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沟通能力,并了解中国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原则1. 可理解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并以对他们来说可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情境交际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情境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通过与汉语母语者的互动,了解汉语的使用场景和交际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3. 实用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习。

4. 渐进原则学习语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学也应符合这个原则。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依次引入不同难度的内容和语法知识,以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汉语水平。

二、对外汉语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感知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和表达,加深对汉语的理解。

2. 操练法操练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反复操练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口语对话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

3.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实际任务,如让他们在中国超市购物、在饭店点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获得反馈。

4. 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视频、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语言经济原则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经济原则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经济原则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季静韩国秀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摘要: 语言经济原则在语言学中应用很普遍,它和功能主义语言提倡的交际功能具有同样的目的。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针对一些语法现象我们可以根据语言经济原则,结合功能主义语言的一些理论来加以解释,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 语言经济原则对外汉语教学隐喻语言经济原则(économie du lángage)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Andre Martinet)于1955年提出的。

这一原则起先被看作是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但在马丁内后来的一些理论著作中却被视为语言“运转的基本原则”(principe de fonctionnement)。

[1]所谓经济原则是用来理解语言运转和演变的一般框架。

这个框架包括下述矛盾:一方面,交际需要要求更为精确、更为专门的表达手段。

另一方面,又存在一种经常性的、在交际时减少力气消耗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交际手段变得不太精确、不太专业。

马丁内语言观的核心是语言功能主义。

他认为功能语言学不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而是整个语言学。

马丁内指出,我们研究语言,首先要承认语言是人们共同使用的工具。

作为工具的语言有多种功能,如交际、表达、美学功能,等等,“然而,归根到底还是交际功能”。

[2]因此,语言经济原则也应是基于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也是以交际功能为目的的。

语言经济原则在语言学中的运用很广,语音、词汇、语法中的一些语言事实都可以用语言经济原则得到解释。

无论是从历时层面还是共时层面,语言经济原则都会给我们启发。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对一些相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意义,或相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形式,我们应该怎样解释。

这些我们中国人不用解释就能明白的话,在给外国人解释时,反而连自己都会被弄糊涂。

一、从语法教学的角度来思考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语法教学是主要内容,也是目前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

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

“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

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

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

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

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

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

“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

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试题一

1、试题一

一、简答题1、简述传统语言类型学中依据形态特征对语言的分类。

依据语言的形态特征,语言可以分为分析(analytic)或孤立性(isolating)语言、黏着性(agglutinative或agglutinating)语言、融合性(fusional)语言和多项合成性(polysynthetic)语言。

(1)分析或孤立性语言只使用孤立形位,形位即词,没有形态变化。

汉语被认为是分析语的典型代表。

(2)黏着性语言的形位分为词干和语缀,语缀黏着在词干上,增加词干的意义或标记词的语法功能。

芬兰语、匈牙利语、斯瓦西里语和土耳其语都被认为是此类语言的代表。

(3)融合性语言的词一般由不止一个形位组成,但是这些形位往往融合在一起,彼此难以分出界限。

拉丁语和梵语是这类语言的代表。

例如拉丁语名词amicus‘朋友(阳性单数主格)’源自谓词amare‘爱’,除了词干的一部分am外,我们说不出表示‘阳性’、‘单数’、‘主格’的形位分别是什么,因为它都融合在一起了。

(4)多项合成性语言里,许多形位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美洲印第安语言和澳洲毛利语是这类语言的典型代表。

2、简述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物语言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即语言知识的组成、习得、使用、相关的大脑机制以及发展进化。

(1)“内在语言”(I-language)组成了语言知识。

(2)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不是“学习”、“指导”的过程,而更应该被恰当地描述为语言器官的“生长”、“选择”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3)语言知识的使用则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处理(parsing)、言语行为、语用等等。

