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合集下载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11、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2、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

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4、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最大,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5、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挚的话,孝心是一杯喝不尽的茶。

6、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要猜忌。

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8、希望一切安好。

珍惜拥有,过好当下。

孝顺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侣,好好工作。

9、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1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有时间,百善孝为先。

11、烧香拜佛,不如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行百件善事不如在家给双亲倒一碗水。

举头三尺有神明,用心孝顺父母者,必有厚福。

12、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13、变为传统,世界将更完美。

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

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14、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15、孝心是太阳,给人温暖;孝心是大山,给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6、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1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孝心是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19、百善孝为先。

人的一生,有三个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生病不能等。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刻苦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百善孝为先优秀6篇

百善孝为先优秀6篇

百善孝为先优秀6篇篇一:百善孝为先篇一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

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

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我家的家风以“孝”为标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

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首先要有孝的义务意识:孝顺要发自于心,从内心深处真正体现对父母的爱与敬。

其次要有孝的自觉意识:老年人操劳了一生,对家庭奉献了一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子女应在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情感上自觉地对父母进行照顾。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广告片:说好了星期天儿女们都回家团聚,妈妈一大早就起来高兴地忙碌着,为孩子们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可是,到了吃饭时,却接到了女儿、儿子及孙子分别打来的电话:女儿朋友聚餐不回去了,儿子公司加班不回去了,孙子要和老师去游乐园也不去了,他们都嘱咐老人自己吃,每次电话铃声响起,老人总是乐呵呵地去接,而等放下电话,老人的脸上充满了失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墙上钟表的滴答声,这位老妈妈呆呆地看着没有画面的电视毫无胃口,她的身影看起来分外孤单。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这则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汉文帝刘恒,他是一国之君,但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关心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极为孝顺。

一次母亲生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

三年里刘恒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他亲自为母亲煎药,煎好后他必然亲自尝尝药汤苦不苦,烫不烫,尝好后才一口一口地亲自喂给母亲喝。

形容百善孝为先的经典句子

形容百善孝为先的经典句子

形容百善孝为先的经典句子
形容百善孝为先的经典句子:
1.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社会风尚,让我
们一起发扬光大。

2.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天知地鉴鬼神钦。

3.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千年古训。

4.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只有在家尽孝,方能在社会尽忠。

让我们用行动传承这一美好传统。

5.孝敬老人,常怀感恩之心;百善孝为先,彰显中华风范。

6.孝为德之本,敬老之实际。

百善孝为先,传承中华之美。

7.孝心无价,百善孝为先,传承中华美德,温暖千万家庭。

8.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百善以孝为首。

9.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好好孝顺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10.百善孝为先,弘扬中华孝道,温暖千万家。

11.孝心无价,百善孝为先,弘扬中华美德。

12.慈百善孝为先,德行兼备方为全。

百善孝为先 解读

百善孝为先 解读

百善孝为先解读一、引言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伦理道德之本。

在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孝道,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

二、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孝道被视为道德行为的根本,强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忠诚国家。

这种美德观念在历史上对维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孝敬父母是道德底线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尊敬和赡养父母。

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充分的支持和关爱,让父母安享晚年,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四、孝敬父母是法律义务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依法履行赡养义务,既是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五、孝敬父母是责任担当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担当,体现了个体对家庭的贡献和付出。

作为子女,我们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为父母提供稳定的生活和情感支持。

在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家庭的幸福和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孝敬父母是爱的回报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为我们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

孝敬父母是我们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也是我们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实际行动。

孝敬父母是一种真挚的爱,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七、孝敬父母是无私奉献孝敬父母需要我们无私地付出和奉献。

我们要时刻关注父母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期望。

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全面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八、孝敬父母要顺应老人心愿孝敬父母要顺应老人的心愿和喜好。

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他们的感受,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父母的喜好和兴趣爱好,与他们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

百善孝为先最简单解释

百善孝为先最简单解释

《百善孝为先最简单解释》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百善孝为先”。

你们知道吗?孝就是要对爸爸妈妈好,听他们的话。

比如说,妈妈下班回来很累,你给她倒杯水,捶捶背,这就是孝。

或者爸爸生病的时候,你陪在他身边,给他拿药,这也是孝。

“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好多好多的好事里面,孝顺是排在最前面的。

小朋友们,能懂吗?
《百善孝为先最简单解释》
小朋友们,来听听“百善孝为先”。

孝呢,就是关心照顾长辈。

像奶奶做饭的时候,你帮忙递个东西,说声“奶奶辛苦了”,这就是孝。

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认真听,不打断,这也是孝。

因为长辈们照顾我们很辛苦,我们要对他们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朋友,是不是很简单呀?
《百善孝为先最简单解释》
小朋友,我给你讲“百善孝为先”哟。

孝就是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比如,过年了,你用自己的零花钱给长辈买个小礼物,他们会很开心。

还有,爸爸妈妈吵架了,你去抱抱他们,让他们别生气,这也是孝。

好多好事里面,孝顺长辈是最先要做的。

小朋友,记住要孝顺哟。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训,深刻地阐述了孝道和成人之道的理念。

