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自己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

合集下载

乾隆好文的另一个结果

乾隆好文的另一个结果
密 告材 料 社 会 风气 由是 大坏 。 文 字狱之 为 害 . 不只 使 当时无 数无 辜 者人 头滚 滚 落地 . 血肉
横飞 , 无 数 妇孺 被 世世 为奴 . 或 被 流放 蛮 荒 之地 世 世 服 苦 役 . 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且对后 世数 百年俱 有 深远 的影 响 .成 为使 我 国长期 落 后积 弱 的
获 行踪 乖僻 、诗 句 牢骚 可疑 之犯 …… 臣谆 饬各 属 ,无 论穷 乡 僻 壤, 庵 堂歇 店 , 细加 盘 诘 。” 官 府 尚如此 密 访 , 无 耻文 人 更 为虎 作
7 6 领导文萃 2 0 1 4 . 3◆上4 1 ,
伥, 出入店 铺 、 学馆 , 甚至 到 私人 书房 中用 偷 、 骗 等卑 鄙 手段 获 得
乾 隆 好 立 的 另 一 个 结 栗
口李 凌
乾隆性 好 文学 . 自谓 “ 平生 结集 最 于诗 ” 因为他本 人 就是行 家里 手 , 而 又掌 握 着 至 高无 上 的权 力 , 怀 着 偏 私狭 窄 的心 理 , 多 以疑 虑猜测 同时代 的文 人 和作 品 . 他 的高 文化 素 养 和学术 造 诣 . 恰成 为摧残 文 化学术 的武器 . 制造 了大量 文字 狱 。据 统计 , 乾 隆 时期 文字 狱 1 3 0多 起 , 超 过 了顺治 、 康熙 和雍 正 时期 的文字 狱 的 总和 。 其捕 风 捉影之 荒 唐 , 株连 之广 泛 , 处理 之严 酷 . 也 超过 了乃
祖 和 乃 父
有清一朝 , 许 多文 字 狱 大 案 , 多是 由告密 造 成 的 . 其 源 头得 从 顺 治末 年至康 熙 二年 的庄 氏《 明史 辑略 》 案说起 。
明末 天启 年 间 . 曾任 宰相 的浙 江 乌程 人朱 国桢退 休后 . 写成

清乾隆时期的京城文学生态

清乾隆时期的京城文学生态

Y京学学](F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总第282期)59清乾隆时期的京城文学生态颜子楠(fg hij学丈学r100875)[摘要#乾隆时期的京城,由于皇家重视对于文学风尚的引领,御制诗文的接受范围与程度都达到了顶峰,其影响力也渗入了在京官员的别集之中。

皇家的引领伴随着对于文学观念、品评标准和具体内容的相应规范。

为了贯彻这些规范,皇帝不仅推举出一些“代言人",还会亲自介入科举考试以求达到更为直接的效果$身处京城的下级士人对于皇家的引领表现出了相当主动的追随姿态,同时为''盛世"与''隐逸"这两个概念提供了折中的阐释$在乾隆时期的京城,皇家权力左右了文学的发展,而各个阶层趋向“文治”的共同主动性是这一文学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关键词]乾隆;御制诗文;试律诗;张鹏|;塞尔赫;祝维诰;博学鸿词[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20)06—0059—11有清一代,在经历了康熙的开疆拓土和雍正的政治改革之后,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朝廷有余力关注文学与文化的发展-乾隆皇帝“稽古右文”,大力推行文治政策,自上而下地促进了学术繁荣,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纂被认为是乾隆朝文治的极致。

同时,文治政策对于士人思想的钳制也表现得较为明显,乾隆中后期大量文字狱的集中出现正是这一政策所引发的负面效果-从时间的角度纵观清代文化政策的演变,乾隆时期是文治最为盛行的阶段,尤其乾隆皇帝“挟九五之尊的话语优势将自己的文艺趣味广播于臣僚士民”①;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皇帝所处的京城则是文治政策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地方,并不像江南地区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

