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植物化学课程教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朱玮教授 有机化学教案 第十三章 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C+ C- C+ O + Nu -
δ
δ
δ
δ
C Nu
Z+
C
C
O
C
δ-
C
δ+
C
δ-
O
Nu
Z C O
O
例1
C C C OZ 互变异构 C C Nu Nu
O
C6H5CH
KCN,HOAc CHCC6H5 C6H5CHCH2CC6H5 EtOH
CN
16
例2
C6H5CH
O CHCCH3 + HN
C 6H 5 N
O
二、醌的反应(p320) 1.亲核加成→1,2-加成
O
H2N OH
N
OH
H2N OH
N
OH
O
O
N
OH
对苯醌 -肟
对苯醌二肟
O
1.RMgX 2.H2O
O
H+
OH
O
OH
R
OH
OH H R OH
R
OH
OH
H+
R
OH
R OH
2.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O
Br 2
CH3COOH
O Br
Br 2
O Br
CH3COOH
很多生物利用某些代谢途径,产生一些对生物的 生存和健康并非必要的化合物,即次生代谢产物,也 称为天然产物。但在很多情况下,天然产物在保证特 定的生物能继续生存方面有重要的功能和显著的活性 ,它们增强这些生物的竞争性。正由于天然产物具有 某些特殊的生物功能和生理活性,所以通常也称为天 然生物活性物质。 exit
OH O + HCN(CH3)2
《化学》(农林牧渔类)电子教案

《化学》(农林牧渔类)电子教案【教学进程】引入从物质的宏观组成上分析,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分析,物质是由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通常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不同的物质是由这三种微观粒子的哪一种微观粒子构成的呢?投影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关系。
指出要明确物质的组成就必须先学习原子的组成。
新课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板书一、原子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讲述并板书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讲述原子核直径约为原子的十万分之一。
在原子内部的空间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着,其速度大小接近于光速。
板书2.粒子的电性和电荷量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个别原子核没有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讲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跟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呈电中性的。
因此,原子核带的电荷数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板书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粒子的质量和质量数 讲述科学试验测定得出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很小,为方便起见,通常用一个12C 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粒子的质量和它相比得出的数值,称为粒子的相对质量。
板书1/12C 12原子质量的一个粒子的质量粒子的相对质量=投影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如果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相对质量的整数部分就等于质子相对质量(取整数)和中子相对质量(取整数)之和,这个数叫做质量数。
板书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思考(1)是否有的原子原子核里没有中子?(2)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那么硫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总结并板书板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讲解科学实验证明,电子以接近光的速度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朱玮教授有机化学教案第十七章胺类

(一取代)
分离
NHCOCH3
H2O OH-
NH2
NO2
NO2
2.磺酰化反应(Hinsber reaction)
应用 分离或鉴别 1°,2°,3°胺
试剂 苯磺酰氯
O S Cl
O
RNH2
R2NH
R3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6H5SO2Cl NaOH
[RNSO2C6H5] Na+ R2NSO2C6H5
×
无沉淀
稀酸
RNHSO2C6H5
µ=4.00×10-30C·m
NH2
µ=5.67×10-30C·m
CF3
µ=4.34×10-30C·m
µ=9.67×10-30C·m
F3C
NH2 µ=14.3×10-30C·m
二、物理性质(p383)
RNH2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R2NH 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R3N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能与水分子形成 氢键。
白↓
∆ H2O/OH-
沉淀 不溶于稀酸或碱
∆ H2O/OH-
分层或沉淀
稀酸
R2NH
溶解
稀碱
RNH2
R3N
三、 +HNO2(NaNO2/H+) (p394) 鉴别 1°,2°,3°胺
1. 1°胺 (1)RNH2
CH3CH2CH2NH2
NaNO2 HCl
CH3CH2CH2N
NCl
重氮盐(不稳定)
CH3CH2CH2 + Cl- + N2
两个非对映体的盐
(1)分步结晶 (2)酸化
右旋体盐酸盐 左旋体盐酸盐
例如:酒石酸及衍生物,樟脑-10-磺酸等 有旋光活性的有机酸。
农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科《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科各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
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是现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农科《基础化学》是农科各专业大专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农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1)化学科学基本原理和知识;(2)分析化学基本知识;(3)有机化学基本知识;(4)化学实验。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和学分课内学时为108学时,电视学时为45学时,实验学时为27学时。
学时分配见下表: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农科基础化学》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45学时,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农村实验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模型、演示、动画和实验。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模式,采用重点讲授的方式。
2、面授和自学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应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农业科技工作者常需要处理各种溶液,进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因此本章内容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溶液及其浓度第二节稀溶液通性教学要求:1、了解分散系概念,重点掌握溶液浓度的重要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
植物化学课件第一章

课程论文:围绕课程知识点广泛阅读,自学研读。
课程教材:开放性体系,吸取现行教材的精华, 补充教学。
课程考试:学习过程评价与教学目标评价相结合。 课程教师:教学科研结合型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与课程考试结合 撰写课程论文一篇(自定题目) 学习方式: 课堂听课、团队合作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知识——掌握植物化学基本理论 能力——运用植物化学基本理论发现、提出、解决 植物化学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发展与创新知识的 能力 素质——将获取的知识、能力内化于身心,升华 为品质与素养
