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癌组织中VEGF、PCNA表达变化及与螺旋CT征象的关系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1)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1)
周围型肺癌是指肺组织周围(包括肺尖、肺底和胸膜下)发生的肺癌,属于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
之一,以下将介绍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的形态学征象。
1.结节状肿块: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形态学表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晰,密度多呈现为软组织密度或高密度,常有明显的强化表现。
2.浸润状肿块:肺癌浸润型生长,团块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密度多
不均匀,常表现为局部肺实变。
3.毛刺状肿块:肺癌的生长方式和周围型肺癌的特点有关,多呈长条形,边缘呈毛刺状,密度多不均匀,常表现为毛刺状突起。
4.空洞性肿块:空洞形成是肺癌的罕见表现,但在周围型肺癌中也有
报道,通常呈圆形、壁薄、密度低,近侧常有部分肺实变。
5.胸膜凹陷征象:肺癌生长过程中,常常侵犯胸膜,导致胸膜受压凹陷,表现为肿块相应侧胸膜凹陷或移位。
6.胸膜肥厚:周围型肺癌生长过程中,也可引起胸膜水肿、纤维化或
增厚,表现为受累肺部相应侧胸膜增厚或密实。
除以上几种形态学表现外,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还可以呈现为肺实变、胸壁肿块、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对这些不
同的表现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做出准确的诊
断判断。
总之,CT检查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而对不同形态学表现的识别则是做出准确诊断与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周围型肺癌SCT征象与VEGF、E—cad表达相关性研究

V G 蛋 白表达。结果 EF
周围型肺癌中 , 胸膜侵犯 、 巴转移及 T M分期 ST诊断准确率 分别 为 8.7 、 .4 淋 N C 66% 8 2% 8 ST可清晰显示周 围型肺 癌 的各种 征象 , C 较
和 8.5 12%。肺 癌 Ecd - 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 、 a 棘突征 、 胸膜侵犯及淋 巴转移明显相关 ;E F的表 达与周 围型 VG 肺癌 的毛刺征 、 突征 、 棘 空洞征 、 胸膜侵犯 、 巴转移 明显相关 。结论 淋 准确地反映肿瘤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 。
S T w ti n e k bfr ug r.E peso so GF,E—a f umo aye  ̄io e x mie i Pi C i n o ew h eo srey x rsin f e VE c do l n r a n maw r ea n w t S p e d h mmu o n-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l 期 08 8 4
周 围型肺 癌 S T征 象 与 V G 、 —a 达 C E F E cd表 相关 性 研究
宁培钢 。 高剑波 。 岳松伟 。 杨学华 。 周志刚。 华。 郭 吴逸明。 张永高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 河南郑州 405 ) 502
p t oo ia d b oo i a h r cei t s o v in a d mea t i i P a lgc la h n ilg c lc a a tr i fi a o t a s n P C. sc ns n s s
hso h mia e h i u .Re u t T e rt f lu a v so lmp o e mea tssa d t eT itc e c tc n q e l s ls h ae o e r i a i n, y h n d tsa i n NM ftmo yS T da — p l n h o u r C ig b n ssWa 6 6 % 。8 . 4% a d 8 . 5 .T e a n r a x rs i n o c d wa s itd w t e s e o u r l u o i s 8 . 7 82 n 12 % h b o m le p e so fE— a s a  ̄ ae i l i ft mo ,p e — s lt h z r n a in a d l mp o e mea t i.T e e p e s n fV l a i v o y h n d tsa s h x r si so EGF wee co ey a s cae i p c l t n s n,s i e sg , s n s o r ls l o itd w t s iu ai i s h o g p n i n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常常依赖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
CT图像的解读可通过一些特征来指导诊断。
以下是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分析。
1. 激活征(lichenoid pattern)
激活征是由线型密度的结构组成的,其呈现出类似于羽状纹(feathery pattern)的形态。
激活征通常代表着中央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并随着其最终向周围型晚期发展。
在周围型肺癌中,激活征通常不明显。
2. 片状阴影(linar atelectasis)
片状阴影是由肺纹理阻断所形成的黑色区域,通常呈直线状并位于脉管附近。
片状阴影常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癌栓(tumor emboli)区域,因此其可提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3. 形态学阴影(morphologic shadow)
形态学阴影是指肺癌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周围型肺癌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并与邻近的肺组织有清晰的分界线。
此阴影也可以通过测量其直径来估计肺癌的大小。
4. 改变的肺纹理(altered pleura)
肺癌可引起肺纹理的改变,导致周围型肺癌的识别。
这些改变可以在CT图像中通过因肺癌而导致的肺血量减少来观察到。
5. 钩状标记(spiculated margin)
周围型肺癌常表现出钩状的边缘,随着其向晚期转变而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钩状标记是一种可以提示肺癌发展的征象。
总之,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需要结合以上特征进行,以期准确诊断
该疾病。
通过理解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并处理周围型肺癌的早
期病变。
周围型肝癌CT征象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

C i s C—cl 出虹 h ee— n a n li i
堂 :: . 型 !
