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连市中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06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科段考试卷2006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科段考试卷

2006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科段考试卷2006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科段考试卷

2006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科段考试卷本试卷共五道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1. 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2.金字塔是古代哪国文明的象征?A.古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印度3.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狮身人面像4.“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

这里的“她”是指A..罗马帝国 B 雅典 C.斯巴达 D.希腊5.一位历史人物: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在位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这位历史人物是A.伯利克里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凯撒6.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大和统一日本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7.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种姓?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8.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奥运会中有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这一运动项目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渊源A.希腊内战 B.希波战争 C.斯巴达克起义 D.亚历山大东征9.现代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民族、各地区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

下列四项中,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D.马可·波罗来华10.0、1、2、3…… 8、9,这些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的发明者是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D.马可·波罗来华10.0、1、2、3…… 8、9,这些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的发明者是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希腊人11.小敏收到同学的一张贺卡,卡上写着“Merry Christmas!”,你知道这一祝福语与哪一宗教有关吗?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 D.道教12.如果想研究阿拉伯社会的历史,你应该选择的著述是A.《荷马史诗》 B.《巴黎圣母院》 C.《天方夜谭》 D.《俄狄普斯王》1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名言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是谁最早提出的?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托勒密14.小明同学说他最敬佩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是提出“太阳中心说”的人。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中考历史试题、初中历史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历史试卷-试卷下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中考历史试题、初中历史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历史试卷-试卷下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中考历史试题、初中历史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历史试卷-试卷下载---------------------------------------2006届中考仿真历史试题(一)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政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可携带教材和其它资料进入考场。

考试时,考生应独立思考和答题,不得相互讨论和借阅资料。

(3)答案中,凡涉及中国史人名、地名和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的,该得分点均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下列各题选择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下答案里)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以下先民中,以米饭为食物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2. 假如你想了解北魏时期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首选的书籍应是ABC D3.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A.唐僧B.玄奘C.戒贤D.鉴真4.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5.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D.日本军队6.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7.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A.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大别山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D.解放了南京8.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理化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试卷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第4、6小题除外,每空1分,共24分)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照暖了海洋,水经过_________变成了水蒸气升到空中,水蒸气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后_______形成小水滴。

2.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

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

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说明__________,她又猜想如果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面去做,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

3.“超导”是20世纪初科学家的重大发现,超导现象是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________,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高温”超导材料,请你举出一个利用超导材料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分)有一只“220V l00W”的灯泡,使其工作2h,灯泡消耗的电能是_____J,如果把它单独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能表上.电能表转盘转过_________转。

5.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移动电话(手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射电磁波,紫外线和可见光都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电磁波。

6.(3分)下列几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力捏自行车的车闸;②汽车轮胎上的花纹;③汽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一个自然界中如果不存在摩擦的情景:_______。

7.如图,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人空气时,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角是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度。

2006届中考仿真历史试题

2006届中考仿真历史试题

2006届中考仿真历史试题(二)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政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可携带教材和其它资料进入考场。

考试时,考生应独立思考和答题,不得相互讨论和借阅资料。

(3)答案中,凡涉及中国史人名、地名和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的,该得分点均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2.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

”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3.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4.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A.契丹族B.蒙古族?C.女真族D.党项族5.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6. 1856年初,一个英国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A.到广州经商 B.在上海租地建别墅C.在福州持刀伤中国人,中国的法官对他无可奈何D.从上海出发,坐轮船去南京销售英国商品7.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共22道小题,每小.

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共22道小题,每小.

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

这位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藏族B.维吾尔族C.回族D.满族4、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5、暑假,历史组带同学们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去考察,这是A.左右江根据地B.晋察冀根据地C.豫皖苏根据地D.井冈山根据地6、下列历史事件,标志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九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所描绘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民报》C.《湘江评论》D.《每周评论》9、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实行君主立宪制D.提倡民主和科学10、下列会议,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1、下列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陈芳允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A.希腊B.英国C.法国D.德国13、宗教问题,现已成为某些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

2006年大连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6年大连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6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小明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

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的。

2.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传播的。

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

3.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从图象可知,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m。

4.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现象。

5.一辆汽车上坡时,速度越来越小。

则汽车上坡过程中,能变小,能变大。

6.在家庭电路中,几个工作的家用电器是联的。

增加工作的家用电器个数,电能表转盘转动的速度变。

7.水能和煤是我国的两种重要能源。

这两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在使用中不会对大气直接构成污染的能源是。

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形的。

9.图2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相同。

若选甲、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有关;若选乙、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有关。

10.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I,如图3所示。

请画出射入水中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11.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的轴线上静止,如图4所示。

请画出条形磁铁的一条磁感线,并标出小磁针的N、S极。

12.图5是用杠杆提起重物的示意图。

请画出拉力F1(方向竖直向上)的力臂,并画出挂重物的绳对杠杆的拉力F2的示意图。

二、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注意:第13~22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3.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黄沙漫天B.花香四溢C.尘土飞扬D.大雪纷飞14.下列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接近800W的是()A.台灯B.电视机C.电风扇D.电饭锅15.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6.西藏地区海拔高。

大连历年中考题汇总

大连历年中考题汇总

1.(2014中考)(6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要制得5.6g铁,最少需要多少克一氧化碳?(2)现有一种铁碳合金,其中的碳元素全部以Fe3C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36%,计算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

2.(14一模)(6分).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尿素[CO(NH2)2]发生如下反应制取:一定条件6 CO(NH2)2 C3H6N6+6X↑+3CO2↑。

