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
2020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26页)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一编般优 地质,农课业P社P会T2及02其0高以考前地时理期属专于题原七有始利型人;影工口响业的化变初化期(属共于26传页统)型(获;后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根据所出处历史联发展系阶,有段利判断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缓解当地 步发展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精编优质课地PPT2人02地0高矛考盾地;理可以专题更七好地人开口的发变利化用(土共2地6页资)源(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人口问题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解决人口问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
题的途径
外的移民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温馨提示 自然增长率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的,最小时人口也不是最 少的;当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2.人口增长模式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时期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 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 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 “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下表所给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4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A. 山地面积大B. 热量条件不足C. 荒漠广布D. 雨林密布3.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④国最接近的是A. 中国B. 韩国C. 沙特阿拉伯D. 俄罗斯【答案】1.B2.C3.B【解析】1.通过表格可知,②国地广人稀,人口生理密度较小,说明是地广人稀且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最可能成为粮食出口国。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日本、加拿大、埃及、新加坡。
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埃及国内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水源不足,选C。
3.④国为新加坡,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之最接近的是韩国。
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出头。
据此完40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53.3岁,接近日本成4~5题。
4.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A.日本B. 德国C.韩国D.中国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B.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C.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D.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答案】4.D5.B读甲、乙、丙、丁四地30年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6-7题。
2020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人口(学生版) 精品

人口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2题。
省市人口总数(万人)年净增人口(万人)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GDP(亿元) 海南省817.83 7.32 14.77 8.98 45.8 790.12 北京市1492.736.3 6.1 0.7 83.64283.3 上海市1352.410.62 6 -1.2 90.37450.27 新疆1963.1129.16 16 10.91 21.82200.15A. 自然增长人数多B. 机械增长人数多C. 逆城市化现象D. 死亡率低2. 该年四个省、市、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 )A. 海南省B. 北京市C. 上海市D. 新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原有人口基数小D. 大量人口迁入4. 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B. 劳动就业压力增大C. 社会劳动力不足D. 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5~7题。
5.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6.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7.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人口的变化(含真题)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人口的变化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
2、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负的时候,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6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
人口自然增长的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即主要为传统型),世界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我国是现代型。
正确的人口观: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人口机械增长。
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由于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和北非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如安史之乱等)、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2020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选择题[2020安徽蚌埠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为我国1950—2018年出生人口数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1950—2018年出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A.不断增加B.波动上升C.不断减少D.波动下降2.1976—1980年新增人口数明显较低的影响因素是()A.生育惯性B.经济发展C.自然灾害D.传统生育观念3.近几年出生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有()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②就业压力加大③经济发展速度加快④赡养老人投入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0山东统考]人口高龄化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点8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
某课题组研究我国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增长态势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4—5题。
4.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B.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C.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D.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5.据图推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A.2015—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2020湖南六校联考]近年来,南宁市全力加快五象新区、南宁教育园区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
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打造成型,2018年末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8家,国内500强企业20家,金融机构总部或省级(一级)分支机构16家。
读图完成6—7题。
6.近年来,南宁市城市新区新增的常住人口()A.老年人数量较多B.文化素质较高C.以外省迁入为主D.男女比例平衡7.近年来,南宁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衡B.由集中分布走向分散C.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明显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少于郊区[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 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含解析).doc

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析考情明方向考点频次卷别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卷Ⅰ2014·T10~11 2018·T4~5卷Ⅱ卷Ⅲ2016·T4~6海南卷2017·T1~2 2018·T10~11 2016·T21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现代型。
【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判定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文化因素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政策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会促进人口的自然增长2.列表比较三类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型传统型“高低高”型现代型“低低低”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3.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的变化(含答案解析)2020届⾼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的变化2018年1⽉⽹⽂“中国⼈⼝形势雪崩”成为⽹上热搜,2017年出⽣⼈⼝1 723万⼈,⽐国家卫计委(卫⽣和计划⽣育委员会)在全⾯⼆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本的出⽣率还低,部分专家甚⾄推测2100年,中国⼈⼝将消失⼀半。
下图为2014年中国⼈⼝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年龄结构⾼峰,推测历史上中国⼈⼝出⽣最⾼峰可能是 (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1970~1980年D.1980~1990年答案:B解析:图中20~24岁、25~29岁和40~44岁、45~49岁为两处明显的⾼峰,妇⼥⽣育年龄⼤致从20岁左右开始,据此推断20~24岁可能是40~44岁的后代,25~29岁是45~49岁的后代;40~49岁出⽣的时间⼤致是1965~1974年,1971年中国开始实⾏计划⽣育,结合选项判断历史上中国⼈⼝出⽣最⾼峰最可能是1960~1970年。
2.“中国⼈⼝形势雪崩”,主要指 ( )A.出⽣⼈⼝数量太少B.全⾯⼆孩政策失效C.整体⼈⼝极度⽼化D.整体⼈⼝的急剧萎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17年的⼈⼝出⽣数量⽐预测的减少200万和“部分专家甚⾄推测2100年,中国⼈⼝将消失⼀半”等信息判断“中国⼈⼝形势雪崩”主要指整体⼈⼝的急剧萎缩。
改⾰开放以来,我国的⼈⼝⽣育政策进⾏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完成3~4题。
3.我国⼈⼝⽣育政策调整与下列⼈⼝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①⽼年⼈⼝数量增加②劳动⼈⼝⽐重降低③⼈⼝死亡率升⾼④⼈⼝迁移数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我国⼈⼝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出⽣率下降的原因有()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活富裕程度提⾼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育龄妇⼥⽐重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现阶段我国⼈⼝⽼龄化速度加快,⽼年⼈⼝数量增加,劳动⼈⼝⽐重降低,⼈⼝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未富先⽼,我国对⼈⼝⽣育政策进⾏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降低,③错;⼈⼝迁移对我国⼈⼝⽣育政策影响不⼤,④错。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人口的空间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安徽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快B.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⑤时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大2.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看斜率。
