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冷凝器设计程序研究
管壳式冷凝器设计程序研究

a d t r gr m e i ne n a c r nc t h t od n he p o a d sg d i c o da e wih t e me h .Pr i e hede al d de c i to ov d st t ie s rp i n
参 数之 间 的 耦 合 关 系 复 杂 。 因此 , 计 中通 常 采 设
用 假设参 数 , 然后 通过试算 及对 比进 行计算 。
2 )针对 不 同类 型 的换 热 管 , 别按 照相 应 计 分
个 用于计 算 管 壳 式 冷 凝 器 的计 算 程 序 ( 却 水 走 冷 管程 ) 。笔 者 将 从 计 算 程 序 算 法 的 角度 对 该 程 序
o h l w n d l o f r i g t h r g a .Th r g a c u d b p l d t a i ft e fo a d mo u e c n o m n o t ep o r m e p o r m o l e a p i o v r— e
3 程 序 流 程
基 于上述 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利用 Viu l ai 语 言 编制 一 sa B s c
器 的换热 、 排管 等计 算 , 为准 确 地 获得 包 括 换热 较 管数 、 换热 面积 、 凝 器筒体 尺寸 等参数 。 冷
2 卧式管 壳式冷 凝器 设计计 算思 想
1 )首 先 , 然 卧 式管 壳 式 冷 凝 器 结 构并 不 复 虽 杂, 但是 其设 计计算 中涉 及 到 的参 数 较 多 , 且各 个
( h n h i a i e Eq i m e tRe e r h I s iu e S a g a r u p n s a c n tt t ) M n
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

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
从结构上来看,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通常由内外两个壳体组成,内壳体用于传导冷却介质,外壳体则用于包裹整个冷凝器以防止能
量损失。
在内壳体中,通常会设置有冷却管或其他冷却装置,以确
保高温气体能够迅速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冷凝
效率,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需求。
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交换的原理。
高温高
压的气体进入冷凝器后,通过冷却装置的作用,气体中的热量被迅
速带走,导致气体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气
体中的有用成分分离出来,并且有利于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
它可以用于将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冷
凝成液体,以便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同时,冷凝器还可以帮助回
收一些有价值的物质,减少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在半导体制造和其他工业领域
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使其能够高效地处
理高温高压气体,并且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在未来,随着
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管壳式冷凝器的性能和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业需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流程示意图 (3)设计方案的确定及说明 (4)设计方案的计算及说明(包含校核) (5)设计结果要紧参数表 (10)要紧符号表 (11)主体设备结构图 (11)设计评价及问题讨论 (12)参考文献 (12)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管壳式冷凝器设计.二.设计任务: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 1.冷库冷负荷Q0=学生学号最后2位数*100(kw);2.高温库,工作温度0~4℃。
使用回热循环;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 每班分别可取进口水温度:17~20℃(1班)、21~24℃(2班)、 25~28℃(3班)、13~16℃(4班)、9~12℃(5班)、5~8℃(6班);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确定管式冷凝器的要紧结构尺寸;4.计算阻力;5.编写设计说明书(包含: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与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包含校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及花板布置图(3号或者者4号图纸)。
二、流程示意图流程图说明:本制冷循环选用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选用氨作制冷剂,使用回热循环,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1 2 由蒸发器内所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机气缸,经压缩后温度升高;2 3 高温高压的F—22蒸汽进入冷凝器;F—22蒸汽在冷凝器中受冷却水的冷却,放出热量后由气体变成液态氨。
4 4’ 液态F—22不断贮存在贮氨器中;4’ 5 使用时F—22液经膨胀阀作用后其压力、温度降低,并进入蒸发器;5 1 低压的F—22蒸汽在蒸发器中不断的汲取周围的热量而汽化,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_解释说明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冷凝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具有高温高压态的气体或蒸汽通过传热过程转化为液体。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是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并满足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凝器的设计步骤和相关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冷凝器及其设计步骤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冷凝器的设计步骤,包括了解工作原理、确定设计要求以及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
在第三和第四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正文内容,并提供相关要点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设计步骤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改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冷凝器设计步骤方面的全面指南。
通过深入了解冷凝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及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步骤于实际工程中。
同时,本文还将为读者展示如何进行改进和提供宝贵的建议,以促进冷凝器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2.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2.1 了解工作原理在进行冷凝器的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冷凝器的工作原理。
冷凝器是一种用于将气体或蒸汽转化为液体的热交换设备。
通过冷却和压缩气体或蒸汽,使其内部分子能量降低,从而实现相变为液体,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2.2 确定设计要求确定设计要求是冷凝器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待处理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气体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
- 冷凝器的使用环境:包括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等因素。
- 冷凝液排放方式:确定液态产物的排放方式,例如采用重力排放还是泵送排放等。
- 性能要求: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效率、能耗等性能指标。
2.3 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在设计冷凝器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制冷剂等,而传热方式则有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等。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班级:姓名:学号:设计时间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3)(三)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4)(四)核算安全系数 (6)(五)列管式换热器零部件的设计 (8)(六)设计概要表 (10)(七)主体设备结构图 (10)(八)设计评价与讨论 (11)(九)参考文献 (11)(一)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列管式冷却器设计二、设计任务: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1、冷库冷负荷Q0=3000KW;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可取进水温度为13~26℃;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4.计算阻力;5.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或4号图纸)。
