植物栽培在一起. 一种病毒
可能寄生多种花卉, 花卉混栽可能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三.管理措施
• 肥水管理技术
– 使用有机肥应充分腐熟. 施无机肥时, N, P, K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确定管理办法》(林策通[1995]83号)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7月29日发布19种林业检
疫性有害生物,自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
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名单
• • • • • • •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lus) 松疱锈病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 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 冠瘿病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 syringae
并对病土进行处理; 园艺操作中避免传带病
原体; 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
理前不可继续使用; 及时除草.
要建立严格的苗木出圃验收制度,带病 虫的苗木严格出圃,或者经消毒,检验合 格后才能出圃。
• 轮作:病原均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可选择非寄
主植物轮作, 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观赏植物
苗圃应3-4年轮作。
• 我国植物检疫机构
对外:
全国负责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各口岸植物检疫局负 责进出境植物检疫
对内
植保总站、森林植保司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 • 省级农林主管部门(植保站、森防站) 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林主管部门
• 既有利于贸易,又不对病害的传播造成有利条件。
检疫的材料和方法
• 苗木、接穗、插条是重点检疫材料。 • 木包装对于一些重要病害来说也是检疫 材料,例如松材线虫病。 • 隔离试种 • 检疫方法:洗涤检验、分离培养检验、 血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检测、PCR检测 等。
第二节 园林技术措施
• 根据园林病虫的发生条件,通过园林植物栽培管 理过程中各方面的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 于园林植物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以达 到直接或间接抑制病害的目的。
因此,需要对出口国病害发生状况和进口国发生某 种病害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检疫对象。检疫对象 确定原则: – 为害严重,传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的病、虫及杂草
– 国内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病、虫及杂草
– 由人为传播的,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 物传播的、虫及杂草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国家林业局)
–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
济效益和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有益的防治
措施 – 不着重有害生物的彻底消灭, “可以忍受的 水平”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园林植保主要是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观赏允许为害水平以下。
– 强调各种起,而是采取适合城市
特点的有效方法,互相协调,达到保护花木
的比例要合理.
– 灌水方式、量、时间要适当. 采用沟灌、滴 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 浇水要适量, 灌水时 间要有选择, 最好晴天的上午. 收获前不宜 大量浇水.
• 改善环境条件:
– 温室要注意通风透气, 降低湿度, 以减少花
卉灰霉病、炭疽病等的发生.
– 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 •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
观赏价值的目的。
感病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生的 三要素,防治方法以此为出发点
• 保护寄主不受侵染或增强寄主的抗病性;
• 控制病原物的数量在最低限度或切断其侵染循环
• 改善环境条件使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
防治方法
• • • • • • • 植物检疫 园林技术措施 抗病育种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外科治疗
– 人为的活动(生产、贸易)促成病害远距的传播
• 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
– 对外检疫(国际):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 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
– 国内检疫: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 病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使蔓延,并积极采 取措施逐步消灭;
– 控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蔓延。当危险性 病害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概 述
• 植物病害防治的目的是减少或控制 病害的发生,把病害造成的损失控 制在允许的水平以下。
• 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防 治手段,对寄主、病原物的生存繁殖等进 行适当的调控,建立一个以寄主植物为主 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并把病害造成 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之下.
• 无需额外投入,起到预防及长期控制病害的作用, 因而经济有效的防治病害的最基本措施
培育优质苗木
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
加强水、肥管理
球茎、鳞茎等收获贮存
植物合理配置
改善环境条件 轮作 选育抗病虫品种
一、培育优质苗木 场圃卫生条件 及时清除场圃中的病残 体;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有病枝叶, 清除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