不过,乾隆时期的文治或许并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成为由上至下的单向输出;那些身处京城的官僚、士人在面对文治政策时往往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反而是积极的认同和主动的参与-在这一时期的京城,不同阶层的文人对于朝廷的文化引领有着各自的考量,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复杂而立体的京城文学生态--、被引领的风尚:御制文学的接受范围与程度对于乾隆皇帝而言,文学创作原本只是意味着学习与休闲,这在他皇子时期所撰写的《乐善堂全集》序文中便有所体现②-继位之后,他将文学创作行为定位于“文治”的框架之下,尤其强调了: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积至今以数千百首计矣$而较晴量雨,悯农疾苦之作为多,观其诗可以知忧劳而验今昔。

高中历史 为领导代笔的悲剧:乾隆朝耄耋诗人的仕途兴衰素材

高中历史 为领导代笔的悲剧:乾隆朝耄耋诗人的仕途兴衰素材

为领导代笔的悲剧:乾隆朝耄耋诗人的仕途兴衰“确士先生七十余,自删诗稿号归愚。

青鞋布袜金阶上,天子亲呼老秘书。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这首诗,向人们展示了乾隆帝与诗人沈德潜的亲密关系。

素以武功著称,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为什么对一位诗翁如此厚爱?沈德潜死后又为什么被罢祠削谥?其中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专制时代皇帝的喜怒无常和知识分子兴衰荣辱的命运。

晚年的飞黄腾达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先后参加过十多次乡试,均以失败告终。

乾隆元年〔1736〕,清廷开博学鸿词科。

沈德潜受荐至京,廷试时再次落选,乘舟南归行至黄河时,又遭风溺水,虽侥幸保得一命,所携物品却荡然无余。

此时他年逾花甲,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心中充满了苦涩。

乾隆三年〔1738〕,66岁的沈德潜终于考中举人。

第二年金榜题名,荣登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帝既崇尚武功,又爱好诗文。

对沈德潜的诗名,他早有耳闻。

乾隆七年〔1742〕四月十九日,庶吉士们参加例行的散馆考试,沈德潜与袁枚等人同试于殿上。

乾隆帝询问谁是沈德潜,沈德潜跪下奏道:“臣是也。

〞乾隆帝问:“文成乎?〞沈德潜回答:“未也。

〞乾隆帝笑道:“汝江南老名士,而亦迟迟耶?〞三日后,沈德潜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六月九日,新官轮班引见。

乾隆帝令沈德潜和《消夏十咏》。

沈德潜很快便和就进呈,乾隆帝阅后十分满意,欣然颁赏。

不久,沈德潜又奉命和《柳絮》、《落叶》等诗,都得到乾隆帝的欢心。

从此,乾隆帝每有诗作,便命沈德潜和,多所激赏。

沈德潜由此开始了晚年的飞黄腾达。

乾隆八年〔1743〕春,71岁的沈德潜迁左中允,后又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第二年,充湖北乡试正考官,迁少詹。

第三年,晋詹事,充武会试副考官。

如此迅速的升迁,令沈德潜受宠假设惊,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君恩稠叠,不知何以报称,窃自惧也。

〞乾隆十一年〔1746〕,沈德潜任内阁学士。

此时他的夫人俞氏已去世。

刘墉与乾隆的著作权纠纷

刘墉与乾隆的著作权纠纷

刘墉与乾隆的著作权纠纷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赵虎看过《宰相刘罗锅》的朋友都记得一个情节:乾隆被群臣簇拥着在逛御花园,看着眼前一片鲜花,乾隆诗兴大发,揪下一朵鲜花,一边摘花瓣一边开始作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群臣全部都安静的听着,乾隆吟到第三句做不下去了,因为再数数就不是诗了。

