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设备不断增加,传统的接线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汽车愈加复杂的控制系统要求,汽车控制局域网CAN总线应运而生,它广泛应甩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也是唯一一个成为国际标准的汽车局域网。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发展开始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
电动汽车主要具有三大关键技术:驱动控制系统、电池电源、整车电子控制系统。
整车电子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理念,使之既节能又简单可靠。
在目前电池技术水平下,解决两大关键技术,有助于电动汽车在中国首先市场化,其经济意义不言而喻。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多样,部件类型繁多。
先进高效的控制体系结构,可以使电动汽车各动力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满足简单迅速、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好、系统错误检测和隔离能力强等要求。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短帧的报文结构,数据传输时间短,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具有高效的非破坏总线仲裁,出错检测和故障自动关闭等优点。
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电动车控制系统由电池管理、充电机、电动机和整车控制等模块组成。
本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知,CAN通信网络上共有4个通信节点。
整车控制器接收BMS、CCS、电机控制器的报文提供的各种参数;充电机接收BMS发送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报文数据的电压电流设置来工作;电机控制器接收BMS发送的电池状态信息设置来工作,同时电机控制器接收由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报文数据的转矩设置来工作。
2 CAN总线节点的硬件电路设计CAN是ControllerAreaNetwork的缩写,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
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
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基于双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基于双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郑敏信;齐铂金;吴红杰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08(030)009
【摘要】根据所选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单体只数多、位置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双CAN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BMS),系统由若干采样模块和一个主控模块组成.介绍了电池信息采集和双CAN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策略以及电池组安全管理策略.
【总页数】5页(P788-791,795)
【作者】郑敏信;齐铂金;吴红杰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J], 杨朔;何莉萍;钟志华
2.一种基于双CAN总线冗余设计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J], 林金亮
3.基于Atmel控制器和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J], 李明;陈海松;陈维常
4.基于PIC单片机和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J], 罗森侨;彭忆
强;易威
5.基于CAN总线和虚拟仪器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监控系统研究 [J], 郑向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机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机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CAN总线技术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包括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
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机车电池管理系统具有全面高效、可靠稳定的特点,是当前化石能源深度开采所必需的。
一、系统概述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机车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由电池管理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和上位机软件组成。
二、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电池组进行监测和保护,保证电池组的安全和可靠性。
1、电池电压和电流监测采用高精度电流、电压采集芯片对电池组进行实时电压和电流监测。
可以监测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充电电压、放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等参数。
2、温度检测电池组的温度是影响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
采用温度传感器对电池组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当电池组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会主动报警或进行保护措施,防止电池过热。
3、均衡管理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性能不同,使用时间也不同,这会导致电池组中的电压差异越来越大,严重的时候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通过均衡管理电路,将电池组中电压低的电池进行放电,将电压高的电池进行充电,以达到电池组内部电压均衡的目的。
