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族文化-彝绣

合集下载

探析云南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峨山彝绣为例

探析云南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峨山彝绣为例

14探析云南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峨山彝绣为例■许 宁/玉溪市博物馆摘 要: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刺绣,因其色彩丰富、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传承和弘扬着彝族民族文化。

五彩斑斓的彝族刺绣服饰不仅体现着精湛的刺绣技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以峨山彝绣为切入点,在分析云南彝族刺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峨山彝绣的传承与发展策略,阐述传承和发展峨山彝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云南 峨山 彝族 刺绣 发展现状 传承发展刺绣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是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它讲究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色彩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图案简洁,灵活细腻,气韵生动,颇受人们喜爱。

峨山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刺绣,刺绣作品多是以实用为主的衣服、鞋子、围腰、背裳等服饰类,产生了李绍萍、肖会玉、李莲英三位省级刺绣工艺大师。

峨山彝族刺绣文化博大精深,但然而因为近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大,大大削弱了它的社会影响力。

峨山彝族文化的地位受到冲击,加之对彝族刺绣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不够,使得当前彝族刺绣的发展受阻,如何传承和发展峨山彝族刺绣工艺是文化工作者应高度关注的问题,探索峨山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笔者对峨山彝族刺绣工艺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峨山彝族刺绣的发展现状刺绣是峨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载体。

当前,峨山彝族刺绣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界文化的诸多影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彝族刺绣文化弱化彝族刺绣文化弱化是云南彝族刺绣工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彝族刺绣最大的特点是色彩和图案,目前云南峨山彝族刺绣缺乏对彝族古老的刺绣文化的探究和学习,风格特征被“弱化”,不再是固定的以黑色和天蓝色作底色,民间剪纸、刺绣、制作等工艺融合的成分变少,刺绣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等内在特性不足,而且内容形式被“异化”,日月、星星、鸡冠、云彩、波浪、牛角等纹案逐步边缘化,图腾、传说、植物、动物等文化载体符号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时尚图案,与此同时,未形成设计、刺绣、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彝族刺绣针法

彝族刺绣针法

彝族刺绣针法一、引言彝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针法和精致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彝族刺绣针法是实现彝族刺绣技艺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彝族刺绣针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彝族刺绣针法分类彝族刺绣针法根据针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可分为以下几种:1. 平针法平针法是最基础的刺绣针法之一。

刺绣师傅使用平针在绣布上进行上下扎刺,实现图案的勾勒和填充。

平针法主要用于细节丰富的图案,能够表现出精密细致的效果。

2. 劈针法劈针法是利用绣花劈针进行操作的一种刺绣针法。

绣花劈针的刀口呈“口”字形,可以切割绣布的纤维进行刺绣。

劈针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刺绣技法,如显影刺绣等。

3. 缠绕法缠绕法是一种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到绣布上的刺绣针法。

刺绣师傅使用绣针将丝线缠绕在绣布上,形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图案。

缠绕法主要用于花鸟等刺绣作品,可以表达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彝族刺绣针法技巧彝族刺绣针法的技巧包括握针姿势、力度控制和施针动作等。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技巧:1. 握针姿势握针姿势对于刺绣的效果和舒适度很重要。

一般来说,彝族刺绣师傅使用三指法握针,即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绣针。

这种握针方式可以保证刺绣师傅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2. 力度控制彝族刺绣针法需要控制刺绣针的力度,以达到刺绣效果的平稳和均匀。

过大的力度可能会损坏绣布,而过小的力度则无法将针脱离绣布。

刺绣师傅需要根据不同的刺绣部位和图案细节调整力度。

3. 施针动作彝族刺绣的施针动作包括上扎、下扎、拉丝和回针等。

上扎和下扎是基本的刺绣动作,用于固定丝线和形成刺绣图案。

拉丝是一种增加层次感和线条效果的技巧,适用于一些立体的图案。

回针是使丝线在绣布下固定的动作,可以保持刺绣的牢固性。

四、结语彝族刺绣针法是彝族刺绣技艺的核心,它不仅保留了中国刺绣的传统特点,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掌握彝族刺绣针法,我们可以欣赏到彝族刺绣艺术的魅力,并且传承和发展这项传统工艺。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彝族刺绣针法有所帮助。