乾隆正在为难时,刘墉加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

”乾隆和群臣都如释重负,群臣开始给乾隆拍马屁。

刘墉和乾隆在晚年的时候都开始出著作,刘墉的诗集里收录了这本书,乾隆的诗集里也收入了这本书。

和珅向乾隆告密,说刘墉的诗集里收录了乾隆做的诗,侵犯了乾隆的著作权。

乾隆一怒之下把刘墉下了大狱。

这就是在刘墉和乾隆之间发生的著作权纠纷案。

应该说乾隆还是挺注意保护自己的著作权的,只是保护方法略有不当。

那么这首诗的著作权到底是谁的呢?乾隆认为著作权是他的,因为前三句(一共就四句)是他写的;刘墉认为著作权是他的,因为如果没有第四句,前三句就不是个东西,有了第四局,前三句才像个东西。

乾隆年间还没有《著作权法》,现在有了。

根据现在的著作权,这个作品应该是一个合作作品。

合作作品是指由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合作作品有两个基本要件:(1)合作者之间有合作的意图……即创作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存在合作关系……”(李琛著《知识产权法关键词》)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许多的作品需要事先的协调、分工。

但是把“创作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存在合作关系”作为合作作品的基本条件却是有问题的。

创作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活动,灵感突然而至,很难说一定要先压制一下创作的激情,先进行一番的要约、承诺,再开始创作,这是不符合创作的本质的。

“共同作品不一定要求作者达成共同创作的协议,从客观上讲,只要当事人之间存在不反对互相合作的关系即可”(半田正文、纹谷畅男编《著作权法五十讲》)。

本案中,乾隆没有了灵感,停顿了下来,刘墉突然有了灵感,接上了一句,乾隆没有表示反对,反而是停止了创造,这首诗事实上就由这两个人完成了。

乾隆诗歌精选212首

乾隆诗歌精选212首

乾隆诗歌精选212首1《高其佩指头画虎》【题画1】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

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

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

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

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

【淡静翁评】气势的确不凡!开始赞美画家指头的功力,后来又提出“宝贵”意见,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地位,不过也略微显示出作者的孤傲。

2《读项羽纪》【咏史1】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糖葫芦评】与历来咏霸王诗内容雷同,无甚新意。

3《读《贞观政要》》【咏史2】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绳愆shéng qiān基本解释:纠正过失。

【糖葫芦评】乾隆的膜拜对象是比较合适的,祖宗基业大定,要做个太平盛世的好皇帝,也要纳谏如流。

然而,纵使乾隆帝天资胜过唐太宗,臣子的质量之比又如何呢?和珅vs魏徵?4《冬至斋居偶阅旧稿志怀》【己诗1】静听迢迢宫漏长,斋居暂屏万机忙。

那无诗句娱清景?恰有梅梢送冷香。

案积陈编闲检点,志期旧学重商量。

灰飞子夜调元律,又喜天心复一阳。

【糖葫芦评】闲下来就能写;经常回顾旧稿。

乾隆具备爱诗之人的特征。

5《紫光阁阅武举射》【纪事1】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

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

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

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赳,雄壮威武的样子。

【糖葫芦评】骑射是旗人必备的技能,然乾隆时已渐趋驰惰。

皇帝虽亲自激励,但从以后的历史记载看,效果不是很好。

对于那些八旗子弟来说,能精通骑射已属不易,安能再指望通读兵书?从这首诗能读出乾隆的隐忧。

6《赐大学士张廷玉》【赐臣1】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愈坚,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

为做“诗帝” 乾隆不计血本地炒作自己

为做“诗帝” 乾隆不计血本地炒作自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做“诗帝”乾隆不计血本地炒作自己导语:老人怕孤独,喜热闹,那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半点也不可怕。

可那老人权力大到可以摘掉你的脑瓜,花钱花的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又喜欢老人怕孤独,喜热闹,那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半点也不可怕。

可那老人权力大到可以摘掉你的脑瓜,花钱花的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又喜欢瞎起哄,一个劲地往脸上贴金炒作他的好声名,跟着他混的人多半都吃不消。