它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先学会做人再追求学识和才华的必要性。

这句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

儒家经典《孝经》中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是百行之首,是人之本。

在儒家思想中,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一个人成为君子的重要品质。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敬爱之心,才能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也源于儒家思想。

儒家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是最重要的,学识和才华只是其次。

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而没有品德,那么他的才华只会成为祸害。

因此,儒家强调在教育子女时,应该先注重品德的培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然后再注重学识和才华的提升。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注重孝道和品德的培养,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敬、诚信、仁义等基本品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这种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家长和教育者们在培养子女时,都会注重品德和人格的培养,让子女在学会做人之后再追求学识和才华的提升。

总之,“百善孝为先,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强调了孝敬父母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先学会做人再追求学识和才华的必要性。

这种思想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完整版)《百善孝为先》

(完整版)《百善孝为先》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① 孝为百善之首。 ❖ ②孝还是百善之源。 ❖ ③孝心还可以打开智慧。 ❖ ④孝心让人生更加顺利、有成就。 ❖ ⑤孝心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教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老
❖孝
、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 的清廉本色。
❖ 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
❖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
会越幸福。
百善孝为先
❖ 五福:《尚书·洪范》:
❖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 ❖ 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好德是最根本的。
一、孝为百善之首
坤卦《象》辞曰: 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周易·系辞》:德薄而位尊, ❖ 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一、孝为百善之首
仁 爱 和 平---花果 ❖ 礼 义 廉 耻---枝干 ❖ 悌 忠 信---本 ❖ 孝---根
一、孝为百善之首 2.孝顺是事业发达的基础
❖ 《大学》: ❖ 君子先慎乎德。 ❖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 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有八德。 德之本是孝。
❖ 《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一、孝为百善之首 2.孝顺是事业发达的基础
❖ 赚钱要赚人心,人心就是财富。 ❖ 怎样获得人心? ❖ 为他人着想!不自私,不自利。
2.孝顺是事业发达的基础 李嘉诚: “我旅港数十年,每碌碌于商务, 然无日不怀恋桑梓,缅怀家国, 图报母恩。”

一、孝为百善之首
❖ 他谨记母亲(庄碧琴)的教诲: ❖ “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善孝为先——德育课程之孝心篇一、各学段目标低段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作业按时完成。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桌子。

4、努力学习,在学校得到表扬或批评,及时告诉父母,让父母指导。

中段1、有事不能按时回家,要告知父母,不让父母担心。

2、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让身边的朋友也使用礼貌用语。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饭、洗衣。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洗衣物等。

5、牢记父母的生日,适时送上子女的祝福;让父母开心。

高段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态度真诚的与他们交流思想;父母身体不适,子女寻医问药,端茶送饭。

2、能宽容、礼让家里的其他成员,与他们和睦相处。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劳动负担。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让父母操心。

5、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体谅父母难处;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二、课时设置课时设置:18课时1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2妈妈夸我好宝宝3我是家里小主人4孝敬父母5关心家庭成员6不挑吃,不挑穿7来客人了8看我的房间多整洁9老师夸奖我了10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11桌上的饭菜来之不易12多替父母想想13有朋自远方来14不任性15懂得感恩16劳动创造美17常和家人交流18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三、每课具体内容百善孝为先——德育课程之孝心篇引言: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

”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少年,我们一天天长大,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私而伟大的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孝敬父母方面曾涌现过不少令人感动的故事,留下了大量表现孝心的经典文献——《三字经》《弟子规》等。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出自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百行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

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道是天下第一道。

孝、道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孝”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中间的匕首拿掉了,也就是老一辈和下一代要紧密融合在一起才叫孝,有一点缝隙也不叫孝;“道”字,是一个走,一个首,也就是孝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前进的方向。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了解孝道吧!1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你出门、回家和父母打招呼吗?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爸爸、妈妈,你记得爸爸、妈妈为你做过什么?你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吗?爸爸、妈妈经常对你说什么?孔奋孝母汉代有个叫孔奋的人。

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他从不让母亲为自己操心劳神。

成家后,他侍奉母亲更加周到。

每天起床后,头一件事就是到母亲房内问寒问暖,然后吩咐妻子给母亲安排好一天的饮食,尽力做一些可口的饭菜,让母亲吃好。

到了晚上,孔奋不论多忙也要到母亲房中请安,与母亲聊一会儿天,等母亲睡下再回到自己房中休息。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呢?孝敬父母就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如:每天早起向长辈问好,晚上睡前说“晚安”;出门、回家主动打招呼。

1、百善孝为先。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三字经》1、每天早起向长辈问好,上学、放学主动打招呼,如:“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

”“爷爷、奶奶我放学了,您辛苦了。

”2、给妈妈唱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2 妈妈夸我好宝宝父母天天为你洗衣、做饭,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在学校里,你听老师的话,在家你听谁的话?父母要求你做的事,你是马上去做,还是等一等再去做,哪种做法比较好?孔融让梨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

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

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

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铭记于心。

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

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

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再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