周 围型肺 癌 C T征 象 与 P N C A蛋 白表 达 之 间关 系的研 究
220 山东兖州 解放军第 9 7 10 1医院外一科 黄学胜 李乐才 王 丽
【 要 】 目的 : 摘 研究周 围型肺癌 P A蛋 白表达 与 c 表现之 间 的关 系。方法 : 用链菌 素亲生物素一 过氧化 物酶 法 T 应
(P{ 检测 5 s 击) 3例经病理 证实的周围型肺借组织中 P A 白的表达 , 蛋 并分析其与 c 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 : A蛋白表达与 P 肿 瞄分化程度 、 恶性 度 、 大小 、 深分 叶征 、 巴结转移 、 洞征和胸膜 凹陷征有 关 , 淋 空 与毛刺征无 关。结论 : 肺借组织 分化越低 其 I ,  ̄I A表达越高 , 征象 中肿瘤 ≥3e 深分 叶征 、 四 m、 淋巴结转移 、 空洞征和 胸曦凹陷征与 P A蛋 白表迭有密切关系。 c
【】 A —憎吐】 O j f T vtrt t o e tnbtenC p雕I ad臼 bei c  ̄:oi e e e h cr li e e T a 巳 r n n a e r ao w p . c
or ̄ e. = n xr  ̄ no C A p tn T eep sQ f N ,e ei P m i Ⅻ
帆 0 P N rtni e P Iugcn f C A po i p l n — e n l a
cm 日 a
坶 S i rnh tce l  ̄t ri ei 5 sso  ̄i e l P n m oiohmc e  ̄q n 3e e fIrh r a s a do u a p a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V1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V1
正文:
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其在CT扫描中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学征象。
以下是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的重新整理:
1. nodule结节征象
肺尖和中央部位的周围型肺癌通常表现为单个结节状病灶,其大小一般在1-3cm之间。
这些病灶边缘清晰,形状规则,并且呈现出实性密度。
2. Mass肿块征象
肺底和外围部位的周围型肺癌通常表现为肿块状病灶。
这些病灶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通常在3cm以上。
病灶内部呈现出不规则的均匀或不均匀密度。
3. Air bronchogram气管支气管征象
周围型肺癌的肺泡发生肿瘤性阻塞时,产生了空气支气管。
这通常表现为低密度的支气管结构,与周围密度较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
4. Halo sign光环征象
在肺癌周围的间质内出现了一圈圆形透亮区域。
这种征象通常表现在周围型肺癌早期,可能是由于炎症或出血反应引起。
总结:
在CT扫描中,周围型肺癌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学征象,因此需要详细的分析和鉴别。
这些征象包括结节、肿块、气管支气管和光环等。
通过了解这些征象,可以更好地诊断并治疗周围型肺癌。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的关系研究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的关系研究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行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检查,同时检测VEGF和PCNA表达水平,观察32例患者的肺癌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VEGF、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周围型肺癌分化程度与VEGF和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肺癌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呈负相关(P<0.05)。
结论VEGF和PCNA对肿瘤的增殖以及新生血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与灌注成像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肺癌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标签: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非小细胞肺癌近几年在临床上多层螺旋CT(MSCT)肺灌注成像检查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更加准确,近几年关于CT肺部灌注成像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有学者对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MSCT肺灌注成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得到一致结论,而关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MSCT肺灌注成像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1]。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CT灌注成像,并对VEGF和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NSCLC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6~78岁,平均(55.7±14.2)岁。