三、CAN总线通信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主要用于电池管理模块和上位机软件之间的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下发。
2、CAN总线接口设计采用标准CAN总线接口设计,具有高速传输、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以满足煤矿机车环境下的高要求。
四、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主要用于对电池组进行监测和管理。
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报警和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对电池组进行全面管理,例如,在电池组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煤矿机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可以全面监测、保护和管理电池组,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矿机车等领域,帮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1).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1)随着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存储容量的电池组能源系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热点——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的研究及产业化中,将作为车载能源的主要供给者。
蓄电池组是由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的,它可以进行百次至千次的充放电;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其各个单体电池的各种特性、电池温度、电池的剩余电量及总电流等参数,因为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随着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存储容量的电池组能源系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热点——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的研究及产业化中,将作为车载能源的主要供给者。
蓄电池组是由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的,它可以进行百次至千次的充放电;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其各个单体电池的各种特性、电池温度、电池的剩余电量及总电流等参数,因为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做到优化运行和有效监控,防止电池出现过充、过放及温度过高等问题,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特别是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可以把给电池组配套的电子、控制及数字技术称为数字“电池电子技术”。
同样在汽车的电子、数字技术中,已经使用多个CPU完成各种参数、功能的控制问题,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运行必须十分可靠,于是发展了并联的独立多个系统结构,再由现场总线联接,组成统一的大系统。
2分布式结构的管理系统2.1系统结构系统要实现不同类型的多种功能,集中的或中央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安全性要求,自然要采用分布式结构;系统的工作环境恶劣,常处于强电磁干扰及脉冲电流的干扰下,为了确保可靠性,考虑采用和发展了高性能CAN现场总线作为通讯系统;而且CAN总线在汽车上已使用很久,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同时该技术比较成熟,已成为汽车使用通讯的标准。
因此,在系统的内部通讯以及跟外部通讯都采用CAN总线来实现。
基于CPLD的电池管理系统双CAN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CPLD的电池管理系统双CAN控制器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中重要的电子控制单元,具有保障电池正常、可靠和高效工作的作用,是电池与用电设备之间的桥梁。
在研制以及批量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对其内部控制参数进行离线或在线匹配标定,而电池管理系统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本文选用TMS320LF2407 作为标定用CAN 控制器。
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一个CAN 节点,需要接收整车发来的CAN 消息来执行对外部继电器、风扇以及电池等器件的控制命令,本文选用SJA1000。
双CAN 硬件电路和CPLD 逻辑设计双CAN 硬件电路设计TMS320LF2407 基于增强的哈佛结构,是地址线和数据线分离的微处理器,对晶振倍频后,频率高达40MHz。
而SJA1000 的地址线和数据线复用,增加了DSP 与SJA1000 之间读写数据的难度,这也是本系统设计的难点。
常规的设计方式是在DSP 与SJA1000 之间加一个电平转换双向缓冲驱动,其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按这种方式设计的电路,当对SJA1000 进行读写操作时,先配置DSP 的I/O 端口,将ALE 拉高,锁存地址,然后通过DSP 的I/O 端口将和()拉低,进行读(写)数据,最后拉高()和。
按此方式每次读写SJA1000 寄存器中的值,均需通过程序对ALE、和()信号进行设置, 增加了程序源代码。
如果控制器的闪存空间比较紧张,采取这种硬件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而且,为使状态寄存器的状态位读写正确,CAN 报文读写时需在程序中加一定延时,这将影响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时性。
图1 一般双CAN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图为了尽量减少程序源代码,节省宝贵的存储资源并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时性,本文采用CPLD 连接双CAN 控制器的接口电路,实现CAN 报文收发。
其硬件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CPLD 的双CAN 控制器硬件结构图CPLD 的逻辑设计CPLD 具有速度快、体积小、驱动能力强、可在线编程等。
