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2考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2考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2考点汇总应试关键点安全生产管理2阶段发展论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

安全生产2结合的监管体制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安全生产5方管理机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安全生产责任对象体系:4方面政府、企业、中介和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体系:3方面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2种按防护用途分:(1)按防护性能分类。

(2)按劳动卫生护品防护部位分类。

(3) 按劳动卫生护品用途分类按防护部位分: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气管、手部足部、躯干、护肤。

安全评价种类:3种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安全评价的程序:6阶段l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42种物质临界量l N种物质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安全评价的理论模型l FTA、ETA分析方法l LEC、JHA评价法事故应急预案种类:3种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事故应急预案文件体系:4层次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4种人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它从业人员。

人员安全资格论证要:3种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专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l 高危行业负责人和专管人员资格培训48学时,每年不少于16学时l 一般行业负责人和专管人员资格培训32学时,每年不少于12学时l 一般行业新员工培训不少于24学时,高危行业员工培训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资格培训7内容(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三)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20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得分重点)

20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得分重点)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海因里希法则: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2012注安管理知识点(看完60分)

2012注安管理知识点(看完60分)

2012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看三遍,注意有颜色的地方。

不过是你的事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即人),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是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四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的定义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汇总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汇总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协助领导做好安全生产的年度计划,抓好具体落实和督促。

3、协助领导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教训,建好培训档案。

4、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安全生产。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有权勒命停止生产,以免出现伤亡和经济损失。

能当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权要求有关部门、车间或人员立即消除事故隐患。

当时不能消除的,立即上报有关领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消除。

5、协助领导做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和器材、设施的管理工作,保持器材、设施性能良好。

6、做好安全生产的统计报表工作,并按期上报。

7、协助领导做好事故的人员抢救等工作,并做好事故的及时上报。

安全管理工程之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近代工业的发展起源于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以水为介质转变为蒸汽,然后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输送到生产现场。

这就是蒸汽机动力系统的能量转换情况。

电气时代是将水的势能或蒸汽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在生产现场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行产品的制造加工。

核电站则是用原子能转变为电能的。

总之,能量(energy)是具有做功本领的物理元,它是由物质和场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物理量。

输送到生产现场的能量,依生产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相互转变为各种形式。

按照能量的形式,分为:1.势能(Potential energy);2.动能(Kinetic energy);3.热能(Heat energy);4.化学能(Chemical energy);5.电能(Electric energy);6.原子能(Atomic energy);7.辐射能(Radioactive energy):8.声能(Sound energy)9.生物能(Biological energy)1966年美国运输部国家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引伸了吉布森(Gibson)1961年提出的下述观点:"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换",并提出了"根据有关能量对伤亡事故加以分类的方法".他分为两类伤害。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某企业2011年发生了17起轻伤事故,轻伤17人。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1年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起数约为()起。

A.17B.120C.176D.296【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则轻伤人数/不安全行为=29/300,即17/不安全行为=29/300,故不安全行为=176(起)。

2.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安全与危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危险是一种主观的判断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其中包含:①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②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3.国家对高危行业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分别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

下列高危行业企业中,不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和管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是()。

A.非煤矿山企业B.烟花爆竹生产企业C.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D.建筑施工企业【参考答案】D【题目解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三条至第五条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民用爆破器材主管部门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20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20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 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 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 迹。
24
轨迹交叉理论: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⑵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⑶后天的心理缺陷; 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 分配上的差异; ⑸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⑴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 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 ⑵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⑶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⑷使用上的缺陷; ⑸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顺 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进行。人、 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时空”,也就导致了事 故的发生。
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 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 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
8
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 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 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或者: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安全条件,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检查、 特种设备管理等等 内容包括: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 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 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员工
19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汇总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汇总

2012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详解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协助领导做好安全生产的年度计划,抓好具体落实和督促。

3、协助领导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教训,建好培训档案。

4、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安全生产。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有权勒命停止生产,以免出现伤亡和经济损失。

能当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权要求有关部门、车间或人员立即消除事故隐患。

当时不能消除的,立即上报有关领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消除。

5、协助领导做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和器材、设施的管理工作,保持器材、设施性能良好。

6、做好安全生产的统计报表工作,并按期上报。

7、协助领导做好事故的人员抢救等工作,并做好事故的及时上报。

安全管理工程之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近代工业的发展起源于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以水为介质转变为蒸汽,然后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输送到生产现场。

这就是蒸汽机动力系统的能量转换情况。

电气时代是将水的势能或蒸汽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在生产现场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行产品的制造加工。

核电站则是用原子能转变为电能的。

总之,能量(energy)是具有做功本领的物理元,它是由物质和场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物理量。

输送到生产现场的能量,依生产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相互转变为各种形式。

按照能量的形式,分为:1.势能(Potential energy);2.动能(Kinetic energy);3.热能(Heat energy);4.化学能(Chemical energy);5.电能(Electric energy);6.原子能(Atomic energy);7.辐射能(Radioactive energy):8.声能(Sound energy)9.生物能(Biological energy)1966年美国运输部国家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引伸了吉布森(Gibson)1961年提出的下述观点:"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换",并提出了"根据有关能量对伤亡事故加以分类的方法".他分为两类伤害。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1.安全生产术语:了解并掌握常见安全生产术语的含义,如“四口”、“五距”、“三同时”、“三不伤害”等。

2.安全生产法规:了解并掌握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以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了解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业健康与环保部门等。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

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如安全检查表、风险矩阵等。

6.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了解并掌握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方法和流程,如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等。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并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备案、演练和修订等程序。

8.职业健康与防护措施:了解并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等。

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了解并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选用和佩戴要求,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10.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安全培训考核等。

11.安全生产统计分析: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如伤亡事故统计、经济损失统计等。

12.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指标,如事故死亡率、受伤率、事故经济损失等。

13.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奖惩: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奖惩的程序和标准,如“四不放过”原则、奖励与处罚标准等。

以上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主要重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1.安全生产的思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劳动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系 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的伤害。

这是一种泛泛 的说法,它要求在生产系统中人员和设备及环境要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的伤害。

2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 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与安全相比是强调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内在的预防事故的功能,不考虑人和环境因素在维持安全状态下的影响。

不管是误操作还是发生故障或损坏,都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并能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3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 生产管理中,风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 = f(F,C)。

式中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 生;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面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5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6编制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生产经营单位现行有效的有关标准、规程、管理制度,有关事故教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文件、理念, 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计划,季节性、地理、气候特点等等。

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

7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三项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8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只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才能有效调动和使用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资源,才能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9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内容:是否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等。

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范畴。

通常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列来提,主要是为了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 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

10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11燃料乙醇属于危险化学品,300人以下保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减少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2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该项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等。

13安全标志有禁止、警告、提示和指令四种, 禁止是红色,警告是黄色,指令是蓝色,提示是绿色。

14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经常提到现场作业要杜绝的“三违”现象是指职工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15中央管理的企业分公司总经理的安全资格考核由分公司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6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 设计负责。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 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并按 照批准的设计施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18安全检查准备包括:(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19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20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2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2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第四十三条规定: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1)进入被检查单位及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取证;(2)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3)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23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

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 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依法对煤矿安全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2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373号)第三十四条规定: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 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25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领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协调指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分别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具体工作。

26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27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28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9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划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物料、产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

30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31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乘积给出,是用概率表 示的近似客观量。

32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

这种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要求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33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 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35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初步设计审查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

36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37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