(4)关于语言机制,生物语言学认为UG原则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关系正如遗传学中孟德尔法则和遗传基因的关系,它们都是物质机制的抽象表征,反映基因指定的神经结构。

(5)关于语言进化,生物语言学人类的语言设计是完美的,遵循自然界中其他物理规律,如守恒、对称、经济等。

3、简述意义体验论的主要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次接触并且掌握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的,学习并且努力去掌握的语言。

3.母语:本国,或者本民族语言。

一般情况下是指第一语言,但是却与第一语言不等同。

4.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5.目的语:人们通过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言。

6.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7.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除了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社会,文化,心里等因素,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和技能体系。

8.语言形式:通常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形式。

9.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

10.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1.教学原则:是指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要求。

12.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13.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14.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意系统,主要是指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

首先是在一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15.语用文化:16.习得:指在自然环境下,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17.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种语言。

18.迁移:迁移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原则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核心思想的系统阐明,和对我国当前外汉语教学教育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创造性的提出运用我国古代军事哲学著作《孙子兵法》改善并发展现代教育。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当今的外汉语教学教育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引导作用。

刘珣先生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将“教学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学法”有多种含义:(1)教学论:可以指整个学科理论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学法;(2)教学法流派:某一个教学法体系形成的流派。

如听说法;(3)教学方法:指语言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4)教学技巧:在课堂实践中使用的一切教学手段,如板书法、演示法。

这四种含义的外延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既指出了四种“教学法”各自的内涵,又说明了“教学法”本身的内在层次性。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论,具体表现为教学法流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操作技术层面的,教学法流派是战术理论层面的。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随着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汉语热”的程度和广度都不断增强。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法理论的研习,在基础层面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真正掌握汉语教学的理论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才能真正胜任对外汉语的教学任务。

一、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快乐原则“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说在打仗过程中,士气根据时间会有不同变化,善于用兵的将领,应该利用士兵的心理变化规律,因敌制胜。

《孙子兵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心”理论。

战争如此,对外汉语教学亦是如此。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

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而最根本之处则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语法是否正确)、可接受性(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得体性(是否在语境中恰当,合乎社会文化)、现实性(是否在现实中常用)。

刘洵版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复习笔记

刘洵版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复习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⑵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不一定是母语)⑶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母语二本族语)⑷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学科名称⑴对外汉语教学:国内的正式名称(也是用的最多的名称)1983正式提出(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熟练地进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语文课除了进一步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外,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提高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等。

第二语言教学是从零开始,从发音、说话学起,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是专门的学科一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⑶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争论(1)“小儿科”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⑴初创阶段1950-1961标志:1950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⑵巩固阶段1962-1966标志: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即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⑶恢复阶段1972-1977标志: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测评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陆丙甫谢天蔚①(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关键词]次标准;方言资源;翘舌音;儿化韵;变调 [摘 要]本文根据海外大学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主张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普通话的变体,善于利用其中的资源,从而对某些在交际中实际上不重要的技能要求适当放宽标准。

这样就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性内容的教学上,从而达到基础教育开拓文化视野的主要目标。

[中图分类号]H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4)04-0050-06E conomic Principles in T 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LU Bing2fu XIE T ian2wei(C ollege of Humanities,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47)K ey w ords:substandard;variation res ources;retroflex cons onants;retroflex v owels;tone sandhi Abstract: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requires that s ome detailed lan2 guage skills which are non2consequential in real communication(which do not affect intelligibility)be substan2 dardized,thus reserving valuable class time and res ources for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the ma2 jor fun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in general education.As m ore than half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majorit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come from dialectal backgrounds,allowing substandard pronunciations and incorporating substandard variations can be a useful measure to effective and economic language teaching.一、经济原则和次标准美国大学的中文课学时少,每周大约四至五学时。

以一学期十五周计算,最多七十五学时,一年一百五十小时。

从学习者来看,除少数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特别有兴趣、立志要从事中文研究和与中文有关的工作,大部分学生选修中文课的动机并不很强,主要是为了满足通才教育(general ed2 ucation,又称基础教育)必修一、两年外语课的要求。