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

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


有着 非常 独 特 的文化 与 艺 术 价值
它 是源 于 彝族 人们 最 基 本 的需要
是 彝 族历 史 文
锁花
:
锁 花 针 法 工 艺 绣 制 的 图案 大 多是 用
当这 些方 格 图 案组合 在 一起

彝族花 腰 刺 绣纹 样
,
宗教 信仰
民 俗 观 念 以及地 理环 境 的综 合 表
,
两 种颜 色 具有 差别 的绣花 线通 过 相 互 交 叉 的方式
,

这 种刺 绣 工艺 的针
,
彝 族 刺绣 工 艺 作 为 云 南 本土 上一 种 具有 民
,
这 些 刺 绣美丽 的色彩 搭 配
,
法 会使 整个 刺 绣 图案看 起 来较 为 均 匀细腻 光 滑平 坦
,
绣面
族 艺 术特 色 的技 艺


无 论是 人 文还 是艺 术

,
都具 化

不是表面 的

颜 色渐 变 的也 会非 常 自然
了 极具 彝 族 民 族特 色 的 工艺 文化
从而 形 成
时 就形 成 了 一 条完 整 的花 口
,
从 民族 的迁 徙 到 稳定 的
狗 牙 绣 是 彝 族 人 民在 绣 制 彝 族 服
,
生产 生活 彝族 人 民 一 直都 在 时代 的进 步 中 发展
彝 族 花 腰 刺 绣色 彩 主 要 是 以红
色 为基 础 色 种 五方 正 色
MI N G R l
F EN G S HAN G
彝族 花 腰 刺 绣 艺 术 初 探
文 一 张萍萍 苏峰 吴肇莉
摘要
:
彝 族 花腰 刺 绣工 艺 作 为 彝族优 秀 的传 统 民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作为彝族人民的一种重要文化表达形式,传统服饰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使其独树一帜。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由束胸、腰带、裙子和头饰等组成。

其中,束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衣物,可以展示女性的美丽和身份地位。

束胸的图案经过精细绣制,多以花鸟、瑞兽等为主题,彩色丝线交织成各种繁复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彝族传统裙子也是彝族女性服饰的一大特点,其设计独特,制作细腻。

彝族传统裙子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紧身裙,下层为裙裾,布满绣花和图案,展现了彝族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不同地区的彝族传统裙子受到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样式。

此外,彝族头饰也是彝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彝族传统头饰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头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

其中,彝族女性常戴的头饰分为高头饰和低头饰两种。

高头饰象征着已婚妇女的身份,低头饰则代表着未婚少女。

头饰的设计和工艺同样精细,多以鲜花、羽毛、珍珠等为装饰元素,给人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感觉。

二、彝族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彝族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首先,彝族传统服饰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服饰图案多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敬畏。

同时,服饰色彩丰富多样,饱含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

其次,彝族传统服饰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

彝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睦,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因此,在彝族传统服饰中,家族纹样常常出现,寓意着对家族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彝族传统服饰也对女性的美丽和婚姻给予了特殊的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的重视。

彝绣发展实施方案

彝绣发展实施方案

彝绣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彝绣是中国彝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彝绣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彝绣产业的发展,制定彝绣发展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目标。

1. 保护传承,加强对彝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一批彝绣传统工艺人才,传承彝绣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

2. 提升品质,提高彝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推动彝绣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提升彝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拓展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广彝绣文化,拓展彝绣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彝绣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策略。

1. 加强保护传承,建立彝绣传统工艺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彝绣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活动,鼓励彝绣传统工艺人才参与非遗保护项目。

2. 提升品质,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彝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推动彝绣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彝绣产品。

3. 拓展市场,加强彝绣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举办彝绣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开发彝绣文化创意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彝绣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实施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彝绣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开展彝绣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项目。

2.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彝绣产业发展联盟,组织开展产业对接和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彝绣产业的创新发展。

3.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彝绣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举办彝绣文化节、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彝绣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计可以实现彝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彝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彝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彝绣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六、总结。

彝绣是彝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彝绣产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彝绣发展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彝绣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彝绣这一瑰宝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彝绣产品需求趋势分析报告