备注:参考文献格式:期刊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专著书名.出版社名.起止页码。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方案的确定包括制冷剂的选择、冷凝器型式的选择、流体流入冷凝器空间的选择、冷却剂的选择及其进出口温度的确定等。
一、 冷凝器造型与冷凝剂的选择选择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管束采用光滑钢管)、R717(氨气)做冷凝剂,原因有: 1. 卧式壳管式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大,耗水量小。
2. 氨气较氟利昂环保,其卧式壳管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也比氟利昂高。
以氨作为制冷剂,能制取0℃以下的低温;维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氨价格低廉,来源充足;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钢材及冷却水消耗量大;热力系数较低。
食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设计任务书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1.冷库冷负荷Q=学生学号最后2位数×100(kw);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
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每班分别可取进口水温度:21~25℃(1班)、6~10℃(2班)、11~15℃(3班)、16~20℃(4班)、1~5℃(5班)。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 确定管壳式冷凝器的主要结构尺寸;4. 计算阻力;5.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任务书);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包括校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 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及花板布置图(3号或4号图纸)。
目 录1 前言 (3)1.1 设计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2 工艺说明及流程示意图 (3)2.1 工艺说明 (3)2.2 流程示意图 (3)3 设计方案的确定 (4)3.1 制冷剂的选择 (4)3.2 冷却剂的选择 (4)3.3 液体流入冷凝器空间的选择 (4)3.4 液速的选择 (4)3.5 冷却剂适宜出口温度的确定 (5)3.6 蒸发温度、冷库温度、制冷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确定 (5)4 设计计算及说明 (5)4.1 冷凝器型式的选择 (5)4.2 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6)4.2.1 冷凝器的热负荷 (6)4.2.2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计算 (6)4.2.3 冷凝器冷却水用量 (7)4.3 管数、管程数和管束的分程、管子的排列 (7)4.3.1 管数 (7)4.3.2 管程数 (7)4.3.3 管束的分程、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8)4.3.4 管心距及偏转角 (8)4.4 壳体直径、壳体厚度计算 (8)4.4.1 壳体直径 (8)4.4.2 壳体厚度的计算 (8)4.5 计算校核 (9)4.5.1 实际流速 (9)4.5.2流体雷诺数及流体类型 (9)4.5.3传热系数K (9)4.5.3.1 管内冷却水的传热系数)(i a (9)4.5.3.2 管外制冷剂冷凝膜系数)(0a (10)4.5.3.3 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的Ki (10)4.5.4 传热面积计算及安全系数计算 (11)4.5.5 冷凝器的阻力 (11)4.4.6 回热的判断及热量衡算 (12)5 设计结果概要表 (13)6 设计评价及问题讨论 (13)6.1 设计评价 (13)6.2 设计问题及讨论 (14)6.2.1 设计问题 (14)6.2.2 问题讨论 (14)参 考 文 献 (15)附录 (15)1 前言1.1 设计意义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学生要非常熟悉,并掌握其中的原理及懂得如何应用。
壳管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壳管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1.冷凝器热负荷:它是指需要冷凝的蒸汽或气体的热量。
冷凝器的设计应根据所需冷凝负荷来确定。
冷凝器的冷凝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m×(Hv-Hl)其中,Q为冷凝负荷(kW),m为蒸汽或气体的质量流量(kg/h),Hv为蒸汽或气体的饱和蒸发焓(kJ/kg),Hl为液体的饱和液体焓(kJ/kg)。
2.壳程和管程的流体流量:壳管式冷凝器中的流体可以从两个方向流动,一种是从壳程(外壳)流动,另一种是从管程(管束)流动。
其中,壳程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s = Q / (Cph × ΔT_sh)其中,Gs为壳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h),Q为冷凝负荷(kW),Cph为壳程流体的定压热容(kJ/(kg·K)),ΔT_sh为壳程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管程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t = Q / (Cpt × ΔT_st)其中,Gt为管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h),Cpt为管程流体的定压热容(kJ/(kg·K)),ΔT_st为管程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3.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能力。
传热系数的计算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或理论公式进行估算。
4.壳管式冷凝器的壳程和管程内壁面积:冷凝器的壳程和管程内壁面积是在传热过程中应考虑的重要参数。
壳程内壁面积和管束内壁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As=Gs/(Gs×Us)At=Gt/(Gt×Ut)其中,As为壳程内壁面积(m²),Gs为壳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h),Us为壳程侧的传热系数(W/(m²·K));At为管程内壁面积(m²),Gt为管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h),Ut为管程侧的传热系数(W/(m²·K))。
5.冷凝器的材料选择:冷凝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和温度,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标准系列管壳式立式冷凝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标准系列管壳式立式冷凝器的设计姓名:学号:专业:应用化学班级设计时间: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计条件三、设计内容3.1概述3.2 换热3.3 换热设备设计步骤四、设计说明4.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4.2流动空间的确定五、传热过程工艺计算5.1计算液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5.1.1正戊烷流体在定性温度(51.7℃)下的物性数据5.1.2水的定性温度5.2估算传热面积5.2.1换热器热负荷计算5.2.2平均传热温差5.2.3估算传热面积5.2.4初选换热器规格5.2.5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规格5.2.6计算面积裕度H及该换热器所要求的总传热系数K05.2.7折流板5.2.8换热器核算5.3核算壁温与冷凝液流型5.3.1核算壁温5.3.2核算流型5.4计算接口直径5.4.1计算壳程接口直径5.5计算管程接口直径5.6计算压强降5.6.1计算管程压降5.6.2计算壳程压降六、其他七、计算结果八、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九、参考文献一.设计题目标准系列管壳式立式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条件生产能力:正戊烷23760t/a,冷凝水流量70000Kg/h操作压力:常压正戊烷的冷凝温度51.7℃,冷凝水入口温度32℃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要求冷凝器允许压降100000Pa三、设计内容3.1概述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炼油厂中,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中换热器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0%;在化工厂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1%以上。
由于在工业生产中所用换热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所以换热器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列管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技术上比较成熟。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35%~40%。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