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管理 系统 、 电压 调节 系统 和低 电源管 理 系统这 3个 系 统组 成 的。 动力 电池 组管 理系 统主 要是 对动 力 电池组 的
充 电 电流 、放 电电流 、电压 、放 电深度 、再 生制 动反馈 的 电流等 进行控 制 ,以防止 电池 的过充 电或 过放 电, 判
混 合动 力汽 车 的开发 过程 中 , 电池 管理 系统 设计 是其 定荷 电状 态 , 择 适 当的充 电模 式和放 电模 式 ,对 电池 其 选
垄 窒
De el ng e e c v opi R s ar h
基 于 C N总线 的混合动力汽车 电池 A 管理 系统研 究
牛 国华 ,李孟 良 ,徐达
(. 武汉 理工 大学 ;2 中国汽 车 技术研 究 中心 ) 1 . 摘 要 :针 对混 合动 力汽 车 电池 管理 系统 的特 点 ,设计 了基于 控制 器局 域 网 (A ) CN 总线 的混合 动汽 车 电
保节 能和 廉价 等方 而取 得重 大 发展 , 仍 受能源 节 能环 但 混 合 动 力 汽车 整 车 能 量管 理 系 统 是 由动 力 电池 组
保 等方 而 的限制 。所 以,人们把 日光投 向 电动 汽车 。在 目前还 找不 到理想 电特 性 的车载 电源 之 时 , 混合 动 力汽 车将 是 解决 汽车排 放 与能源 问题 的有 效途 径之 一 。 而在
重 点滩 点之 一 。
进行 均衡 地 充 电、放 电 ,控 制 并且平 衡 电池组 的 工作 ,
使各 个 电池 发挥 出最优 性 能 , 根据 电机 的需要 控 制输 并
开 发 研 究
出 电能 ,使 电机 能够输 出其 日标 功 率 。低压 电源 管 理系 会 丢 失数据 。 由于 内部 集成 了 A / D转换 器和 独立 C N A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作者:杨朔,何莉萍,钟志华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刊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4,33(2)被引用次数:12次参考文献(3条)1.陈清泉;孙蓬春;祝嘉光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20022.CAN Specification Version 2.0, Parts A and. B 19923.JOHNK E;Dietmayer, K Application Note: Determination of Bit TimingParameters for the CANController SJ A1 000 1997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1.宫学庚.齐铂金.刘有兵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分布式设计的研究[会议论文]-20032.黄章华.陆华忠.吕恩利.张南峰.HUANG Zhang-hua.LU Hua-zhong.L(U) En-li.ZHANG Nan-feng基于ARM和CAN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4)3.吴友宇.尹叶丹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期刊论文]-汽车工程2004,26(5)4.曹莹瑜.齐铂金.郑敏信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抗干扰设计[期刊论文]-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12)引证文献(12条)1.郝迎吉.彭斌.赵大帅便携式串联电池组电压检测系统[期刊论文]-电子设计工程 2009(8)2.吴楠基于P89C51RD2FN 单片机的CAN总线蓄电池管理系统[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1)3.蒋新华.雷娟.冯毅.解晶莹串联电池组电压测量的新方法[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 2007(4)4.刘和平.向杰.张煜欣.邓力.郑群英CAN总线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方法[期刊论文]-电源技术 2011(4)5.串联动力电池组单体电池电压检测新方法[期刊论文]-传感器世界 2010(4)6.曾光群.刘和平.万步勇.戚宁武.王硕基于ZigBee技术的蓄电池容量监控方案[期刊论文]-激光杂志 2007(1)7.马景川.王大志.王克难基于DSP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6(1)8.涂萍.胡文松磷酸铁锂电池的保护监测系统分析[期刊论文]-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7)9.刘春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均衡充放电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10.杨太安纯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1.安斯光电动汽车CAN总线系统的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杨威基于J1939协议的HEV通讯系统仿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2006本文链接:/Periodical_gzgydx200402024.as px。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电动汽车是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热点,它可以消除传统车辆的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问题。
然而,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电动汽车电池的管理不仅面临着电池寿命、充电时间、续航能力等问题,还面临着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电动汽车技术,深入研究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包括CAN总线的原理与应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CAN总线通信协议,以及CAN总线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实现方案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本文将为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文献调研:对CAN总线的原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原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CAN总线通信协议等方面进行文献调查和研究。
