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_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论文_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个国家要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一个好的安全环境,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与挑战。

一.分析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我国地处亚太地区中心位置,陆地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相连,海上濒临西太平洋。

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

就领土和海洋权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战略全局来看,周边热点潜在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成为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再加之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邻国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人口众多导致社会关系复杂,社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各国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相同等,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着一定威胁和挑战。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1.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但从长远看,中美之间的对抗将长期存在,美国对我国安全将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

从美国的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脚步。

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2. 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

5. 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我国除与日、俄等存在领土争议外,与周边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领土、领海和海权争议,急待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我国主权。

6. 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目前,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对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对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对策曾几何时,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一直是我国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最好时期。

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中日关系在21世纪开始就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由于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以及日本“入常”的失败,日本“归罪”于中国,中日之间出现冰冻关系。

后虽经安倍的“破冰之旅”和温总的“融冰之旅”,但“政冷经热”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中国的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1、当前,中国周边局势比较紧张,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是有深层次关系的。

我们要发展,就要“走出去”,就要有主权意识,和以前相比,难免因此与周边发生摩擦,这属正常!周边国家对华的“两重性”是重要因素中国周边国家,除日本以外(日本国力也在萎缩),大都属于综合国力不强的中小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发展之路,而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正在崛起的强国(经济势力位居世界第二),他们在对华方面存在着较强的“两重性”或称矛盾性:1、期望与疑虑:期望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得到好处(尤其是经济上),但又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疑虑,特别是跟中国有历史遗留争端的一些国家,或者说占了我们便宜的一些国家,总是担心有一天我们要拉清单。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

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

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

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第一篇:军事理论课程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云南大学2013年度本科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学院:软件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学号:20131120172 姓名:吴瀚元得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在老师的认真讲解下,我们颇有收获。

我国是一个处于东亚中心的大国,有世界第二长的陆界,领国众多,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而且海岸线周边国家也多,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中。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可以说四面受敌防不胜防。

其主要因素有:我国南海主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我国与印度领土争议等,还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最大因素!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中美军事战略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重要军事论题,近年美国的战略布署一直在扩展、不断地变幻着。

我们知道,美国,为了提防中国,在中国周边海域实施了岛链封锁,分别为第一、第二岛链。

而要靠岛链来封锁中国,这远远是不够的,岛链封锁,只是让中国海军无法随意动弹。

实施上,美国,是在对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实施封锁包围,不仅海上,也包括了陆地。

但是,我们知道,不惯美军的军队如何的强大,要靠他自己来封锁,他的兵力远远是不够的,至少要在现有的总兵力基础上扩大四倍才能对中国实施有效封锁围堵,这这比会增加美国的军事开支,美国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军事开始,如果美国要自己封锁中国,那就只有一个结果,美国会被庞大的军事开支拖垮,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因此,要利用现有兵力,即能封锁中国,又不要太大的军力扩展和军费开支,充分利用盟国的军事和国力及战略位置是必要的。

军事评论员经常说到美国怎么怎么围堵中国。

其实,这种说话是不准确的,应该是,美国联盟集团是怎么怎么封锁中国的,是联盟集团,而不仅仅是美国,也就是说,是十 1几个国家与美国一道,对中国实施了军事封锁和围堵。

论中国周边形势论文

论中国周边形势论文

论中国周边形势班级:姓名:学号:论中国的周边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海“海权”之争等,虽然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周边格局主体态势还是良好的。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五篇范例)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五篇范例)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历史的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未来之路:(一)一球多制,多元共存,世界多极化将继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方向。

世界力量已初步出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进程,继欧美之后,亚、非、拉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出现。

基辛格分析说,一些国家已经成长为强权大国,同时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国家的世界。

国际权力呈分散化态势,世界多极化特征明显。

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上升。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将是世界进入下个十年的基本面貌。

享誉世界的美国已故世界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6年前深刻断言:在全球大动荡中诞生的新世界将因其多重政治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初生的新世界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政治格局的多重性,而且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幸运的是,世界历史的趋势是向全球多样化发展而不是走向同一化;今天,再也不能断定只存在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了。

(二)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依存、调整变革、竞相发展将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多元共存。

20国集团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模式也有不同的版本;即使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也是千差万别。

继续认真规划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各类国家共同的追求。

二是变革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告诫世人,任何一种制度与模式并不完美,其获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成功,更不可能适用于全世界。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

