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2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苏教版

南通市2013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5分)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tuī qiāo) 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 A (孜孜不倦/饱食终日)。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zhāi yào)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满,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cōng yǐng)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1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A处。
(1分)A处应填3.语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加以修改。
(2分)4.学校举办“经典文学诵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9分)①在“文学偶像”主题活动中,请选择你的“文学偶像”并说说其成为你偶像的理由。
文学偶像:。
(1分)理由:(3分)②学校决定于11月6日下午2:00在礼堂举办“文学沙龙活动”,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邀请全校各班同学参加。
(5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①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③,君子好逑。
(《关雎》)④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⑤希望,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⑥孟子提倡“道”的思想,突出人心向背决定着力量的强弱,正所谓“,”。
(《孟子》)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6分)咏牡丹王溥枣花虽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能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6.诗人“咏”牡丹,却从“枣花”、“桑叶”写起,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3分)7.诗歌中作者对牡丹有着怎样的认识?请结合三、四两句简要回答。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2013-2014学年南通市通州区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2014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2分)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dàn chén ( )之日,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活动zōngzhǐ()为 A 祭拜圣贤, B 文脉;hóng yáng( )美德,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提升素养; C 力量,共筑梦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在横线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分) A 处应填: 。
3. 根据文意,分别填入B 处和C 处横线上的两个词语是 和 。
(备选词语:凝聚、承继)(2分)4. 光明中学准备举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
(6分) (1)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
(2分)(2)学校“青苗文学社”准备邀请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吴锦先生于5月4日上午9点来校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
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写一份请柬。
(2分)(3)《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请你根据《〈论语〉八则》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对它的了解,为《论语》一书向全校同学写一段阅读推荐语。
(80字左右)(2分)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孟子>二章》)(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4(徐志摩《再别康桥》) (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的一组句子是:“,。
”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6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6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2013-2014学年南通市崇川区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⑵一味重富炫富,即显俗气,则节庆祝语之“恭喜发财”、“大富大贵”之类,非俗气而何?今神州滔滔者皆是此类话语,则我们不能不说,现在的俗气,已如被污染的空气,浓烈而无处不在,使人欲避而不能了。
⑻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120!
⑼讲到这里,因为激动,朋友的脸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好鞋。
⑽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真不知怎么谢你!
⑵一天,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在天桥下问路,朋友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⑶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双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答:▲
(3)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②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中考二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联合测试初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4分)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登上热搜。
以山河湖海为“封”的语文课本,撬动了人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引发了强烈共鸣 A 山河美景,或秀丽壮美,或温柔浪漫,那些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一面面风景,每一帧都被“语文课本封面”框住了,而这些风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教科书是一代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当印象中的课本封面k uàyuè时空,鲜活又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段天真烂漫的求学时光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大众藏在课本里的记忆被唤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上连绵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河流、清澈见底的湖泊和波澜壮阔的大海,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万卷书里“诗和远方”的chōng jǐng。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k uàyuè( ) chōng jǐng( )2.A处标点符号为(1分)3.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1分)A.魂牵梦萦B. 碧波荡漾C. 温柔浪漫D.天真烂漫4.综合性学习(5分)“世界读书日”已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4·23世界读书日”已至,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海安市图书馆将策划并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
市图书馆将联合市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组成专家团,举办线上与线下的日常讲座和专题讲座:依托该馆原有品牌活动“‘共读半小时’阅读分享周”、“‘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红色经典图书主题展”、“‘花开阅读季,最是读书时’朗读亭主题诵读活动”等,以“走出去”或线上直播、阅读打卡等多种形式,引领全市读者参与经典诵读,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书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
【材料二】(1)请根据材料一,为广播站采编一则一句话新闻。
(18个字以内)(3分)(2)根据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从表格中得到的结论。
2013苏教版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及答案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末模拟测试卷初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制卷、校对:侯茂建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12分)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
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mài bó,jǔjúe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A (呼之欲出、跃跃欲试),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B (鉴赏、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为生命导航,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
——与书为友,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份tián dàn的心境和惬意的享受。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处。
(2分)A处为 B处为3、滨江中学将举办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周”,请你参加下面板块的活动。
(7分)【在街头学语文】商场门口奇妙的广告,马路边温馨的公告,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请从下面的广告词或标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精妙之处。
(2分)①“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电扇广告语) ②“司机一滴酒,亲人千行泪。
”(交通宣传标语)(1)我选答( ):【新鲜用语释义】新词语、网络流行语真实记录了当今时代的生活,有些词语生动通俗,大多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也有些词语过于生僻,影响大众交流,不宜使用。
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解释它们意思,让同学们了解。
(2分)酷草根粉丝山寨(2)我的解释:▲、▲【走进名著】“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阅读名著的感受...体会。
(备选名著《西游.......,谈谈自己的记》《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分)(3)我的体会:▲▲4、用课文原句填空。
2013年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林梓阳光初中陆小燕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2分)书法,作为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nèihán。
古人练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交流,更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培养。
如今,书法又在此基础上被fùyǔ了新时代的含义——与人交流的一种礼貌。
写得一手好字,往往能为自己赢得多一些尊重。
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
打个比方,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yōurán行走,草书如人___A_______(刚劲大气/潇洒奔跑)。
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分)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1分)3.利用下列材料,开展主题研究。
一位同学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临摹的方法”,挑选了材料《起笔与收笔》和《从“形似”到“神似”》。
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挑选了材料《》,《》。
(3分)4.邀请名家指导。
(1)下面是你与书法家魏先生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
(3分)你:魏先生,您好!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魏: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你:。
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2)讲座中,魏先生和大家进行了书法与素质教育功能的讨论,他认为书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多种素质,请结合你的感悟,谈一点书法对提高学生素质的认识。
(2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 关关雎鸠, ________。
(《关雎》)(2)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
(李商隐《无题》)(3)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4) ________,夜泊秦准近洒家。
(杜牧《泊秦淮))(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卷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卷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 (共4题;共31分)1. (4分)(2014·镇江)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横线上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奇,比指甲略大些,一圈的花瓣________ ,中间是橙黄的花ruǐ________ ,形状银监会极了缩小的葵花,它们通常是三五朵聚拢成簇________ ,有一种极淡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万虑皆宁的时刻才能感受得到。