②时的斜率大于①时,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慢,A错误;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的状况,人口数量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D错误。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3~5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3选B,4选A,5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下表所给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4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A. 山地面积大B. 热量条件不足C. 荒漠广布D. 雨林密布3.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④国最接近的是A. 中国B. 韩国C. 沙特阿拉伯D. 俄罗斯【答案】1.B2.C3.B【解析】1.通过表格可知,②国地广人稀,人口生理密度较小,说明是地广人稀且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最可能成为粮食出口国。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日本、加拿大、埃及、新加坡。
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埃及国内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水源不足,选C。
3.④国为新加坡,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之最接近的是韩国。
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
据此完成4~5题。
4.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A.日本B. 德国C.韩国D.中国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B.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C.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D.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答案】4.D5.B读甲、乙、丙、丁四地30年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6-7题。
6.三十年来人口增速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 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人口规模基本不变B.乙由人口迁入区转变为人口迁出区C.丙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D. 丁的人口规模最大【答案】6.D7.B老年人照料负担比是指某地人口中的老年照料需求与老年人照料者之间的比值,反映老年人生活照料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通常计算如下:老年人照料负担=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岁至64岁人口×100.读图文材料,完成8--9题。
8. 2015年老年人照料负担比低于1990年代末,分析其原因是:A. 7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B. 70岁以上人口比重减少C.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增加D.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减少9. 下列有助于降低我国未来老年人口照料负担比的措施是:A.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B.延缓退休年龄C.放开二胎政策D.合理布局老年公寓【答案】8.C9.C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位妇女在育龄年龄(15至49岁)生育子女的总数,是反映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一般将总和生育率2.1界定为保持人口总量不增不减的世代更替水平。
读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累计生育率曲线,回答10~11题。
10.2015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约为A.1.1 B.1.5C.2.1 D.2.611.为使我国人口总量未来趋于稳定,目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A.中止计划生育政策B.大力鼓励生育C.缩短义务教育年限D.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答案】10.A11.D读我国某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12-13题。
12.1991—2031年,图中反映该省A.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40-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C.20-40岁人口比重上升 D.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3.根据图示,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将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就业面临巨大压力C.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答案】12.D13. C【解析】12.分析各年龄段的所占人口比重可知,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40-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而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3.因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表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就业压力将减小;性别比变化不大;而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10%以上,所以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
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15.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答案】14.D15.A【解析】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其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
1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20~60岁之间的人口比例较大,说明其劳动力相对充足,因此不需要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
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1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答案】16. A17. D第16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而我国目前死亡率低,从而推出出生率低的特点。
2000年常住人口为8235万,2010年常住人口为8042万,人口减少较少,人口密度不会大幅减小。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数量增长没有达到50%以上。
第17题,该省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仍然大于0,故人口减少不是由于自然增长率下降造成的,水利工程移民一般就近后退安置,离开本地的人口较少,近十年省级行政区域没有变化,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迁往东部发达地区的较多。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18-20题。
18.若我国人口进人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A.2010—2015B.2015—2020C.2025—2030D.2030—203519.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的特点,正确的是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0.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A.2020B.2028C.2035D.2040【答案】18. B19. A20. B18.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目前阶段5-10岁人口比重较高,则下一个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位于15-20年后。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我国目前的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降低为0时,人口总数达到高峰。
图中2028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为0,人口总数达到高峰。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
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图4为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省可能是A.安徽省B.广东省C.陕西省D.河北省22.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答案】21.C22.A【解析】21.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108.87°E,纬度为35.20°N,结合我国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对。
22.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主要是因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迁移,A对。
其它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 1999年,两国均是第二产业人口比重最高D. 1999年,两国均是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最高24.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旅游业【答案】23.B24.A【解析】23.由图可知: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故A错;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B对;1999年,德国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最高,故C、D错。
24.由图可知: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农业。
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
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国( )A. 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B. 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C. 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D. 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26.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25.C26.B【解析】25.读图,该国每10年人口增长数量较稳定增加,说明受外来人口影响小,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人口基数持续增大,人口增长率下降,说明人口增速趋缓,C对。
不能判断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A错。
人口迁入率较低,不占主要,B错。
经济可能较发达,可能有老龄化问题,但不能判断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D错。
26.根据图甲中该国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率数值,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年龄结构是年轻型。
0-14岁人口比重较大,①错。
2011年人口增长率下降,0-14岁比重不可能达到50﹪,④错。
该国老龄人口比重小,③错。
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②,B对。
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7~28题。
27 .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医生 B.网络人才 C.教师 D.建筑工人28.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A.近郊区 B.工业区 C.行政区 D.中心商业区【答案】27.C28.A二、综合题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