2.理论分析: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深入研究CAN总线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案,总结和归纳相关技术实现方案。
3.系统设计: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力求实现系统的实际应用,保证实验效果与实际运用相关。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文研究将能够深入掌握CAN总线的原理和应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CAN总线通信协议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在理论方面做出一定的研究贡献,在实践方面为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将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的水平,推动电动汽车技术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0卷)第9期汽 车 工 程Aut omotive Engineering2008(Vol .30)No .92008176基于双C AN 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33国家863计划项目(2003AA501630)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007年11月1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8年1月22日。
郑敏信,齐铂金,吴红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 根据所选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单体只数多、位置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双CAN 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B M S ),系统由若干采样模块和一个主控模块组成。
介绍了电池信息采集和双CAN 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电池荷电状态(S OC )的估算策略以及电池组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动汽车;双CAN 总线;电池管理系统;S OC 估计Battery Manage 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Dual 2CAN BusZheng M i n x i n ,Q i Boji n &W u Hongji e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 uto m ation,B eihang U niversity,B eijing 100083[Abstract] According t o the features of L i 2i on power battery pack,i .e .the great nu mber and scattered l o 2cati on of single cells,a distributed battery manage ment syste m (BMS )based on dual 2CAN bus is designed .The BMS consists of a master module with several sa mp ling modules .The hardware design f or the modules of battery in 2for mati on sa mp ling and dual 2CAN communicati on,strategy f or battery state 2of 2charge esti m ati on and the safety man 2age ment strategy f or battery pack are als o p resented .Keywords:electr i c veh i cle;dua l 2CAN bus ;ba ttery manage m en t syste m;st a te 2of 2charge esti m a ti on前言目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一般都是由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的动力电池组,数目庞大的串联单体电池给其安全管理带来不便,影响其在整车上的应用,为此,现代电动汽车一般都配备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估计、安全管理以及和整车的通信功能[1]。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 ment syste m ,BMS )从结构上可分为集中式[2]和分布式[3]两大类,分别适合于不同的电池组结构形式,集中式的电池管理系统适合于单体电池数目不多、结构紧凑的电池组,分布式的电池管理系统适合于单体数目较多、分布比较分散的电池组。
CAN 总线[4]是一种通信速率高、可靠性高的现场总线,在汽车电控装置中应用广泛,使用CAN 总线可减少线束的质量,提高汽车各电控单元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文中针对所研究的纯电动轿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双CAN 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具有电池信息采集、电池荷电状态S OC 估计、电池安全管理以及和整车通信的功能。
1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111 系统总体设计该锂离子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288V ,额定容量为55A ・h,由80只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而成,其分布结构如图1所示。
