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款识分析.
清乾隆青釉瓶款识、造型特征赏欣

清乾隆青釉瓶款识、造型特征赏欣
豆青釉橄榄瓶
撇口、短颈、肩、颈部微鼓,足部外撇。
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橄榄瓶为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官窑烧造,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素有云瓜棱式之分,为清代流行器型。
此瓶即采瓜棱式,突出了瓶体曲线的流线
感,流畅自然,更添优美雅致。
青釉呈色醇厚,匀净光润,腻若琼脂,不论视觉、触觉上都几乎达到与玉质乱真之地步。
工艺水平空前高超,艺术品味极高。
不仅突出了单色釉质纯净之美感,且青釉随瓜棱起伏而浓淡有致,增强了韵律感,富于变化。
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
这种传统的高温釉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釉,且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历经了东汉、六朝、唐、宋、元、直至明、清不绝。
明清景德镇窑继承了龙泉青瓷的优良水平,烧出了深浅不同的各种青釉瓷器。
但直到雍正时期才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
乾隆青釉继承了雍正时期的杰出风范,愈加纯熟稳定,堪比宋窑名品。
灰青釉开片仿汝穿带耳观音瓶
瓶为观音瓶造型,曲线柔美,侈口,呈喇叭口形,短颈,颈中间内敛,颈部左右侧各有筒形贯耳,斜肩,隆腹呈橄榄形;瓶底有较高的圈足,足底外撇,足壁左右侧各有穿带长方孔,以此保留古代陶器的某些特征。
通体施以仿汝窑釉,色调为青灰色,釉面遍布竖斜状金丝开片纹,纹理绵长,开片较浅,金色略淡,因而全器色彩较为柔和与谐调;瓶底足施紫褐色酱釉,为铁足,底部与器表同样施仿汝釉,中央处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款。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图样)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d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式款识描述: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
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
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
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1款图。
乾隆通宝古钱币稀少版别

乾隆通宝古钱币稀少版别乾隆时期(1735年〜1795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前后60年,工、户二部和各地方局铸造了大量的钱币,其铸造量高居请朝十代之首•对乾隆版别收集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一手批量钱过手,就只能按图索骥了•本人玩钱时间不长,但有幸囤积了一定数量的一手乾隆,并在各地过手了大批的钱币,所以对乾隆版别的收集有了一定的心得.为了感谢全国各地清钱爱好者对义和网站“清朝钱币版别研导” 活动的支持,我将我本人在版别收集和整理中的心得,用文字的形式发上来与大家共同探导,以期抛砖引玉。
宝泉局1:方头通大样(直径25毫米以上)2:缶隆大样(直径25.8〜26.5毫米)3:缶隆角头斜双点通开贝宝(直径25.5毫米左右)4:缶隆角头单点通(直径23.5〜25毫米)5:缶隆角头斜双点通背出头宝(直径24.5毫米左右)7:单点通大样背出头宝(直径26.8〜27.8毫米)8:其他超过一般同版1毫米以上的大样宝浙局1:大制钱(直径26.8毫米以上)2:角头通正字隆(直径25.5毫米左右)3:角头单点通满文卷尾宝(直径25.5毫米左右)4:角头双点通背长满浙(直径25.8毫米左右)5:角头双点通背横点浙(直径24.5毫米左右)6:毛笔体阔缘(25〜-26.3毫米}7:桂手浙(25毫米左右)8:工头双点通满文卷尾宝横点浙(25毫米左右)10:正字隆背长浙(直径24毫米左右)宝苏局1:大制钱(直径27.2毫米以上)2:宝泉手大样(直径26.8以上)3:广穿长宝苏(直径26.1毫米左右)4:广穿大字(直径26毫米左右)5:遒劲大字(直径26.5毫米左右)6:桂手苏(直径24.5毫米左右)7:长通阔字(直径26毫米左右)8:阔字短通(直径26毫米左右)宝云局1 :低头通非枝首(25.5〜26毫米)2 :广贝宝大字(25〜〜26.5毫米)3:广贝宝小字(25.5毫米左右)4:大制钱(直径27 .5毫米以上)5:大乾(直径24毫米左右)6:金隆(直径25.8毫米左右)7:川手云(直径25毫米左右)8:桂手云宝广局1:大宝广2:方头单点通大样(25.2毫米)3:方头双点同异书背出头宝(24毫米左右)4:大制钱(27毫米以上)5.宝泉手大样(26.3毫米)6:桂手广宝桂局1:阔缘大样(26.5毫米以上)2:宝泉长通宝手背垂足桂.宝川局1:大制钱(直径27毫米以上)2:大宝川(直径25.2毫米左右)3:阔缘大样(直径26〜-26.3毫米)4:接郭宝黔局1:大宝黔(直径25毫米左右)2:狭阜(直径25.2毫米左右)宝福局1:角头双点通细缘大字(直径24.5毫米左右)2:大制钱(直径26.3毫米以上)3:角头双点通背卷尾宝宝直局1:宝泉手大样(25.5毫米以上)2:异书背出头宝宝陕局1 :大宝陕2:宝泉手中字大样(直径25.7毫米以上)3:巨字大样(2.6毫米以上)4 :宽字正乙宝南局1:生隆大样背异满文宝昌局1:苏手昌2:角头单点通大样(直径25毫米)3:宝泉长通宝手宽通.4:大制钱(直径27毫米以上)宝武局1:大制钱.(直径27毫米以上)2:方头通大样(26.5毫米)3:细缘缶宝大字1:大宝晋2:宝泉手大样(25.7毫米以上)乾隆宝泉手类钱初探1.宝泉大字正乙手应该是早期版,与雍正泉局晚期大满文风格一致,为户部统一式面文,各地方局有的依此面文铸钱,有的未铸(如宝武局、宝南局、宝台局、宝福局、宝浙局等),有的铸时很短遂改为地方式面文(宝陕局应该是此类情形),只有宝济局因为停炉较早,未换其他面文。
故宫藏器物款识--乾隆