32例患者中,鳞癌13例,腺癌12例,腺鳞癌7例;分化程度:高分化8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2例;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10例,Ⅲ期6例。
肺癌CT征象与VEGF、OPN相关性研究

肺癌CT征象与VEGF、OPN相关性研究
明志兵;于志坚;丁文彬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8(018)003
【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VEGF和OPN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 免疫组化法对8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VEGF、OPN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VEGF、OPN表达与深分叶征、棘突征、淋巴结转移有关,此外VEGF还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总页数】4页(P256-259)
【作者】明志兵;于志坚;丁文彬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R814.42
【相关文献】
1.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郭华;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吴逸明
2.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周志刚;高剑波;牛松涛;杨学华;郭华;岳松伟
3.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VEGF和iNOS表达相关性研究 [J], 郭海峰;袁亮;王宇
4.周围型肺癌SCT征象与VEGF、E-cad表达相关性研究 [J], 宁培钢;高剑波;岳松伟;杨学华;周志刚;郭华;吴逸明;张永高
5.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OPN和VEGF-C表达的对照研究 [J], 吴强;谭光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了解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检测220例肺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p53和VEGF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 %和47.2%。
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和pTNM分期有关, P <0.05(P值分别为0.028、0.003和0.014),p53与原发肿瘤大小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P<0.05 (P值分别为0.004和0.034),VEGF则与原发肿瘤大小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P值分别为0.798和0.686)。
结论p53和VEGF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肺癌生物学水平的检测指标。
【关键词】肺肿瘤;基因, p53;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肺癌的浸润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肺癌的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 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
因此,检测突变型p53基因和VEGF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日至2010年4月31日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220 例,220患者中男152例,女68例。
年龄31~83岁,中位年龄62岁。
其中腺癌80例, 鳞癌84例,鳞腺癌44例,小细胞癌12例。
按照国际UICC(1997年分期)标准[1]进行术后病理分期,I期52例,Ⅱ期36例,ⅢA期48例,ⅢB期79例,Ⅳ期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标准 判断 是否 有 转移 ; 增 强 扫 描 后无 论 淋 巴结 大 小, 其 内见低 密度 区或 均匀 明显 强化 为转移 的征象 。
