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中国周边局势动荡

合集下载

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局势

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局势

论我国周边的政治格局近年来,国际风云激荡,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此起彼伏。

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从本拉登的陨灭,到卡扎菲的死亡。

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但倘若我们仔细思考便会在细微中发现事实的真相。

从冷战结束,失去了苏联的抗衡,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而欧洲等西方各国则成为第二世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世界也在一步步地登上世界的大舞台,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因此当今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已悄然改变从单极化到多极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正采取种种手段来制裁着我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交际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部署,才能为中国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创造前提。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中美关系随着雅尔塔格局的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使得美国从地缘政治的意义上成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邻国。

因此中美关系对我国意义重大, 但中美关系一波三折,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冷战时期,中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进行地缘战略竞争的平衡因素, 对华政策是手段。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局中的分量不断加重, 角色定位发生质变,美、欧、日对华地缘战略已从政策手段转化为政策目标, 成为独立要素。

从与美国与日本的频繁的军事演练(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不惧路途的艰辛坚决驶入黄海)似乎已向中国示威,如果这还不能说明我国处境的尴尬,那么美国积极参与朝韩问题似乎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理解,朝韩本是一家而正是因为美国的参与才有了三八线,让本来的兄弟处于相互对立的一面,正如军事专家的解析,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美国不只是想帮韩国更想在日后的日子里对中国这个曾经的世界大国实施压制。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周边形势变化新趋势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周边形势变化新趋势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周边形势变化新趋势随着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地区化、集团化合作势头愈加明显,但周边安全问题仍旧是世界安全隐患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我国周边形势一直以来都比较复杂,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周边的一些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周边国家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实现了正常化。

但是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对象、不同原因的威胁。

一、周边各方向多个国家与多个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主要以东南亚地区比较突出。

东南亚政局动荡则以泰国为首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荡。

东南亚地区形势动荡还体现在海洋方向上,尤其是南海形势更趋复杂,其中既有海盗活跃威胁海上通道安全,也有南海海洋权益争端加剧,包括岛礁主权争议、专属经济区划分冲突、海洋渔业与油气矿产资源矛盾等。

同时东北亚形势也因韩国“天安号事件”而骤然紧张。

而日本政局持续动荡,中日关系不断升温。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

面对“乱云飞渡”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准确“把脉”、从容应变。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二、周边形势动荡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严峻而复杂一方面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与我国和平安定稳步发展的局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良好态势,凸显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与软实力,劲儿坚定了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是复杂而严峻的。

1.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

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持续不稳定,势必分别波及中国的西北、西南与东北沿边地区,影响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一、周边各方向多个国家与多个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中亚不稳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

2010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发生突变,首都比什凯克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6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南方重镇奥什的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之间爆发大规模族群骚乱。

南亚则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

阿富汗首当其冲,巴基斯坦紧随其后。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

与此同时,美国干涉阿富汗选举,导致当选连任总统卡尔扎伊与“占领国”美国、“占领军”北约部队之间矛盾加深。

巴基斯坦被美国绑上“反恐”战车,巴对本国部落区极端势力发动清剿,但遭致“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残忍报复,“巴塔”一再制造严重恐怖袭击活动,不断造成巨大伤亡,巴正陷入恐怖活动与“反恐”难解难分的“恶性循环”。

东南亚政局动荡以泰国为首。

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反政府示威者从3月14日开始便占据首都曼谷的闹市区,与政府军及亲政府势力不时“擦枪走火”。

东北亚形势主要因韩国“天安号事件”而骤然紧张。

日本政局持续动荡。

先是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因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等处置失措于6月份被迫辞职,由菅直人出任民主党新党首并于6月8日出任新首相,接着是7月11日举行参议院改选;朝鲜政权“换代”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复杂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东海和南海的争议。

东海和南海是我国的重要周边海域,但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

在东海,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存在岛屿争议;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存在领土争议。

这些争议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紧张,军事摩擦频繁发生,存在一定的冲突风险。

二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周边安全的焦点之一、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使得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国际社会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也面临困难,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三是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边界争端长期存在,尤其是中印边界地区的安全形势备受关注。

2024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边界争端的存在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是台海局势。