推断并计算:⑴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⑵制取12.6g三聚氰胺,最少需要尿素的质量;⑶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⑷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为16%,16g三聚氰胺与多少克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3.(14二模)(6分)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至完全反应,生成10g碳酸钙沉淀。

⑴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⑵已知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7.5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13中考)(6分)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

计算:(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5.(13一模)(6分)实验室有瓶存放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已变质为碳酸钠。

取2.00g该固体,再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生辰1.00g碳酸钙沉淀。

计算:(1)2.00g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

(计算结果保留到1%)(提示:氢氧化钠的变质成俗是指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6.(13二模)(6分)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5%过氧化氢溶液170g,加入2g无水硫酸铜固体,使过氧化氢充分反应.计算(忽略溶于水的少量氧气):(1)生成氧气的质量;(2)反应后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7.(12中考)(6分)取0.18g炭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2006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含全部答桉完整版)

2006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含全部答桉完整版)

2006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 学题号 一二 三 四 五 附加题 总分 得分本试卷1~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准备好圆规,直尺、三角板、计算器等答题工具. 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说明: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A 、B 、C 、D 填到题后的括号内。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 的坐标是 ( )A .(1, 2)B .(2, 1)C .(-1, 2)D .(1,-2)2.在△ABC 中,∠C = 90°,A C = 3,BC = 4,则sin A 的值是 ( )A .34B .54C .43D .533.如图2,Rt △ABC ∽Rt △DEF ,则∠E 的度数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 4.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x 4的是 ( )A .x 4·x 4B .(x 4)4C .x 16÷x 2D .x 4 + x 45.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 李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李老师最关注 小伟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B .众数C .中位数D .方差 6.如图3,数轴上点N 表示的数可能是 ( ) A .10 B .5 C .3 D .27.如图4,点A 、B 、C 、D 、E 、F 、G 、H 、K 都是7×8方格纸 中的格点,为使△D EF ∽△ABC ,则点M 应是F 、G 、H 、K 四点中的 ( )8.图5能折叠成的长方体是 ( )得分 阅卷人 图 1E y x123-1-2-3-3-2-1321O 图 2?FEDC B A60°N图 31234-1图 4K H G FED CBA 图 5DCBA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说明:将答案直接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说明:请将各题惟一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某班级欲排演课本剧《甲午军魂》,再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剧中的主人公应该是( )A·林则徐B.邓世昌C.李鸿章D.左宗棠2·历史课上同学们在讨论《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时,出现了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辛丑条约》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D·《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3·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

在这场运动中最早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A·胡适B.李大钊 C .陈独秀D.鲁迅4·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中华民国的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

画面上醒目的数字(见图1)昭示着我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屈辱。

这一数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误一生,可叹!”这是时人对一位著名国民党将领爱国壮举的评价。

这一“壮举”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7·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70年来长征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长征精神包括( )①民族利益高于一切②不怕困难,勇于牺牲③紧密团结,患难与共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但丁的《神曲》是宣传宗教神学思想的作品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取材于《圣经》D.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9·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B. 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C·使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D.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0·张老师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兴趣浓厚,尤其欣赏《人权宣言》。

当他阅读这一文献时,会看到以下哪些内容①确立国会拥有最高权力②公民享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③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④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1·拿破仑是闻名于世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A·处死查理一世B.签署《独立宣言》C.接受英军投降D.颁布《民法典》12.20世纪初,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另外两国分别签订军事协约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俄国13·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发生在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14·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亚当·斯密15·牛顿是同学们熟悉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有①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②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③提出了物质的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联④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下列各项中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一《共产党宣言》B.鲍狄埃一《国际歌》C·达尔文一《物种起源》D.华盛顿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是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18·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②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③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④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是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B.斯大林格勒战役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D.柏林战役20·为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欧洲组建的军事政治集团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二、辨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说明:判读下列各题表述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2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

2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3.绥靖政策确保了欧洲的和平。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24·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

请你写出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外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名称,并分别概括各自的意义。

25·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你如何看待这场运动的作用?26.为了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准举办艺术文化节活动。

其中有一个主题是“我心目中的音乐家”。

请你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英雄交响曲》。

27。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

如果将两次世界大战作比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列出比较项目即可)四、识图释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28。

仔细观察图2,并写出你从图中获取的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的信息(表述要清晰、完整)。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29题8分,30题6分,共14分)29。

阅读系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3)1895年3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开始谈判。

在谈判中,日方一开始就摆出战胜者的骄横姿态,肆意勒索。

他们开列苛刻条款,只允许李鸿章在“答应”或“不答应”两点上表态,李鸿章被迫在条约上签字。

——《历史》八年级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历史》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材料三:(见图4)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政府代表在南京接受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

冈村宁次脸色惨白,双手颤抖着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

此后,受降仪式在中国各地展开,100多万侵华日军向中国人民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

——《历史》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请回答:(1)材料一呈现的签字仪式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1分)(2)材料二中的两条规定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2分)(3)材料三呈现的签字仪式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1分)这次签字仪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分)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大国分割世界的新格局。

西欧国家的一些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书社)材料二: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塑造了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1957年,六国决定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历史》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国家为什么要结成联盟?(2)根据材料二提炼概括欧洲联盟形成的过程。

(不得照抄全文)(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欧洲联盟形成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六、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31.革命与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据此请回答:(1)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几次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2)请任选其中一例,结合史实说明这次革命或改革对本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32.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技术革命。

请回答下列与三次技术革命有关的问题:(1)说出三次技术革命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成就。

(2)据有关部门统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从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从生产技术成熟再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的平均时间为三十多年,到20世纪中期则只需要十几年。

这一情况反映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哪一特点?(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你结合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某一方面成果,谈谈如何利用这一成果更好地建设家乡和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