C T 影像学资料 , 其中l 9例行增强 C T扫描 , 3 8 例行 高分 辨力计 算 机 断 层摄 影 扫 描 。 另选 2 0例 肺 组 织 活检 中经病理证实 的正常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 对 照组 ) ,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具有可 比性。 1 . 2 V E G F、 P C N A检 测 所 有 标 本 在病 灶 最 大 直 径 处行 免 疫组 化 染 色 和苏 木 素一 伊 红 染 色 。V E G F
阴性 。
其影像学特点与其分子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本研
究 通过研 究 周 围型 肺 癌 在 螺旋 C T上 的 各 种 征 象 , 探 索其 与癌组 织 中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 V E G F ) 和增
1 . 3 螺旋 C T扫描
采用 G E L i g h t s p e e d P l u s 螺 旋 C 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 , 1 次闭气状态下行胸部平 扫, 在 病灶 处 采 用层 厚 1 mm, 间隔 5 m m 高 分 辨 薄
征象 为依据 。淋 巴结 以长 径 >1 5 m m, 短 径 >1 0 mm
均 未 行 放 化 疗 和 生 物 治 疗 。其 中鳞 癌 2 l例 , 腺 癌 l 9例 , 腺 鳞癌 5例 。根 据 wr o 制定 的 病 理 分 级 标 准 I一Ⅱ级 2 4例 , Ⅲ ~Ⅳ级 2 1例 。所有 患 者 均 有
阳性标 准 : 胞 质 内 出现棕 黄色颗 粒为 阳性 细胞 , 然后
由2 位高年资放射科 医师分别阅片, 进行周 围型肺
两指标 与螺旋 C T 征象 的关 系。方法 周 围型肺癌患 者 4 5 例( 观察组 ) , 健康体 检者 V E G F 、 P C N A, S p e a r m a n法分析 V E G F 、 P C N A表达与周 围型肺 癌螺旋 C T征象 ( 肿瘤直径 、 毛刺 征 、 棘
山东 医药 2 0 1 3年 第 5 3卷第 2 3期
周 围型肺 癌癌 组 织 中 V E G F 、 P C N A表 达变 化 及 与 螺旋 C T征象 的关 系 ’
王 冬梅
( 山 东省 交通 医院 , 济南2 5 0 0 3 1 )
摘要 : 目的
观察周围型肺 癌组织 中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 V E G F ) 、 增殖细胞核抗原 ( P C N A) 的表达变化 , 并分析
突征 、 血管集束征 、 空洞征 、 胸膜凹陷征 、 分 叶征 、 淋 巴结转 移 ) 的关 系。结果
观察组 V E G F阳性率为 8 4 . 4 %( 3 8 /
4 5 ) , P C N A阳性率为 7 5 . 5 %( 3 4 / 4 5 ) , 对照组分别为 1 0 %( 2 / 2 0 ) 和5 %( 1 / 2 0) , 两组 比较 P均 <0 . 0 5 。V E G F 、 P C - N A表达均与周 围型肺 癌肿 瘤直径 、 毛刺征 、 棘 突征 、 血管集束 征 、 空洞 征 、 胸膜 凹陷征 、 分叶征 、 淋巴结转移 相关 ( P
.
周 围 型肺癌 是 呼吸 系统最 常见 的危 害人群 生命
健康 的恶性肿瘤 之一 , 临床上表现为易侵袭 、 转移 早、 预后差 等特 点 , 其 发病率和病死率极 高 j 。为
提 高该病 的诊断 准 确性 以及 预 后 评估 , 有 必 要探 索
清楚的棕 黄色颗粒为 阳性 。计数 4 0 0个癌 细胞 中 P C N A 的阳性 细胞 数 , 计 算 出增 殖 指 数 P I ( P I =P C — N A阳性细胞 ̄/ 4 0 0 ) , P I > 5 %为阳性 , P I ≤5 %者为
层扫 描。然 后 将 对 比剂 欧 乃 派 克 9 0 —1 0 0 m L
殖细胞核抗原 ( P C N A ) 表达 间的关 系 , 旨在提高该 病 的诊 断准 确率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临 床资料 选 择 我 院 收治 的周 围型肺 癌 患者 4 5例 ( 观察 组 ) , 男 2 9例 , 女 1 6例 ; 年龄 3 8~7 6
均 < O . 0 5 ) 。结论 V E G F和 P C N A的异常表达在周 围型肺癌 的发生 、 发展 中起重要 作用 , 螺旋 C T征象在 一定程 度上可反 映周 围型肺 癌中 V E G F和 P C N A的表达情况。
关键词 : 周围型肺癌 ; 螺旋 C T ; 血管 内皮 生长因子 ; 增殖细胞核抗原
( 5 9 . 3±9 . 4) 岁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病 理 证 实 , 且 术 前
( 1 . 5 m L / k g ) 经肘静脉注射 ( 注射速度 3 m L / s ) , 药 物注射 4 0 s后 行 增 强 C T扫 描 , 扫 描 参 数 设 定 为
1 2 0 k V, 2 0 0 m A s , 螺距 1 m m, 准直 1 0 mm。周 围型 肺 癌诊 断标 准 以肿 瘤 直径 、 毛刺 征 、 分叶征、 棘 突 征、 血 管集 束征 、 空洞征 、 胸 膜 凹陷征 、 淋 巴结 转移 等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2 3 . 0 1 8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4 .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2 3 - 0 0 5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