台海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然而,台湾当局和外部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加强军事部署,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重要因素。

台海问题的发展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周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如缅甸的内乱、尼泊尔的政治动荡等,这些动荡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可能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面对这些复杂挑战的同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形势。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通过外交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途径增进互信,达成共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是加强军事建设和力量部署。

我国对周边地区进行加强军事建设,强化军事力量和部署,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三是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我国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各方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四是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治理能力。

我国加强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建设,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 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对于保持国家安全、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提出正确的看待方法。

2.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特点2.1 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当前,我国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

周边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及一些历史和领土争议问题。

加之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外部势力也在周边地区积极参与。

这使得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较大挑战。

2.2 突出的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

例如,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就钓鱼岛、南海等地区存在争议。

这些争端和争议可能会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2.3 恐怖主义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除了传统的军事安全挑战外,非传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跨国犯罪等问题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需要我国加强国防力量和能力,还需要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3.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方法和原则3.1 和平稳定是共同追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核心是和平稳定。

和平稳定符合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我国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以和平发展为基础,推动共同繁荣和互利合作。

3.2 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和争议在解决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时,我们应该秉持和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等方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争议,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3.3 加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面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我国应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互相分享情报、加强边境管理、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3.4 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为了应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积极参与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

通过互信、互利、平等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合演习、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做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

一、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5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现在是14个(其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中国已于2003年10月悄悄地将锡金从其外交部网站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拿掉,借此默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二、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分析中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中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海“海权”之争等,虽然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周边格局主体态势还是良好的。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第一篇: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的发展,与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密不可分。

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以下,是我的分析:北方的威胁莫过于俄罗斯,但是由于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现在的北约东扩,已经让俄罗斯意识到能与之为伍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了。

而作为同是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更是重中之中,当今的俄罗斯若与中国交恶,那他们将万劫不复。

因此北方的威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使中国可以抽出兵力镇压东南。

西南的威胁莫过于印度,这个被国人称之为阿三的国家,他们有着仅次于中国人口基数,并且也有着称霸南亚即而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

他们与中国有边界纷争,也有因败于过中国而耿耿于怀的复仇之心。

因此造成这个国家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邻居,但是因为中国内地与之有着青藏高原的阻隔,并且还有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忠实盟友夹在其中,因此印度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首先说韩国,因朝鲜战争,中韩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恩怨的,但是中韩的一些有共识文化传统以及同对日本的愤慨又造就了中韩之间并非有很大的矛盾,再说还有朝鲜夹在当中。

即使有美国的蛊惑,韩国应该也不会公然与中国作对。

而那些东南亚的小国,我国时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多慰问慰问也就应该可以摆平了。

东海的威胁,也可以说日本的威胁:客观的说日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一个加起来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大的岛国,有着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并且他们依靠他们的经济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把他们的国家和为数不多的军队都发展的非常先进。

在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都有走出岛屿,踏上大陆的意识!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与周边国家的不和,而自身的区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还离不开美国这座靠山。

海上第一岛链的元凶台湾的威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大陆,才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舞台。

冲出第一岛链的封锁是重中之重,而台湾则是第一岛琏封锁的咽喉,解决台湾问题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稳、准、狠!幕后的黑手: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不使自己的军工力量因没有挑战而萎靡荒废,因此不断的寻找战争的理由和借口,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使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家成了美国的武器试验场,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及石油等资源的来源做出了贡献。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10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

下面豆花问答网小编整理了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安全现状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 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二动荡原因一)内因(1)国内政策日趋“两极分化”与深陷“民主困境”。

(2)国内经济社会分化严重。

(3)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名族矛盾作祟。

二)外因(1)大国在我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

(2)西方大国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

(3)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

三周边新局势变化一)利益方面(1)钓鱼岛问题(2)南海问题(3)在藏南地区中印关系以上三个地方主要都是利益上的冲突,只要双方都能理性的面对存在的问题,这些冲突通过谈判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周边最大问题——朝鲜从朝鲜来说,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其国内矛盾也应该比较尖锐。

