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的款识
故宫藏器物款识--乾隆

故宫藏器物款识--乾隆十、乾隆款识部分1.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2.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3.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4.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5.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6. 珐琅彩花卉纹瓶7.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8.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9.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10. 珐琅彩双环瓶11.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12. 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13.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14. 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15.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16.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17.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18. 粉彩婴戏瓶19. 粉彩婴戏天球瓶20.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21.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22.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23. 粉彩婴戏图壮罐24. 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25.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26. 像生瓷山子27.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28.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29.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30.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31. 仿宋汝釉圆洗32.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33. 窑变双耳菊瓣尊34. 窑变釉钵缸35.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36.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37.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38.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39.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40.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41.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42.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43.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44.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45.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46. 各种釉彩大瓶47. 清乾隆珐琅彩花卉纹小瓶48. 清乾隆仿明宣德青花人物图盘49. 清乾隆仿石釉三足炉50. 清乾隆仿宋哥窑盘51.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52. 清乾隆粉青釉络子尊53.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54. 清乾隆仿明嘉靖黄地红彩云龙纹盖罐55. 清乾隆仿明永乐青花描金缠枝苜蓿花纹碗。
7286 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

7286 清乾隆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尺寸:直径68cm估价:RMB 22,000,000-32,000,000成交价:RMB 25,300,000“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精工细作的乾隆御窑青花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产量大,式样多,做工精细。
乾隆青花瓷器的最大特点是生产逐渐程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继承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又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工细之作。
雍正一朝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那些属于雍正朝、哪些属于乾隆朝。
乾隆时期的仿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见有无当尊、撇口碗、执壶、玉壶春瓶、梅瓶、折沿洗、锦纹壮罐、松竹梅纹盘等。
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仍采取使用较浓青料点染纹饰的方法,力求产生类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
乾隆早期著名的青花瓷器见有乾隆五年和六年督陶官唐英敬制的缠枝莲纹五供(香炉1个、花觚1对、烛台1对),其中的花觚形体高达60多厘米,装饰繁复,图案线条流畅。
乾隆中期的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清丽,很少有晕散现象,将乾隆青花做工精细、强调形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乾隆晚期,部分青花瓷器的胎体变得干白,青花发色蓝中略带紫,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嘉庆朝。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不计其数。
除大量盘、碗和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以外,印泥盒、笔筒、糊斗、水盂、笔插等小件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尤为多见。
此时还特别流行以螭耳、象耳、凤耳、铺首耳等装饰的各种大瓶,以及贯耳瓶、天球瓶、鹿头尊等。
在装饰风格方面,乾隆御窑青花瓷器讲求的是图案对称、规矩,构图严谨。
装饰题材以云龙、云凤、蟠螭、松鹿、仙鹤、折枝花果、折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花卉、松竹梅、荷莲、九桃五蝠、云蝠“寿”字戟磬、梵文等较为多见。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瓷器以外,乾隆时期还盛行各种色釉地青花瓷器,如天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瓷器等。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1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的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大清乾隆年制的特征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从故宫馆藏看清乾隆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上)——青花篇

从故宫馆藏看清乾隆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上)——青花篇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
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
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
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
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
乾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青花荷莲纹贯耳瓶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乾隆青花瓷器鉴定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
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与康熙、雍正青花式样大致相仿,但也有仿制明永、宣青花式样。
其它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以及其创新式样,造型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品种主要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
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乾隆青花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我国古代瓷器到清代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
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制瓷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由于乾隆帝本人对瓷器的酷爱,各地官窑都烧制了精巧无比的瓷器,而民窑亦受其影响,也出现很多精美之器。
乾隆青花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均匀,多为青白釉,少量粉白釉,光亮润泽;使用国产青料上色,以“稳定、浑厚、沉着”著称;器型和纹饰的种类更多。
不管是民窑还是官窑,乾隆朝的瓷器很多都是以各种手法极尽装饰之能,以显示其大富大贵、歌舞升平的盛世局面。
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就是乾隆时期一件比较精美的民窑瓷器,原藏于四川省文物总店。
盘的主题图案为福禄寿三星、五童子、五只蝙蝠,辅助纹饰为回纹及变形如意纹、四朵折枝花卉。
主题纹饰均以釉上双彩(矾红和金彩)的形式体现,辅助纹饰以釉下单彩(青花)的形式体现。
以下将对此盘从器型、图案花纹、釉色、圈足处理、款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器型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的口径为25.5厘米,圈足直径为7厘米,圈足高1厘米。
属于乾隆时期的小盘造型,所以具有敞口、浅腹、小圈足的特点。
盘子的口沿为酱口,盘底旋纹明显,并有点点黑疵,视为缩釉点。
除此之外,此盘还略有凹底现象。
二、图案花纹此盘的正面以回纹和青花双圈将福禄寿三星与五童子、五只蝙蝠隔开,靠近盘子的口沿处有一圈变形的如意纹,如意纹之外又有青花单圈。
盘子的正中心为福禄寿三星,由青花单圈包围。
青花单圈外饰一圈回纹,接着又是青花双圈。
青花双圈与变形的如意纹之间则是五童子和五只蝙蝠。
盘子的背面绘有四朵折枝花卉,围绕青花双圈均匀地排列。
福禄寿三星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人物画,寓意为“三星高照”。
此盘图案中间老者头戴高冠,手持如意,如意以金粉涂抹,为“福”星;左边老者为“禄”,身着官服,神态自若;右边老者光头长须,左手持桃,右手持飘旗,为“寿”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 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 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 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
0c12f2c 易博亚洲
晚期则蓝中含灰。
0c12f2c 易博亚洲
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 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 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 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
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相关 上传相关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0c12f2c 易博亚洲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c12f2c 易博亚洲
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 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 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 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 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 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 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 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 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 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 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
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 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 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 书六字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