故宫藏器物款识--乾隆十、乾隆款识部分1.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2.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3.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4.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5.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6. 珐琅彩花卉纹瓶7.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8.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9.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10. 珐琅彩双环瓶11.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12. 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13.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14. 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15.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16.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17.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18. 粉彩婴戏瓶19. 粉彩婴戏天球瓶20.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21.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22.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23. 粉彩婴戏图壮罐24. 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25.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26. 像生瓷山子27.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28.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29.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30.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31. 仿宋汝釉圆洗32.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33. 窑变双耳菊瓣尊34. 窑变釉钵缸35.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36.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37.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38.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39.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40.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41.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42.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43.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44.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45.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46. 各种釉彩大瓶47. 清乾隆珐琅彩花卉纹小瓶48. 清乾隆仿明宣德青花人物图盘49. 清乾隆仿石釉三足炉50. 清乾隆仿宋哥窑盘51.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52. 清乾隆粉青釉络子尊53.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54. 清乾隆仿明嘉靖黄地红彩云龙纹盖罐55. 清乾隆仿明永乐青花描金缠枝苜蓿花纹碗。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清代各朝景德镇瓷器款识特征,值得收藏

清代各朝景德镇瓷器款识特征,值得收藏清代官窑瓷器都有年号款,民窑瓷器年号款也占一定的比例。
清代官窑在顺治时忆恢复,正式生产始于康熙十九年。
顺治时均为青花款识,多题写:大清顺治年制。
六字双行加双圈和“顺治年制”双行无外框,官窑款识工整有力,写法颇有明代风格。
康熙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大清年制”,”康熙年制“四字双行。
书写方法有笔书,凹刻,凸刻雕等多种。
康熙早期,民窑器多书本朝年号,但是款字草率,缺乏艺术性。
雍正款识为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
楷书和篆书同时并用。
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有六字双行,三行或四字双行等排列。
乾隆款识楷篆兼用,以篆为主,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
除青花款外还有金彩,红彩,墨彩,蓝料与刻款。
因仿古盛行,故还有青花篆书或金彩楷书的“乾隆仿古”和“大清乾隆仿古”的款识。
嘉庆,道光两朝的款识特点大致相同,以篆为主,少有楷书。
嘉庆民窑,篆体与楷书款兼有,有“大清嘉庆年制”和“嘉庆年制”篆书款,有的带方框。
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的风气,字体工整清秀修长,有六字双行和六字三行款,均无外圈框。
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曾禁止民窑使用康熙年号款,这反而促使款识进入其发展的黄金阶段。
人们延续明末清初的做法,并不断创造出各种新的款识。
乾隆以后,书写年号款和堂名款已成为题款的主流,款识进入单调的没有多少创新精神的时期,这与清代国力江河日下,国内外市场大幅度衰退,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日益减弱有关。
以上图片仅供参考。
大清乾隆--款识分析