要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关于汉语的实质性知识和技能,达到基础教育开拓学生文化视野的目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该缩减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时间。

策略之一是,不必花太多精力纠缠在一些实际上并不重要的语音细节等问题上,以免败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学得十全十美地标准当然最好,但是那不现实。

如果花的时间、精力太多,而所掌握的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就不经济。

既然难免要有些偏离、错误,宁可在不重要的方面,犯比较可以接受的错误,在关键的地方才严格把关。

这也就是在教学中贯彻经济原则。

为此,我们应该对语言的使用持一种比较宽容的多元化态度。

汉语是一种组成复杂的语言,包含许多地方方言和社会方言。

即使是普通话,也有许多变体,即方言普通话。

真正能说标准普通话的人在中国比例并不高。

许多①[作者简介]陆丙甫,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教授,研究领域为语法理论、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应用;谢天蔚,男,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电脑、网络教学技术、社会语言学。

教科书上认为是错误的说法其实中国人也常如此说。

现在流行的所谓“广东普通话”和“上海普通话”就是一个明证。

我们不能说这些就不是普通话,至多说这些是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或普通话的变体,它们都是“华语”的积极成员。

在把汉语当外语进行教学时,不妨在某些方面把标准放松些,可以把某些中国人中也常见的“错误”说法看成偏离“高标准(strict standard)”的“次标准(substan2 dard)”、“非正式(informal)”的说法或者是普通话“变体”和风格的差别;将其处理成可以接受的选择,而不是当作完全错误的形式简单地一概加以排斥。

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初学阶段的压力。

尤其在次标准形式的习得远比高标准形式习得容易的情况下,采取次标准也许是比较理智的。

容许学生使用一些次标准的形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一、两年的学习期间,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一些枝节技能上,从而可以腾出时间来学到更多有关中国语言文化的实质性内容。

二、声、韵母中的难点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都从声韵调开始,教授和练习声母韵母相拼。

这种方法沿袭了对本族语学生的教学做法,并没有考虑到美国学生的特点。

实际上,拼音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并不难掌握。

大部分的声母和韵母都和英语接近。

我们没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bi、nan、kan一类容易的音节,抓住一些与英语差别比较大的音素才是捷径。

翘舌音zh、ch、sh和平舌音z、c、s的区分,使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因为英语中没有卷舌音zh、ch、sh。

其实,一些有中国南方方言家庭背景的华裔子弟,也同样感到困难,同样也不一定要用高标准去要求。

林焘先生(1979)曾指出,“就以zh、chi、shi、r这一套音为例,究竟有多少人在说普通话时能说得和北京人一样呢?我们似乎也不必对外国朋友要求过高,把有限的语音教学时间都用在纠正个别声母或韵母发音不够准确上,使得他们望而生畏。

”而且海外中文教师中,有半数是台湾人,他们讲的国语不分翘舌、平舌,大陆背景的中文教师,也有半数是南方方言出身,不能严格区分翘舌音和平舌音。

实际上在大陆北方话中,也有不少是不区分翘舌、平舌的,其中包括大城市太原、烟台、扬州、南通、芜湖、武汉、常德、桂林、贵阳、重庆、成都、长春、沈阳等等,从东北到西南都有。

更不用说所有非普通话地区学习普通话而产生的“南方普通话”,包括江浙普通话、广东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了。

(陈章太、李行健1996)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一定掌握卷舌音的正确发音。

当然,教科书中可以仍然以标准普通话为标准,但是不必苛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发音。

不区分翘舌音、平舌音的发音至少可以作为汉语的方言变体接受。

这就像我们学习英语时,夹用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甚至澳洲英语等等并不是错误一样。