电池组分为两个电池箱安装于车身的底部,每个电池箱内又分为两个电池包,其中电池前箱每个2008(Vol .30)No .9郑敏信,等:基于双CAN 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789 ・图1 动力电池组的分布结构示意图电池包内有22只锂离子电池单体,后箱每个电池包内有18只锂离子电池单体,通过外部线缆和成组接触器构成动力电池组。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特殊的安全性要求,每一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电压都必须实时地被监测到,再加上每个电池包内4个特征温度点的测量,整个电池组将有大量测量点,若采用集中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将会有大量采样线穿越电池箱,给安装、调试带来极大麻烦,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故采用基于双CAN 总线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内部通信通过内部CAN 总线,和整车通信通过外部CAN 总线,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双CAN 总线的B M S 结构图系统由1个主控模块和4个采样模块组成,采样模块安装在电池包内,负责采集相应电池包内的单体电压和温度等电池信息,并把这些电池信息发送到内部CAN 总线上;主控模块安装在电池后箱内,从内部CAN 总线上接受采样模块发出的单体电池的信息,通过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对电池组的总电压和电流进行监测,根据这些信息对电池的S OC 进行估计并对电池组进行安全管理,同时根据整车的CAN 协议和整车进行CAN 通信,还可以通过RS232接口和PC 机进行连接以便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在线调试和电池状态信息的显示。
112 采样系统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在进行电池S OC 估测和电池安全管理时需要采集电池组的单体电压、温度、总电压和电流等电池信息。
每个电池包内有18只或22只串联的单体电池,电池数目多而且不共地,所以采用了巡检方案,即通过控制继电器阵列使得同时只有一只单体电池的电压被引入AD 采样电路,该方案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单体电压巡检原理图当需要采集某一只单体电池的电压时,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吸合,例如需要采集第2支电池B2的电压,这时继电器Relay2和Relay3吸合,同时由于采集的是偶数编号的电池,继电器组Relay_Even 吸合,这样电池B2的电压就出现在V +端和V -端,然后被接入AD 采样电路。
控制信号必须准确可靠地产生控制继电器的信号,否则当控制信号错误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紊乱时,就可能导致电池通过继电器阵列短路,同时为了减少占用微处理器I O 口的数量,使用了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编程I O 引脚数目多、适合于比较复杂的逻辑设计的CP 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来产生继电器阵列的控制信号。
微处理器只需要5个I O 口(对于22只单体电池的电池包)就可以通过CP LD 准确可靠地产生控制继电器阵列所需的全部控制信号。
电池包内温度测量采用单总线(12W ire )器件DS18B20,采用单总线器件只需要占用微处理器的1个I O 口就可以连接多个单总线器件,不同的单总线器件通过每个单总线器件内置的唯一I D 来识别。
DS18B20的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转换精度可以达到010625℃,转换时间小于750m s,使用・790 ・汽 车 工 程2008年(第30卷)第9期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接口简单,还可以省去用于温度测量的AD 转换环节,微处理器与单总线器件DS18B20的连接如图4所示。
图4 微处理器与DS18B20连接示意图总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均采用霍尔元件作为传感器,这样可以减小来自大电流直流动力母线上的电磁干扰。
113 双CAN 控制板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模块单元要完成总电压和电流的AD 采样、电池信息数据的处理、S OC 估计算法的实现等功能,所以主控芯片选用了高性能的DSP 处理芯片LF2407,同时主控模块还需要具有两个独立的CAN 接口,但该芯片片内只集成了1个CAN 模块,为此外扩了一块CAN 控制器芯片SJA1000。
由于LF2407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是分开使用的,而SJA1000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是复用的,因此二者不能直接连接,需要一个中间逻辑接口电路,使用CP LD 来实现这一功能,LF2407与SJA1000的连接如图5所示。
图5 LF2407与SJA1000的连接示意图LF2407的低8位数据线D07~D00连接到SJA1000的数据/地址复用线AD7~AD0,用来传送LF2407访问SJA1000时的地址值和数据值;LF2407高位地址线A15~A13经过CP LD 的译码后用来生成访问SJA1000时的片选信号CS;LF2407的I O 空间选择信号I S 、读写控制信号R /W 以及地址线A15~A13经过CP LD 的逻辑组合后生成用来控制SJA1000的读信号RD 、写信号WR 和地址锁存信号ALE 。
CP LD 实现的逻辑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CPLD 实现的逻辑功能表输入信号输出信号A15A14A13I S R /W ALE CS WR RD 说明100001111写“地址”101010010读“数据”111写“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SJA1000被映射在LF2407的I O 空间0x8000~0x BFFF 地址段内,通过CP LD 实现了对SJA1000读写时序的模拟。
LF2407对SJA1000的读操作和写操作需要两条连续的I O 口操作指令来实现,当LF2407要读SJA1000内部某个地址空间的数据时,先需要通过“写‘地址’”指令把该“地址”的值写到数据总线D07~D00上,紧接着通过“读‘数据’”指令把出现在数据总线D07~D00上的数据读入;当LF2407要给SJA1000内部某个地址空间写数据时,先需要通过“写‘地址’”指令把该“地址”的值写到数据总线D07~D00上,紧接着通过“写‘数据’”指令把“数据”的值写到数据总线D07~D00上。
114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电磁干扰,影响采样的精度和通信的可靠性,所以在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中需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本设计从系统的供电、采样、通信电路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抗干扰的措施。
系统的供电来自整车的12V 电池,为了减小来自12V 电池电源线上的干扰,系统采用DC /DC 给系统内部核心电路供电。
在电池组单体电压的采样电路里,为了防止由于继电器阵列工作紊乱而可能引起的电池短路,在电池的采样引出线和相应的继电器之间串联了限流电阻;在进入AD 通道前通过线性光电隔离器件减小电池电压采样线可能引入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