彝绣产品需求趋势分析报告

彝绣产品需求趋势分析报告引言彝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刺绣艺术,其细腻独特的风格备受人们喜爱。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回归,彝绣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报告将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彝绣产品的需求趋势进行分析,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1. 彝绣产品概况彝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彝绣以其细腻精美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彝绣产品主要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和工艺品等,以手工刺绣为主要制作技艺,蕴含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

当前,彝绣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市场,并逐渐受到欢迎。

消费者在购买彝绣产品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设计,对于原创性、纯手工制作以及传统元素的彝绣产品更为青睐。

2. 彝绣产品需求趋势分析2.1 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彝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消费者对于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彝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促使彝绣产品市场持续扩大。

2.2 原创设计受欢迎在彝绣产品市场中,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原创设计的彝绣产品因其独特的创意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原创设计彝绣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推出更具创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3 传统元素回归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彝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消费者开始更多地追求彝绣产品中传统元素的体现,这成为彝绣产品需求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注重传统元素的设计和制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建议与展望彝绣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推动彝绣产品需求增长的同时,企业需要重视产品质量和独特性的提升,注重原创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彝族刺绣调研报告

彝族刺绣调研报告

彝族刺绣调研报告彝族刺绣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彝族刺绣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彝族刺绣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加深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并为相关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网上资料,了解彝族刺绣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2. 实地调查:选择彝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彝族刺绣的制作过程以及工艺技术。

3. 访谈调查:与当地彝族刺绣制作技师和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传承情况、对刺绣的理解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三、调研结果1. 刺绣工艺特点:彝族刺绣采用丝线、棉线等材料,以缠绕、镂空、补缀等技法进行制作,刺绣图案以纹样丰富多样和色彩鲜艳为特点,寓意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刺绣传承现状:目前,彝族刺绣的传承情况较为不容乐观。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刺绣的传统手艺,导致刺绣技艺的传承面临严重困境。

3. 刺绣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彝族刺绣这一珍贵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刺绣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手艺的传承。

其次,加强相关刺绣技艺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刺绣资料库,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

此外,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刺绣类的培训机构,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刺绣的学习与传承。

四、调研结论彝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当前彝族刺绣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刺绣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使彝族刺绣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世。

刺绣课件

刺绣课件

二、彝绣针法 彝绣的针法有很多种,这次培训我们主 要学习了插绣、平绣、扣绣、锁边绣、挑绣 和打子绣六种常用针法,其中的挑绣就是我 们很多女老师都绣过的十字绣,十字绣就是 引用了彝绣中的挑绣的针法,但比挑绣简单 得多。其他几种针法也是我校学生在刺绣中 常用的。
挑绣(十字绣)
三、彝绣的构图和配色 一幅好的彝绣作品,首先是构图,其次最重 要的是配色,最后才是绣功。如果构图不独特, 配色不协调,那来说都不陌生,走进楚雄彝族自 治州勤劳美丽的彝家女子们身着色彩艳丽、手工精巧的 彝族服饰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们的服装从衣领、 衣襟、袖臂、下摆、裤、脚,以及鞋子、帽子、头帕、 挂包、围腰等无一不绣着五彩斑斓、寓意深刻的花纹图 案,成为别出心裁的装饰。在彝族服饰的装饰配色中, 红、绿、黄、白、橙、紫等原色被姑娘们大量使用,其 中以红色为主。她们刺绣的图案土色土香,具有浓郁淳 朴的乡土气息,素材都来自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山 中的老虎,林间的喜鹊,家中的公鸡,野外的花草以及 重大节日和祭奠日中载歌踏舞的人们在她们的巧手之下, 无不神形惟肖,多姿多彩。
一、彝绣介绍 彝族是我国西南各民族中历史较悠久、文化较 深厚的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彝文)和经典。 据载,8世纪初南诏王攻占成都,掠回大批汉族刺绣 女工和蜀锦原料而使彝族刺绣工艺得到极大发展。 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妇女中盛行,到了唐宋时期, 彝绣工艺已经十分突出,但仅仅只有上流社会的人 才能够穿得起刺绣精美的服饰,有诗云“蛮王及清 平官皆衣锦绣”。彝族的刺绣在发展中,渗透了不 少汉族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彝绣,流 传至今。
这些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绣品就像一部历史活 页书,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同时它也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发展,透过绣品就能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气息。 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发展,大山深处的彝家女子们 也走出了家门,纷纷加入到当地的刺绣协会或是提 高刺绣技能的培训班,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接 受彝族传统服饰文化、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知识。 了解彝绣的设计制作、生产加工、宣传营销等各个 环节。在系统的培训和相互交流中,彝族妇女的彝 绣艺术品位和眼界也在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山彝族文化-彝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朱,我们马上就要到达峨山了,在此之前呢,小朱导游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咱们的峨山。

