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题要不要推断选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片段阅读题要用新方法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片段阅读题要用新方法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竞争程度百里挑一,因此很多考生早早就启动了国考的备考工作。
国家公务员招考科目主要为《行政能力测验》、《申论》,青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务员学习指导精华文章,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通过对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的观察不难发现,片段阅读是重点题型之一,近几年题量很稳定,每年都是10道题。
其中并列结构、解说结构、顺承结构的文段历年必考,这使得掌握解题方法和基本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做这类结构题目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归纳各分句的共同属性,从而提炼出若干分句所共同围绕的话题。
下面青海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两道真题来具体说明如何巧妙地找到解题关键点。
【例1】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但人们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对主食的深厚感情是同样的。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这段话的主题是:A主食与地域性B主食与民族性C主食与多样性D主食与时代性【中公解析】答案选C。
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句介绍不同地域、民族对主食的共同追求,第二句介绍主食世界丰富多彩。
由“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以及“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等词句可知,文段强调主食的多样性。
因此,选C。
【例2】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
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
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
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如何快速排除干扰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如何快速排除干扰项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必考题型之一,但是很多考生却常常由于做题时间紧迫,加之文段较长,导致这一类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尤其是其中的主观题,更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干扰选项。
事实上,片段阅读的主观题选项设置迷惑性虽大,只要找准文段所围绕的中心话题,就能轻松排除干扰项,快速拿下片段阅读。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讲解。
中心话题就是文段所强调的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明对象,二是焦点。
说明对象就是文段的论述对象是什么,焦点则是从什么角度或方面来阐述说明对象的。
把握住文段的说明对象,找准焦点,才能快、准、狠的排除选项。
【例题1】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简单的温饱状态,而是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也包括人民的收入和消费,同时也涉及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人民福祉的内涵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B.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状态了C.人民福祉的含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丰富D.人民福祉已经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中公解析】答案选A。
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理解。
首先根据“人民福祉”这一说明对象可排除B项。
文段以“不同于历史上……而是包括……”表达对历史与现在的对比,说明人民福祉的内涵的扩大。
C项人民福祉的含义,焦点错误。
D项的“已经……过渡”说明这一过渡已经完成,即人民福祉仅包括精神层面,与文意中物质、精神都包括的语义不符。
故答案为A。
【例题2】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进了,正所谓咫尺天涯。
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罢工了,哪里又骚乱了,哪里又政变了,只要上个网,转眼之间,我们就能了如指掌。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选项设辨析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选项设辨析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选项设辨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选项设辨析片段阅读是行测考试的必考题型,通常片段阅读会给出一段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对于选出正确答案很重要。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材料读懂了,可是答案选不出来,因为出题人不会把一个与题干毫无关系的选项放在答案中。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掌握出题人的设错情况,我们在筛选选项的时候会很难排除错误选项。
所以掌握选项分析能力对于最终确定答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如何分析选项。
一般来说我们在筛选选项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选项在文段中出现没有,出现先保留;其次看选项的说法对不对,对的先保留;第三看选项符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符合可选。
【例题】房产税征收是以一定期限的持有为前提的。
而当前试点的征税实践则是把房产税等同于契税来征管,在房屋产权进行交易时,预征未来一年的房产税款。
这一财产税较流转税进行征管的方式显然难以持续,尤其是对于存量住房的征收,如果缺乏办理产权证这一“关卡”,加之住房长期空置,所有者与使用者相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很难保证房产税应征尽征。
因此,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一样,对个人住房信息的全面掌握,对税务征管方案的巧妙设计,征管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都是房产税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税务征管方案存在的缺陷B.房产税征管亟须加以转变C.应全面掌握个人住房信息D.扩大房产税试点需更谨慎【解析】A项次要非重点。
文段中提到“这一财产税较流转税进行征管的方式显然难以持续……”,说明目前的税收征管方案存在一定缺陷,但文段重点是末尾句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故A选项属次要信息,并非文段重点。
B项分析可知,文段的主题为“房产税征管”。
由“因此”可知,其后为文段强调的重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如何排除错误选项

江西国考考试题库<<<点这里看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如何排除错误选项片段阅读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题型,无论省级公务员考试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都是重难点,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主旨观点题更是重中之重。
这种题目阅读量大,主观性强,干扰性选项和迷惑性选项也比较强,考生在做题时常常感到很纠结,一番挣扎后往往适得其反,成功避开了所有正确选项。