款识分析——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现在非常多见,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人数估计不少,款式变化较多。
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由于款的比画比较多,所以,常常先印上痕迹,再进行描写。
字料发色的变化比较大,色料的发色一般不理想,有红料。
每笔的首尾色重。
一,“大”字:1,(1)一行、(2)四竖、(3),头是有一明显小点,居中、(4),最后一竖往往有点外撇。
2,一般下面是平行如图1,图2,图3,也有不整齐的如图4;3,还有把中间两笔写成儿形的如图5;4,右溜肩(图2)少见。
二,“清”字第一图最为标准1,三点水:(1)一般写成五笔,上两笔在2/3的位置。
也有更上的如图2,更下点的如图4;(2)右上一笔都横连中间一长笔。
也有左下一笔上部也连中间,甚至四笔都连的如图8的珐琅彩款。
2,“主” (1)主上第一横两边直立,U最后一横与下面“月”有明显空隙。
少见最后一横点在“月”上如图8。
3,“月” (1)为一个独立方框中间一竖上下都不连。
也有连上横的如图4与连下横的如图8;中间也用点的如图7,也有用丫形的如图5;口的上下两竖也有上出头如图6图7,口也有下出头的如图7图8。
三、乾字的变化比较少1,左边顶部是个鱼叉形,中间是个日字,下面像是个阿拉伯数字“5”。
也有把“5”写成“亏”字少最上一横如图3,图42,右边顶上一“点”,下面是个横竖的“弓”形。
四横位置均衡。
也有第一横第二横间隔小的如图2;早期的形入图4。
四、隆字看上去复杂,其实变化也少。
1,左边一横三个方“口”位置均衡2,右边肩多数滑肩,少数直勾五、“年”字变化比较细微,需要小心观察。
1,最上一横大多数中间断开如图1图2。
也有连的如图3图4,大约属于非青花类。
2,中间一短横没有连右边一竖。
也有连的如图3图4(一般上连中也连)3,右中下弯连右一竖。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1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的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大清乾隆年制的特征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款识分析——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现在非常多见,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人数估计不少,款式变化较多。
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由于款的比画比较多,所以,常常先印上痕迹,再进行描写。
字料发色的变化比较大,色料的发色一般不理想,有红料。
每笔的首尾色重。
一,“大”字:
1,(1)一行、(2)四竖、(3),头是有一明显小点,居中、(4),最后一竖往往有点外撇。
2,一般下面是平行如图1,图2,图3,也有不整齐的如图4;
3,还有把中间两笔写成儿形的如图5;
4,右溜肩(图2)少见。
二,“清”字第一图最为标准
1,三点水:(1)一般写成五笔,上两笔在2/3的位置。
也有更上的如图2,更下点的如图4;
(2)右上一笔都横连中间一长笔。
也有左下一笔上部也连中间,甚至四笔都连的如图8的珐琅彩款。
2,“主” (1)主上第一横两边直立,U最后一横与下面“月”有明显空隙。
少见最后一横点在“月”上如图8。
3,“月” (1)为一个独立方框中间一竖上下都不连。
也有连上横的如图4与连下横的如图8;
中间也用点的如图7,也有用丫形的如图5;
口的上下两竖也有上出头如图6图7,
口也有下出头的如图7图8。
三、乾字的变化比较少
1,左边顶部是个鱼叉形,中间是个日字,下面像是个阿拉伯数字“5”。
也有把“5”写成“亏”字少最上一横如图3,图4
2,右边顶上一“点”,下面是个横竖的“弓”形。
四横位置均衡。
也有第一横第二横间隔小的如图2;
早期的形入图4。
四、隆字看上去复杂,其实变化也少。
1,左边一横三个方“口”位置均衡
2,右边肩多数滑肩,少数直勾
五、“年”字变化比较细微,需要小心观察。
1,最上一横大多数中间断开如图1图2。
也有连的如图3图4,大约属于非青花类。
2,中间一短横没有连右边一竖。
也有连的如图3图4(一般上连中也连)
3,右中下弯连右一竖。
也有不连的如图2;也有成直角连的如图3,更有写成一整行的如图4。
六、
“制”变化最多,请注意主要的特征。
1,右上中间一横与上一横一起成为“回”叉形,
有只是一短横的如图4‘
2,中间有一点。
3,中下最下一横向右出头
也有不出头的如图3图4图6;
4,左上左上一般为”斤“字。
有如“2”字的入图5,有如“5字”字的如图6,有如“5”最后一笔再连的如图4,有如“反6”的如图7。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
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
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
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
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