关于这点,活在“康乾盛世”的人会瞟一眼老头子乾隆皇,像赵本山那样神秘地告诉你:地球人都知道。

这没有冤枉乾隆,打小他就对家里的大人不满,爷爷康熙太死板,爸爸雍正太孤僻,弄得大家庭里没有丝毫的生活情趣。

轮到他当家作主,别的不说,娱乐节目要丰富,大小奖杯、各式锦旗还有大匾小匾统统砸给自己。

虽说自家生产自家消费,但聊胜于无。

要炒作自己必须先从文化做起,文章才是经国之大业,千古不朽之盛事。

平时常听人家说自己是汉人的私生子,和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沾点边,乾隆还真当自己是高级特工007,打入异族统治集团的终极卧底。

有事没事就穿身汉服,举办一场个人诗歌朗诵会。

分明是打油诗水准,下面各大臣听得昏昏欲睡。

看见皇帝那满怀期待的眼神又怎敢让他失望,个个睡眼惺松,却强打精神,竖起大拇指猛赞有水平。

到各地观光游览,看见哪块石头有空当的地方,乾隆着实不客气,抢过笔墨就涂上“乾隆某月某日到此一游”。

没人敢告他破坏公共建筑,陪同的跟班们使劲地鼓掌,好诗好诗。

有读者捧场,乾隆再忙再累也不能丢了艺术创作,早一首晚一首,等到出版一本个人诗集,里面诗歌篇数吓死人,四万多篇!四万多篇这个数字不是说着玩,已经可以和《全唐诗》相提并论。

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诗集100首欣赏

乾隆诗集100首欣赏
飞白淳熙代,留青茶磨山。馀情寄翰墨,展读即开颜。
10故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
[清朝] 弘历
西师历五年,准回两进诗。
两讨凡两阻,兆惠皆经了。
而皆安然出,蒇功荷大造。
设非忠诚笃,加以勇略昭。
焉能合众志,成城锡箔保。
耆定赞丝纶,章服元勋表。
长予才三年,何不同予老。
11题玉兰堂
[清朝] 弘历
依花老屋署题新,便觉花开早别春。
26董邦达澹月寒林图
[清朝] 弘历
翛閒澹月满寒林,林弄清风月弄阴。
应为迩来苦炎热,撰成谋目爱秋心。
27二月朔日作
[清朝] 弘历
瓦鸳羃晓烟笼,仲月春光渐袅融。
柳散曲尘临曲岸,梅携雪色试条风。
宫中漏永香含篆,池北冰酥日借烘。
嗟我良农真少暇,逝将举趾事南东。
28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其一 烟波致爽
[清朝] 弘历
吟诗好景说江南,前此何曾一税骖。
观风问俗式旧典,湖光岚色资新探。
朝来小雪千林缀,梅信依稀速邮置。
邓尉孤山似此无,迎人跸路江南意。
佛国嘉种称旃檀,离垢顿悟倒刹竿。
渭川遥接武陵源,观音幻柳何曾观。
石菊凌霄剪碎纨,或绽砌旁施松颠。
海桐濛濛清露漙,渌波初日舒芳莲。
亭亭翠盖凌风轩,虙妃罗袜步银湾。
郎名紫薇侍金銮,晚香未入嵇含编。
岸莲紫鹤净粉铅,玉阶岸帻鸡人冠。
露晨报曙琐窗前,清江红醉雁初还。
牵牛七夕鹊桥填,秋葵凤仙簇藓砖。
美人绿鬓映貂蝉,闻雷悟处同风幡。
49题钱维城画苏轼舣舟亭图 其一
[清朝] 弘历
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
至今石岸侧,往往驻行舟。
49白海青行
[清朝] 弘历
海东青,育卵海之东,旋风绝云不辨故国踪。

乾隆御制诗中追念孝贤皇后的部分(随时更新中)

乾隆御制诗中追念孝贤皇后的部分(随时更新中)