重点: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 多讲实例,少讲植物属性 增加实验操作,提供动手机会 介绍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开发创新能力和科研敏感性, 讲授开展研究的方法 内容太多,应有所侧重 安排一个实验,可以让我们接触仪器 补充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 某些章节让学生讲,然后讨论 到中草药生产企业参观,带中草药标本进课堂 考查以考试为主,不必开卷 不必考试,提高课程论文要求,如:20篇外文文献 实行点名制,作为平时成绩,不然,成绩没有区分度。
O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氨 或 3,4-亚甲基二氧甲基安非他明 化学名:1-(benzo[d][1,3]dioxol-5-yl)-N-methylpropan-2-amine
一般认为植物化学研究的仅是那些主要成分以外的、 含量较少并属于中小分子量(一千以下或一千左右)的物 质,如:甾体、生物碱和萜类等。
第一章 植物化学概论
需要解决3个问题: 1、植物与化学怎样联系在一起? 2、植物中有哪些化合物? 3、植物化学研究些什么?
植保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0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保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82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and Bio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选修3.课程目的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存在密切的学科交叉,植物保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植物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生物技术和有害生物基础生物学的发展又在积极地推动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
本课程以学习和认识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相互关系为目的,通过了解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关系、重组DNA技术在植物抗有害生物转基因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等,拓宽学生对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宏观认识。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统计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保生物技术(第1版).高必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高级植物分子生物学(第1版).葛莘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2)遗传修饰植物(第1版).曾庆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程组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处理好现代理论与传统知识等关系,将提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50%,形式有:实验课与实验报告、作业(2)考试成绩占50%,形式有:卷面成绩9. 课外自学要求(1)阅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教材(2)阅读指定文献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基本内容:(1)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发现(2)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概况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对生命科学的推动作用(2)了解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概况教学重点:生物技术的概念和范畴教学难点: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关系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植物保护基本内容:(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程序(2)植物抗病虫细胞突变体的筛选(3)茎尖脱毒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植物抗病虫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教学重点:植物茎尖脱毒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突变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与植物保护基本内容:(1)重组DNA技术原理(2)抗病虫目的基因的来源和获得途径(3)植物遗传转化的原理和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遗传转化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抗病虫目的基因的来源和获得途径教学重点:植物遗传操作教学难点:抗病虫基因第四章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基本内容:(1)微生物发酵基础(2)生防微生物的发酵生产基本要求:(1)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2)了解生防微生物的类型和发酵方法教学重点:微生物发酵教学难点:生防微生物第五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基本内容:(1)分子遗传标记的类型和应用(2)有害生物的群体遗传(3)有害生物的分子检测基本要求:(1)了解分子遗传标记的类型和用途(2)了解有害生物的群体遗传特征与遗传变异的关系(3)了解有害生物分子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分子遗传标记教学难点:群体遗传与毒性变异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48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讨论、习题6学时,实验16学时。
农林化学1-4

《化学》电子教案【教学进程】提问什么叫摩尔质量?引入每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摩尔质量,用M表示。
学了概念就是为了进行应用,如何应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设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根据它的单位你能说说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吗?板书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3.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即M m n =。
投影例题1 2 mol H 2SO 4的质量是多少? 已知:n (H 2SO 4)=2 mol M (H 2SO 4)=98 g /mol 求:m (H 2SO 4)=? 解:由关系式 M (H 2SO 4)=)SO (H )SO (H 4242n m得 m (H 2SO 4)=n (H 2SO 4)×M (H 2SO 4) =2 mol ×98 g/mol =196 g 答:2 mol H 2SO 4的质量是196 g 。
投影例题2 质量为90 g 的H 2O ,其物质的量是多少? 已知:M (H 2O )=18 g/mol m (H 2O )=90 g 求:n (H 2O )=?解:利用关系式M (H 2O )=22H O H O m n ()()得 n (H 2O )=22H O H O m M ()()= mol/g 18g 90=5 mol答:90 g 水的物质的量为5 mol 。
投影 课堂练习1.(1)49 g H 2SO 4物质的量是多少? (2)1.5 mol NaOH 的质量为多少克? 投影 课堂练习2.(1)12 g 镁中含有多少个镁原子?(2)3.01×1023个水分子,它的质量为多少克?过渡:应用摩尔来衡量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和科学技术上带来很多方便。
设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都有哪些含义?例如,C + O2CO2。