这种花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地nuó________动位置或移动花盆,都不能改变。
(摘自包利民《花开的方向》)2. (10分) (2018七下·金华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2) 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5)《木兰诗》中表现战斗时间之长,战斗之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逢入京使》中描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东望故园,泪雨滂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晚春》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写暮春的百花特别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3.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而吾以捕蛇独存。
A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 . 君将哀而生之乎?C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 (15分) (2019八上·眉山月考) 名著阅读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

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1.澎湃珍惜释放解析:此题考查拼音的拼写和汉字的书写,要求横平竖直,不连笔,尽量做到落笔就对。
2.不可或缺解析:“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不可或缺”指“不能缺少的”,根据句意,这里表达的是青春对人生的作用,应选择“不可或缺”。
3.去掉“极其”或“无限”解析:此题考查语病的修改,此句中“极其”“无限”语意重复,修改时,删去任意一个即可4.(1)奋斗的青春、青春无悔等解析:此题考查综合表述,内容与青年人拼搏有关即可(2)考查对申请书这一应用文的把握完成时注意内容和格式(3)同学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保尔在恶劣的环境中修筑铁路,在病榻上坚持写作,他曾拿枪对准自已的头颅,但最终昂起头笑对死亡,思考人生的意义,把短暂的一生投入到人类的解放事业中。
解析:根据题意,完成此题时,除了突出名著的主要内容外,还要适当联系主人公命运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5.(1)长河落日圆(2)谁家新燕啄春泥(3)却话巴山夜雨时(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5)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此题考查课文原句默写完成时,注意书写即可,比如,不要把“啄”误写成“豚”6.①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②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7.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此句中,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8.就其地∕为轩∕以居予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中,“就”“为”是动词,所以应在“为”之前停顿,“以”相当于“而”,解释为“来”,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顿9.(1)简陋(鄙陋)(2)到(3)命名(4)等候,等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把握,完成时应联系课内文言文,比如,“陋”可以联系《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及”可以联系《郑人买履》中的“及市”,“名”可以联系《醉翁亭记》中的“名之者谁”,“俟”可以联系《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0.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完成时,要抓住句中关键字词,比如“而”“旬”“安”11.①伸张(证明)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2013年3月12日,《海安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论证会胜利召开■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县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城市,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新规划结合海安实际发展的需求,目标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hé xié()、人民安康的现代shū niǔ()物流商贸中心。
规划形成“一主一次两副、一轴四片”的县级qū yù()空间结构。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文段划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2分)3.在“■”处加上一个标点,这个标点最合理的应该是(1分)4.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孔子的名言“,”,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6)《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5.语文实践活动。
(6分)2013年3月16日,海安县的50多名志愿者利用早晨上班高峰时间在县城10多个交通路口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
经过现场观察,大家发现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较多,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文明出行”的活动。
光明初中积极响应,准备召开一个动员大会。
(1)学校决定于3月21日下午4点在操场举行全校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请你写一则通知。
(3分)(2)请你为学校动员大会会场拟写一条悬挂标语。
(1分)(3)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至少50字。
(2分)二(6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6分)水口①行舟(朱熹)昨夜扁舟②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③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④。
注:①水口:古称闽关。
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
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扁舟:小船。
③卷(juǎn):翻开。
④“绿树多”一作“绿水多”。
6.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3分)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二)阅读《魏公叔痤病》,完成8—12题。
(16分)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
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③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注释]1. 公叔痤(cuó):魏相。
2. 不可讳:不幸去世。
3. 御庶子:家臣。
公孙鞅,即商鞅。
4.为,如果。
5.竞,同“境”。
6.悖:糊涂、昏聩。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愿王以国事听之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惠王往.问之()(2)以.公叔之贤()(3)孝公受.而用之()(4)魏日以削.()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A、孔子云:何陋之.有B、非公叔之.悖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2)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12、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谈谈惠王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20分)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
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
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
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
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
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
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
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
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
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
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
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
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
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3.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14.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作简要分析。
(4分)15.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试就形体、身份地位、处世态度等方面分条概括。
(6分)16.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6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3分)带上灵魂去旅行①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
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
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①。
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
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
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
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
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②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
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③第一, a 。
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其实,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④第二 b 。
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
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篓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
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
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⑤第三,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
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
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
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⑥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
比如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
这些都十分必要。
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
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⑦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
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
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
我觉得此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
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⑧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
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
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
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⑨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
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
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 。
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
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
你捶足顿胸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
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注①: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
笃,局限、限制。
17.文段①中作者把人比作“井底之蛙”和“夏虫”,指出了人在 和 两方面的局限,提出了“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