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是因为考生没有透彻地理解文段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以至于生硬和孤立地纠结选项。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给各位考生总结一些解题技巧,真心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排除过度推断的选项片段阅读选项中往往会出现“我们必须要”“我们不得不”“我们应该”等字样,这些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推断,但未必代表作者的意图。
二、排除无中生有的选项选项“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三、排除偏离主题的选项当出现两个选项表述比较接近时,可以从主题的角度去区分。
从文段入手归纳概括核心围绕的话题,排除选项中偏离主题的那一个。
此外,一旦出现两个选项都是紧紧围绕文段的核心话题,那就进一步比较两个选项的侧重点,进行区分。
【例题】政府对公共风险实行管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
不确定性的存在,为风险管制的决策于实施增加了难度。
鉴于此,风险管制者应该通盘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管制失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这里有详细的江西国考考试信息。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找方法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找方法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题量大,是广大考生复习的难点,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仍然觉得做题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题思路没有及时总结完善,下面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就为各位考生梳理一下片段阅读中主观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一、审题顺序有诀窍任何一道片段阅读题均由问题、文段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小编建议各位考生做题的顺序是,先问题,然后文段,最后是选项。
这样的顺序好处很明显,知道了问题才能定题型,才能知道文段中该重点读什么,也就是让我们的做题有了方向性,同时也可以通过问题了解题型,明确解题方法和对文段的掌握程度。
二、分析文段有技巧精准的文段分析,可以让考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段的重点内容,选出正确选项。
所以在阅读题干时要对文段做如下处理:1、标注注文段中的关联词+主体对象2、定位中心句具体而言,标注关联词可以让考生更好看清语义关系,更清楚文段想表达的内容,常见的关联词包括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等,每种都有标志性的词语,见到这些词语,可以用笔标注一下,引起注意。
其次就是主体对象,这个其实是考生常常忽略的,但却是我们解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判定文段论述的主体对象的方法非常简单,查找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当某个词出现的次数是2至3次以上,那它就非常可能是这一段的主体论述对象,主体论述对象不一定唯一,有多个的可能,比如文段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关系”的论述,那主体就是两个;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段当中没有明示,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内容寻找共性归纳出来。
标注关联词和明确的主体对象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定位文段的主旨句。
以下小编结合例题为大家说明:例:自从1958年第一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
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7年到10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一、片段阅读六大迷惑性选项解答片段阅读细节题,除了可以从题干入手之外,还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留意一些具有明显错误或迷惑性的选项,有助于考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迷惑性选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绝对化。
选项中含有过于绝对语气的词语,往往不是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含蓄的、委婉的说法。
绝对化的词语包括:最、一定、必须、根本原因、全部、所有、都、关键等等,带有这类词语的选项一定要慎选,回到去原文中对比一下。
2、无中生有。
即文段并没有提及的概念或话题,却在选项中出现。
这类选项是典型的无关选项,一定慎选。
3、偷换概念。
把材料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表述在选项中偷换掉。
比如材料中说的是“信息技术”,原文的主题是和技术有关的,选项却偷换成“信息文化”.4、混淆时态。
把材料中的时态刻意混淆。
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目前、已经、现在、目前、将来”等表示时态的词语。
5、正话反说。
是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6、强加因果。
材料中两者间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逻辑关系,选项中却强加上了,或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需要一个条件,而选项忽略了这个条件,这就成为强加因果的选项。
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不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
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者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B.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C.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D.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解析】此题为细节题,重点考察考生查找细节的能力。
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亦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2017重庆地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到底要不要推断选项

2017重庆地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到底要不要推断选项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通过练习培养题感!言语理解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这里可以>>>重庆地区在线咨询。
片段阅读到底要不要推?这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疑惑。
选了概括内容的选项,答案说要推断;选了推断项,答案又说不能推。
实在感到很抓狂。
那么,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看完之后能找到头绪,做题能不那么纠结了。
例: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农村的公共事业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办,国家的公共服务没有向农村倾斜。
因此,城乡之间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非常大,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缺乏,二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实施“六小”工程,2004 年投入280 多亿元,其中包括一部分道路建设资金,农村基础设施的面貌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国家在农村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