乾隆御制诗中追念孝贤皇后的部分(随时更新中)简介:乾隆的诗题材单调,⼜不暇锤炼,以整体上来看,被后⼈评为"格调不⾼,佳作不多",有⼈甚⾄说"⾼宗诗最不堪"。

乾隆诗的价值在它的纪实性,古⼈有⾔"诗史",数以7计的"御制诗"弥补了《清⾼宗实录》的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18世纪中国的⼀部诗史。

从⽂学艺术的⾓度审视,这些近于苛刻的评论也许并不错,但乾隆数以万计的诗章中也时见清新⾃然的篇什。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皇帝献给孝贤皇后的上百⾸诗堪称最见真情的上乘佳作。

只有在这些诗中,乾隆才真正放下了帝王的尊严,尽情地抒发了内⼼深处对异性的眷恋。

乾隆皇帝写了那么多悼念结发妻⼦的诗,并且把这些袒露个⼈胸中隐秘的作品收⼊《御制诗》出版,让后世⼦孙和天下⽂⼈去评说,对皇帝⽽⾔,⽆疑是⼀件需要勇⽓的事。

⼈们常说乾隆是历史上最多产的诗⼈,是不是也可以说,悼念孝贤皇后的诗篇虽仅及其全部诗作总数的百分之⼀,却也⾜以使乾隆跻⾝于清诗⼈之列⽽毫不逊⾊,尽管他⼀再申明"不欲以诗矜长","亦不欲与⽂⼈学⼠争巧,以贻后世之讥"。

《述悲赋》易何以⾸乾坤?诗何以⾸关睢?惟⼈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

念懿后之作配,廿⼆年⽽于斯。

痛⼀旦之永诀,隔阴阳⽽莫知。

昔皇考之命偶,⽤抡德于名门。

俾逑予⽽⼫藻,定嘉礼于渭滨。

在青宫⽽养德,即治锥淑⾝。

纵糟糠之未历,实同⽢⽽共⾟。

乃其正位坤宁,克赞乾清。

奉慈闱之温酰为九卿之仪型。

克俭于家,爰始缫品⽽育茧;克勤于邦,亦知较⾬⽽课晴。

嗟予命之不⾠兮,痛元嫡之连弃。

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长逝。

抚诸⼦⼀如出兮,岂彼此之分视?值乖⾇之迭遘兮,谁不增夫怨怼?况顾予之伤悼兮,更恍悢⽽切意。

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制泪。

制泪兮,泪滴襟,强欢兮,欢匪⼼。

⾀当春⽽启辔,随予驾以东临。

抱轻疾兮念众劳,促归程兮变故遭,登画舫兮陈翟偷,由潞河兮还内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自己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
导语:历史很残酷。

有个叫沈德潜的乾隆写诗之代笔者,告老还乡后编自己的全集时,竟然一时糊涂,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物归原主,编进了自己的
历史很残酷。

有个叫沈德潜的乾隆写诗之代笔者,告老还乡后编自己的全集时,竟然一时糊涂,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物归原主,编进了自己的集子中。

当乾隆发现时,沈德潜也已经故去,但乾隆还是没放过他,下令戮其尸,扬其骨。

许多人一直认为陆游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他活了85岁写诗近万首,平均每三天写诗一首。

实际上,中国写诗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皇帝。

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介绍,乾隆御制诗其实共有四集,初集凡4150余首,二集凡8490首,三集凡11620首,四集凡9900首,四集总数为34160余首。

这是被收入集子的,他还有一些诗没被收入其御制诗集。

那么,乾隆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一说39340首,一说43000多首。

这两个数字,无论是哪个对,均比史上高产诗人之亚军陆游的诗歌总量高出许多来,所以说,乾隆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写诗高产冠军,且遥遥领先于亚军。

《全唐诗》里所有诗人的诗加起来,也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写得多。

如此惊人的产量,使乾隆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而且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

也真难为乾隆他老人家,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据清人沈德潜记载,乾隆本人已经相当程度的汉化,诗词歌赋,琴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