此外,zi、ci、si和zhi、chi、shi、ri几个音节中的舌尖元音i,也不必详细分析其发音方法,这样越说越糊涂。

即使是中国人,如果没有经过语音学训练,也难以单独发出这个元音。

其实,只要说舌尖i是前面声母的自然延长和放大就足够领会和运用了。

关于声母r,现在对外汉语教材一般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把它处理成sh的浊音。

其实不如直接处理成英语的r,并且同时向学生指出汉语的r不像英语中的r那么圆唇并且发音部位稍后(英语r是圆唇舌尖前音,汉语r是个非圆唇舌尖后音)①就足够了。

赵元任、朱晓农和王力都认为这样处理比以往的各种处理更接近语音事实(王力1983)。

朱晓农(1982)指出,外国人根据声母表把r读成sh的浊音,是非常难听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r就应该跟l一起归入浊通音,而不①由于英语r具有显著的圆唇性质,所以英语中几乎所有跟“圆形”有关的词,都包含了r这个音位,如round circle curl。

这个现象跟汉语中几乎所有跟“圆形”有关的词都包含圆唇元音u或yu一样,如“圆圈yuanquan、卷juan、球qiu”(Chan1996),都是“声音象征(s ound symbolism)”的表现。

中国人学发英语r音时往往嘴唇不够圆,听起来就不地道。

是跟zh、ch、sh一起归入塞擦音。

三、四声区别的简化和四声的排列顺序传统四声的处理也可以变通。

赵元任(1980)先生根据他在海外教汉语的经验认为,“声调区别的要求,从声音上讲起来,是很宽很宽的,是不严格的,只要类不混就行了。

”赵金铭(1988)也曾指出,“五度表调法应用于教学并非十分有效;汉语声调的羡余特征干扰了声调的学习”。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指出四声的特征分别是“高、升、低、降”就足够了。

这样处理,不仅简单,而且突出了四声的区别性特征。

阴平、阳平、去声的区别性特征分别为“高、升、降”,无需多说。

需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说上声的区别性特征是“低”调呢。

将第三声处理成低短调的基本理由是:除了单独念或在句末的时候,在实际语流中第三声总是发生变调,除了变成第二声以外,就是变成传统所说的半三声。

半三声的区别性特征就是低。

既然上声在多数场合发低调的半上,那么,不妨把低调看成上声的无标记基本形式,而反过来把全上的曲折调看成单念或在句末时的变体。

在简化并突出了四声的区别性特征后,就为英语背景的学生掌握四声提供了方便的说明。

升调相当于英语的疑问调,长而上扬,降调相当于重音,短促而有力。

高低音的分别比较容易,相当于唱歌中的高调和低调,或者说C调5和1之间的区别。

这样处理后四个声调的特征都很明确,便于学生掌握,而且这些简化的特征也容易用英语来示范。

以下是一些例子:调号 特征 例子 英语1-3 高—低 黑板黑海 Peter1-4 高—降 黑暗黑色 big car2-2 升—升 头皮头疼 John?Y es?(中间没有停顿)2-4 升—降 头绪学费 Y es?G ood!(中间没有停顿)3-1 低—高 老师北京 Peter?3-2 低—升 假牙假如 Japan?3-4 低—降 比较底片 Detroit4-1 降—高 大风大家 Oh,man!(中间没有停顿)4-2 降—升 大门大楼 Y es!N o?(中间没有停顿)4-4 降—降 大概大豆 Right!Right!(中间没有停顿)在把握了四声的区别性特征“高、升、低、降”后,学生的主要困难是发第一声高长调难以在同样的高度上维持一定的长度,以及发第二声升调时难以持续上升到所需要的高度。

因此,在指出四声基本特征之后,还可以提一下高调和升调都比较长,而低调和降调都比较短,可以总结如下:阴平:高长 阳平:升长 上声:低短 去声:降短其中“高、升、低、降”是区别性的第一特征,而“长、短”为辅助性的第二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