由学生思考、分析、相互补充:(1)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可以看成是微观粒子个数比,即1∶1∶1。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9英文名称:Crop Protection with Chemical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主要农药类型及代表性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了解农药环境毒理以及新农药研究及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技术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3.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气象学,田间试验与统计,计算机,仪器分析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参考书目:(1)新编农药手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2)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韩熹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4)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5)农药学.吴文君、罗万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6)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7)除草剂概论.苏少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8)昆虫毒理学原理.赵善欢编,吴恭谦等译.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9)昆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唐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0)农田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测定技术,综合治理. 董建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1)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12)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制. 吴文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3)Busvien,J.P.1971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iques for testing insecticides.(14)Carbett,J.R.et al 1984 The biochemical mode of action of pesticides.Academic Press.(15)Matsumura,F.1975 Toxicology of insecticides.Plenum Press.(16)Matthews,C.A.1979 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Longman press.(18)Ware,G.W 1983 Pesticid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W.H.Freeman and Co.(19)Vyas,S.C.1984 Systemic fungicides.Tata McGraw-Hill publising CO.(20)Hassall,K.1990 .The 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Macmillan Press Ltd.(21)Chiu Shin-Foon .1993.Principles of Insect Toxicology.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hology Press.(22)新农药的研究——方法·进展,陈万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3)杀虫剂作用的分子行为. 唐振华,毕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24)Isaac Ishaaya (Ed.) Biochemical sites of insecticide action and resistance.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1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平时作业10%;出勤情况10%(2)考试成绩占8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要求学生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注意翻阅与学习该领域有关的期刊、杂志,如《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农药》、《植物保护》、《昆虫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2)通过对前述期刊、杂志的学习,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至少应递交阅读笔记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农植物化学课程教材
1. 教材使用和建设
(1)理论课教材:采用高等学校新世纪系列教材《植物化学》(科学出版社)第一版,由本课程负责人高锦明教授主编。
(2)实验教材:《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由主讲教师王俊儒教授主编;《应用化学综合大实验》(徐晖教授主编,校内自编教材);《天然产物综合化学实验》(张继文副教授主编,校内自编教材);
(3)习题教材:《植物化学习题与例题》,马柏林教授主编,校内自编教材;
(4)扩充性教学资料:
⑴《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肖崇厚主编
⑵《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吴立军教授主编
⑶《植物化合物波谱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姚新生教授主编
⑷《中药化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匡海学主编
⑸《植物化学习题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王俊儒教授主编
⑹《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姚新生主编
⑺《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宪楷主编
⑻《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徐任生主编
⑼《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吴寿金主编⑽《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林启寿
⑾ Phytochemistry: /science/journal
⑿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journal/jnprdf
⒀ Natural Product
Reports:/Publishing/Journals/NP/index.asp
(5)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
在原有出版的2本教材基础上,进一步充实。
目前主编的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植物化学系列教材正在出版中。
1)《天然产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高锦明教授主编;
2)《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王俊儒教授主编;
3)《天然产物化学例题与习题》(中国农业出版社),马柏林教授主编。
2.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植物化学实验开出率都在100%,并且加强了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内容。
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热情高,反响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通过以下设计思想的实现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植物化学基础实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科研训练→植物化学设计实验及课程论文。
生物类各专业,发挥农业生物学专业的特色,更加科学规范地安排基础课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新体系和新内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另外,有一些学生获得学校的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资助,选择的课题与植物化学紧密联系,进行创新实践的科研训练,使实验教学具有
时代感。
主要相关材料的封面速照
植物化学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高教)有机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