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十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专题培优 专题二 高考必备图表 图表二 地理剖面图练习

图表二地理剖面图1.基本特征剖面图是沿某一特定方向垂直断面所做的图形,可显示内部结构状况。
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
其中以地形剖面图(图甲)和地质剖面图(图乙)最常见。
2.读图技巧首先确定剖面图为地形剖面图还是地质剖面图,或两者重叠图。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例说明②根据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1)D (2)C(2018·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说明平坦面T0仍在接受河流泥沙的堆积,因而平坦面T0面积仍在扩大,故A项正确。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三)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三)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Word 版含解析2.看分布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及疏密。
3.析成因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地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2019·湖南长沙模拟)江苏省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但利用城市建筑物发展光伏电产业的潜力较大。
江苏省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占据国内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读图1(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和图2,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整体呈现“北丰南贫”的原因是与南部相比,北部()A.海拔更高B.距离海洋更近C.日照时数更长D.太阳高度角更大2.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江苏省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是()A.靠近消费市场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D.资源丰富3.在保证后排太阳能电池方阵全年都不被前排太阳能电池方阵遮挡的情况下,图2中D值最小的城市是图1中的() A.徐州B.淮安C.南京D.苏州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势,纬度,天气等因素。
江苏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而且多在200米到500米左右,海拔相差不大,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A错;苏北和苏南都在沿海地带,B错误;苏北在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苏南在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日照时间短,而且南部经济比北部发达,南部环境质量较差,对光照的削弱作用较强,C正确;苏南纬度更低,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第2题,内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少,需要把能源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A正确;电力主要靠高压线路输送,因此交通运输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不大,B错误;光伏发电并非劳动力指向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C错误;内蒙古位于内陆地区,太阳能比江苏丰富,D错误。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十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含解析.doc

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
包括地质地貌 示意图、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
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
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背斜和向斜的形 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
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2047 ?江苏卷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4) ?
4? 2 题。
解析:第 4 题,甲处岩层从中心向两侧逐0 渐变地老?,所以■三说系甲处地
白聚垠
三送廉
质构造为向斜。选择 Co第 2 题,甲处岩层连续没有断层, A、B 错;
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向斜, C错;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地 表中间比两侧 低形成谷地, D正确。
答案: 1.C 2.D
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 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
水平挤压作用。
(2)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
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 I 的存在。图 2 中的 各岩层分布状
况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 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
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 后来该地地壳上升, 形成的岩 层又被侵蚀掉。
素养提升
1. 甲处地质构造为(
A. 断层
B? 褶皱
C. 向斜
D? 背斜
2. 甲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A.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下降
B? 断层处岩石破碎地表下陷
C.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
D.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常考图形的判读(三)地质剖面图 新人教版

常考图形的判读(三) 地质剖面图(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C.3 D.41.B2.B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的新老关系(2)判断三类岩石的新老关系①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火成岩1和沉积岩2。
②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围岩),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沉积岩2。
③变质岩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如图中变质岩1晚于火成岩1。
(3)判断背斜和向斜中的岩层新老关系(4)判断海底岩石新老关系参照同一海岭或海沟,则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形成越晚;离海岭越远,形成越早。
或者离海沟越远,形成越晚;离海沟越近,形成越早。
(图中三处岩石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依次为③、②、①)2.推断岩层缺失的原因(1)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2)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3)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3.推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1)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2)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在参考各岩石新老关系的基础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除喷出型岩浆岩之外,其他岩石出露地表均需先经地壳抬升,再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
②沉积岩的形成层须先经地壳下降。
③褶皱形成于岩层形成之后。
4.判断剖面图中涉及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状况等,以及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等内容。
(2017·漳州八校联考)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C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2.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B )A.① B.②C.③ D.④第1题,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图)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图)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
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图)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图)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形剖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吧。
一、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山脉的走向等地形特征。
二、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要准确判读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
一般来说,绘制地形剖面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一条能反映地形起伏特点的线作为剖面线。
2、建立坐标系:在图纸上画出水平坐标轴和垂直坐标轴,水平坐标轴表示剖面线的长度,垂直坐标轴表示海拔高度。
3、标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其在剖面线上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标注在坐标图上。
4、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标注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地势高低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判断地势的总体高低情况。
如果纵坐标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地势逐渐升高;反之,则地势逐渐降低。
同时,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以及它们在剖面线上的位置。
2、坡度陡缓坡度的陡缓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斜率越大,坡度越陡;斜率越小,坡度越缓。
此外,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辅助判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出所经过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峰通常表现为曲线的最高点,山谷则是曲线的最低点,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而鞍部则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4、山脉走向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
如果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呈现东西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东西方向;如果呈现南北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南北方向。
高考地理微专题十三: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与应用

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C.图中山地丘陵为良好的储水构造D.图中山地丘陵风力作用强(2)若有地下岩浆侵入至T 岩层,T 岩层与岩浆接触部分可能变为( )A.大理岩B.花岗岩C.板岩D.石英岩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盆地发育于向斜核部,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A 正确;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则图中盆地流水侵蚀作用弱,洪、冲积物深厚,说明流水堆积作用强,B错误;图中山地丘陵处于向斜两翼,储水条件不好,C错误;图中山地丘陵流水作用强,D错误。
故选A。
第(2)题,图中T岩层是页岩,若有地下岩浆侵入至T岩层,T岩层与岩浆接触部分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可能变为板岩,C正确。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A错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的岩浆岩,B错误;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D错误。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含解析(31份)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一)区域经纬网图的判读区域经纬网图主要是通过对世界或某区域地图标注经纬网,或加注经纬度来反映区域位置或区域间相对位置的地图。
高考中考查内容一般是通过区域经纬度确定其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低、中、高纬度),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及邻区(邻国、邻省等)位置,从而确定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下题。
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图形解码]判读技巧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2)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两地的纬度数。
2.确定半球位置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纬度带和温度带位置4.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5.根据位置及范围描述区域地理特征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其中描述地理位置时应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邻区(邻国、邻省)等位置去考虑。
(2018·陕西西安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B.①地与③地自转线速度相等C.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 220 kmD.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2.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B.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C.③——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解析:第1题,甲、乙所跨经纬度一样,但甲处纬度高,纬线短,实际面积比乙区域小,A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十三)地质剖面图的
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
[图形解码]
答案:(1)B(2)B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
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
图2中的各岩层分布状况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2019·浙江选考)读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质构造为()
A.断层B.褶皱
C.向斜D.背斜
2.甲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A.两条断层之间岩块下降B.断层处岩石破碎地表下陷
C.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D.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从中心向两侧逐渐变老,所以说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选择C。
第2题,甲处岩层连续没有断层,A、B错;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向斜,C错;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地表中间比两侧低形成谷地,D正确。
答案: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