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滇中革命老区。

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民族自治县。

峨山境内彝族有纳苏、聂苏、山苏3个支系。

峨山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擅长歌舞和刺绣,其中彝族刺绣是峨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表达和文化载体。

在每个彝家村寨,女孩子从7.8岁开始在母亲和姐妹的指导下学习刺绣。

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一直到节日盛装,婚假礼服;一针一线中渗透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闲暇时间,彝家女子就会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绣出她们心中最美的图案。

彝族刺绣发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一千多年里,彝家女代代相传,各个支系自成体系:堆绣、挑绣、平绣、贴绣。

除以上基本技法外。

彝族女子还创造发明了疙瘩绣、长短针、鸡眼针等几十种针法,形成了独具峨山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峨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女子刺绣,是峨山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规和技艺。

峨山彝绣品种丰富,多是以实用为主的衣服、鞋子、背裳等服饰鞋帽类,还有枕头、挎包、背包、桌布等,绣品图案精美、工艺精湛,
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体现了彝族原创古朴的自然之美,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峨山有百年历史的金鱼帽、三寸金莲的小鞋、刺绣的小腰包、背裳等都是很漂亮的彝绣代表哦,待会儿大家到峨山可以仔细观看实物。

目前,峨山彝族服饰于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然啦,说到彝族,大家都会想到彝族是一个好以酒待客的民族,在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彝族的酒文化
彝族以酒为贵,酒是迎宾待客、过节、婚礼、丧葬、探亲访友、毕摩祭祀等活动等必备礼物,同时配于丰盛的肉食,以此热情待客。

彝族俗语:“腊肉无味,加盐给客人吃;荞酒不香,加蜜给客人喝”。

到过彝乡的人都能体会到,彝族是极其好客的。

当客人一进门,主人就让客人坐在火塘旁上位,端出香喷喷的酒来,请你先喝几口后,主人家才与客人共饮。

彝族为了表示真挚之情,在没做好饭菜时就献上美酒,然后才大做酒菜。

彝族的酒菜是十分讲究的,往往根据贵宾的情况准备不同的佳肴,一般客人杀鸡招待,并请长者看鸡舌,看看客人前程如何。

比较重要的客人要打羊杀猪。

最尊敬的客人来了,必须杀牛招待。

无论杀何种牲畜、家禽,在宰杀之前,都把要宰杀的对象送到客人面前过目,表明“请客人们慢慢喝酒吧,好酒好菜还在后头呢!”至此,主人和客人互相倾诉客套之言,互相敬酒问候,自由散打起来。

这里充满着主、客双方
以酒表达真挚之情,有豪言壮语的,也有轻言细语的,从中使你感受到彝族酒文化的魅力。

彝族传统饮酒方式是没有干杯饮酒的。

在屋里饮酒围坐火塘边,饮着转转酒,有事说事,无事聊天。

嗜酒者多饮,不会酒者少饮或不饮均可,但酒杯一定要传递下去。

主人向来没有强迫客人多饮酒的习俗。

“一坛酒、一杯酒都表达情意。

一般是十斤五斤一坛酒,百斤千斤也是一坛酒。

饮酒饮情意,不在乎多少。

”由此大家是否看到彝族酒文化的饶有情趣,丰富多彩。

说到这里呢,小朱导游酒给大家来一段咱们彝家《敬酒歌》:
苏木地伟喔(远方的贵宾)确波果拉苏(四方的朋友)
你我哽地说(我们不常聚)莫拉果特波(难有相见时)
你木呷节勒(彝家有传统)纸节波果达(待客先用酒)
纸张我木都(彝乡多美酒)色拉你喔苏(美酒敬宾朋)
苏尼苏达洛洛(请喝一杯酒呀)苏呢说达朵朵(请喝一杯酒)好的老师同学们,现在到达峨山了,让我们一同领略峨山的彝族风情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