这段文字主要是强调:A.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大B.“六小”工程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C.国家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上D.农村公共事业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中公解析】答案选择D项,主要是尾句中提出,现在城乡间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A项在强调差距大,是指出问题所在。
B项说“六小”工程的成效,是在但是以前,非主要意思。
主要是C项该如何排除呢?这里就要先说下到底什么叫推断了。
在逻辑中,推断指由已知信息推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过程。
在言语中,主要是有时作者的观点并未直接表述出来,需要结合题干做适当的推断。
2017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片段阅读两大解题技巧

2017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片段阅读两大解题技巧通过最新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宁夏省公务员招录公告每年3月发布,约4考试。
同时,根据考情大纲,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型题量基本稳定,包括片段阅读5道、篇章阅读5道、逻辑填空5道,共15题。
这三种题型,篇章阅读难度较大。
其中片段阅读侧重考主旨概括题和细节理解题;逻辑填空题包括实词辨析题、成语辨析题、实词成语混搭体;篇章阅读包括人文类和自然科技类。
针对片段阅读题,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两大最佳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片段阅读之结构两分法考生在做片段阅读题时要尽快确定文章结构以便找到文章的重点即答案。
如转折结构文段中转折之后的内容很重要中公教育,递进结构文段中递进之后的内容更重要,总分或分总结构的文段中总的部分很重要,并列结构文段中所有部分都重要。
【例题】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会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健康的伤害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B.灾害天气中各种尺寸颗粒物的致病机理C.重金属等会溶解于血液中危及人体健康D.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伤害大【答案】D。
中公解析:本题要根据结构锁定答案。
文段为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是重点,要体现在选项中。
首句是总的部分,指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之后用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值进行了比较论证,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题要不要推断选项
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片段阅读到底要不要推?这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疑惑。
选了概括内容的选项,答案说要推断;选了推断项,答案又说不能推。
实在感到很抓狂。
那么,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考生看完之后能找到头绪,做题能不那么纠结了。
例: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农村的公共事业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办,国家的公共服务没有向农村倾斜。
因此,城乡之间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非常大,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缺乏,二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实施“六小”工程,2004 年投入280 多亿元,其中包括一部分道路建设资金,农村基础设施的面貌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国家在农村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
这段文字主要是强调:
A.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大
B.“六小”工程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C.国家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上
D.农村公共事业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
【解析】答案选择D项,主要是尾句中提出,现在城乡间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A项在强调差距大,是指出问题所在。
B项说“六小”工程的成效,是在但是以前,非主要意思。
主要是C项该如何排除呢?
这里就要先说下到底什么叫推断了。
在逻辑中,推断指由已知信息推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过程。
在言语中,主要是有时作
者的观点并未直接表述出来,需要结合题干做适当的推断。
我们常会遇到题干在分析问题的情况,比如说某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问题的危害性很大。
那么,作者仅仅是告诉我们那里存在着问题么?肯定不止于此,是希望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指出问题的危害程度很大,是希望能引起对该问题的重视;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希望能针对原因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求选择对策项的原因。
这里就有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选择的对策项一定是针对具体问题而提出的对策,并不是随便一个推断都能叫对策的。
所以,要确保对策提的对,提的好,必须要先分析出来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再回到前边那道例题。
意思是,过去城乡之间在公共事业上差距很大,近几年,国家实施了“六小工程”,也加大了投入,但是差距依然很大。
那么,现在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城乡差距大,之前的投入有了一定效果,但力度还是不够。
问题出在哪弄清楚了,答案自然就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关于C项,“国家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上”,这个对策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或者,如果想选择C,那么文段中要先说什么内容呢?就要说明,一是国家现在的投入重点不在农村,而在城市;二是,农村的公共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作为工作重心来对待。
片段阅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这种结构很常见,文段的重点也往往落脚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所以,对策项一般是要优先选择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析一下,选项中的对策能否解决问题。
我们要选择的一定是具体可行,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项。
由于对策在文中可能不会提出,所以,此时要推一步。
但是,如果选项中并没有可选的对策项,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概括问题的选项,也是完全可以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认为大家做题一定要灵活变通,推与不推要看具体题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的。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贵州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