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

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中国周边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形势摘要:中国周边形势严峻,周边国家动荡不安。

周边地区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西亚以及南太平洋。

美国的介入让中国周边国家更加不平稳。

周边的乱局给某些大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领土问题一直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矛盾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动荡不安有一定程度的联动性。

关键字:周边国家,动荡不安可乘之机联动性正文: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

东北亚形势主要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而骤然紧张。

韩国、美国与日本藉此事件在黄海一带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参演,“天安号”沉没迷团未解,美韩大规模军演不仅将进一步激化朝韩、朝美矛盾,更将威胁中国安全,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因而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

而致力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被搁置多时,半岛“无核化”进程仍然充满坎坷。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

美国正在阿富汗走进死胡同;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先是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因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等处置失措被迫辞职,由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接着是参议院改选,民主党与国民新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失利,在野党占据了参议院过半数议席,在野的自民党赢得选举、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日本由此再次出现了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民主党执政难度进一步增大,日本政局前景重趋于动荡不定。

“天安号事件”、吉尔吉斯斯坦“变天”、伊朗核问题僵局、泰国政局动荡、巴基斯坦恶性恐怖活动频发等几大危机同时“发作”,并分别引发东北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板块”“震动”不已,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变”、“乱”、“险”交织,“变脸”不断、“乱象”纷呈、“险象”环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

东北亚形势主要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而骤然紧张。

韩国、美国与日本藉此事件在黄海一带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参演,“天安号”沉没迷团未解,美韩大规模军演不仅将进一步激化朝韩、朝美矛盾,更将威胁中国安全,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因而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

而致力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被搁置多时,半岛“无核化”进程仍然充满坎坷。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

美国正在阿富汗走进死胡同;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先是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因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等处置失措被迫辞职,由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接着是参议院改选,民主党与国民新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失利,在野党占据了参议院过半数议席,在野的自民党赢得选举、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日本由此再次出现了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民主党执政难度进一步增大,日本政局前景重趋于动荡不定。

“天安号事件”、吉尔吉斯斯坦“变天”、伊朗核问题僵局、泰国政局动荡、巴基斯坦恶性恐怖活动频发等几大危机同时“发作”,并分别引发东北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板块”“震动”不已,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变”、“乱”、“险”交织,“变脸”不断、“乱象”纷呈、“险象”环生。

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国加紧争夺中国周边将危害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中国的地缘战略依托受到侵蚀,中国崛起更将面临“龙困浅滩”的危险。

美国对中国周边“趁火打劫”与加大渗透,企图从多个方向、从陆地到海上对中国实施“立体堵截”.日本、印度、俄罗斯也乘机扩张;巴基斯坦、缅甸、泰国、朝鲜等“地缘支点”国家政局持续不稳,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其次,中国与邻国的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

随着中国全方位加速崛起.中国与邻国的实力差距不断扩大,这将引发周边某些国家的“反弹”.一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更加突出,企图通过“大国平衡”战略、借助美国等“制衡”中国,而美国则极力”利用矛盾”。

特别是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的某些邻国,其”危机感”与“紧迫感”加深,唯恐争端解决的时间“站在中国一边”,遂加紧强化对中国海洋权益的非法侵占侵蚀,加大对美国的战略借重。

此外,中国沿边与沿海地区的和平发展、加速拓展的海外利益等面临周边动荡的严重威胁,传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面临调整。

中国在周边地区既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尤其是领土领海主权等“核心利益”,又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自身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兼顾二者难度日益上升。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于中国外交与中国崛起而言,周边外交与”周边工作“具有“无比重要性”。

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

而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中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营造与塑造一个基本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其不干扰与分散中国的主要精力,并尽量避免被卷进周边地区的战乱与动荡之中。

当前的中国周边外交方针是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发展,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

在不断变幻的国际新形势时下,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应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调整。

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力求“睦邻外交”大发展,不以意识形态”画线”,改善与有关邻国的关系.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三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改进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策,既要反对外力粗暴干涉,又要敦促所谓”问题国家”应以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为重。

五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确保周边总体和平稳定,坚决捍卫中国沿边地区的安全与发展。

大力强化中央统筹,充分发挥沿边与沿海省份的积极性。

有效防范邻国乱局的“外溢效应”.有效遏制境外敌对势力乘机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