(1)朝鲜对待核武器、六方会谈等态度也是变幻无常。

目前朝韩又因为炮击事件、韩美军演等搞的非常紧张,当朝鲜国内国际矛盾达到一个顶峰的时候,很可能出现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看中国周边局势动荡
[ 2008-10-28 10:56 ]
10月25日,在发生枪击事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敦豪快递公司办事处门口,警察检查遇难者乘坐的越野车(组图)。

新华社/法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西亚和南亚,阿富汗战乱不已,塔利班东山再起,不断制造暴力事件,搞得国无宁日。

巴基斯坦政治危机迭生,穆沙拉夫被迫辞职。

印度民族分离活动与部族冲突加剧,还爆发了几百万卡车司机大罢工事件,严重冲击社会和国家经济生活。

尼泊尔终结了王权体制,但新的共和政府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前景难测。

在东南亚,泰国爆发了反对政府的大规模示威抗议,国家陷入持续的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中。

越南发生了自其实行改革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摩伊”阵线宣布向政府发动“全面战争”,导致菲南部武装冲突升级。

在东亚,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执政不到一年即辞职下台。

韩国爆发了延续数月之久的“牛肉风波”和大规模工潮。

蒙古则因选举争议酿成其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社会骚乱和流血冲突。

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地区的国际矛盾和纷争也趋于激化。

印巴克什米尔之争、韩日岛屿之争以及泰柬边境之争,都一度出现紧张态势。

我国周边遭遇多事之秋,发生如此严重和大面积动荡,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和国际背景。

从周边各国国内情况看,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一些国家政坛矛盾的累积或政府政策失误。

例如韩国动乱起因在于,李明博总统在今年2月上台后,实行过于亲美的政策,解禁并进口有过疯牛病史的美国牛肉,引起韩国民众强烈不满,从而触发韩国20年来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

泰国和蒙古的动乱则是由执政党与反对派矛盾太深而由后者发难引发的。

第二,不少国家经济困难,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周边国家经济一般是外向型,主要靠出口拉动,由于今年全球经济尤其是美欧经济景气低迷,导致其经济和出口下滑,通胀上升,影响居民生活,政府解困乏术,从而激起民众反弹和社会风潮。

第三,全球化引发政治负面效应。

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浪潮兴起,侵蚀到国家行为体的固有主权。

很多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此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强化了主权和国家利益至上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有关周边国家对主权问题高度敏感,固有的领土争执随之加剧。

连同是东盟成员国的泰柬两国也因几平方公里土地问题而争执不下,以致兵戎相向。

至于国际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包括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对亚洲冲击很大,是造成不少周边国家经济困难和社会、政局动荡的主要外部因素。

其次,非传统安全挑战因素在我国周边地区凸显,特别是南亚等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重灾区,加上美国在反恐和防扩散方面搞双重标准,使得我国周边在两大领域面临的安全问题更为严峻。

周边局势动荡也给我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这种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周边形势恶化对我国安全形势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核武器扩散将使我国安全面临新的严重挑战,南亚邻国恐怖主义猖獗对我国西部边陲的安全与稳定不利。

二是有关国家领导人更迭可能影响其对华关系。

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重视对华友好,为加强与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作出了贡献。

新首相麻生太郎以外交“鹰派”著称,在他任内日本对华政策基调可能不像福田时期积极,两国关系可能不像福田时期那样顺。

三是经济上的不利影响。

如日、韩、印这三大周边主要经济体GDP和出口增速都显著下降,严重削弱了它们的进口能力,其从中国进口随之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7月,我国对亚洲国家(主要是邻国)的出口同比减少了5.2个百分点。

但从总体看,周边动荡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限。

其一,周边整体和平、稳定的大势未被打破。

周边动荡虽然严重,卷入的国家也很多,但带有暂时与局部性质,基本上都未失控。

其二,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基本上未受干扰。

中国奉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周边国家同中国一样,始终把发展同对方的双边关系作为本国外交政策的重点。

无论这些国家形势如何变化,也无论谁上台执政,都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三,我国同周边国家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

今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周边国家对美欧和其他国家出口增长明显下滑,但它们对华出口普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中国对周边国家出口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中国同周边国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推动相互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来源:半月谈尹承德作者系资深外交官,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和《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