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

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1、晚睡前主动向长辈问好。

父母下班回来主动问候:“您辛苦了。

”,为他们拿过一双拖鞋换上,并送上一杯水。

2、知道长辈年龄和生日,长辈生日主动问候,力所能及地为长辈准备礼物,为长辈送上一份惊喜。

3我是家里小主人你经常扫地、抹桌子吗?小朋友,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孩了,你都在家里做什么呢?黄香扇枕我国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9岁母亲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

寒冬腊月,他怕父亲被窝太凉睡不好觉,就每天先为父亲暖热被窝后自己再睡;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插着扇驱赶蚊虫。

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

”他长大后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

“孝”,就是你用自己的爱心给父母长辈送去一丝温暖。

如:父母下班回来主动问候:“您辛苦了”,并给他们送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

经常给父母洗脚、捶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事虽少,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弟子规》1、知道长辈喜欢吃的食物,每天就餐前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拿筷子、端馒头等。

用餐时遇到自己喜欢的食品不独占,要礼让长辈。

2、不用父母督促,按时睡觉,独立写作业,自己洗袜子、红领巾,自己整理书桌。

4孝敬父母你为父母洗过脚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生活中有些行为看似简单、平常,但她却跳动着一个个爱的音符,承载着我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请问,你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为父母做过什么?鞭打芦花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十岁丧母,其父闵世恭再娶,但继母李秀英对他虐待,给自己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

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很生气,决定休了李秀英。

但闵子骞以德报怨,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

”继母深受感动,后来就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

同学们,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闵子骞情愿以德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弟子规》爱长辈,敬兄长,做事多为他们想;多体贴,少客套,事无巨细要做到;自勤俭,多自勉,父母辛劳能体验;学自理,能自立,为家分忧要牢记。

5 关心家庭成员你经常做家务吗?你吃饭是否知道礼让家人?诗人说:家是生命的大地。

哲人说:家是幸福源泉。

成功者说:家是成长的摇篮。

失败者说:家是希望的胎盘。

落难者说:家是避风的港湾。

叛逆者说:家是疗伤的医院。

游子说:家是温馨的依附。

垂暮者说:家是终身的眷恋。

家是一个圆心,永远牵扯着你行动的弧线。

家是一根线,你是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终归还是线在把持着你的行程。

我说:“家是……护弟争死从前有个男孩叫姜肱,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季江,兄弟俩互敬互爱,相处得很好。

一天,姜肱和季江一起去拜师,路上突然窜出一个强盗,逼兄弟俩交出钱财。

强盗嫌钱财不够,要杀他们俩,姜肱一听急了,要强盗放了弟弟杀自己,季江也要争着替哥哥死。

强盗觉得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友爱太少见了,就决定不杀他们俩,把钱财也还给了他们。

面对生死,哥哥尽责任保护弟弟,弟弟也受感动拼命争死,这就是兄弟友爱的力量。

如果生活中我们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家人相互友善、谦让,舍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世间就不会再有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事发生了。

百善者孝为先养育恩可齐天父母心常感念敬尊长重表现行为恭言语暖懂礼节举止端捶捶背洗洗碗事虽小孝心见长本领多奉献为父母光彩添1、每天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收拾房间、洗衣服。

洗刷餐具等。

每天至少干一件家务。

2、能照顾生病的长辈。

能为病人端水,喂药,做简单的饭,会安慰病人。

6 不挑吃,不挑穿你吃饭挑食吗?你有不喜欢穿的衣服吗?你喜欢上面谁的做法,请画上对号,不喜欢的画上错号。

孝友之家宋朝年间,四川有一位名叫陈堂前的妇女,十八岁嫁给本郡的农民陈节安为妻,第二年丈夫突然病死。

陈堂前的公公、婆婆痛心不已,担心失去儿子,日后没有人养老送终。

陈堂前强忍住失去丈夫的伤心,终日陪伴公婆,勤俭持家,敬老爱子。

平时经常向公婆问寒问暖,对儿子严格要求,注意教育,儿子被选入京城的太学深造。

陈堂前对小姑像自己亲妹妹一样,倍加关怀。

小姑出嫁又送给她许多礼物作为陪嫁。

公婆去世后,小姑跑回娘家,要求嫂嫂分家产。

陈堂前不仅爽快地答应,而且把家中大部分钱财分给了她。

后来,小姑家败,走投无路,只好拖儿带女投奔嫂嫂。

陈堂前一点也没有埋怨小姑,她仍像从前一样,替他们购置房屋和田地,尽心地照顾小姑和侄子侄女们。

陈堂前孝悌治家的美德,受到了乡民们的赞扬。

于是皇帝宋孝宗下诏,封这个家庭为“孝友之家”。

在这个的故事中,陈堂前以她的宽宏、大度赢得了家人的尊重。

她的美德也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同学们,有时,家庭成员间的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你怎样去对待它。

我们相信,只要彼此之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付出,家里就会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弟子规》1、学习自觉努力,每天按时上学,家庭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不用家长督促。

2、每天能主动地和长辈交谈,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大事要说给父母听,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

有事和长辈商量,不对长辈发小脾气。

3、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7 来客人了你自己接待过客人吗?怀橘遗亲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有个叫陆绩的科学家,他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